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代码:04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
2.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及国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前沿问题及其研究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4.身心健康。
二、课程设置(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心理) |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数 | 指导方式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任课 教师 | ||||||||||
第一 学年 | 第二 学年 | 第三 学年 |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考试 | 考察 | ||||||||||
学位课程 | 公共必修课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0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
基础外语 | 150 | 4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 ||||||
学位基础课 | 教育原理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杨素萍 |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王 屹 李 强 | |||||
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杨明桂 | ||||||
学位专业课 | 课程论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 | 张 瑞 | ||||||||||
教学论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李荣新 | |||||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研究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李福灼 | |||||
学术讲座 | 32 | 2 |
| √ |
|
|
|
|
| √ | |||||||
选修课程 | 公共指定选修课 | 详见P157附表 | 30 | 2 | 说明:所有学术型研究生均需要选修2门,每门课15学时,1学分,公共指定选修课以当年实际开课情况为准。 | ||||||||||||
任意选修课 |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王文蓉 | |||||
教育技术学专题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郑小军 | ||||||
教育哲学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李 强 | |||||
教学心理研究专题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曾玲娟 | |||||
教学设计专题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 李福灼 | |||||
教育组织行为学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于 瑮 | |||||||||||
学校教学评价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张 瑞 | |||||||||||
专业外语(外国教育原著选读)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 |
|
|
| √ | 李香玲 | ||||||
补修课程 | 2门本科类核心课程 | 无学分 | 各方向非本科、非本专业学生必补,由导师提出课程名称,经主管行政领导同意 | ||||||||||||||
其它必 修环节 | 教育实践 | 2 |
|
|
|
|
|
|
|
|
| 各方向导师 | |||||
学位论文 | 2 |
|
|
|
| √ | √ | √ |
|
| 各方向导师 | ||||||
三、主要参考书目
1.[美]奥恩斯坦等.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等.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比彻姆.课程理论[M].黄明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美]麦克尼尔.课程导论[M].施良方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4.[日]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Beard, R. M. & Hartley, J., 1984 (4th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M]. London: Harper & Row, Publisher.(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
6.Bruce Joyce,Marsha Weil .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Giroux,H., Penna,A., & Pinar, W. (Eds.).1981.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 Berkeley, CA: McCutchan.(北京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
8.Robert Heinich等.教学媒体与技术(第七版 影印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Walter Dick等.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影印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巴巴拉•西尔斯等.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1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2.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3.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2.
14.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5..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6.赫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7.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18.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9.加涅.教育技术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0.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M].兰州: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2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课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3.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4.桑新民等.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5.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6.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7.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8.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9.汪霞.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0.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3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4.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5.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36.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