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在近十年以来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对于人体微生物组例如肠道菌群的基础组成和功能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是影响微生物组的环境及宿主因素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的基因组与代谢和免疫相关的基因和微生物组有着密切的互作,可能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但是由于微生物组作为复杂生态系统,又有大量的随机因素干扰,因此研究人体影响宿主微生物组成的基因需要在大群体中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同时要在分析方法上进行一系列创新。
近期,自然遗传杂志(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国际大型研究计划“MiBioGen”最新研究成果“Large-scal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host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2021, 53:156-165),中科院微生物组王军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同时也是唯一来自中国的参与者。该研究中纳入了欧美、中东、东亚多个国家和种族的24个队列、超过1.8万人的基因组和肠道菌群数据,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肠道菌群的GWAS工作。该论文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不同人群间的异质性,同时鉴定出遗传性较高的细菌类群,以及多个影响菌群组成特征的基因位点,并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全表型组关联研究和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等,探索了遗传-微生物关联对宿主健康相关特征的潜在影响。
“MiBioGen”是由王军以及比利时和荷兰的多位科学家发起,旨在从全基因组的层面研究人体基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该计划已建立一系列新型研究方法,该成果是计划正式发表的首批研究成果。
图1:自然遗传学文章标题以及在项目中所收集的人群基本信息
此外,王军研究员与西湖大学和中山大学合作,近期在Microbiome上发表“The interplay between host genetics and the gut microbiome reveals common and distinct microbiome features for complex human diseases”(2020,8:145)的研究文章,他们1475名中国人的微生物组进行GWAS分析,探究遗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了人肠道菌群与复杂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根据菌群特征的共性和特性对不同疾病进行了聚类,发现不同疾病之间共通的菌群特性,例如帕金森病与结直肠癌之间、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可能相似的菌群特征。这也是在中国人群中第一次系统的进行菌群相关的GWAS研究,为理解中国人群中的基因和菌群互作以及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2: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GWAS分析以及后续与疾病的关联研究
王军研究组长期关注健康和疾病中人体基因和微生物组的互作关系,并且利用GWAS工具进行了一系列更加深入的研究,在2016年在Nature Genetics发表封面文章完成第一个菌群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variation in vitamin D receptor and other hos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ut microbiota.2016, 48:1396–1406)以后,应邀在国内重要期刊Protein Cell发表综述文章“Of genes and microbes: solving the intricacies in host genomes”(2018, 9(5):446-461),系统介绍基因-微生物组互作的研究方法和已有工作;以及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上发表评论文章“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al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st genes and microbiota”(2020,63:929–932),呼吁更多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的合作,共同解析人体微生物组结构功能的基因基础。
王军研究组的项目受到了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病原体宿主适应性与免疫干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资金的资助。
图3:王军研究员应邀为Protein Cell特刊所做综述,主图被选为当期的封底图片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微生物所王军研究组在调控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相关宿主基因定位研究中连续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6
相关话题/微生物 基因 疾病 健康 遗传
微生物所陈义华研究组成功构建NAD+从头合成的新途径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I,维生素B3的活性形式)是所有细胞都必须的基本生命分子之一。NAD+和其相应的还原形态NADH作为质子的受体或者供体参与各种氧化还原过程(如: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另外,在细胞的生长、分化、调节等非氧化还原过程中,NAD+作为反应底物参与核酸、蛋白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微生物所在冰川低温细菌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冰川一直是极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环境,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微生物,冰川生态环境赋予了冰川微生物物种、遗传和代谢的多样性。冰川微生物是发现新材料、新基因、新机制和新功能的理想资源。微生物所菌保中心辛玉华正高级工程师等人多年来致力于冰川低温细菌资源的收集保藏、系统进化和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积累了我国1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Arthritis & Rheumatology 封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和致病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患者的自身耐受降低并持续产生自身抗体。狼疮发病过程中复杂的自身免疫应答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除了某些特定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触发因素可能致病外,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作用也逐渐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但目前尚缺乏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微生物所叶健团队揭示红光调控植物抗虫媒病毒新机制
病害三角(diseasetriangle)是描述疾病流行规律的理论,该理论指出“病害三要素”为致病病原生物、易感宿主和适合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已知超过1480种植物病毒中,近80%由媒介昆虫传播,植物虫传病毒是制约我国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作物病毒病害的研究注重于病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ACS Catalysis封面:微生物所吴边团队通过计算机蛋白质设计实现温和条件下微塑料的生物降解
塑料工业已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给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大量的废旧塑料垃圾不断产生。由于其固有的硬度、强度、耐用性及稳定性需求,废弃塑料制品无法自动降解,长期暴露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填埋和焚烧,这种“生产-废弃-处理”的单向过程既不符合循环经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Science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揭示靶向NS1的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作用机制
2021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福院士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施一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PaulR.Young及DanielWatterson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Abroadlyprotectiveantibodythattarge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中科院微生物所虫媒微生物团队受邀综述植物虫媒病原抗性机制
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昆虫(简称虫媒)通过刺吸和吸血等取食过程从感染宿主传播给健康宿主,引起虫媒疾病。多数虫媒病毒病至今缺乏像临床药物和疫苗等在内的有效控制手段,在人及动植物领域,对于新发突发虫媒病毒病均只能在暴发后采取被动控制措施。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虫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周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微生物所在PD-1糖基化修饰与抗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年来,以PD-1/PD-L1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PD-1是一个高度糖基化的免疫分子,而肿瘤的发生发展常伴随糖基化修饰的异常,并且PD-1的N-糖基化位点在人群中存在一定多态性,因此,研究PD-1的糖基化修饰及其对抗体药物作用的影响,对于理解PD-1为靶点的抗体药物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微生物所在调控地衣型真菌形态转变与共生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地衣作为先锋生物,能够风化岩石形成土壤,在地球生态演替中发挥重要功能。地衣是一大类与绿藻或蓝细菌共生的专化型真菌,占自然界已知真菌数量的2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地衣化和去地衣化在真菌进化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共生的地衣与寄生、菌根及腐生真菌之间均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地衣是互惠共生的典范,也是揭示真菌进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庆祝中奥建交50年丨范迪安院长会见奥地利驻华大使,特展“莫扎特-基因:李继伟艺术展”同期开幕
今年是中国与奥地利建交50周年,2021年11月24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会见了奥地利驻华大使利肯(AndreasRiecken)一行,双方就中奥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交流。庆祝中奥建交50周年特展——“莫扎特-基因:李继伟艺术展”于当天开幕。范迪安院长向大使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科 ...中央美术学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