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南大学,博士(哲学)
2019/《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辑刊编委
2014/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etry and Poetics编委
2013/亚洲莎士比亚协会理事
2013/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2013/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副会长
2013/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2012/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2011/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1/西南大学,博士导师(哲学)
2011/富布莱特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2010/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2008/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
2007/西南大学,国内访问****导师
2006/西南大学,博士导师(英语)
2004/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高级访问****
2001/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2001/北京大学,博士(文学)
1992/西南师范大学,硕士(文学)
1989/西南师范大学,学士(文学)
简 介 罗益民,笔名庄雨、罗沫,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师从Stanley Moore教授、
在文化普及工作方面,关于“给孩子讲莎士比亚”、“让孩子读莎士比亚”,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骞做抖音推送,受到小读者的欢迎,
学术简历
2020/西南大学,博士(哲学)
2019/美国文艺复兴研究会会员
2019/《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辑刊编委
2018/教育部国家级人才通讯评审专家
2017/《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约编委
2017/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2017/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学会常务理事
2017/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2017/西华师范大学外聘教授
2015/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内聘教授
2015/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
201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etry and Poetics编委
2014/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副会长
2013/亚洲莎士比亚协会理事
2013/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2013/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2013/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副会长
2012/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2011/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1/西南大学,博士导师〔哲学〕
2011/富布莱特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访问****
2010/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
2010/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2008/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
2007/西南大学,国内访问****导师
2005/西南大学,博士导师〔英美文学〕
2004/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弗里曼访问****
2001/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2001/北京大学,博士(文学)
1992/西南师范大学,硕士(文学)
1989/西南师范大学,学士(文学)
职称职务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国内访问****导师(英语、哲学)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
〔辞书研究所〕所长
〔吴宓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与学术方向
莎士比亚研究、文学理论〔文学拓扑学〕、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双语词典学、美学理论
学术职务
美国文艺复兴研究会会员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集刊编委
教育部国家级人才通讯评审专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约编委
世界莎士比亚通讯委员会中国委员
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会员
亚洲莎士比亚协会理事
现代语言学会会员
中美诗歌与诗学协会理事(总部位于美国)
美国莎士比亚协会会员
韩国莎士比亚协会会员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
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理事
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全国典籍翻译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
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重庆市翻译学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
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西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西南大学吴宓研究中心副主任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内聘教授
重庆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四川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厦门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客座教授
长江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西南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委员会委员
《重庆翻译家》〔电子刊物〕编委
美国CSB/SJU暑期交换项目主任(2010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四川外语学院翻译基地指导教师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etry and Poetics编委
《英语桥》文学版顾问
《海外英语》顾问
主授课程
《英美诗歌选读》(本科生)
《英语短篇小说》(本科生)
《文学批评》(本科生)
《英译汉》(本科生)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本科生)
《新生专业研讨课·莎士比亚》(全校新生含弘班)
《中国文学》(留学生)
《西方文论与批评实践》(古典部分,硕士生)
《西方文论与批评实践》(当代部分,硕士生)
《莎士比亚研究》(硕士生)
《浪漫主义文学》(硕士生)
《词典学》(硕士生)
《文学翻译》(翻译专业硕士)
《英美文学》(全校硕、博士研究生)
《文学批评史》(英语博士生)
《莎士比亚研究》(英语博士生)
《西方美学专题》(哲学博士生)
《文化研究》(哲学博士生)
主要著作
The Most Darling Buds: of English Poetry, Shakespeare and American Poetry. Tuscon, AZ: Chax Press, 2020.
《莎士比亚二十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
《长恨歌》。英语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聊聊英国文学》,10讲,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2019年4月。
《让孩子读莎士比亚》(主编,戏剧卷;悲剧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给孩子讲莎士比亚》(主编,典藏本,全二十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给孩子讲莎士比亚》(主编,第二辑,全十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给孩子讲莎士比亚》(主编,特辑,全八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给孩子讲莎士比亚》(主编,第一辑,全十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英语短篇小说教程》。新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版本批评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天鹅最美一支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
《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续编》(审校)。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合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英语短篇小说名篇详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当代美国诗选》。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霍普金斯文学理论百科全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名篇详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高级文学翻译教程》。副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英语短篇小说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彼得·卡恩的第三个妻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双语词典新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国****眼中的莎士比亚》。副主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
《英国文学选读》(与
《外国长诗经典10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时间的镰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年。
《外国作家谈散文创作》(编译,合著)。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年。
《大学英语新题型——阅读与翻译》。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大学英语三级辅导教程》(合著,修订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大学英语四级辅导教程》(合著,修订英文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大学英语六级与研考辅导教程》(合著,修订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土木类工程英语教程》(合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土木类工程英语教程使用指南》(合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主要论文
“异托邦”的守望者: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权力与身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第5-17页。
莎士比亚人物性格描写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则。《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第79-87页。
莎士比亚身后伦敦戏剧表演中出现的问题。《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第4辑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秋季号(第33辑)第页。
环球剧院灾年叙事:十七世纪英国火患与莎氏戏剧辨伪。《戏剧艺术》2020年第5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时间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第5-27页。
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两种汉译本风格研究。《英语研究》,2019年9月第十辑,第128-138页。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YY035)“我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及翻译方法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语料库的《棋王》英译本翻译风格比较研究》(载《山东外语教学》2020年第1期第125-135页引用。)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宇宙身体诗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第5-23页。
莎士比亚:众说纷纭四百年。《光明日报·光明讲坛》
话文墨短长,论编译曲直:
自由意志的“哑谜”: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反加尔文主义”倾向(合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1期。
四百年莎士比亚的身份与形象。《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被《新华文摘》(网络版)2017年07期《文艺评论》栏目全文转载。http://www.xinhuawz.com/knReader/Default.aspx?type=2&doi=d**-f1a7-44fc-b062-fa777806d2cb;被收入《〈外国文学研究〉莎士比亚评论文选》(聂珍钊、杜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ISBN: 978-7-5622-8197-9)第154-164页;此收选文并被《新华文摘·报刊文章篇目辑览》2019年3月4日检索。
莎士比亚的身体政治观(合著)。《外语教学》2016年第2期。
莎士比亚传记与马隆发掘的“四开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莎士比亚通讯》。2015年。并收入《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的当代生命国际高峰学术论坛文集》(朱芝贵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6月)。
Canonical Colonial Approaches in Shakespeare’s The Temp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and Literature. 7 2 (2016): 16-20.
16世纪欧洲文学流派研究。载《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申丹、王邦维总主编)第二卷第19-4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好邻居还是好篱笆?: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形式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
货币交换与博弈生存(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113-117
爱德伽伪装疯丐的人文意义(合著)。《湘潭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5(2015):109-112
Shakespeare, History, and Hybridity in the Commercial Cinema (Co-authored with Yang Lingui). Theatre Arts 5 (2014): 21-40.
新拉康主义与《毁灭》中的后现代心理文化表征。《外语教学》2015年第3期。
模仿论、镜子说、人物论:英国文学传统中的非英雄主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第5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身体诗学。《求索》2014年第5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研究在中国。《外国语文》2014年第3期。
陌生化理论视野下的镜与灯。《戏剧艺术》2014年第2期。
The Selective Westernization: Two Aesthetic Attitudes and Their Fate in Modern China. Co-authored with Dai Xun. Culture and Philosophy. 2012-2013, USA. ISSN: 1934-1474.
廿年辛苦不寻常,莎翁名作铸新章。《中国莎学走向世界的先导》。杨林贵等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新批评理论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广译》2012年第6期。ISSN: 1998-5177.
《三色堇》与莎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第4期。CN: 21-1060/H; ISSN: 1004-6038.
虚构内外的象牙之塔:戏剧审美的历史性与文学性。《国话研究》2012年第2期。
新批评的诗歌翻译方法论。《外国语》2012年第2期。CN: 31-1038/H; ISSN: 1004-5139.
反说:他山之石,可以毁玉?《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第8期。CN: 31-2039/H; ISSN: 1674-8921.
基于语篇框架的词典交际系统。《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4期。CN: 21-1060/H; ISSN: 1004-6038.
20世纪中国的英国文学:回顾与反思。《当代外国文学》 2011年03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爱情观。《国外文学》2011年第2期。CN: 11-1652/I; ISSN: 1002-5014. 简本被摘登收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主办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2年(第2卷)第1期第78-79页。
从红字到十字的天路历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安娜的一帘幽梦。《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尽善尽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经典的力量: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华兹华斯《序曲》的个案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CN: 42-1060/I; ISSN: 1003-7519.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可行性研究。《二十一世纪莎学研究》(精选本)。曹树钧等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高级英汉学习词典中隐喻栏的设置。《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妙笔绘园林,诗史思美神:《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评介。《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第5期。
生态的伦理学:关于《诗学》和《文心雕龙》学术历程的思考。《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诗学》、《文心雕龙》对比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民主论与大学人文课程教学。《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2期。
跨越时空的影像。《四川戏剧》。2010年第1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宇宙论。《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1期。
The Fallacy of Democracy:A Discussion of Self-Centered Policy Teaching of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Review (Korea). Vol. 46, No. 1, 2010(65-79).
A Chinese Map of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s Sonnets. Shakespeare and Asia Shakespeare Yearbook 17. New York: Edwin Mellen Press, 2010.
嵇康认识论中的理性因素。《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灯火阑珊之处:乔伊斯《死者》与圣杯传统。《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词典评论中的评价体系。《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
都是形式惹的祸。《中国译学:传承与创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打开心灵之锁的金钥匙。《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元戏剧理论面面观。《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4期。
教学相长别论。《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华兹华斯、莎士比亚、经典文学与文学理论运动。载《中国****眼中的莎士比亚》。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
性别伦理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的新方向。《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词典内外的释义系统。《双语词典新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认知语法与《史氏汉英翻译大词典》。《上海翻译》2007年第5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火花》2007年第9期。
学术写作中的阅读面和创新力。《中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璧(代序)。《湖畔对歌:柯尔律治与华兹华斯交往中的诗歌研究》。陈才忆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2007年6月。
《都是形式惹的祸: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可能与不可能性》。“世界第八届莎士比亚大会”论文。布里斯班,澳大利亚。2006年7月。
管箫婚曲声中的流浪者:柯尔律治《古舟子咏》中的基督教主题。《国外文学》2006年第3期。
完形理论与消极能力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岸与圈:一个天文学的隐喻。《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世界最著名短篇小说》(欧美卷)序。载《世界最著名短篇小说》。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1月。
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音乐主题结构。《名作欣赏》2004年第4期第39-43、45页。
传记学坐标之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国外文学》2004年第2期。
心灵湖畔的伊甸园:华兹华斯的宗教观。《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英语诗歌文体的语用策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中国翻译》2004年第3期。
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中国外语》2004年第2期。
阅读经典与英国文学教学。《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文艺复兴诗学研究的拓荒之作。《外国语》2004年第1期。
心灵的朝圣者:约翰·济慈的宗教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恶的天使、善的天使:《亨利四世》与莎士比亚的帝王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诗歌语用与英语诗歌文体的本质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积极型外汉词典中的补充信息系统:理据和应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一部简明实用、学术性强的认知型百科词典。《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奥赛罗人物形象两面观。《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
外语教育“工具论”的危害及其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
阅读古典著作是创新的基础。《中
从几种主要的日汉词典看我国日汉双语语文词典的编纂。《辞书研究》2002年第6期。
奥赛罗的性格系统。《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
《致他羞涩的情人》的艺术魅力。《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远东汉英大词典》的词例和编排体系。载《双语词典专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6月。
从动物意象看《李尔王》中的虚无主义思想。《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外国语言文学专刊。
从英汉辞书的三大家族看我国英汉双语词典编纂的演进过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济慈颂歌中的形容词。《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9期。
济慈颂歌的神话思维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济慈颂歌疑问语式的语用学解读方法。《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
济慈颂歌的叙述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济慈颂歌的感性美。《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
影响非外语专业外语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几个因素。《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7年第1期。
济慈颂歌的音韵结构分析。《固原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远东汉英大辞典》对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交通高等教育》1997年第3期。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评介。《外语教学》1996年第3期。
埃德蒙·斯宾塞《仙后》的创作背景探源兼论其寓意结构系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排除母语干扰,走出外语教学的误区。《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6年第1期。
大学英语短文写作的话语结构。《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1、2期合刊。
词语构建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4年第1期。
大诗人的一首小诗引起的风波和它背后隐藏的秘密。《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成果引用、转载、检索
心灵的朝圣者:约翰·济慈的宗教观。原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被梁晓冬“中国‘十五’期间英国诗歌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引用。
《致他羞涩的情人》的艺术魅力。原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被梁晓冬“中国‘十五’期间英国诗歌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引用。
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原载《中国翻译》2004年第3期。
被寒堂“永远的莎士比亚”http://www.hongxiu.com/VIEW/a/
被李伟民“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引用;被李伟民《中国莎学批评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引用;
被武娜“关于英诗汉译的方法:‘以顿代步’与‘民族化’译诗法之比较研究”(《中国教育教学杂志》第130期)引用;
被曹明伦“翻译中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疑难探析”(2006年9月成都《莎士比亚与英语文学研讨会》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引用。
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音乐主题结构。原载《名作欣赏》2004年第4期。
被寒堂“永远的莎士比亚”http://www.hongxiu.com/VIEW/a/
积极型外汉词典中的补充信息系统:理据和应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被殷琦乐硕士学位论文《词源信息与双语学习词典》(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年)引用。
被万江波《双语词典的翻译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引用。
从几种主要的日汉词典看我国日汉双语语文词典的编纂。《辞书研究》2002年第6期。
被雍和明等著《中国词典史论》(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引用。
被郑艳群《汉语学习词典中插图的功能和现状分析》(第三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引用。
被徐桂梅《关于汉日同形词辨析与对日汉语学习词典的针对性及特色的思考》(第三届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引用。
《时间的镰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被李伟民《中国莎学批评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引用。
该书“致谢”被周开鑫著A Handbook of Academic Research Paper Writing for English Major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89-91页)转载。
管箫婚曲声中的流浪者。《国外文学》2006年第3期。
被陈才忆《湖畔对歌:科尔律治与华兹华斯交往中的诗歌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引用;被《新华文摘·报刊文章篇目辑览》2019年3月4日检索。
奥赛罗人物形象两面观。《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
被张国庆、崔钰炜《论〈奥赛罗〉中“发现”的运用及其艺术功能》(《多重视角下的莎士比亚:2008莎士比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47页)引用。
《时间的镰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年1月。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传记学坐标之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国外文学》2004年第2期。
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归化问题兼评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翻译》2004年第3期。
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音乐主题结构。《名作欣赏》2004年第4期。
恶的天使、善的天使:亨利四世与莎士比亚的帝王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奥赛罗人物形象两面观。《国外文学》2002年第1期。
以上7项被收入《世界莎士比亚研究文献索引》(World Shakespeare Bibliography)。
心灵湖畔的伊甸园:华兹华斯的宗教观。《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英语诗歌文体的语用策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被《隐喻与认知:中国大陆出版物注释目录,1980-2004》(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检索。
被《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检索。
完形理论与消极能力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
管萧婚曲声中的流浪者。《国外文学》2006年第3期。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灯火阑珊之处。《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宇宙论。《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1期。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管萧婚曲声中的流浪者。《国外文学》2006年第3期。
被《新华文摘·报刊文章篇目辑览》2019年3月4日检索。
从英汉辞书的三大家族看我国英汉双语词典编纂的演进过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1999年第4期。
《远东汉英大词典》的词例和编排体系。载《双语词典专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6月。
《远东汉英大辞典》对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交通高等教育》1997年第3期。
以上3项被《20世纪中国辞书学论文索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检索。
积极型外汉词典中的补充信息系统:理据和应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一部简明实用、学术性强的认知型百科词典。《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以上2项被《中国辞书学论文索引(2003年)》(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检索。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评介。(第一作者)《外语教学》1996年第3期。
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归化问题兼评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国翻译》2004年第3期。被《中华翻译文摘》(2004-2005合卷,罗选民主编)检索;
以上2项被《中国翻译批评百年回眸:1900-2004中国翻译批评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检索。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爱情观。《国外文学》2011年第2期。CN: 11-1652/I; ISSN: 1002-5014. 简本摘登被收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主办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2年(第2卷)第1期第78-79页。
《天鹅最美一支歌》被莎士比亚故乡图书馆以及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院图书馆收藏;被World Shakespeare Bibliography检索;相关书评包括:张璟慧:《天鹅最美哪支歌?:〈天鹅最美一支歌:莎士比亚其人其剧其诗〉评介》,《中国出版》2016年7月上(CSSCI来源期刊;SCD),第69页;张璟慧:《莎士比亚的天鹅之歌: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版本批评史》被莎士比亚故乡图书馆以及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院图书馆收藏;被World Shakespeare Bibliography检索;被以下文献引用:申玉革,“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中国的译介史研究”。《外国语文》2018年第四期第122-127页;柳士军、柳集文。“贺祥麟‘莎评’探赜索幽”。《四川戏剧》2018年第10期第80-83页;肖品,“不可预测的十四行诗传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30首You Tobe视觉化追问。”《名作欣赏》2018年第35期第145-149页。
《莎士比亚:众说纷纭四百年》入主“光明讲坛”( 《光明日报》,
四百年莎士比亚的身份与形象。《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被《新华文摘》2017年07期《文艺评论》栏目全文转载。http://www.xinhuawz.com/Page/BuySearch.aspx?type=1&cata=%E4%BD%
学术讲座
2018年09月28日,莎士比亚和他的十四行诗。浙江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2012年4月25-27日,Chinese Women 1919-1949; US and China, Diplomacy and Democracy. College of College of Saint Benedict/St John’s University. St Joseph, MN: USA.
2002年03月27-29日,“我们身边的莎士比亚”;“读书·治学·研究·长才”。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学术活动项目“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年会暨天鹅之风莎士比亚研究讲习班”(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渝社联发[2019]@@@号)。
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学术活动项目“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年会暨天鹅之风莎士比亚研究讲习班”(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渝社联发[2018]17号)。
主持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境教育:外语类文学研究生国学教育与培养研究》(YJG173062)。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拓扑隐喻学理论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研究》(16BWW001)。
主持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项目《美国梦:惠特曼与莎士比亚的宇宙身体诗学》(G-1-0005)。
主研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审美聆听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技法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CQGJ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版本批评史》(课题代号:05BWW020;结题代号:**)。
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诗学文体学》。
主研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莎士比亚盎格鲁·萨克森语本研究》(课题代号:2017YBWX095)。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莎士比亚作品的媒体重构与传播研究》(课题代号:11BWW041)。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恩研究批判史》(课题代号:11BWW037)。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伤的时间维度研究》(课题代号:08BWW013)。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十六、十七世纪巴罗克文学研究》(课题代号:07BWW013)。
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散文史》(课题代号:93BWW009)。
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课题代号:09&ZD071)。
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课题代号:12&ZD166)。
主研教育部博士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国诗歌与基督教传统》(课题代号:98JBY75047—99001)。
主研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汉语流行新词语英译研究》。
主持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基金项目《时间的镰刀》(课题代号:)。
主持西南大学校育苗基金项目《济慈诗学与济慈诗歌研究》(课题代号:)。
主持美国弗里曼基金项目《中美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研究》。
主要获奖及荣誉称号
《长恨歌》(英译对照本)获重庆市翻译学会第五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编号:重译:190008;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党员(2018)。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获评2017年度(全国)优秀社会团体(罗益民为会长,西南大学为挂靠单位)。
电子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译者(2017年)。
西南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康耀月,从闲云野鹤到政治压迫:奥威尔《动物庄园》中的政治寓意)二等奖指导教师(2017年)。
西南大学优秀教师(2014-2016)。
西南大学优秀教师(2012-2014)。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党员(2011)。
西南大学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负责人(2011)。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创先争优示范岗优秀党员(2011)。
重庆市先进社团工作者(2010)。
西南大学优秀教师(2008-2010)。
论文“新批评的诗歌翻译方法论”获《中国翻译》创刊30周年暨出版200期翻译研究有奖征文三等奖(排名第二,2010年)。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党员(2009)。
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
论文“完形理论与消极能力说”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评选的第六届重庆市期刊好稿一等奖(2007)。
重庆市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
重庆市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2005)。
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5)。
论文“英语诗歌文体的语用策略”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评选的第五届重庆市期刊好稿三等奖(2005)。
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
1998-1999年度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获得者(1999)。
重庆交通大学首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7) 。
论文“词语构建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获重庆市外文学会1995年度科研学术成果二等奖。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教程》获重庆市1995年度科研学术成果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科优秀著作奖。
联系方式:LuoYimin@swu.edu.cn
相关链接:〔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http://foreign.swu.edu.cn/viscms/foreignidex/jiaoshou2827/**/234947.html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http://shakespearesociety.wixsite.com/chongqing
〔重庆市翻译家协会〕http://www .cqta.org.cn/content_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