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了解疾病在社区的表现而不是在医院的表现,完成疾病自然史(history of disease)部分,以便对疾病进行筛检、预防。
疾病在个体中有临床前期、临床期和临床后期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称为个体的疾病自然史。疾病在人群中的自然发生发展规律叫做人群的疾病自然史,即流行病学常说的疾病自然史。疾病自然史的研究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疾病,了解疾病的转归和规律,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恢复健康。流行病学可以用于了解疾病的病程如何,以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各种疾病结局(例如痊愈、死亡、并发症)的概率等等。这种资料不仅对预后的研究有用,而且对于促进假设的形成也是有用的。此外,当不能通过直接随访病人获得疾病的过程和病程长短时,有时可用各种疾病频率测量之间的关系来推论这些变量。例如,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资料估计该病各个阶段的平均时期长短。随访病人不能做出这种估计,因为一旦早期病人得到了诊断,其自然过程就被治疗所中断。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疾病病因学仍将是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流行病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当前病因未明的疾病的病因知识。有一种曲解,认为流行病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供病因线索和思路,以帮助实验科学家得到最后的答案。实际上有些问题只能在实验室之外得到答案。流行病学已成为解决病因问题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病因获得成功的精彩范例很多。如新疆察布查尔地区锡伯族中曾发生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察布查尔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毒素中毒。少女阴道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究出该病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己烯雌酚有关。
六、疾病预防
流行病学关注疾病病因知识和疾病与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关联和病因知识的基础上致力于预防策略的制定、病因假设的验证及预防措施的效率、效果及效益的评价。
疾病预防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根除疾病或控制疾病发生;二是要控制疾病发生后的蔓延,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如果给预防下个定义,则第一级预防为减少发病率,第二级预防为减少患病率(Last)。1977年10月26日索马里发生最后一例天花,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下一个要在全球消灭的疾病是脊髓灰质炎。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一)诊断方法的评价
对筛检试验、诊断试验或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评价,将有助于正确地选用各种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科学地解释试验的结果。
(二)疗效的评价
医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患者得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科学地评价药物或疗法的疗效是目前流行病学在临床上的重要应用,这种应用不仅导致了循证医学的产生,还形成了有关疗效的整套评价原则。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效果的评价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任何药物、疗法或措施的效果,都应当在人群的基础上进行检验。没有经过流行病学考核的方法是不能轻易地应用于人群防治的
第五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表现在:①从单因素研究发展为多因素研究;②从单学科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研究,遗传、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促进了流行病学向更精细、更深入的方向发展;③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飞速进展,对流行病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④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因此,学习和运用流行病学应当树立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群体观点
流行病学是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疾病和健康状态,研究疾病的发生及动态分布。从群体角度宏观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群体和分布是流行病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是“群体诊断”,是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状态的概括。群体诊断发现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或发生某一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提出预防对策或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病学应用于微观研究(分子流行病学)和个体研究(临床流行病学)时,实际出发点仍然是“群体”,这个观点是必须随时牢记的。
二、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只承认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而否认医学的社会科学性质是愚蠢的。医学的某些方面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有些疾病要用社会标准来定义,如精神疾患、酒精中毒;疾病的病因常常离不开社会因素;而且医学实践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医学只有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产生最广泛、最有效的影响,公众健康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日益明显。流行病学认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与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的疾病和健康状态不仅是人体自身的问题,同时与生态环境有关。近来有人在“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物—社会—心理—生态环境模式”,提醒我们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要树立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生态环境包括生物性环境和社会环境。生物性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产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等的综合,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体制、风俗习惯等,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条件。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