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9

 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03Z1)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光电信号检测与处理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的专业知识,以及电子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了解国内外信号检测与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具有从事信号检测与处理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进行学术交流和撰写学术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信号变换与处理

将现代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现实的各类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中

黄剑华 教授

谢芳森 教授

刘 刚 副教授

2

信号检测与传感器

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光电系统设计、仿真与实现,包括信息家电、通信、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电子系统及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

4

光纤通信技术

大容量、高速光信号产生、传输与处理技术及其新型光电集成技术、光纤射频技术以及通信网络安全技术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研究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研究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计划要对该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及考试方式、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主要环节。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可从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中选择。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补修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至少取得34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其中学位课程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详见附件一,课程简介详见附件二。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占1学分。在第三学期末,导师根据研究生在前三个学期听学术讲座的笔记和主讲学术报告的质量对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并提交一份书面考核情况说明。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导师应根据自身及研究生的特点,在第二、三学期期间,合理安排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形式。

实践活动占1学分。在第三学期末,导师根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并提交一份书面考核情况说明。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关注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培养检索和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2、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在前三个学期至少听5次学术讲座,主讲2次学术报告,提高学术交流的能力。

3、积极参加导师或学科组承担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4、积极申报校、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培养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5、认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培养论文写作能力。相关论文必须经导师审阅,严禁学术造假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6、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1、论文开题报告

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必须是申请者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做出的成果。撰写学位论文之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具有一定意义, 力求选择本专业研究方向上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开创性课题。开题报告由学科组负责实施,应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一般应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只有在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导师应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 及时发现问题, 在必要时可根据科研进展和困难等情况调整和修改课题内容。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完成之后,必须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学科组负责实施,一般应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论文撰写后期仍表现科研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者,必须推迟答辩时间。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经由导师认可,方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全校必修

99920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理科指定选修

0172089

光学工程专业英语

1

18

2

骆兴芳等

 

专业基础课

0172062

光学原理

3

54

1

谢旻等

 

0172090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

54

1

胡海江等

0172091

计算方法

3

54

1

陶向阳等

专业核心

01721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与实践

3

54

1

曾高荣等

 

0172093

光电信息检测

3

54

2

胡海江等

0172102

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

3

54

2

黄剑华等

专业

选修

0172103

信号检测与处理前沿研究专题

2

36

2

谢芳森等

专业选修课还可以从一级学科下其它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中选择

0172104

数字图像处理

2

36

2

曾高荣等

0172105

模式识别

2

36

2

胡海江等

0172106

矩阵论与泛函分析

2

36

2

曾高荣等

0172107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2

36

2

刘刚等

0172108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2

36

2

刘祝华等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1-3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2, 3

 

 

补修

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数字电子技术

 

 

 

 

 

 

 

 

附件二:

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72089

课程名称:光学工程专业英语

英文译名:Specialized English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    分:1

学    时:18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张祖兴 副教授,刘桂强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开展教学,为研究生提供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指导研究生阅读光学工程相关专业英文原版教材以及英文版光学工程科普读物、进行英文文献阅读强化训练、英文论文写作技巧指导、英文学术报告准备技巧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赵伟礼. 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任课教师根据需要自行准备上课素材和资料.

 

课程编号:0172062

课程名称:光学原理

英文译名:Principles of Op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谢旻 副教授, 段正路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光的电磁理论为主线,主要介绍光波场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的线性传播特性及其现代应用。内容主要包括: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光的偏振、衍射和干涉理论、几何光学基础、金属光学、晶体光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光传播的基本理论,为从事光学和光电子学科研、教学和工程应用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M·玻恩,E·沃耳夫. 杨葭荪等 译. 光学原理. 第2版.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M. Born, E. Wolf. Principles of Optics. 7th Ed. Cambridge, 1999.

[3]赵建林. 高等物理光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4]杨国光, 宋菲君. 高等物理光学.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课程编号:0172090

课程名称: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英文译名: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胡海江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合理运用系统资源的最佳方案,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及效益,最终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最优化基础、线性规划、对偶线性规划、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约束优化方法、直接搜索的方向加速法、多目标优化、动态规划等内容。本课程是应用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设计中的优化理论及方法,为本专业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黄平.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宝林.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D. A. Pierre. Optimization Theory with Application. Dover Publications, 1986.

 

课程编号:0172091

课程名称:计算方法

英文译名:Computational Method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陶向阳 教授,徐波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数值逼近(代数插值与函数的最佳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数值代数(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与矩阵特征值问题的计算)、非线性(代数与超越)方程的数值解法、最优化方法以及常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数值解法、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随机统计方法之一的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以及当今求解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问题最有效的算法之一的多层网格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用所学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黄云清. 数值计算方法. 科学出版社,2010.

[2]蔺小林. 计算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课程编号:0172101

课程名称: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与实践

英文译名:Moder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曾高荣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数字信号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专用处理设备,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估计和识别等加工处理,借以达到提取信息和便于应用的目的。凡是用数字方式对信号进行滤波、变换、增强、压缩、估计和识别等都是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对象。信号处理关注的是信号及其所包含的信息的表示、变换和运算。本课程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和实现技术,并介绍其相关方面的最新发展。课程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 信号的采集(A/ D 技术、抽样定理、量化噪声分析等);

(2) 离散信号的分析(时域及频域分析、各种变换技术,如离散线性变换的相应定理和性质, WALSH函数定义及相应的变换性质讨论,HILBERT变换及性质、信号特征的描述等) ;

(3) 离散系统分析(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转移函数及频率特征等) ;

(4) 信号处理中的快速算法(快速傅立叶变换、快速哈达码变换、快速卷积与相关等) ;

(5) 数字滤波技术(各种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阐述了数字网络的信号流图表示法以及IIR和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详细论述了I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以及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

(6)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

(7 )多采样率信号处理,介绍采样率转换的基本原理和几种抽取器、内插器的结构,非整数的采样率转换,滤波器组的概念,正交镜像滤波器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8) 经典功率谱估计、参数模型功率谱估计、自适应滤波器初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概貌,建立起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基本实现手段等,并且通过设置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实际应用打好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胡广书.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A.V. 奥本海姆,R.W. 谢弗,J.R. 巴克. 刘树棠,黄建国译. 第二版.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程佩青.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 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高西全,丁玉美. 数字信号处理. 第三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5]J.G. Proakis, D.G. Manolaki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MacMillan Publishing, 1992.

 

课程编号:0172093

课程名称:光电信息检测

英文译名:Photoelectric detectio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胡海江 副教授,熊小华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光电信息检测是光学、电子学、仪器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光电、电光转换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问题。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光电检测基础知识,包括光源、光电检测器件及发光器件、光耦合器件、光电成像器件、直接检测系统和外差检测系统、光电检测电路设计;第二部分是光电检测的常见应用,包括激光测距仪、光谱仪、激光干涉仪、轮廓检测、光电检测在医疗中的应用等。本课程是应用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光电检测原理、光电检测电路设计、常用光电检测仪器的原理及应用等知识,初步具有独立设计光电检测应用系统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雷玉堂. 光电检测技术. 第2版.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郭培源,付杨.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 第2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3]B. Salah, M. Teich. Fundamentals of Photonics. Wiley, 2007.

 

课程编号:0172102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

英文译名:Computer Control and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黄剑华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综合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寻求实现生产技术的精密化、生产设备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机电控制系统的最优化的控制系统。主要以信号的摄取、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以及控制模型的建立为研究对象;在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控制器局域网(CAN)、现代通信技术、控制算法、计算机系统通信技术、通过对过程通道、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体系、工作原理、设计、集成方法等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基本能够实现信息化的智能控制系统,完成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实现的远程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在学习的同时可结合大量的实际应用系统分析与综合的系统设计,把枯燥的控制理论与灵活的工程应用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研究视野,通过对工程项目的不断实践,还能提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科研开发设计及研究能力。主要学习和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间接设计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直接设计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相关控制模型的建立、控制器局域网(CAN)及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高金源. 计算机控制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席爱民,付杨. 计算机控制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龙志强. 计算机控制及网络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课程编号:0172103

课程名称:信号检测与处理前沿研究专题

英文译名:Research Frontiers in Signal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谢芳森 教授等

教学内容及要求

《信号检测与处理前沿研究专题》课程以专题报告形式,邀请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所有研究方向的导师和相关学者就其研究相关方向的前沿问题给研究生做一到两次专题报告,让本专业研究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信号检测与处理各个研究方向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主要要求:扩展知识面,进而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寻找不同方向的交叉点,拓宽研究思路,提升创新性研究能力,为硕士期间的研究与设计打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任课教师根据需要自行准备上课素材和资料。

 

课程编号:0172104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英文译名: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曾高荣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图像所含信息的提取、加工、传输等问题,是当前信息交流的重要内容,它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医学、自动化等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数字图像处理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数学理论,同时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主要介绍三个方面内容: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部分、数字图像处理的数学(分析)理论、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其中基本概念部分主要介绍图像及其数字处理、图像数字化、数字图像显示、图像处理软件、灰度直方图、点运算、代数运算和集合运算;数字图像处理的数学分析理论部分介绍线性系统理论、傅里叶变换、采样数据处理、离散图像变换、小波变换等信号变换理论;数字图像处理应用部分包括图像复原、图像压缩分割、形状描述方法、数字图像的自动分类和模式识别等内容。

如果因学时限制,可以有选择性联系专业实际讲解部分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目:

[1]Rafael C. Gonzalez. 阮秋琦等译. 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Rafael C. Gonzalez.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nd Ed.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K.R.Castleman. 朱志刚等译. 数字图像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Rafael C. Gonzalez. 数字图像处理. MATLAB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172105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

英文译名:Pattern Recogni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胡海江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模式识别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分支,它是一类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对外部世界某一特定环境下的客体、过程以及现象进行识别的技术。该技术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实现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贝叶斯分类器、线性分类器、非线性分类器、特征选择、特征生成、监督学习、聚类算法等。本课程是应用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适合信号检测与处理、图像检测与处理、机器视觉、光电智能系统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择学习。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西奥多里蒂斯等. 模式识别.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张学工. 模式识别. 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C. M. Bishop.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er, 2007.

 

课程编号:0172106

课程名称:矩阵论与泛函分析

英文译名:Matrix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曾高荣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介绍的理论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是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课程是根据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常用的矩阵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和一些应用,主要讲述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Jordan标准形、矩阵分解、矩阵的广义逆、矩阵分析、矩阵的Kronecker积与Hadamard积和非负矩阵介绍。通过本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阐述和论证,培养研究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研究生的数学素养。在重视数学论证的同时,培养研究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矩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杨明,刘先忠. 矩阵论. 第二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程云鹏, 张凯院, 徐仲. 矩阵论. 第3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戴华. 矩阵论. 科学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0172107

课程名称: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英文译名: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刚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神经网络技术作为智能科学的领头羊,涉及生物、电子、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学科,具有分布并行处理、非线性映射、自适应学习和鲁棒容错等特性,在模式识别、控制优化、智能信息处理及故障诊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课程在介绍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侧重于神经网络的软件模拟与硬件实现的研究及其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专家系统、优化组合与智能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为:1、神经网络理论基础;2、神经经网络的系统辨识;3、神经网络控制;4、遗传算法与神经控制的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徐丽娜. 神经网络控制. 第三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张立民. 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3]李敏强等.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2.

[4]The Mathworks Inc. Neural Networks Toolbox User’s Guide (Version 4). 2001.

 

课程编号:0172108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英文译名:Embedded System Design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祝华 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是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知识覆盖面较宽,是针对电子应用系统和设备设计的需要,将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体系相结合,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相结合。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处理器(ARM硬核/Nios II软核)内部结构,指令系统与编程,开发环境与工具,系统调试,μC/OS-II系统移植与应用设计,μCLinux系统移植与开发,μC/GUI系统配置与移植,外围设备的编程与开发,嵌入式系统的组成与开发流程等。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以及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兆麟.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刚. 基于FPGA的SOPC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典型实例.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张绮文. ARM嵌入式应用开发完全自学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赫建国. 基于Nios II内核的FPGA电路系统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