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学风正派,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化学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育和工程设计等专业技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外文资料、撰写论文和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用能力。

4、身心健康,有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基本学制:2.5年。硕士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注意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理论学习与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研究生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和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指导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小组成员要协助导师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学习方式为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提倡自学,提倡教师做好“导读”工作,指导学生看参考书,进行讨论,形成宽松的、民主的和创造性的学术气氛。引导和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与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思想,发挥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33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新技术研究、化工过程机理、动力学、分离技术研究。

蒋伯泉、张小林、肖鉴谋

2

 

材料化学工程

 

纳米、超细、功能材料的制备应用研究。以及相应过程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郑典模、王敏炜、孙晓刚

3

 

绿色化学工程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水处理剂研究,绿色化工技术研究、以及相应过程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邱祖民、刘晓红、朱建航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所有方向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所有方向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所有方向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所有方向

5821014

流体力学与传热

48

2

1

郑典模

考试

所有方向

5821015

高等化工热力学

48

2

1

邱祖民

考试

所有方向

5821016

传质与分离技术

48

2

1

蒋柏泉

考试

所有方向

5821017

化工过程反应技术

48

2

1

孙日圣

考试

所有方向

 

 

 

选修

 

 

 

5822018

近代仪器分析

36

2

2

王敏炜

考试

所有方向

5822019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36

2

2

邱祖民

考试

所有方向

5822020

现代化工前沿问题

36

2

2

各教师、

专家合上

考查

所有方向

5822021

专题研究(1)

36

2

2

 

考查

方向1

5822022

专题研究(2)

36

2

2

 

考查

方向1

5822023

专题研究(3)

36

2

2

 

考查

方向2

5822024

专题研究(4)

36

2

2

 

考查

方向2

5822025

专题研究(5)

36

2

2

 

考查

方向3

5822026

专题研究(6)

36

2

2

 

考查

方向3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考查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实践环节(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学术性论文。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在导师指导下,能独立进行文献查阅、试验方案确定、试验装置建立、试验、试验结果归纳总结、论文撰写等科研工作。

2.学位论文应是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有“理论高度和工作难度,着重规律研究,有实际效益”四条原则,做到课题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要有创新点。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