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广西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4-07-03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学科教学(英语)

专业代码:045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英语教育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英语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育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积极进取,用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教育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悉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英语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四)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实践为1年,应在第一、第二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

三、课程设置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件一:《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程说明见附件二。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和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班组与课堂管理实务)两部分。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按当年公布的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应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其中,教学见习4学分,教学实习4学分。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四、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英语学科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英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是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第二学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英语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广西师范学院关于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六、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七、参考书目

1. Brown, H. Douglas.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Prentice Hall Regents.

2. Brown, H. Douglas.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M]. Prentice Hall Regents.

3. Brown, J. Dean. 2001,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Heinle & Heinle/Thomson Learning Asia.

4. Hutchinson, Tom & Waters, Alan.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Richards, J. C. 1995,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Richards, J. 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Radford, Andrew et al. 2000,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8. Andrews, L. 2001, Linguistics for L2 Teachers [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9. Borsley, R. 1991, Syntactic Theory: A Unified Approach [M]. E. Arnold.
10. Grice, H. P. 1989,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M]. Cambridge.

11. Halliday, M. A. 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2. Halliday, M. A. K.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a division of Holder & Stonghton).

13. 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4. Mey, J. 1993,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M]. Oxford: Blackwell.

15. 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6. Verschueren, J.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Arnold.

17. Yule, G. 1996, Pragmatic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Gimson, A. C.196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 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 Roach, Peter. 语音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0. Widdowson, H. G. Linguistics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2. 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3. Lyons, J.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5.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6. Stern, 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7. Dollerup, C. 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y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8. Hatim, B.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sitcis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9.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ion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0. Katan, D. 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i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1. 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2. Nida, E. A & 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3. Greenblatt, Stephen, gen. M. H. Abrams, founding editor emeritu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8th ed. 2 Vols [M].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

34. Baym, Nina, et al., ed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6th ed. 5 Vols.[M].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

35. Carbaugh, D. (ed.) 1990,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ntact [M]. Hillsdale, NJ: L. Erlbaum Associates.

36. Lustig, Myron W. & Koester, Jolene. 2003,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4th ed.) [M]. Boston: Allyn & Bacon.

37. Pusch, M.D. (Ed.) 1981,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 Cross-Cultural Training Approach [M]. Intercultural Press, Chicago, Ill, USA, 2nd edition.

38. Samovar, Larry A. & Richard E. Porter. 199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6th Edition [M].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39.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2001,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4th ed.) [M]. Belmont, CA: Wadsworth.

40. Seelye, H. 1997, Teaching Cul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Chicago, NTC Publishing.

41. Spitzberg, B. H., & Cupach, W. R. 1984,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M]. Beverly Hills, CA: Sage.

42. Samovar, L. 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3.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44. 邵锦娣, 白劲鹏. 文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45. 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46.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第2版)[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47. 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8. 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9. 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八、重要期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外国语》、《外语界》、《当代语言学》(国外语言学)、《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中国科技翻译》、《中国翻译》、《译林》、《外语与翻译》、《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国外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美国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 各外国语大学(学院)学报》、《“211”大学学报》(哲社版)


附件一:

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任课

教师

备注

1

2

3

4

学位基础课程

1

汉语语言文学基础

36

2

考试

2

政治理论

36

2

3

教育学原理

36

2

4

课程与教学论

36

2

5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36

2

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36

2

专业必修课程

7

英语课程论

48

3

李 晓

8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48

3

叶小广

9

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

48

3

兰月秋

10

英语语言学研究专题

48

3

陈光伟

公共指定选修课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与实施

15

1

蓝瑞乐

专业选修课程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2

2

考查

选修

6学分

陆 云

李 晓

陈丽勤蒋招凤

杨玉国

陈光伟

13

语言教学文献阅读

32

2

14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2

2

15

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

32

2

16

语言研究与统计

32

2

17

英语语用学

32

2

实践教学

18

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不少于半年

4

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4

学位论文

19

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等多样化形式

不少于一年

2

开题

双导师

补修课程

20

教育学

不计学分

跟随本科生班学习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补修3门

21

心理学

22

(学科)教学论

23

两门本科类核心课程

跨专业毕业生必补,由导师提出课程名称,经主管行政领导同意。

附件二: 专业必修课程说明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目标: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等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各层面与环节进行系统的探讨与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在理论上认识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分析、教案写作、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各环节的基本原则与要素,熟悉了解主要的教学模式及其使用;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单元整体设计和分课设计,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灵活应对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

《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语言学习评价与测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语言测试的种类、基本形式和主要题型,了解目前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种种问题,思考并学会正确处理语言测试和教育、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语言学习评价的主要方法,把握测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信度、效度、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等;能根据具体的测试目的与对象编制效度、信度较高的语言测试试卷,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释,使评价与测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英语语言学研究专题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专题》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如语音学、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帮助学生对英语语言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和把握;也可结合各培养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就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举行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结构和拓宽学术视野。


相关话题/广西师范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实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为规范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突出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代码:01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长,并立志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学和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热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宗教学专业培养方案
    宗教学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宗教学专业代码:010107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代码:0305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培养方案
    政治学理论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政治学理论专业代码:03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学科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0305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拥护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培养方案(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培养方案(教育科学学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代码:04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认真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代码:050106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高等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6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
  • 广西师范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文章点击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一、培养目标33623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健康的情感与心理,为人公道正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品质。2.掌握本学科坚 ...
    广西师范学院 免费考研网 201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