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代码:050106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中国现当代诗歌、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数 | 指导方式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任课 教师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 必修课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40 | 2 | 讲授、研讨 | √ | 考试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讲授、研讨 | √ | 考试 | ||||||||
英语 | 150 | 4 | 讲授、研讨 | √ | √ | 考试 | |||||||
专业 基础课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考试 | 龙文玲 | ||||||
专业 方向课 |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论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考试 | 宾恩海 | ||||||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考试 | 陈祖君 | |||||||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考试 | 陈 敢 | |||||||
中国现代诗学 | 48 | 3 | 讲授、研讨 | √ | 考试 | 李志元 | |||||||
选 修 课 程 | 公共 指定选修课 | 详见P157附表 | 30 | 2 | 说明:所有学术型研究生均需要选修2门,每门课15学时,1学分,公共指定选修课以当年实际开课情况为准。 | ||||||||
任 意 选 修 课 | 当代文学学术前沿问题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考查 | 李志元 | ||||||
台港文学专题研究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考查 | 陈祖君 | |||||||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考查 | 宾恩海 | |||||||
当代诗歌流派研究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考查 | 陈 敢 | |||||||
当代小说专题研究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考查 | 李仰智 | |||||||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诗学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考查 | 王志明 | |||||||
当代文学与人文主义 | 32 | 2 | 讲授、研讨 | √ | 考查 | 李仰智 |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学生补修课程 | 中国现代文学 | ||||||||||||
中国当代文学 | |||||||||||||
社会实践 | 2 | √ | |||||||||||
学术前沿讲座 | 学科研究动态 | 32 | 2 | 讲授、研讨 | 考查 | ||||||||
中期考核 | |||||||||||||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 √ | ||||||||||||
学位论文 | 2 | 导师指导 |
三、参考书目
1.鲁迅.鲁迅全集(1——1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吴雁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1—— 4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马良春、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4.廖超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论争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5.王瑶.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一、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6.陆耀东.中国新诗史(一)[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7.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8.吕进.中国现代诗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9.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范培松.中国现代散文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1.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12.冯光廉.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3.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黄伟宗.当代中国文艺思潮论[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15.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16.朱寨、张炯.当代文学新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17.李慈健.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18.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9.黄曼君.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0.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1.张永清.新时期文学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2.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辞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23.祁述裕.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4.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6.刘思谦.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7.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8.宾恩海.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9.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0.李怡.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1.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2.程光炜.大众媒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3.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4.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35.谢冕.谢冕论诗歌[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36.陈旭光.中西诗学的会通——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7.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8.吕进.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39.潘颂德.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40.古远清.中国当代诗论50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
41.罗振亚.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2.吴开晋.新时期诗潮论[M].济南:山东济南出版社,1991.
43.骆寒超.20世纪新诗综论[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44.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5.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6.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7.李怡.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8.陈仲义.中国朦胧诗人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49.谢冕.中国百年诗歌选[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50.王钟陵.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精华:新诗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51.朱自清.新诗杂话[M].上海:作家书屋,1949.
52.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53.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中、下)[M].香港:昭明出版社,1978.
54.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台北:传记文学社,1978.
55.尉天骢.乡土文学讨论集[M].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78.
56.张宝琴、邵玉铭、痖弦.四十年来中国文学[M]. 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7.
57.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M].高雄:文学界杂志社,1987.
58.陈昭英.台湾儒学的当代课题:本土性与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9.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M].香港:三联书店,1998.
60.陈晓明.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61.吕正惠、赵遐秋.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2.
62.刘登翰、庄明萱.台湾文学史(上、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
63.古继堂.台湾新诗发展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64.刘登翰.香港文学史[M].香港:三联书店,2003.
65.黄维梁.香港文学初探[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
四、重要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战线》、《学术月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小说评论》、《新文学史料》、《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批评》、《南方文坛》、《中国文学研究》、《名作欣赏》、《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收获》、《大家》、《天涯》、《钟山》、《诗刊》、《小说选刊》、《民族文学》、《长城》、《十月》、《山花》、《中国作家》、《人文杂志》、《国外社会科学》,另有香港、台湾地区的相关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