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3)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10

  

有机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基本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学习,掌握本有机化学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使学生在有机合成方法学、有机分子设计与合成、物理有机研究方法及应用、有机物结构分析与性质表征等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同时对有机化学专业发展的动态具有切合实际的了解,以及了解有机化学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化工生产、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材料科学和应用、药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初步从事独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其它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准确地写作论文摘要。

3.具有建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以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或提前攻博。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金属有机化学

过渡金属催化的各种有机化学反应

蔡明中等

2

有机合成

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学研究

彭以元等

3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研究有机半导体等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傅杨等

4

应用有机化学

药物分子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王涛等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本专业重视和加强对硕士生培养的管理工作,既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重视发挥整个学科的集体指导作用。要鼓励和发挥硕士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同时,要严格进行考核,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2.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至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学院备案。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主要环节。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培养过程中实行培养计划的动态管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少于34学分的课程最低学分要求。其中学位必修课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期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详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2. 课程考核

本专业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核成绩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合格。

六、实践环节

1. 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2. 实践活动

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研究生必须进行为期2周的本科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其教学实践能力。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实践工作不记录课程学分,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由导师指导实施,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七、科研能力培养

1.鼓励本专业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本专业尽力创造国内学术交流的条件,规定本专业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五次学术报告,另外自己要作2次文献综述报告。

3.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独撰,或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开题报告

1.第二学期作选题准备,先由导师提出2-3个方向的课题供研究生选择。

2.研究生对导师提出的课题选择1-2个进行文献调研,于第二学期写出文献综述,交导师审阅,并在研究生指导小组会上作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1)该课题的国内外动态以及发展趋势。

(2)课题所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目标、初步方案。

在这一阶段导师主要考查研究生查阅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对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和选择课题的能力。

(二)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论文实验工作在第三学期全面展开,至第六学期结束,最后留2-2.5个月撰写论文。如果准备充分,此项工作可根据实际工作提前进行和提前结束。

论文实验工作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每月须写出实验工作的书面报告交导师审阅。导师应注意掌握论文的方向及进度,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应包括下列部分:

1.文献综述:对文献作较详细的综述和分析,掌握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学术意义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研究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工作的要点及在该研究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

2.实验部分:介绍所用实验方法、列举实验数据和图表,研究结果的数据要求完整、正确、经得起检验。

3.实验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研究结论,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成果力求有所创新,论文要求文字通顺,科学严谨。

(四)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十、硕士生必读书目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曾昭琼《有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2010年。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2005年。

张永敏:《物理有机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林国强,陈耀全等:《手性合成——不对称合成及其应用》第四版,2012年。

2、专业学术期刊

(1)外文期刊:Nature, Science,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Review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Letter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A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 ChemCatChem,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Synthesis, Synlett,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er,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Green Chemistry,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Chemical Science.

(2)中文期刊:中国科学(B),化学学报,高校化学学报,有机化学学报等。

 

 

 

 

 

 

 

 

 

 

 

 

 

 

 

 

 

 

 

 

 

 

 

 

 

 

 

 

 

 

                有机化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013.2)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学分

总学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学 位 课(必 修 课)

公共课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9992010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0181001

专业外语

1

18

1

韩义夫

 

专业

基础课

0182029

有机合成

3

54

1

王涛

 

0182030

物理有机化学

3

54

1

陈军民

 

0182031

有机分析

3

54

2

熊飞

 

专业

核心课

0182032

金属有机化学

3

54

2

蔡明中

 

0182033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3

54

2

丁秋平

 

0182060

有机催化

3

54

1

徐景士

 

非学位课(选修课)

公共

选修课

 

C语言程序设计

2

36

1

 

 

专业

选修课

0182034

有机化学进展

2

36

2

丁秋平

 

0182035

化学生物学

2

36

2

彭以元

 

0182036

有机光化学

2

36

1

蔡明中

 

0182140

杂环化学

2

36

1

王涛

 

0182139

不对称合成

2

36

1

彭以元

 

0182037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2

36

2

傅杨

 

0182038

组合化学

2

36

1

盛寿日

 

实践课

教学实践

1

18

3

 

 

参加学术活动

1

 

1-6

 

 

补修课程

基础有机合成化学

2

36

1

跟随本科生上课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

有机化学实验

3

54

1

 

 

 

有机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82029

课程名称:有机合成 (54学时)

英文译名:Organic Synthesi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王涛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验操作的课程。主要讲授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一些复杂有机物的合成,经典合成反应的改进和合成新反应、新试剂以及当前有机合成的新方向,新成果等。在进行回流、蒸馏、重结晶、柱层析、减压蒸馏等基本操作训练和基础上,利用亲电加成、酯化、SN2、格式反应、氧化、还原、亲电取代重排等典型反应合成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对合成的产物进行分离并通过测试熔点、沸点、红外线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课堂讲授,掌握多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技巧,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合成原理。熟悉合成中常用的试剂和新试剂。了解当前有机合成的新动向。能独立进行合成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正确地分析、处理。具备较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黄宪、王彦广、陈振初:《新编有机合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2. <英>斯图乐特.沃伦著,丁新腾 译,《有机合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课程编号:0182030

课程名称:物理有机化学

英文译名: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军民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讲授有机结构理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活性与结构间的定量关系,立体化学、有机光化学及仿生体系的等知识。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酸碱理论、溶剂效应、立体化学、结构和化学活性间的关系,自由基、阴、阳离子等反应机理,熟悉周环反应理论、有机光化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张永敏:《物理有机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2. 高振衡:《物理有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3. 余凌羽:《基础理论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课程编号:0182031

课程名称:有机分析

英文译名: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熊飞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1)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2)液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3)有机化合物的热分析;(4)红外光谱的测定;(5)紫外光谱的测定;(6)有机化合物中微量水份的测定;(7)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8)高分辩核磁共振氢谱的测定;(9)色谱—质谱的测定.

教材及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有:  

1.孙传经:《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2.  Snyder: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quid Chromatography,2009.

3.  Harwood: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1999.

4.  Derome:  Modern NMR Techniques for Chemistry Research,1987.

 

课程编号:0182032

课程名称:金属有机化学

英文译名:Organometallics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蔡明中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金属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有机合成方法,推动了合成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要求本课程重点介绍有机磷、砷化合物,有机硫、硒、碲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硼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中间体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新型元素和金属有机试剂的合成、反应以及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为今后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自编《金属有机化学》2010年。主要参考书目:近期国内外有关金属有机化学的相关文献。

 

课程编号:0182033

课程名称: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英文译名:Organic Compound Structure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丁秋平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重点讲述核磁共振波谱(包括一维谱和二维谱)、质谱、红外吸收光谱、拉曼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波谱的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利用波谱技术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重点解决长期以来硕士研究生不会自主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样一种局面,为今后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邹建平,王璐,曾润生:《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朱淮武:《有机分子结构波谱解析》,化工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编号:0182060

课程名称:有机催化

英文译名:Organic Cat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徐景士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催化作为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催化化学”已是有机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将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催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力求反映该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共分四部分:

1.介绍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催化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以及催化领域的历史与现状;

2.介绍有机反应的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中的各类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

3.介绍催化剂的选择、制备及研究方法;

4.介绍应用催化剂的新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催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树立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徐景士、陈慧宗:《应用催化基础》, 2003年。

2.       王尚弟、孙俊全:《催化剂工程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3.       吴越:《催化化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

4.       李玉敏:“工业催化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课程编号: 0182034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进展

英文译名: Advance in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丁秋平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着眼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讲授基础课程所未涉及而又是有机化学化学当前颇受关注的内容,使学生在已学过“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课程的基础上,开拓视野,了解本学科的某些新的进展,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方法上受到启发。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化学基础和较强的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能够跟踪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进行有关研究,运用有机化学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方法解决实际课题的有关问题,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培养。

教材及参考书目:

自编教材,主要参考近年来的有机化学文献综述,2012年。

 

课程编号:0182035

课程名称:化学生物学

英文译名: Chemical B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彭以元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跳出了传统的思路和方法,从更深入的层面去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它是以分子为基础去研究和了解生物大分子之间、化学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生命体系的调节、控制。

本课程课主要介绍:1. 化学生物学产生;2.超分子与主客体化学;3.分子识别与选择性合成,4.胶束、微泡体和其它有序聚集体中的化学;5.NO生物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6.能量转换与辅酶模型物化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化学及生物领域中的发展动态,掌握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化学生物、生命化学、仿生合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K.Faber  《Biotransformations in organic chemistry》,2006年。

2.孙小强等《超分子化学导论》,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0182036

课程名称:有机光化学

英文译名: Organic Photo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蔡明中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介绍一些有机光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反应。第一章阐述有机光化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介绍轨道对称守恒规则;第三章介绍不饱和体系的光化学;第四章介绍芳香族化合物的光化学;第五章介绍酮的反应;第六章介绍烯酮的光化学;第七章介绍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光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典型化学反应。

教材及参考书目:

《有机光化学》,高振衡 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课程编号:0182140

课程名称:杂环化学

英文译名:Heterocycle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王涛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庞大的一类化合物。该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各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三员杂环化合物、四员杂环化合物、单杂原子五员杂环化合物、唑及相关杂环体系、苯骈五员杂环化合物、含一个氮原子的六员杂环化合物、苯骈吡啶环体系、含氧六员杂环及其稠环体系、七员杂环化合物和含两个以上杂原子的六员杂环及其稠环体系等)的性质、结构、合成方法及鉴定、应用等绪方面,并适当介绍一些天然存在的重要的活性杂环化合物以及它们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杂环化学》,花文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2.《杂环化学》,[德]T.艾歇尔、S.豪普特曼 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

3. 《杂环化学》,J.A.焦耳著,由业诚译,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4.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Edited by S. Kobayashi and K.A. Jorgensen,2001 Wiley-VCH Verlag GmbH等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课程编号:0182139

课程名称:不对称合成

英文译名:Asymmetric Synthesi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彭以元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课共分六章:第一章:Introduction;第二章:A1kylation;第三章:Aldolreaction;第四章:Asymmetric oxidation;第五章:Dies-Alder reaction; 第六章:Asymmetric hydrogenatin and BiNAL-Hreduction。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学习不对称合成的方法和原理,掌握不对称产物的表征方法,为今后从事不对称合成、仿生合成化学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林国强,陈耀全著 《手性合成》,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周维善: 《不对称合成反应》,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编号:0182037

课程名称: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英文译名: 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傅 杨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是现代有机化学研究重点之一,以有机半导体的为代表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历经40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该课程将系统的介绍与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获得方法。我们将以有机材料中的共轭体系的构建(即如何通过分子设计,有效获得好的共轭结构)为基础,结合这类材料中的基本光、电子转移过程,分别介绍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机光电材料,包括合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合成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有机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电功能传感器、有机非线性光学合成材料、以及最新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除分节介绍各种材料的设计合成、具体应用方向、实际发展中面临的基本问题与挑战外,还将介绍国内外各代表性研究组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贺庆国:《分子材料与薄膜器件》,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胡文平:《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科学出版社,2011;

      3.刘云圻:《有机纳米与分子器件》,科学出版社,2010;

      4.韩汝珊:《分子纳器件学科导论》,科学出版社,2010;

      5.曹少魁:《有机光折变材料》,科学出版社,2009;

      6.朱道本:《功能材料化学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巴尔扎尼等著,田禾等译:《分子器件与分子机器—通向纳米世界的捷径》,化学                  工业出版,2005;

      8.李文连:《有机无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

      9.李文连:《有机发光材料、器件及其平板显示——一种新型光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及综述。

 

课程编号:0182038

课程名称:组合化学

英文译名:Combinatori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盛寿日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讲授固相有机合成的特点,固相载体的选择,固相有机合成条件的优化,固相有机合成反应的跟踪及有关官能团的分析,介绍固相有机合成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固相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并能有效应用到组合化学以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当中。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许家喜《组合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