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吕林海

南京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12-04

代表成果
A、学术论文
78.吕林海.郑钟昊[韩].龚放,大学生的全球化能力和经历: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基于南京大学、首尔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问卷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2013(4);
77.吕林海.郑钟昊[韩],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经历—基于南京大学与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3(5);
76.张红霞.吕林海,杜威教育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3(17);
75.吕林海.郑钟昊[韩],中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术经历满意度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3(1);
74.吕林海,人类学习的研究历史、本质特征与改进努力—脑科学视角下的解析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13(1);
73.宁连华.吕林海,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审思与展望—基于历史定位、所获成绩与存在问题的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2012(5);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72.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12(9);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71.吕林海.解读康德建构主义思想的缘起、内涵及当代教育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5);(全文刊载于韩国《新亚洲论坛》第5辑);
70.吕林海.探寻有效教学设计的共通基础:基于原则的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2(3);
69.吕林海.龚放,大学学习方法研究:缘起、观点与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12(2);
68.吕林海.龚放,美国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改革思路及启示--基于AAC&U的相关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2(3);
67.吕林海,国际视野下的本科生学习结果评估--对“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的分析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12(1);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66.吕林海.汪霞,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施的学生满意度调研[J],《江苏高教》(CSSCI),2012(3);
65.乔连全.吕林海,大学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的因素解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11(5);
64.吕林海,大学学习研究的方法取向、主要观点与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1(9);
63.吕林海.孟克.李颖,追求高质量的大学学习—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课程、教学与学习的一些核心观念[J],《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1(2);
62.汪霞.吕林海,新世纪中外课程改革的政策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CSSCI),2011(3);
61.吕林海.陈申.龚放,大学教学质量内部管理的经验研究--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个案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2010(5);
60.吕林海.陈申,大学教学的内部支持性机构及其经验借鉴研究--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个案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10(8);
59.吕林海.陈申,论大学教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特征及启示--基于对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10(3);
58.吕林海,论教学设计的设计定位及其决策循环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CSSCI),2010(1);
57.汪霞.吕林海,国际课程改革推进的政策设计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CSSCI),2010(3);
56.吕林海,论面向理解的学习与教学设计--设计研究视角下的中国本土实证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0(1);
55.吕林海,新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理念与模型[J],《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0(1);
54.吕林海,大学教学学术的机制探微及其教师发展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09(8);
53.吕林海,解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体内涵--基于对概念、历史、原因及模型的辨析与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9(10);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52.吕林海,论面向高级学习者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9(8);
51.吕林海.汪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09(7);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第11期全文转载;
50.吕林海,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建构主义思想辨正[J],《江苏教育》,2009(17);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第12期全文转载;
49.吕林海,通过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南京大学本科教学通讯》,2009(7);
48.赵倩.吕林海,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差异的认识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
47.汪霞.吕林海,打破传统桎梏变革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CSSCI),2008(18);
46.吕林海,课程变革视野下的教师信念及其转变[J],《江苏教育》,2008(6);
45.吕林海.汪霞.崔军,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本科教学:现状、问题与思考--基于对江苏省部分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08(7);
44.吕林海,教师教学信念:教学活动中技术整合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8(4);
43.吕林海,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的思想源起与内涵论争[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8(3);
42.吕林海.汪霞,创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基于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审视[J],《江苏高教》(CSSCI),2008(1);
41.吕林海,大学教学的范型更迭:基于学习观转换的视角[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5);
40.吕林海,美国“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理念的追求--基于NCTM标准变迁及教育公平达成策略的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7(11);
39.吕林海,论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主旨、特征及案例简析[J],《教育科学》(CSSCI),2007(5);
38.吕林海.高文,走出建构主义思想之惑--从两个方面正确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意蕴[J],《电化教育研究》(CSSCI),2007(10);
37.吕林海,学习观与大学教学--追寻大学教学改革的学习观根源[J],《大学.研究与评价》(全国中文核心),2007(9);
36.吕林海,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价值、内涵及其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7(4);
35.吕林海,教学设计的专家知识及其发展模型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7(4);
34.吕林海,分层课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性教学模型[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7(3);
33.吕林海,意义建构与整体学习: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6(8);
32.吕林海.宁连华,脑研究成果改进学校教学实践的范例--对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之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6(4);
31.吕林海,着眼理解的数学教学设计原则刍议[J],《数学教学通讯》,2005(5);
30.吕林海,错误分析与数学理解:基于心智模型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4(11);
29.吕林海,学习与教学:一种基于脑的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4(6);
28.吕林海,文化视角下数学课程的探析与构建--以“对称”为主题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及其初期实验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4(5);
27.吕林海,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实施模式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2);
26.吕林海,关于数学新课标下教科书编写的理论透视与建议[J],《数学通报》(北大中文核心),2004(11);
25.吕林海,数学的距离观及其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数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1(4);
24.吕林海,着眼学生深层的数学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估的基本指针[J],《数学教学研究》,2004(7);
23.吕林海,数学抽象的思辩[J],《数学教育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1(4);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8期全文转载。
22.吕林海,构建一种新型的数学课程文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5);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8期全文转载。
21.吕林海,问题与反思:建构对学习与对称的理解[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10);
20.吕林海,数学美的哲学断想[J],《中学数学杂志》(北大中文核心),2004(1);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第6期全文转载。
19.吕林海,数学学习中的直觉认知及其教学意义[J],《数学教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4(7);
18.吕林海,探索中的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LTFU项目的引介与思考[J],《教育探索》(北大中文核心),2004(12);
17.吕林海,从理性思维到深层理解:数学教学的实质性关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12);
16.吕林海,数学理解之面面观[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3(12);
15.吕林海,情境观下的数学理解性学习--时代背景与知识基础论析[J],《数学教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3(11);
14.吕林海、余进利,关于教科书选用的理论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03(7);
13.吕林海,基于理解的学习--内涵变迁与当代观点[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4(2);
12.吕林海,基于理解的学习--框架阐述与理念分析[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4(1);
11.吕林海,全球化背景下的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3(12);
10.吕林海,透视新课程改革--与华东师范大学高文教授的对话[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3(12);
09.吕林海,面向未来的学习与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3(10);
08.吕林海.乔连全,中国数学教育的反思与展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3(3);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7期全文转载。
07.宁连华.吕林海,调节心向策略及其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1(5);
06.吕林海,透视美国的课程与教学[J],《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3月刊;
05.吕林海,从学生的角度多关注几个为什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1(11);
04.吕林海,追寻美的光辉--优化数学解题的思想与方法[J],《中学数学杂志》,2001(3);
03.吕林海,讲清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J],《荷泽师专学报》,2001(6);
02.吕林海,从发现法教学课例看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体现[J],《中学数学研究》,2000(11);
01.吕林海,RMI法则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J],《中学数学杂志》,2000(7);
B、学术著作
17.2013,《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文化的视角》(专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承担约21万字。
16.2013,《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1.5万字。
15.2013,《论道忘年:教育技术中外互动三十年展望》(参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2万字。
14.2012,《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承担约4万字。
13.2011,《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参译),教育科学出版社,承担约6万字。
12.2010,《高等院校自我学习管理》(独译),江苏教育出版社,承担约20万字。
11.2009,《校本课程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3万字。
10.2008,《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参编),贵州人民出版社,承担约4万字。
09.2008,《建构主义教育研究》(参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承担约2万字。
08.2007,《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参编),广东教育出版社,承担约6万字。
07.2006,《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数学--数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参编),广东教育出版社,承担约7万字。
06.2006,《21世纪的儿童早期发展--当前创新性研究的概评分析》(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6万字。
05.2005,《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内容》(参编),浙江教育出版社,承担约4.5万字。
04.2003,《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20万字。
03.2003,《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2万字。
02.2005,《课程规划:一种当代的方法》(参译),浙江教育出版社,承担约5万字。
01.2005,《华人如何学数学》(参译),江苏教育出版社,承担约2万字。

科研项目
16.2012-2014,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学习的深度变革研究,主持人;
15.2011-201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江苏省本科生学习经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
14.2010-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验的比较研究,主持人;
13.2010-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2.2009-2011,基教司委托专项研究课题: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现代化实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1.2009-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课题:我国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状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0.2009-201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我国经验借鉴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09.2009-201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与经济现代化--北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08.2008-2010,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基金培养项目:学习视阈下的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持人;
07.2008-201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基于学习创新的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持人;
06.2008-2009,教育部重点专项资助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子课题负责人。
05.2008-2010,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文化转型的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子课题负责人。
04.2007-2008,江苏省软科学课题: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或委托研发的制度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03.2006-2007,全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子课题负责人。
02.2004-2005,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培养基金项目: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主持人。
01.2003-2005,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出国经历
06.2013,韩国高等教育财团(KoreaFoundationofAdvancedStudy)“理解中国系列论坛”,Seoul,Korea。
05.2013,日本同志社大学(DoshishaUniversity)“第六届中日高等教育论坛”,Kyoto,Japan。
04.2012,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liforniaUniversity,Berkeley)SERU会议,Berkely,USA。
03.2012,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National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半年),Seoul,Korea。
02.2009,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3个月),Newcastle,Australia。
01.2008,美国圣约瑟夫大学(SaintJoseph'sUniversity)短期访问学者(1个月),Philadelphia,U.S.A。

国内会议
12.2012,第四届国民素质教育论坛,上海。
11.2012,第十四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长沙。
10.2011,学习科学与课程教学创新论坛,上海。
09.2011,第四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合肥。
08.2011,SERU国际联盟首次中国会议,南京。
07.2010,2010年度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南京。
06.2009,全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讨会,上海。
05.2006,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宁波。
04.2006,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杭州。
03.2005,第三届东亚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南京。
02.2003,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上海。
01.2002,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海。

学术奖励
16.2012,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南京大学;
15.2011,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3,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14.2011,南京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孔超),1/1,南京大学;
13.201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奖,1/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12.2011,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11.2010,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研究成果一等奖,2/4,江苏省社科联;
10.2010,国家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一等奖,3/5,教育部;
09.2010,南京大学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南京大学;
08.2009,南京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高清艺),1/1,南京大学;
07.2009,中国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06.2009,江苏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05.2008,南京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张涛),1/1,南京大学;
04.2008,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1,南京大学;
03.2005,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培养基金奖励,1/1,华东师范大学;
02.2004,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奖学金,1/1,华东师范大学;
01.2004,译著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外优秀引进著作奖,1/1,国家新闻出版署;

讲授课程
34.2012年秋,大教育学(2学分),硕士生,参讲(1讲);
33.2013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32.2013年秋,课程·教师·学生专题研究(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3/10);
31.2013年春,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台湾教育博士,主讲(承担3/4);
30.2012年秋,大教育学(2学分),硕士生,参讲(1讲);
29.2012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28.2012年秋,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27.2012年秋,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26.2011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25.2011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生,独立;
24.2011年秋,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23.2011年秋,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22.2011年春,课程·教师·学生专题研究(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21.2010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20.2010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生,独立;
19.2010年秋,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18.2010年秋,教学系统设计(2学分),本科生,独立;
17.2010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16.2010年春,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15.2009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生,独立;
14.2009年秋,教学系统设计(2学分),本科生,独立;
13.2009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12.2009年春,走进教育学(2学分),本科生,参讲(承担1/9);
11.2008年秋,教育基本理论与前沿讲座(3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12);
10.2008年秋,课程与教学的专题讲座(2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3);
09.2008年秋,教学系统设计(2学分),本科生,独立;
08.2008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07.2008年春,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的前沿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06.2007年秋,教育基本理论与前沿讲座(3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12);
05.2007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04.2006年秋,课程与教学的专题讲座(2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3);
03.2006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独立;
02.2005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引论(2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2);
01.2005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相关话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