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专业代码:045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教育管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
三、课程设置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四个部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方式评定。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和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班组与课堂管理实务)两部分。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应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其中,教学见习4学分,教学实习4学分。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四、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是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应保证有一年时间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所攻读教育硕士学位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论文选取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题目。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
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办法,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六、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七、参考书目
1.[美]E.科恩.教育经济学[M].王玉昆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美]Martin Carnoy.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闵维方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美]N. Gregory Mankin.经济学原理[M].第2版.梁小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美]多尔·罗杰斯.青年心理学[M].谢圣呐.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5. [美]赫尔雷格.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7.陈法根.心灵的秩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8.陈敬朴.基础教育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9.陈敬朴.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0.陈旺.市场经济与基础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戴海奇,等.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1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4.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5.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16.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新视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7.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光明日报,
18. 洪俊.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19.江万秀,李春秋.中国德育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0.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2001年颁发.
21.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2.金生鈜.德性与教化[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2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4.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5. 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6. 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7.李文长.基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28.厉以宁.教育的社会效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29.林秉贤.社会心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30.林秉贤,张克荣.青年期心理学[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31.刘玲玲.公共财政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2.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3. 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4.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5.鲁洁,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M].第一卷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6.鲁洁,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M].第二卷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7.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8.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9. 孙国华,等.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0.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1.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2.吴志宏.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3.王汉澜.教育测量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44. 王景英.教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5. 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5.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44.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6.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7.徐仲林.当代世界教育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8.阎嘉陵,等.当代青年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9. 杨颖秀:教育法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出版社,2004.
50.杨颖秀.教育管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1.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2. 杨颖秀:教育政策法规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3.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4. 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55.袁贵林.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56.曾钊新,李建华.伦理社会学[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5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N].中国教育报,
58.朱永康.中外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9.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0.朱智贤.青年心理的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61. 郑良信.教育法学通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62.郑日昌.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八、重要期刊
①人大复印资料:
《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科学总论》、《管理科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成人教育学刊》、《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改革》等。
②主要教育类专业中文期刊:
《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现代大学研究》、《中国大学教学》、《教育评论》、《教育科学》、《新华文摘》、《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外国教育资料》、《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师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动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辅导》、《心理学探新》。各大学学报。
③外文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Educational Technology、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Beijing Review、China Today、General Subject Index、Formula Index、earth-Science Review, etc.
九、数字资源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知识库
中
书生之家电子图书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Springer 外文期刊数据库
EBSCOhost 外文期刊数据库
中国古代典籍(国家图书馆)
新东方多媒体资源学习库
外研社外语资源库
中国讲座网
博看网畅销期刊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超星名师讲坛视频库
金图外文数字图书馆
Emerald现刊数据库
中经专网(教育版)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宝成多媒体外语学习库
EBSCO教育学、心理学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
中国讲座网
北大法宝
北大法意数据库
VERS维普考试资源系统
哲摄线、方略学科导航系统
九羽数字图书馆
公元集成教学图片数据库
“软件通”计算机技能视频学习系统
附件一: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1 | 2 | 3 | 4 | ||||||||
学位基础课程 | 1 | 英语 | 36 | 2 | √ | 考试 | |||||
2 |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 36 | 2 | √ | |||||||
3 | 教育学原理 | 36 | 2 | √ | 张艳敏 | ||||||
4 | 课程与教学论 | 36 | 2 | √ | 李福灼 | ||||||
5 |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 36 | 2 | √ | 王文蓉 | ||||||
6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36 | 2 | √ | 曾玲娟 | ||||||
专业必修课程 | 7 | 教育统计与评价 | 48 | 3 | √ | 杨明桂 | |||||
8 | 教育管理学 | 48 | 3 | √ | 黄艳芳 | ||||||
9 | 教育政策与法律 | 48 | 2 | √ | 闻待 | ||||||
10 |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与研究 | 48 | 2 | √ | 李强 | ||||||
公共指定选修课 | 11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施 | 16 | 1 | √ | 蓝瑞乐 | |||||
专业选修课程 | 12 | 学校教育评价 | 32 | 2 | √ | 考查 | 张瑞 | 修6 学分 | |||
13 | 有效教学管理 | 32 | 2 | √ | 李红 | ||||||
14 | 教育技术专题 | 32 | 2 | √ | 郑小军 | ||||||
15 | 教育社会学专题 | 32 | 2 | √ | 李荣新 | ||||||
16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32 | 2 | √ | 雷湘竹 | ||||||
17 | 当代学校变革专题 | 32 | 2 | √ | 闻待 | ||||||
18 | 教育管理名著选读 | 18 | 1 | √ | 卢辉炬 | ||||||
19 | 国外中小学教育 | 18 | 1 | √ | 杨素萍 | ||||||
实践教学 | 20 | 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 不少于 半年 | 4 | √ | √ | √ | 双导师 | 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 ||
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 4 | ||||||||||
学位论文 | 21 | 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多样化形式 | 不少于一年 | 开题 | √ | √ | 双导师 | ||||
补修课程 | 22 | 教育学 | 不计学分 | 跟随本科生班学习 |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补修3门 | ||||||
23 | 心理学 | ||||||||||
24 | 语文教学论 | ||||||||||
25 | 数学教学论 | ||||||||||
26 | 2门本科类核心课程 | 跨专业毕业生必补,由导师提出课程名称,经主管行政领导同意。 |
附件二:专业必修课课程说明
1.教育统计与评价
《教育统计与评价》课程目标:主要研究数理统计与评价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分析与处理教育领域中的各种数据、评价和判断各种教育现象和活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研究现状,教育评价信息搜集、整理、汇总等统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学校、教学、教师、学生评价等。教学从中小学实际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注重学生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教育管理学
《教育管理学》课程目标:主要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能运用其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过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财务管理、学校建筑管理、学校课程管理、学校效能与改进等。教学注意运用案例探讨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素养。
3.教育政策与法律
《教育政策与法律》课程目标:将教育政策学与教育法学的基本内容相结合,侧重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行重要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和技能,并能为完善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提出建议。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的制定与实现、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现行教育法主要内容解读、重大教育政策解读等。教学注重结合案例分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4.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目标:综合运用教育管理理论模拟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教育管理理论,并能提高应用教育管理理论解决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的意义、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的技能、教育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反思、教育管理案例的撰写等内容。教学注意精选案例,通过现场模拟、分析讨论、实践练习等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