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制(修)订总则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10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制(修)订总则

 

硕士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以及国务院学位办、各全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相关文件精神,制(修)订各硕士专业学位及下设专业领域培养方案时应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一、制(修)订培养方案的范围为学校现有11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重点为2009年以后新增的专业学位种类及专业领域。按专业领域招生的硕士专业学位,其培养方案按专业领域分别制(修)订,按学位种类招生的,其培养方案按学位种类制(修)订。

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结构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方式和年限、主要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包括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培养或教学方式、学位论文工作、毕业和学位授予等,同时另页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

三、培养方案的制(修)订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印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专业学位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定位、学科基础等实际情况制订,既要体现国务院学位办等上级部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学位标准,也要体现学校的培养特色。

四、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应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MBA、MPA等招生在职人员的硕士专业学位种类学习年限可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六、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结构、必修课原则上参照指导性培养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标准不低于指导性培养方案所规定标准。原则上课程总学时=学分×18,理论课程学习在第3期完成,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进行。对于专业实践应提出具体要求。

七、培养方式部分应对个人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实践教学、中期考核、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做出具体规定。例如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部分研究生院提供模板供学院参考。

八、学位论文工作部分应对选题、开题、研究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写作、论文检测和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尤其是在对于论文选题、论文形式、字数要求等应参照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各全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学位论文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部分应对学位授予要求、毕业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此部分研究生院提供模板供学院参考。

十、培养方案的制(修订)由导师组负责起草,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研究生院审核,必要时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附:

 

045107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生物)

专业领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生物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生物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一般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体报考条件以学校正式颁发的招生简章为准。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并与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教育实践等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且一般不高于40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英语(含专业英语,2学分)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学分)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生物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生物学基础与学科前沿专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至少选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4、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5、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6、生物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7、生物实验教学研究(2学分)

    8、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2学分)

    9、生物学史(1学分)

    10、科学方法论(1学分)

    11、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研究(2学分)

    12、国内外生物教育进展(2学分)

    13、社会生物学概论(1学分)

    14、生物活动课的设计与实践(2学分)

    15、生物标本制作(2学分)

   (四)教育实践(8学分)

教育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旨在培养研究生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研究生实践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学位论文选题、撰写提供实践研究方面的支持。教育实践时间原则不少于1年。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环节,其中到中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教育见习、微格教学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原则上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一般应结合教育实习进行。教育实习、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进行,最迟应在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附后。

五、教学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入学后第1学期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并开始执行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教学方式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3、课程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对研究生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学位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采用考试形式,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采用考查形式。学位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75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专业选修课和教育实践60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

4、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教育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切实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展教育实践前应制定实施方案,并依据实施方案组织研究生深入实践基地或实践单位开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教育实践活动。建立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考核评价和教育实践能力展示机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教育实践模块学分。教育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并提交1项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实践创新成果。实践创新成果主要形式有:

   (1)教育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专业组织奖项;

   (2)在市(厅或我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

   (3)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专业论文;

   (4)高质量的教学设计(2个)或调研报告等。

5、实行研究生培养中期考核机制。一般在第4学期初对研究生思想品德、业务能力、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查找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进行改进。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视情况延长其学习年限或劝其退学。

6、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基础教育战线选聘一批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或管理人员担任实践导师。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校内导师和实践导师各1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实践导师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同时可参与课程教学、专题讲座、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培养工作,实现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

7、实行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指导教师对研究生成长负全面责任。同时,学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一般由5—7名本专业领域校内资深导师、实践导师代表共同组成。导师组主要负责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学位论文等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监控工作。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工作由选题、开题报告、研究与论文写作、论文检测和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构成。除教育实践环节外,研究生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课程学分且通过中期考核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2、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组负责组织,研究生应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审查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下一阶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一般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根据研究生论文进展情况,导师组可组织学位论文中期报告会。

 4、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应经导师审阅且书面同意后方可提交申请学位。

5、实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校内外评阅等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经导师审阅同意后,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论文答辩时间二个月前)提交规定格式的学位论文纸质稿一式两份和电子稿。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未达到规定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双盲两审制,评阅专家中一般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学位论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6、学位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或12月。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教育实践,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修满规定学分但不符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者,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审定同意,可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类课程(一般为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学论等),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

学科教学(生物)专业领域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方式

学位基础课

9993001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

2

36

考试

9993002

英语(含专业英语)

2

90

一、二

考试

9993003

教育学原理

2

36

考试

9993004

课程与教学论

2

36

考试

999300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考试

999300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2

36

考试

专业必修课

0193001

生物课程与教材分析

2

36

考试

0193002

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

54

考试

0193003

生物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6

考试

0193004

生物学基础与学科前沿专题

3

54

考试

公共选修课

999310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6

考查

99931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36

考查

9993103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2

36

考查

9993104

中外教育简史

2

36

考查

9993105

教育政策与法规

1

18

考查

专业选修课

0193101

生物学习理论与方法

2

36

二或三

考查

0193102

生物实验教学研究

2

36

二或三

考查

0193103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2

36

二或三

考查

0193104

生物学史

1

18

二或三

考查

0193105

科学方法论

1

18

二或三

考查

0193106

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研究

2

36

二或三

考查

0193107

国外生物教育进展

2

36

二或三

考查

0193108

社会生物学概论

1

18

二或三

考查

0193109

生物活动课设计与实践

2

36

二或三

考查

0193110

生物标本制作

2

36

二或三

考查

专业实践

0193201

教育实践

8

一年

三、四

考查

   085238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物工程

领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面向生物技术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生物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承担生物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的能力,了解生物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先进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生物技术问题。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一般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体报考条件以学校正式颁发的招生简章为准。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优秀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制药工程、中药及天然药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工程硕士采用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并与软件工程领域任职资格认证紧密衔接。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选修课和工程实践等5个模块。课程学习(含工程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2学分。

   (一)公共课(10学分)

    1、工程英语(3学分)

    2、自然辩证法(2学分)

    3、知识产权(1学分)

    4、信息检索(1学分)

    5、高等工程数学(3学分)

   (二)基础理论课(8学分)

    1、基因工程(2学分)

    2、高级生物化学(2学分)

    3、生物分离工程(2学分)

    4、生物反应工程与生物反应器(2学分)

   (三)专业技术课(10学分)

    1、细胞工程(2学分)

    2、酶工程(2学分)

    3、现代生化仪器分析技术(2学分)

    4、生化与微生物制药技术(2学分)

    5、天然产物化学(2学分)

   (四)选修课(至少选6学分)

    1、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进展(2学分)

    2、生物信息学(2学分)

    3、化学生物学(2学分)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学分)

    5、生命科学文献检索(2学分)

    6、生物工程专业外语(2学分)

   (四)工程实践(8学分)

工程实践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旨在培养研究生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研究生实践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学位论文选题、撰写提供实践研究方面的支持。工程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包括见习观摩、研究开发、实习等环节,其中到企业单位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工程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习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进行。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附后。

六、培养方式

1、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1学期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并开始执行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沿技术与现实需求相结合。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应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前沿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课程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对研究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方法技术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采用考试形式,选修课和工程实践采用考查形式。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75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选修课和工程实践60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

4、强化工程实践环节。在企业或行业相关部门建立稳定的工程实践基地,制订工程实践实施方案并切实做好组织与实施工作。建立科学的工程实践活动考核评价和工程实践能力展示机制。工程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并提交1项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实践创新成果。实践创新成果主要形式有:

   (1)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

   (2)工程设计方案、技术改造方案、工程管理方案;

   (3)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或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等。

研究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工程实践模块学分。

5、实行研究生培养中期考核机制。一般在第4学期初对研究生思想品德、业务能力、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查找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进行改进。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视情况延长其学习年限或劝其退学。

6、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软件行业部门选聘一批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担任实践导师。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校内导师和实践导师各1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实践导师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同时可参与课程教学、专题讲座、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培养工作,实现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

7、实行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指导教师对研究生成长负全面责任。同时,学校按专业领域成立导师组,导师组一般由5—7名本专业领域校内资深导师、实践导师代表共同组成。导师组主要负责课程教学、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监控工作。

七、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工作由选题、开题报告、研究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写作、论文检测和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构成。除工程实践环节外,研究生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课程学分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2、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物工程领域的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论文形式主要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5种形式。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组负责组织,研究生应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审查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下一阶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一般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

4、学位论论文中期报告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后进行,由导师组组织。中期报告会上,研究生应报告论文的研究工作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计划。导师组对中期报告进行审议评价,并做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定。对于未通过中期报告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协同导师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要求,并视情况决定研究生是否延期申请学位。

5、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能体现研究生综合科学理论知识和现代方法技术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论文字数不少于2.5万字,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应经导师审阅且书面同意后方可提交申请学位。

6、实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校内外评阅和优秀学位论文评审等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经导师审阅同意后,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论文答辩一个半月前)提交规定格式的学位论文纸质稿一式两份和电子稿。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未达到规定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双盲两审制,评阅专家中一般应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的生物技术行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学位论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7、学位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的生物技术行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或12月。

八、毕业和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修满规定学分但不符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者,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审定同意,可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其它

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和跨专业本科毕业生入学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补修2—3门本科专业课,不计学分。

 


附:

生物工程领域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方式

学位基础课

9993008

自然辩证法

2

36

考试

9993009

工程英语

3

108

一、二

考试

9993010

高等工程数学

3

54

考试

9993011

信息检索

1

36

考试

9993012

知识产权

1

36

考试

基础理论课

0193005

基因工程

2

36

考试

0193006

高级生物化学

2

36

考试

0193007

生物分离工程

2

36

考试

0193008

生物反应工程与生物反应器

2

36

考试

专业技术课

0193009

细胞工程

2

36

考试

0193010

酶工程

2

36

考试

0193011

现代生化仪器分析技术

2

36

考试

0193012

生化与微生物制药技术

2

36

考试

0193013

天然产物化学

2

36

考试

选修课

0193111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2

36

二或三

考试

0193112

生物信息学

2

36

二或三

考试

0193113

化学生物学

2

36

二或三

考试

019311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

36

二或三

考试

0193115

生命科学文献检索

2

36

二或三

考试

0193116

生物工程专业外语

2

36

二或三

考试

工程实践

0193202

工程实践

8

一年

三、四

考查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