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数学)
专业代码:045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学教育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数学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数学教育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数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数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
三、课程设置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件一:《学科教学(数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说明见附件二。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方式评定。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和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班组与课堂管理实务)两部分。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按当年公布的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应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其中,教学见习4学分,教学实习4学分。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四、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是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广西师范学院关于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六、其他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要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七、参考书目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马云鹏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数学教育原理》,黄泰安、曹一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数学教育心理学》,喻平,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4.《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何小亚,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王尚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数学课程教学实证系列研究》,曹一鸣,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7.《数学教育研究导引》, 张奠宙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8.《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数学教育学概论》,曹才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估》,田万海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1.《数学教育实验设计》,张君达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2.《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张奠宙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3.《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章建跃等著,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14.《数学方法与解题方法论》,李玉琪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15.《竞赛数学教程》,陈传理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6.《数学思想史导论》,袁小明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17.Schoenfeld,A. H.,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1985.
18.Erickson,M.J.,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1998.
19.Silver, E.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ultiple research perspectives. 1985.
20.English, L.D. ,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02.
八、重要期刊
《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程教法》、《比较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科教育》、《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Mathematics teachers》《American Mathematics monthly》、《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Learning and instruction》等。
附件一: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1 | 2 | 3 | 4 | ||||||||
学位基础课程 | 1 | 英语 | 36 | 2 | √ | 考试 | |||||
2 | 政治理论 | 36 | 2 | √ | |||||||
3 | 教育学原理 | 36 | 2 | √ | |||||||
4 | 课程与教学论 | 36 | 2 | √ | |||||||
5 |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 36 | 2 | √ | |||||||
6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36 | 2 | √ | |||||||
专业必修课程 | 7 | 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 48 | 3 | √ | 赵小云 | |||||
8 |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48 | 3 | √ | 李碧荣 校外导师 | ||||||
9 |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 48 | 2 | √ | 赵继源 | ||||||
10 | 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 48 | 2 | √ | 唐高华 | ||||||
公共指定选修课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与实施 | √ | 蓝瑞乐 | ||||||||
专业选修课程 | 11 | 数学教育心理学 | 32 | 2 | √ | 考查 | 赵继源 | 选修6学分 | |||
12 | 数学学习障碍与诊断 | 32 | 2 | √ | 赵继源 | ||||||
13 | 竞赛数学 | 32 | 2 | √ | 赵小云 | ||||||
14 | 数学史 | 32 | 2 | √ | 李碧荣 | ||||||
15 | 教育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 | 32 | 2 | √ | 韦程东 | ||||||
16 | 数学方法论 | 32 | 2 | √ | 赵小云 | ||||||
17 |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育 | 32 | 2 | √ | 刘合香 | ||||||
18 | 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与研究专题 | 32 | 2 | √ | 任北上 校外导师 | ||||||
实践教学 | 19 | 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 不少于 半年 | 4 | √ | √ | √ | 双导师 | 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 ||
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 4 | ||||||||||
学位论文 | 20 | 课程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多样化形式 | 不少于一年 | 开题 | √ | √ | 双导师 | ||||
补修课程 | 21 | 教育学 | 不计学分 | 跟随本科生班学习 |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补修3门 | ||||||
22 | 心理学 | ||||||||||
23 | 数学教学论 | ||||||||||
24 | 2门本科类核心课程 | 跨专业毕业生必补,由导师提出课程名称,经主管行政领导同意。 |
附件二: 专业必修课程说明
1、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现行数学课程的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标准、数学教材编制的原则、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等等。本课程要结合数学或者数学教学实例,解读数学课程目标;选取若干内容领域,向学生展示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如何把握教材编制中的螺旋上升原则。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以及对数学教材的分析能力。
2、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要素、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的各种模型;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各种模型的利与弊。另外本课程强调结合特定的数学教学案例,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能力。
3、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程《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学学科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运用基本的测量方法与技术解决中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学生数学学业成就测量与评价,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测量与评价,数学教师评价等。本课程从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介绍中学数学教师所应必备的一些教学测量与评价技术,展示与分析数学测量评价的实例。教学中要紧密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注重训练学生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技能。
4、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课程《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旨在向学生介绍数学学科领域各个主要分支的研究状况、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让学生学会从高观点下看学校数学(中等数学),了解作为科学的数学如何转变为学校数学;学会将学校数学与所谓的日常数学结合起来,感受数学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以及其他领域对数学发展的推动。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转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