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10

 应用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7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应用化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其基本目标是: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坚守学术道德,具有开拓求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其他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写作论文摘要。在学期间,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3.具有建康的体格和心理。

 

二、学制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两年半至三年,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酌情延长一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或提前攻博。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通过长期的建设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已形成如下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应用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合成、功能有机小分子合成、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药物合成、

蔡明中教授、黄斌教授、彭以元教授、汤建萍副教授

2

功能高分子材料

纳米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

侯豪情教授、陈水亮副教授

3

精细化学品化学

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工艺,包括精细石油化学品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糖化学、合成材料助剂、农用精细化工产品

廖维林教授、蔡明中教授、黄斌教授、汤建萍副教授、许招会副教授、舒学军副教授

4

无机膜材料工程

无机膜制备、膜工程

陈祥树教授、周荣飞副教授、杨振副教授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本专业重视和加强对硕士生培养的管理工作。培养方式灵活多样,采用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既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重视发挥整个学科的集体指导作用。鼓励和发挥硕士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研究计划与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计划等。个人培养计划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特别注意因材施教。硕士生要学好学位课和导师指定的必选课,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专题报告讲座,在导师指导下自学和阅读指定书刊,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至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4. 论文选题在第二学期开始,导师提出课题后,学生完成文献综述并,在研究生指导小组会上作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学院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选拔重点培养对象,重点扶持。

5. 建立本学科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完成情况和开题报告及课 题研究初步进展等工作的全面检查,是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修正错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中期考核的时间定为第三学期末,硕士研究生应认真总结,全面汇报,学院考核领导小组应对每个硕士研究生作出评价和结论。经过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继续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未通过中期考核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6.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阶段后期仍表现科研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者,必须推迟答辩时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主要环节。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培养过程中实行培养计划的动态管理。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少于34学分的课程最低学分数要求。其中学位必修课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

3. 本专业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核成绩75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必须重修。

4. 课程结构分布具体见表一。课程简介见表二。

 

六、实践环节

1.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研究生必须进行为期2周的本科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其教学实践能力。

2.教学工作形式主要有讲课、指导实验或实习、辅导课堂讨论、批改作业或协作指导本科课程论文等。实践工作不记录课程学分,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鼓励本专业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本专业尽力创造国内学术交流的条件,规定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聆听五次学术报告,另外自己要作2次文献综述报告。

3.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八、学位论文

(一)开题报告

1.第二学期作选题准备,先由导师提出2-3个方向的课题供研究生选择。            

2.研究生对导师提出的课题选择1-2个进行文献调研,于第二学期写出文献综述,交导师审阅,并在研究生指导小组会上作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1).该课题的国内外动态以及发展趋势。

(2).课题所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目标、初步方案。

在这一阶段导师主要考查研究生查阅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对文献进行分析综合和选择课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

 

(二)论文的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论文实验工作在第三学期全面展开,至第六学期结束,最后留2-2.5个月撰写论文。如果准备充分,此项工作可根据实际工作提前进行和提前结束。

论文实验工作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每月须写出实验工作的书面报告交导师审阅。导师应注意掌握论文的方向及进度,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学术指导小组对论文的进展进行中期检查与考核。

 

(三)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

论文应包括下列部分:

1.文献综述:对文献作较详细的综述和分析,掌握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学术意义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研究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工作的要点及在该研究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

2.实验部分:介绍所用实验方法、列举实验数据和图表,研究结果的数据要求完整、正确、经得起检验。

3.实验总结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研究结论,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成果力求有所创新,论文要求文字通顺,科学严谨。

 

(四)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1. 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到答辩委员。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聘请两位(或两位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3.答辩委员会由5-7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是校外专家,答辩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4.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以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1. 本专业学历研究生申请毕业条件

(1). 政治思想合格;

(2). 修满规定学分;

(3). 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综合考核。

2. 本专业学历研究生申请学位条件:

(1). 达到毕业条件;

(2). 发表文章达到学位授予规定要求;

(3).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3. 本专业研究生有下列行为者,不得同意毕业或授予学位:

    (1). 在读期间,有犯罪行为;

    (2). 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已授予的学位或毕业证的,一经核实,可以取消收回所授予的学位或毕业证。

本专业研究生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向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学位委员会考核确认后,可授予本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学位。

 

 

附表一:

应用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2

学校统一安排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9992011

自然辩证法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0182001

专业英语

1

18

2

韩义夫(巴基斯坦)

学位

基础课

0182052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

3

54

1

蔡明中教授

0182053

化工工艺学

3

54

2

黄斌教授

0182030

物理有机化学

3

54

1

陈军民副教授

学位

专业课

0182202

功能高分子化学

3

54

2

蔡明中教授

0182054

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

3

54

1

汤建萍副教授

0182055

环境化学与工程

3

54

2

郝文燕副教授

非学位课(选修课)

专业

选修课

 

 

0182009

有机硅单体及聚合物

2

36

1

蔡明中教授

0181057

高分子材料化学

2

36

1

刘勇军副教授

0182058

现代仪器分析与波谱技术

2

36

2

许招会副教授

0182186

纳米纤维制备与应用

2

36

1

侯豪情教授

0182188

膜技术基础

2

36

2

陈祥树教授

0182059

导电发光高分子材料

2

36

2

舒学军副教授

0182035

化学生物学

2

36

2

彭以元教授

实践课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学实践

1

 

 

 

 

 

补修课程

 

化工原理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

 

 

 

 

 

 

 

附表二                      

应用化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82052

【课程名称】现代有机合成的方法

【英文名称】Modern Methods of Organic Synthesis

【学分】3

【学时】54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蔡明中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近二十年,随着新试剂、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有机合成化学。本课程共分七章内容,第一章介绍形成碳-碳单键的新方法,第二章介绍形成碳-碳双键的新方法,第三章为Diels-Alder反应,第四章介绍不活泼C-H键的反应,第五章介绍有机硼和有机硅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第六章介绍氧化反应,第七章介绍还原反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二十年来开发的新试剂和新方法以及它们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的广泛应用,为以后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工作打下空白牢固的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英]W.CARRUTHERS著,李润涛等译,《有机合成的一些新方法》,第三版,1991年出版。

 

 

【课程编号】0182053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

【学分】3

【学时】54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黄斌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重点讲解化工产品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介绍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和应用技术,通过对典型化工产品,尤其是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的分析,了解其合成的一般原理和过程,单元操作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化工生产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化工艺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掌握化工产品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特点,单元操作的应用和工艺过程中一般问题的处理方法。对化学品的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教材及参考书目】自编讲义。参考书目:《化工工程工艺学》,第二版,刘代俊,2007年化学工艺出版社;《有机化工工艺》,窦锦民,2006年化学工艺出版社;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第二版,唐培堃主编,2006年化学工艺出版社;《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二版,李和平主编,2007年科学出版社;国内外相关的有机合成方法的新文献。

 

【课程编号】0182030

【课程名称】物理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学分】3

【学时】54学时

【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陈军民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讲授有机结构理论、反应机理,有机反应活性与结构间的定量关系,立体化学、有机光化学及仿生体系的等知识。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酸碱理论、溶剂效应、立体化学、结构和化学活性间的关系,自由基、阴、阳离子等反应机理,熟悉周环反应理论、有机光化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及参考书目】张永敏编著,《物理有机化学》,第二版, 201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参考书目:高振衡编,《物理有机》,198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余凌羽编,《基础理论有机化学》,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182202

【课程名称】功能高分子化学 

【英文名称】Functional Polymer Chemistry

【学分】3

【学时】54学时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蔡明中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是目前发展迅速,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兴学科。本课程共分8章,第一章是功能高分子化学总论,第二章介绍反应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三章介绍导电高分子材料,第四章介绍聚合物修饰电极,第五章介绍高分子液晶材料,第六章介绍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第七章介绍光敏高分子材料,第八章介绍高分子吸附剂和吸水性聚合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常见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以及应用领域,了解当前功高分子的发展动态,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打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赵文元编著,《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2003年化学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国内外近期有关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文献。

 

 

【课程编号】0182054

【课程名称】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54学时)

【英文名称】Moder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Fine Chemicals

【学分】3

【学时】54学时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汤建萍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精细化学品的分离和分析为线,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精细化工工艺》《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开设。课程内容涉及现代分离方法,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现代分离方法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在精细化学品的应用,精细化学品的剖析,精细化学品现代分离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教材及参考书目】自编教材。参考书目:陈起力等编,《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第一版, 2000年化学出版社;丁明玉等主编,《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蒋维均主编,《新型传质分离技术》,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素莲主编,《精细化学化学品分析》,2006年安徽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0182009

【课程名称】有机硅单体及聚合物 

【英文名称】Monomer and Polymer of Organic Silicon

【学分】2

【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蔡明中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的有机硅聚合物为主线,要求学生在学习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的基础上开设,课程内容涉及有机硅的基本概念和有机硅单体的合成;聚有机硅氧烷、聚硅烷以及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性质和用途;有机硅聚合物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有机硅聚合物的发展。

【教材及参考书目】周宁林编,《有机硅聚合物导论》,200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李光亮编,《有机硅高分子化学》,199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编号】0182057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化学

【英文名称】Macromolecular Material Chemistry

【学分】2

【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刘勇军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介绍耐高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产生,应用及发展趋势,讲授耐高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结构与性能关系、合成途径等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耐高温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背景、熟悉耐高温材料合成与表征的方法,了解耐高温有机高分子材料最新的研究成果。

【教材及参考书目】以自编教材为主。参考书目:《高分子材料科学导论》 张德庆 编著,2003年科学出版社;《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第二版 马德柱 编,1981年化学工业出版社;《高分子化学》林尚安 编著,2000科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与波谱技术

【课程编号】0182058

【英文名称】Modern Instrument Analysis and Spectrum Technology

【学分】2

【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许招会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H谱、13C谱、二维NMR谱)和质谱的综合解析。

【教材及参考书目】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 Williams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Organic Chemistry; Clerc 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Prtetsch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Tables of Spectral Data.

 

 

【课程名称】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

【课程编号】0182186

【英文名称】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mer Nanofibers

【学分】2

【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候豪情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介绍纳米结构单元、纳米粒子的基本理论、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制备与表面修饰、尺寸评估、纳米固体及其制备、纳米固体材料的微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纳米粒子和离子团与沸石的组装体系、纳米结构、测量与应用。

【教材与参考书目】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张立德,牟季美编,《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2001年科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膜技术基础

【课程编号】0182188

【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embrane Technology

【学分】2

【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祥树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着重于讲解膜材料及其性能;膜的制备;膜的表征;膜性能与膜结构的关系;膜分离过程;膜浓差极化现象和膜污染以及膜设备的设计与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膜分离的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目】Marcel Mulder编,李琳译,《膜技术基本原理》第二版,199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钧等编,《膜技术手册》,2001年化学工业出版社;王湛编,《膜分离技术基础》第二版, 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导电发光高分子材料

【课程编号】0182059

【英文名称】Luminescent and Conductive Polymeric Materials

【学分】2

【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舒学军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导电和发光功能材料化学理论知识和发展动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聚对苯炔( PPV)、聚苯胺( PAn) 、聚噻吩、聚烷基取代基芴等导电高分子功能材料及锂电池导电材料的合成原理和导电原理. 掌握无机稀土发光材料、聚烷氧基取代基对苯炔( PPV)、聚吡咯、聚噻吩、聚烷基取代基芴类衍生物(PFs) 发光材料的合成原理和发光原理,加强理论连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材及参考书目】自编教材。参考书目:滕枫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应用》,2005化学工业出版社黄春辉李富友等主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余泉茂等主编,《无机发光材料研究及应用新进展》,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化学生物学

【课程编号】0182035

【英文名称】Chemical Biology

【学分】2

【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彭以元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跳出了传统的思路和方法,从更深入的层面去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它是以分子为基础去研究和了解生物大分子之间、化学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生命体系的调节、控制。

本课程课主要介绍:1.化学生物学产生;2.超分子与主客体化学;3.分子识别与选择性合成,4.胶束、微泡体和其它有序聚集体中的化学;5.NO生物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6.能量转换与辅酶模型物化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化学及生物领域中的发展动态,掌握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化学生物、生命化学、仿生合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自编教材。参考书目:K.Faber,《Biotransformations in organic chemistry》,1992年出版;孙小强等, 《超分子化学导论》,2000年出版。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