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文旭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5

文 旭 教授
Prof. Xu WEN
(last updated Aug., 2020)
E-mail: xuwen@swu.edu.cn
ORCID ID: https://orcid.org/0000-0003-3781-1125
Xu WEN is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and Dean of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where he lectures on seman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semantics, pragmatics, discourse analysis,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cultural linguistics, biolinguistics,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more specifically 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construction grammar, cognitive pragmatics, sociocognitive linguistics,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cogni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holistic education.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Cognitiv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Cognitive Linguistics: A Reader;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A Cognitive-Pragmatic Study in Ironic Utterance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rthcoming), and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Mankind’s Figh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forthcoming).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s such as systematicity and complexity of IDEA metaphors in Chinese (Metaphor and Symbol, 2016, 4), leader metaphors in Ekegusii language (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2017, 2), The motor features of action verbs: fMRI evidence using picture naming (Brain and Language, 2018, 179). He is Editor of the journal 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ERIH PLUS, John Benjamins), Editor of the journal 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ESCI, SCOPUS; Springer), and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of such journals as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SCI, A&HCI; John Benjamins), Language Sciences (SSCI, A&HCI; Elsevier),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SSCI, A&HCI; De Gruyter Mouton),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John Benjam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John Benjamins),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Lege Artist: Language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Open (Elsevi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Culture & Language (SCOPUS), and others. He has organized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since 2011. Xu Wen is President of China Cognitive Translation Society, and the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and China Pragmatics Association.
EDUCATION
1987 Undergraduate in English,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ina
1995 M.A. in Linguistics,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2001 Ph.D. in Linguist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2002 Visiting Schola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 Construction Grammar, UIUC, USA
2006 Post doctor in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hina
2007 Visiting Scholar in Bilingual Education, Elmwood College, UK
2008 Research Schola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UC Berkeley, USA
ACADEMIC AFFILIATION
2017- President, China Cognitive Translation Association
2006- Vice President, China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2007- Vice President, China Pragmatics Association
2010- President, West-China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ion
2015- President,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RESEARCH
Journal Articles
1.The adventure of a third way: Motion events in Mandarin,Language Sciences(2021, forthcoming)
2.A Usage-Based “Verb-Construction” Argument Fusion Model,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2021 (3).
3. Right Dislocation Construction: Syntax, Semantics, and Cognition,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2020 (5).
4. Understanding the Disease and China’s Role in the Discourse of Covid-19.Britis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020 (10).
5. Embodied cognition, iconicity, and category shift of translation,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20 (3).
6. Pronoun ambiguity resolution in English sentence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20 (1).
7. Prefrontal sensitivity to changes in language form and semantic content during speech production,Brain and Language, 2019 (7).
8. Hierarchical and Interactional Approach to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of Chinese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19 (4).
9. Category-based transform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its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2019 (3).
10.Socio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ed on social cognition,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2019 (3).
11.The motor features of action verbs: fMRI evidence using picture naming,Brain & Language, 2018 (179): 22-32.
12.Dynamic categorization of semantics of fashion language: A memetic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Language & Culture, 2018, 6(1): 101-114.
13.From Construction grammar to construction pragmatics,Foreign Languages, 2017 (5).
14.Leader metaphors in Ekegusii language,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2017, 4(2).
15.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 woman in Ekeguisi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Nairobi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 1 (1): 25-35.
16.Systematicity and Complexity of IDEA Metaphors in Chinese,Metaphor and Symbol, 2016 (4).
17.Cognitive linguistic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2014, 1(2): 155-170.
18.Review ofThe Mental Corpus: How Language is Represented in the Mind,Cognitive Linguistics, 2014, 25(4): 757-767.
19.Metonymic way i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time,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2012 (3)
20.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enterprise,Foreign Languages and Teaching, 2011 (2).
21.A dynamic construction model of logic metonymy,Foreign Languages and Teaching, 2010 (3).
22.Conceptual orientation of lexeme: semantic motivation for the descriptive and referential functions of NP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9(6).
23.Double-subject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A cognitive grammar perspective.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8(2).
24.Pragmatic meaning and deictic conditions of the motion verbslai(come) andqu(go).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7(2).
25.Realization of subjectivity of discourse in tense category.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7 (2).
26.Meaning, cognition and construal.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7 (6).
27.A typology of metonymy and its cognitive motivation.Journal of PLA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2006 (6).
28.Cognition fromhead: research on polysemy with metonymy and metaphor.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6(3).
29.Relative claus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a cognitive grammar approach.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2006(2).
30.Left dislocation constructions: a cognitive account.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2005 (2).
31.Figure-ground in inverted construction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4(6).
32.System and cohere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3 (3).
33.Realization of figure-ground.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2003 (4).
34.On the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2(2).
35.Categorization: cognition in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1(4).
36.Exploration of the iconicity of word order.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1 (3).
37.On the order principle of iconicit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Fujian Foreign Languages, 2001(2).
38.Grammaticalization and related issues.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2001(2).
39.Cognitive linguistics: annotations and reflections.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2001 (2).
40.The distance iconicity in linguistic sign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0 (2).
41.New advances in doing pragmatics in China.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2000 (1).
42.Considerations on contrastive pragma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Foreign Languages and Teaching, 1999 (11).
43.A surve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broad.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1999 (1).
44.Twenty years of doing pragmatics in China.Journal of PLA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1999 (4).
45.On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context.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1997 (4).
46.A survey of grammaticalization.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1987(3).
Book chapters
1. The multi-valency effect of double NP construction,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2020 (1).
2.Understanding visual metaphors: 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pective. InAndrás Benedek and Kristóf Nyíri (eds.).Image and Metaphor in the New Century(pp.55-70). Budapest: Müegyetem, 2019.
Books
1.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mankind’s figh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forthcoming)
2.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London: Routledge.(forthcoming, June, 2021)
3.Diplomatic Terminology. Bacopa Verlag, 2019.
4.Cognitive Translatology,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9.
5.Cognitive Linguistics: A Reader.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7.
6.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7.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012.
8.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12.
9.New Horizon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 China’s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06.
10.Linguistics: A New Coursebook.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006.
11.Syntax, Pragmatics, and Cognition.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12.A Cognitive-pragmatics Study of Ironical Utterances. Beijing: China’s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04.
13.A Survey of Fuzzy Linguistics.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1997.
14.New Horizons in Language and Semiotics in China. Chengdu: Sich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9.
15.Pragmatics: Language Understanding, Sociocultural Context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0.
16.Contrastive English-Chinese Pragmatic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001.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cognitive linguistics (metaphor and metonymy, construction grammar, sociocognitive linguistics), pragmatics, semantics, discourse analysis, biolinguistics,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cogni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holistic education
TEACHING
Courses Taught
Ph.D. candidates: studi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struction grammar,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Graduate students: cognitive linguistics, semantics, socio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eneral linguistics, English lexicology,
JOURNALS
lEditor-in-chief: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ERIH PLUS; John Benjamins)
lEditor-in-chief: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ESCI, SCOPUS; Springer)
lEditorial Board members:Language sciences(SSCI, A&HCI);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SSCI, A&HCI);Intercultural Pragmatics(SSCI, A&HCI);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John Benjami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John Benjamins);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CSSI);Lege Artis: Language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Culture & Language;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Open(Elsevier), etc.

PERSONAL WEBSITE (full URL)
http://foreign.swu.edu.cn/viscms/foreignidex/jiaoshou2827/**/456550.html

个人简介
文 旭,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6月直接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018),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2008),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2003);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2004);重庆市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15ZDB099)首席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
商务印书馆“中国认知语言学前沿丛书”总主编;科学出版社“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学术论丛”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人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教材系列”总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新世界互动英语系列教材”总主编,外文出版社“新思维大学英语”总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认知语言学丛书”编委会编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方语言学前沿书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为Cognitive Linguistics, Lingua,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Language Scienc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等数十种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审稿。西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国家级一流课程“语言学导论”负责人(2010,2013,2020),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负责人(2009),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负责人(2019)。在外语教育中提出了以“思”为基础的外语教育理念,倡导“教单科、育全人,教外语、育全人”的外语全人教育思想。
2002年1月至7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学习,师从Adele E. Goldberg教授,研修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2007年2月至4月在英国Elmwood College学习“双语教学”。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访学,师从认知语言学创始人George Lakoff教授,研修认知语言学。在Metaphor and Symbol (SSCI), Cognitive Linguistics (SSCI),Brian and Language (SCI, SSCI),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语文》《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当代语言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语言学报》《中国外语》《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上海翻译》《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当代修辞学》《外国语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高等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国大学教学》《学术界》《广译》(台湾)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等数十部,主持国家级等各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2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等各类教学科研奖11项。主要研究兴趣: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用学、构式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句法与语义的界面研究、语篇分析、生物语言学(演化语言学)、认知翻译学、外语教育学、课程设计与教材研究等。目前可招收“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外语教育学、认知翻译学、课程设计与教材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及博士后科研人员。
学习简历
1984年9月-1987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原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大学
1992年9月-199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
1997年9月-2001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
2004年6月-2006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
2002年1月-2002年7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访学
2007年2月-4月,英国Elmwood College学习双语教学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访学
工作简历
1987年7月-1992年9月,四川省万源市旧院中学
1995年7月-现在,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2年10月-2008年4月,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2008年4月-2017年4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2017年4月- 2020年4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2020年4月-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学术及社会兼职
学术期刊
l 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ERIH PLUS)合作主编,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ESCI, SCOPUS)主编。
l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SCI, A&HCI), Language Sciences (SSCI, A&HCI),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SSCI, A&HCI), 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 (John Benjami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John Benjamins),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Open (Elsevier),Lege Artist: Language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Culture & Language (SCOPUS)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英语研究》特邀副主编;《中国外语》《外国语文》《当代外语研究》《山东外语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
学术组织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西部地区外语教育研究会会长
重庆市外文学会会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学课程
语言学导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团队合作上课,英语专业本科生)
学术批评与语言技能(团队合作上课,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语义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认知语言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社会语言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学方向博士生)
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方向博士生)
英语学习论(教育硕士)
语言认知与翻译(翻译硕士)

主要科研成果
代表论文:
1. The adventure of a third way: Motion events in Mandarin,Language Sciences(2021, forthcoming)
2.基于使用的“动词?构式”论元融合模式,《现代外语》2021年第3期。
3.右移位构式:句法、语义、认知,《现代外语》2020年第5期。
4. 去语法化及有关问题——兼论Norde (2009)的去语法化观,《历史语言学》(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20)
5. Understanding the Disease and China’s Role in the Discourse of Covid-19.Britis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020 (10).
6.语言认知的具身性与语言文化身份的民族性,《英语研究》(第十一辑),2020年7月,107-115。
7.具身认知、象似性与翻译的范畴转换,《上海翻译》2020年第3期,1-6。
8.关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考——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语言教育》2020年第2期,2-8。
9.双项名词句的歧价效应,《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
10.基于通识、立于专业、归于个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
11.英语阅读中代词歧义消解机制研究——来自眼动追踪的证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
12.Understanding visual metaphors: A cognitive linguistic perspective. InAndrás Benedek and Kristóf Nyíri (eds.).Image and Metaphor in the New Century(pp. 55-70). Budapest: Müegyetem, 2019.
13.Prefrontal sensitivity to changes in language form and semantic content during speech production,Brain and Language, 2019 (7). SCI, SSCI, A&HCI (国外A1)(通讯作者)
14.全人教育视域下的外语人才培养,《当代外语教育》(第三辑)2019年9月。
15.基于层级观和互动观的汉语动结构式句法语义界面分析,《外语教学》2019年第4期。
16.翻译的范畴转换及其认知阐释,《中国翻译》2019年第3期。第33-43页。
17.基于“社会认知”的社会认知语言学,《现代外语》2019年第3期。第293-305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转载)
18.流行语语义动态范畴化的模因研究,《当代修辞学》2019年第3期。第86-95页。
19.运动的词汇化与概念化,《外国语文》2019年第1期。第8-15页。
20.我对外语教育的几点看法,《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4期。
21.具身认知视域下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4期。
22.认知语言学:反思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年第3期。
23.格式塔意象的传译:认知翻译策略研究,《中国翻译》2018年第4期。第13-20页。
24.The motor features of action verbs: fMRI evidence using picture naming,Brain and Language179(2018),22-32.(SCI, SSCI)
25.认知翻译学: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英语研究》(第八辑),2018年。第103-113页。
26.从复合型人才培养到“全人”教育: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再思考,《山东外语教学》2018年第3期。
27.英语专业“全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3期。第38-40页。
28.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全人”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当代外语研究》2018年第2期。第55-59页。
29.英语分词倒装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外语研究》2018年第2期。第11-16页.
30.“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事件结构认知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31.Dynamic categorization of semantics of fashion language: A memetic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Language & Culture, 2018, 6(1): 101-114.
32.基于语料库“V破”动结式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33.从范畴动态化角度看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以汉语“但是”为例,《外语教学》2018年第2期。
34.言语交际中称谓的认知语用问题,《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35.Leader metaphors in Ekegusii language,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2017, 4(2): 194-215.
36.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 woman in Ekeguisi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Nairobi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 1 (1): 25-35.
37.从构式语法到构式语用学,《外国语文》2017年第5期。
38.一组甲骨卜辞中“翌”之意义推论,[New Interpretations ofYi(翌) in a group of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Vol. 45, No. 2, 2017. (SSCI)
39.认知拓扑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5期转载)
40.大学英语教材对语言能力的培养:问题与借鉴,《外国语文》2017年第3期。
41.英汉词项时间性编码的差异:认知语法视角,《现代外语》2017年第3期。
42.对称型汉语成语的自主/依存框架语义模式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第3期。
43.认知语法框架下的主观化和语法化,《外语教学》2017年第3期。
44.从“自由”到“全人”——美国大学育人理念的嬗变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2期。
45.同义反复的类指解读,《中国外语》2017年第1期。
46.构式化: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路径,《现代外语》201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2期转载)
47.概述回指的概念整合分析,《外国语文》2016年第5期。
48.Systematicity and Complexity of IDEA Metaphors in Chinese,Metaphor and Symbol, 2016 (4). (SSCI)
49.语言认知与民族身份构建,《外语研究》2016年第4期。
50.语言组合性的认知阐释,《外国语》2016年第4期。
51.全人教育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52.“即使X,也是Y”句式的认知识解,《外国语文》2015年第6期。
53.基于语料库的be going to语法化研究,《外语学刊》2015年第3期。
54.构式语法研究的历时取向——历时构式语法论纲,《中国外语》2015年第1期。
55.Cognitive linguistic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2014, 1(2): 155-170.
56.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外语界》2014年第5期。
57.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期。
58.教单科、育全人——论专业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中国外语教育》2014年第3期。
59.Review ofThe Mental Corpus: How Language is Represented in the Mind,Cognitive Linguistics, 2014, 25(4): 757-767. (SSCI)
60.“限制”与“描写/非限制”之争的破与立:汉语名词修饰语研究新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1.“看”、“想”、“说”主观性标记功能差异的成因,《外语学刊》2014年第4期。
62.情绪表达与叙事理解:基于概念整合的分析,《外语研究》2014年第4期。
63.语用学事业:哲学、文化与认知视野,《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6期。
64.图形-背景视角的视觉诗歌研究,《外语教学》2014年第3期。
65.商代甲骨卜辞中的“今来”再论,《中国语文》2014年第2期。
66.“V双+N单”构式的认知识解,《外国语文》2014年第1期。
67.大学英语教材:回顾与思考,《外语学刊》2013年第6期。
68.语言注意系统下的说话过程研究,《外语研究》2013年第6期。
69.框架与翻译中的认知操作,《广译》(台湾)2013年3月(第八期)。
70.以“思”为基础的外语教育思想,《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第1期。
71.语言“主观性”研究的多维视角,《外语教学》2012年第6期。
72.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翻译》2012年第6期。
73.动词类型与简化关系从句加工成效,《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4期。
74.意义的心智之维,《外语学刊》2012年第2期。
75.时间概念化的转喻实现方式,《外国语》2012年第3期。
76.认知识解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一,《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第2期。
77.《去语法化》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
78.形容词+点”祈使结构的语法转喻阐释(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79.认知语言学事业,《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2期。
80.外语教师语言信念来源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英语教师》2010年第11期。
81.《语法中的转喻和隐喻》评介,《现代外语》2010年第4期。
82.英汉语的顺序象似性:对比与翻译,《东方翻译》,2010年第3期。
83.标补词that的省略——认知功能视角,《现代外语》2010年第2期。
84.逻辑转喻的动态意义建构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3期。
85.空间指示的认知参照点作用,《外语学刊》2010年第1期。
86.词项的概念指向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87.“主观对等”在翻译中的应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8期。
88.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关于对比认知语言学的一些构想,《中国外语》2009年第3期。
89.从复合空间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期。
90.极性程度副词“极”的主观化,《外语研究》2008年第5期。
91.汉语双主语构式的认知语法观,《外语教学》2008年第4期。
92.搭桥参照的认知语用观,《理论语言学》第2卷第1号(2008年6月,日本)。
93.外语专业的发展:问题、挑战与对策,《中国外语》2007年第6期。
94.英汉“脸、面”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95.语义、认知与识解,《外语学刊》2007年第6期。
96.当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7期。
97.运动动词“来/去”的语用意义及其指示条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98.话语主观性在时体范畴中的体现,《外语学刊》2007年第2期。
99.话题与话题构式的认知阐释,《重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00.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01.多元智能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现实化,《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9期。
102.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
103.汉语关系小句的认知语用观,《现代外语》2006年第2期。
104.左移位句式的认知解释,《外国语》2005年第2期。
105.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106.搭桥参照:以图景为基础的解释方法。《外语学刊》2004年第4期。
107.语言空间系统的认知阐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8.隐喻、语境、文化——兼谈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第1期。
109.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对语用学的贡献:语用学思想史探索之二,《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
110.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外语学刊》2003年第3期。
111.图形-背景的现实化,《外国语》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11期全文转载。
112.词汇空缺的发现程序和认知理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13.追溯语用学的思想——语用学思想史探索之一,《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114.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115.隐喻的认知语用学分析,《外语学刊》2002年第4期。
116.反讽话语运用的语境暗示与限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17.词序的拟象性探索,《外语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18.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外国语》2001年第2期。
119.论言语交际中的回声话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20.范畴化:语言中的认知,《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
121.一门交叉学科——《模糊语言学》评介,《学术界》2001年第4期。
122.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外语学刊》2000年第2期。
123.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新进展,《外国语》2000年第1期。
124.关于英汉对比语用学的几点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1期。
125.中国语用学20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26.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外国语》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3期摘要转载。
127.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外国语》1997年第4期。
128.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外国语》199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
129.语义模糊与翻译,《中国翻译》1996年第2期。
130.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外语学刊》1995年第1期。
131.矛盾修辞法纵横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132.浅论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外语学刊》1994年第2期。
外文书导读:
1.《语言、文化与认知的多维视角: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的交集》导读(Approaches to Language, Culture, and Cognition: The Intersec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Anthropology),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2.《交互主观性的构建:话语、句法与认知》导读(Constructions of Intersubjectivity: Discourse, Syntax, and Cognition),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3.《语言的基础:大脑、意义、语法与演变》导读(Foundations of Language: Brain, Meaning, Grammar, Evolu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英语:意义和文化》导读(English: Meaning and Cultur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认知语言学入门》导读(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专著、编著:
1.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mankind’s figh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forthcoming)
2.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London: Routledge (forthcoming; June, 2021)
3.《德奥中国学家访谈录》(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4.Diplomatic Terminology(《外交语言》),Bacopa Verlag,2019。
5.《认知翻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6.《认知语言学读本》(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7.《语言的认知基础》(专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
8.《语言的多维研究》(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5月。
9.《认知语言学新视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中国外语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句法·语用·认知》,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12.《反讽话语的认知语用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3.《话语理解的语用学》(专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
14.《英汉对比语用学与英语教学》(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5.《词典学新论》(合作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16.《语用学:语言理解、社会文化与外语教学》(合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7.《语言与符号学在中国的新进展》(合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
18.《模糊语言学概论》(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教材:
1.“新世界互动英语系列教材”(共8种)总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2.《“新目标”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第一册 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
3.《人文社科英语教程》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
4.《“新视野”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册)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
5.《新编英语词汇学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6.《全人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教材系列》(共50多种)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陆续出版。
7.《新思维大学英语》(共12种)总主编,外文出版社,2012年5月。
8.《语言学导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9.《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等级测试教程》(TEM EIGHT)(总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1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等级测试教程》(TEM FOUR)(总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11.《新编语言学教程》(合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2.《大学英语写作·技能技巧》(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3.《大学英语写作·实战范例》(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4.《大学英语写作·改错改进》(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科研项
1.重庆市现代认知科学与语言文化研究协同创新团队(渝教宣发[2020]3号)
2.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专项“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西校[2019]664号)
3.重庆市2019年研究生导师团队项目“语言认知科学研究团队”([2019]292号)
4.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项目“语言智能研究”(2019)
5.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外语全人教育研究”(18SKB057)(201806-202112)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首席专家(15ZDB099)(2015-2021)。
7. 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认知语义学研究”(SWU**)。
8.主持国家语委科研项目“中西语言战略比较与国家认同研究”(2015-2018,YB125-167)
9.主持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语义学”(2015-2017)。
10.主持西南大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国家外语教育战略研究”(2014,项目批号:2014SWUJCZX10)
11.主持西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实施办法探索”(2013-2014)
12.主持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2013-2016)。
13.主持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育项目“西方语言学百科词典”(2012-2015)
1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2011-2013,11BYY073)
15.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满足内陆开放高地需求的重庆市高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2011-2013)
16.主持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认知语言学”(2011-2013)。
17.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构式语法的二语习得研究”(2009-2012,2009YY08)
18.主持国家“211工程”项目子课题“基于范畴化理论的中学英语词汇学习实证研究”(2009-2011)
19.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认知语篇学研究”(2008-2011,NCET-08-0818)。
20.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03-2009,03BYY017)
21.主持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空间的认知及其语言表征:语言空间系统的认知研究”。(2003-2005)
22.主持重庆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语言系统的认知研究”。(2003-2006)
23.主持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研究——英汉对比认知语言学”(2003-2005)
24.主持西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语境学研究”(1996-1998)
主要获奖
1.《语言的认知基础》获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
2.“英语专业‘全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201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
3.“英语专业‘全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2017年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编号:**)。
4.重庆市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人选(2015)。
5.“标补词that的省略——认知功能视角”(论文)获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2014)。
6.“英语(师范)专业“立体化4CR”培养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2013【高】214(7-5))
7.西南大学教学名师(2013)。
8.“大学英语教学改革——ABCDE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9.重庆市首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
10.论文《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
11.专著《模糊语言学概论》获重庆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9)。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400715






相关话题/外语学院 西南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成军
    CURRICULUMVITAE简介成军,博士,教授。1992年起至今任教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1998年—2005年任讲师,2005年—2013年任副教授,2013年—至今任教授。2013-2014受国家留学基金支助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DSU)访学任AdjunctProfessor。重庆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罗益民
    2020/西南大学,博士(哲学)2019/《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辑刊编委2014/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2014/InternationalJournalofPoetryandPoetics编委2013/亚洲莎士比亚协会理事2013/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2013/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冯小俐
    FrauDr.XiaoliFengarbeitetinderDeutschabteilungdes?CollegefürInternationaleStudien“alsProfessorin.SiehatGermanistikanderFremdsprachenuniversit?tSichua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杜世洪
    ProfessorDu’sExpertise:ShihongDuisaprofessorofPhilosophyofLanguageandPhDstudentsupervisoratCollegeofInternationalStudies,SouthwestUniversity,China.Sh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何武
    何武,男,汉族,1971年12月生,四川南江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重庆市社科普及专家,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会会员,德国洪堡大学访问****,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问****。教授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翻译、高级英语等课程,积极推动外语教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郭方云
    总体简介:郭方云,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学位中心学术论文评议专家,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秘书长,重庆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与档案中心主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及硕士生导师。学科级权威期刊《外国文学评论》(季刊)连续两期刊首论文的作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匡芳涛
    匡芳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调入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14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到英国利兹大学进行访学和学术交流。主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胡显耀
    胡显耀教授(CVinEnglish)通讯地址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邮编400715电子邮件huxyao@swu.edu.cn胡显耀,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曾任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访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富布赖特高级访问****,英国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小桃
    李小桃,女,重庆人,先后在四川外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分别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俄罗斯文化与俄语教学;近5年在中外知名期刊杂志上发表十余篇文章,参加了两个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1个省级社科项目项目,主持2个部级项目。主要社会兼职:(1)国家社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恒
    李恒,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手语语言学等。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在CognitiveLinguistics,CognitiveScience,Lingua,MetaphorandSymbol,ReviewofCognitiveLinguistics,Prag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