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9

 分析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2)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具有坚实系统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分析化学实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分析化学专门人才,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阶段年限为1年,其余时间为论文研究阶段,研究生获得所需学分,完成规定的学术论文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获得学位。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申请提前半年毕业或提前攻博。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光分析化学

主要以光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环境等样品中的微量元素等的分析及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黄振中、许富刚

2

电分析化学及化学计量学

主要以电化学技术为手段,结合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发展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检测与诊断新技术、新方法。

汪莉、宋永海

3

分离分析化学

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研究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分析、农(兽)药残留分析、食品与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分析等。

彭炳先、陈莉莉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重视和加强对硕士生培养的管理工作,既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鼓励和发挥硕士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严格进行考核,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至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学院备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主要环节。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培养过程中实行培养计划的动态管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少于34学分的课程最低学分要求。其中学位必修课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6学分;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不计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课程结构分布具体见附件一,课程简介见附件二。

2. 课程考核

本专业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核成绩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合格。

六、实践环节

1、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我院及分析教研室组织的学术活动,本专业研究生均应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第二学年下学期主讲1次有关文献阅读、第三学年上学期主讲1次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

为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体现我校师范特色,本专业研究生必须在第二学年的上学期进行为期6周的本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工作,要求完成从讲授指导到实验报告批改的整个过程,以培养其教学实践能力。实践工作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活动占1学分,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鼓励本专业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一学年下学期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期间应参加和聆听不少于5场本学科、本专业的学术报告,并撰写相关摘要或笔记。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分析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一)选题要求和开题报告

1、第二学期作选题准备,先由导师提出2-3个方向的课题供研究生选择。

2、研究生对导师提出的课题选择1-2个进行文献调研。硕士生应广泛搜集,仔细阅读和综合分析与所选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文献数量不应少于50篇,并进行实际调查,切实了解课题背景,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知识产权,写出文献综述。有条件的应尽可能作一些初步试探研究,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于第三学期写出文献综述,交导师审阅,并在研究生指导小组会上作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1)该课题的国内外动态以及发展趋势。

(2)课题所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目标、初步方案。

在这一阶段导师主要考查研究生查阅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对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和选择课题的能力。

(二)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论文实验工作在第三学期全面展开,至第六学期结束,最后留2-2.5个月撰写论文。如果准备充分,此项工作可根据实际工作提前进行和提前结束。

论文实验工作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每月须写出实验工作的书面报告交导师审阅。导师应注意掌握论文的方向及进度,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第五学期初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三)论文评阅和答辩

论文应包括下列部分:

1、文献综述:对文献作较详细的综述和分析,掌握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学术意义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研究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工作的要点及在该研究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

2、实验部分:介绍所用实验方法、列举实验数据和图表,研究结果的数据要求完整、正确、经得起检验。

3、实验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研究结论,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成果力求有所创新,论文要求文字通顺,科学严谨。

硕士生学位论文按要求撰写好经导师认可,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分析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全校必修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文科必修

99920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理科必修

0182001

专业英语

1

18

 

Muddasir Hanif

 

专业基础课

0182021

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3

54

1

黄振中

 

0182022

有机分析

3

54

2

熊飞

0182023

有机化合物波谱技术

3

54

1

许招会

 

 

 

 

 

 

专业核心

0182116

光学分析法

3

54

1

黄振中

光分析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及化学计量学方向主修光学分析法、电分析化学、现代仪器分析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分离分析化学方向主修现代仪器分析、色质联用技术及应用、环境分析化学三门专业核心课程。

0182117

电分析化学

3

54

1

汪 莉

0182024

色质联用技术及应用

3

54

1

彭炳先

0182025

现代仪器分析

3

54

1

宋永海

0182119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

3

54

2

导师组

0182121

化学信息学

3

54

2

徐景仕

0182120

环境分析化学

3

54

2

宋永海

 

 

 

 

 

 

专业

选修

0182122

分析化学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沿

2

36

2

导师组

 

0182123

化学计量学

2

36

2

汪 莉

0182026

环境监测

2

36

1

彭炳先

0182125

扫描探针显微学

2

36

2

汪 莉

0182027

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的应用

2

36

2

许富刚

0182028

现代分离技术

2

36

2

陈莉莉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1-6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6周

3

导师

 

补修

课程

 

分析化学

 

54

1

本科课程老师

 

 

仪器分析

 

54

2

本科课程老师

 

 

 


附件二:

分析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82001

课程名称:化学专业英语

英文译名:Special English of Chemistry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Muddasir Hanif 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讲授化学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化学专业常用的专用名词,学会撰写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

教材及参考书目:

1.Thomas N Sorrell:Organic Chemistry

2.William Henry Brown, et al: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0182021

课程名称: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英文译名: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黄振中 教  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讲授常用化学软件chemwindow 等的使用,网上文献资料的搜寻,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及化学实验设计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化学软件的使用,网上文献资料的搜寻,化学实验数据处理,能利用计算机帮助我们进行实验优化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沈勇等编,现代化学信息基础课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2.秦建侯等编著,分析测试数据统计处理中计算机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

3.郑用熙编著,分析化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科学出版社,1991年

 

 

 

课程编号:0182022

课程名称:有机分析

英文译名: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熊飞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具体包括:(1)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2)液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3)有机化合物的热分析;(4)红外光谱的测定;(5)紫外光谱的测定;(6)有机化合物中微量水份的测定;(7)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8)高分辩核磁共振氢谱的测定;(9)色谱—质谱的测定.

教材及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有:  

1.孙传经:《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

2.  Snyder: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quid Chromatography,2009.

3.  Harwood: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1999.

4.  Derome:  Modern NMR Techniques for Chemistry Research,1987.

 

 

课程编号:0182023

课程名称:有机化合物波谱技术

英文译名:Organic Spectroscop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许招会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H谱、13C谱、二维NMR谱)和质谱的综合解析。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自编讲义

2. 主要参考书目: Williams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Organic Chemistry; Clerc 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Prtetsch Structure

 

 

课程编号:0182116

课程名称:光学分析法

英文译名:Photo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黄振中 教  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或激发后光的发射所建立起来的一类方法,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及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和分子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系统掌握光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学会根据分析要求合理地选择分析试剂和制订分析方法,尤其是理解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荧光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胡之德、赵正风:《分光光度分析法》,宁夏大学出版社,1987年。

2.A.T. 比利宾科,M.M. 塔拿奈科:《异配与异金属络合物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王淑仁、徐广仁、买光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罗庆尧、邓延倬、蔡汝秀、曾云鹗:《分光光度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5.陈国珍,黄贤智,许金钩著,《荧光分析法》, 科学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0182117

课程名称:电分析化学

英文译名: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汪 莉 教  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化对电分析化学测试技术与方法基本原理的认识与掌握,使学生了解当代电分析化学技术与方法的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电极过程导论及综述、电势和电池热力学、电极反应动力学、迁移和扩散引起的物质传递、基本的电势阶跃法、电势扫描法、极谱法和脉冲伏安法、控制电流技术、阻抗技术、现代分析化学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美】阿伦.J.巴德,拉里.R.福克纳编著,邵元华,朱果逸,董献堆,张柏林译:《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高小霞:《电分析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84年。

3.李启窿:《电分析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Philp h. Rieger:《Electrochemistry》,1992年。

5.藤鸣昭著,陈震等译:《电化学测定方法》,1997年。

6.董绍俊等:《化学修饰电极》,科学出版社,2003年。

7.董绍俊等:《光谱电化学原理及应用》,1993年。

8.金文睿等:《生物电化学》,1995年。

 

 

课程编号:0182024

课程名称:色质联用技术及应用

英文译名: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chromatography-mas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彭炳先 副教授(校内)

教学内容及要求

作为在线联用技术,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GC/MS应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首选的方法。重点讨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和质谱仪器及操作要点;数据采集与处理;谱库检索和典型应用示例。LC/MS适用于极性、热不稳定、难气化和大分子的分离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重点讨论ESI原理和与LC及MS的接口技术,有关方法、技术及最新发展结合在应用实例中讨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盛龙生苏焕华郭丹滨:《色质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版。

2.盛龙生、汤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和药品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胡谷平、曾春莲、黄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4. 汪正范、杨树民、吴侔天、岳卫华:《色质联用技术》,化工出版社 2007版。

 

 

课程编号:0182025

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

英文译名:Advanced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宋永海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化对现代各种分析化学测试技术与方法基本原理的认识与掌握,使学生了解当代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的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衍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的基本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现代分析化学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王晓春, 张希艳主编,《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0年版。

3、廖晓玲主编,《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版

4、彭昌盛、宋少先、谷庆宝 编著,《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理论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4月版。

5、祁景玉主编,《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版。

6、屠一锋,严吉林,龙玉梅,张钱丽编著,《现代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编号:0182119

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实验

英文译名: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导师组

教学内容及要求: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掌握常用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及定量分析技术,进一步加强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各种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和特殊的重要部件的功能,了解各种方法的分析对象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培养学生正确地处理实验中得到的图谱和从实验数据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学会各类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也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苏克曼,张济新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剑荣, 戚苓,方惠群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182121

课程名称:化学信息学

英文译名:Chemoinformatic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徐景仕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Internet 基础知识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

Internet 的产生与发展

Internet 在中国的发展

Internet 的结构

Internet 的地址

IP地址

地名地址

第二章  Internet 的接入方式

接入Internet 的概念

与Internet 连接的基本方式

与Internet 连接的方式的选择

局域网(Lan)入网

专线接入Internet (ISDN, ADSL)

拨号PPP上网(163,169,263)

第三章 网络浏览器

使用IE浏览器WWW

WWW基本概念

浏览Web

浏览Web技巧

搜索引擎

作用IE浏览器进行简单搜索

作用英文搜索引擎搜索

作用中文搜索引擎搜索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

第四章 化学站点(chemical web)

管理机构

图书馆

新闻

出版社

杂志

大学

研究机构

政府

公司

化工产品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化学信息学导论》,缪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基础化学信息学》,李欣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化学信息学》,邵学广、蔡文生,科学出版社,2001年

4.《化学信息学》,陈明旦、谭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5.《化学化工信息及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王荣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课程编号:0182120

课程名称:环境分析化学

英文译名: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宋永海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化对环境领域中各种分析技术与方法基本原理的认识与掌握,使学生了解当代环境分析化学测试技术与方法的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痕量分析基础、痕量物质的分离与富集、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环境样品有机污染物分析的预处理技术、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色谱法分析、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分析、环境中痕量重金属及其它元素分析、环境样品中微量离子浓度分析、现代环境分析化学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孙福生主编,《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2.韦进宝 钱沙华 编著,《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3.但德中主编,《环境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4.吴鹏鸣等译:《环境监测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课程编号:0182122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沿

英文译名:The Situation and Trend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导师组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介绍分析化学学科在科学研究、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有利条件和优先领域;我国分析化学学科近期发展的战略设想、战略目标及应对策略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梁文平 庄乾坤著:《分析化学的明天——学科发展前沿与挑战》,科学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0182123

课程名称:化学计量学

英文译名:Chemometr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汪 莉 教  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化对化学计量学基本原理的认识与掌握,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计量学的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平滑、最优化方法、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偏最小二乘方法、多元校正及分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及在化学中的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化合物结构表征和构效关系研究、现代化学计量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俞汝勤著:《化学计量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许禄著:《化学计量学》,科学出版社,1995。

3.梁逸曾、杜一平著:《分析化学计量学》,重庆大学出版,2004。

 

 

课程编号:0182026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

英文译名: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彭炳先 副教授(校内)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监测对象为主线,基于环境监测岗位的监测任务、项目和方法,分别介绍了水和污水、大气和废气、噪声、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详细说明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环境标准、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和现代监测技术。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萍:《环境监测》,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1版。

2.但德忠:《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史永纯:《环境监测》,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4. 李国刚:《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版。

 

 

课程编号:0182125

课程名称:扫描探针显微学

英文译名: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汪莉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国际的视野和系统思考的方法来分析扫描探针显微学领域中的前沿热点问题,深化对扫描探针显微学基本原理的认识与掌握,使学生了解扫描探针显微学的最新成就与发展方向,并掌握扫描探针显微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扫描探针显微学概述、扫描探针显微学工作原理、扫描探针显微镜分类、扫描探针显微镜应用、扫描探针显微学前沿热点、扫描探针显微学发展趋势与展望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理念与应用》, 彭昌盛,宋少先,谷庆宝,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8月;

2、《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及其应用》,万立骏,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表面科学中的电子隧道效应》,王琛,白春礼,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课程编号:0182027

课程名称: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英文译名:Nanomaterial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许富刚 副教授(校内)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调研,了解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作用,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学习研究兴趣。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生物纳米材料、聚合物纳米材料、碳材料、量子点等纳米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电分析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着重讲授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碳材料以及基于他们的复合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纳米材料和器件》, 朱静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      《新分析化学》,张明晓,张春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化学修饰电极》,董绍俊等:科学出版社,2003年;

4.      《纳米材料化学及其应用》,朱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      《碳纳米管-科学与应用》,(美)M. 麦亚潘(M. Meyyappan)主编;刘忠范等译,科学出版社,2007;

6.      《纳米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张阳德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0182028

课程名称:现代分离技术

英文译名:Modern Separation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莉莉   副教授(校内)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色谱法为主流的现代分离技术,集分离、分析为一体,已成为分析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本课程着重于色谱基础知识的讲解,结合最新分离技术的介绍,使学生在原有仪器分析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分离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了解分离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其趋势,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为将来从事科研和其它技术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色谱分离的基本知识、仪器概况、方法要点,掌握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离分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超临界流体色谱、膜分离技术等最新分离技术有初步了解。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傅若农,顾峻岭编著,近代色谱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傅若农编著,色谱分析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王彦吉,宋增福主编,光谱分析及色谱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俞惟乐,欧庆瑜等编,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分离分析新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朱彭龄,云自厚等编著,现代液相色谱,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