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西 中 医 学 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中医诊断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的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四诊及其客观化的研究
(二)证候实质及辨证微观化的研究
(三)病证规范化的研究
(四)常见病症的辨证规律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3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延长1-2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一)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4 学分 (90学时)
外国语 6学分 (216学时)
中医诊断学 5学分
导师专题 2学分
中医经典医籍选读 4学分
中医内科学 4学分
(二)必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 3学分
医学统计学 3学分
科研思路与方法 2学分
(三)选修课程
中医诊断规范 2学分
实验诊断学 2学分
实验动物学基础 2学分
医学免疫学 2学分
西医急诊学 2学分
中医鉴别诊断学 2学分
其他有关专业选修课(附各选修课课程表)4学分
五、培养方式
(一)德育
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所在系(院、部)科室及导师共同负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二)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一般应在第l学年完成(在职硕士研究生可适当延长半年)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方式。课程结束时,均应考核评定成绩。
(三)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3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升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科室作阶段性报告。在读期间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并有一定的独到见解,能体现创新意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够体现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
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定工作。
(四)教学与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的辅导、作业批改、以及承担一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并接受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的考核。
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其中临床实践或临床研究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五)文体活动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六、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外国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中医诊断学
在系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上,掌握中医诊断学的重点、疑点、难点和研究动态,并结合研究方向查阅5-10年的有关文献,写出引用参考文献30篇以上的综述。
(四)中医经典医籍选读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脉经》等古典医籍有关诊断的内容,并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五)中西医实验诊断
熟悉中西医常用的实验诊断原理和技术,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六)计算机应用
在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和1种高级计算机语言,达到编制有关应用程序的水平,为进行教学、科研打下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七)医学统计学
要求掌握常用医学统计设计、数据处理的原理与方法、常用计算机医学统计软件的应用,以及医学统计方法的进展,为科研课题的统计学设计、数据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选修课程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2-3门课程,以满足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的需要。具体要求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