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微生物所在冰川低温细菌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6

冰川一直是极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环境,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低温微生物,冰川生态环境赋予了冰川微生物物种、遗传和代谢的多样性。冰川微生物是发现新材料、新基因、新机制和新功能的理想资源。微生物所菌保中心辛玉华正高级工程师等人多年来致力于冰川低温细菌资源的收集保藏、系统进化和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积累了我国11条冰川来源的低温细菌菌种4000余株,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建立了我国特色的冰川低温细菌菌种资源库。
  在中科院微生物所东秀珠研究员带领下,开展了对47株冰川黄杆菌(Flavobacterium)的多组学研究,基因组分析发现其中37株含有变形菌视紫红质(proteorhodopsin,PR)基因,另外10株不含PR基因。PR蛋白是光驱动的跨膜质子泵,偶联一个视黄醛分子,能够接受光能,将质子从胞内泵到胞外,在细胞膜两侧形成电势能梯度,将光能转变为ATP。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PR决定了黄杆菌的光促生长表型。然而,光照生长实验发现无论是携带PR基因、缺失PR基因以及人工构建的PR缺失株,冰川黄杆菌均表现出光促生长特性。通过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和表型实验等分析发现,在低氧、寡营养等状态下,冰川黄杆菌的光促生长表型与玉米黄质等色素合成相关,含玉米黄质、番茄红素等β-类胡萝卜素的冰川黄杆菌可以为其提供光保护、维持低温下细胞膜功能等作用,而仅含有黄色素的冰川黄杆菌无法在光照条件下生长。该研究发现了PR可能并非国际上一直以来普遍认为的光促生长关键基因,可能存在新的光/氧调控机制。高山冰川一般位于高海拔地区,表层光照辐射强度大,冰川表层存在可以利用光能的细菌、蓝细菌及藻类等。该研究首次发现,冰川表层优势的非光合细菌在低氧、光照条件下生长速率显著提高,揭示了光照对冰川表层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发现玉米黄质等色素在冰川环境重要的生态意义,可能影响了黄杆菌在冰川表层环境的适应和种群扩散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15日,以“Light stimulates anoxic and oligotrophic growth of glacialFlavobacteriumstrains that produce zeaxanthin”为题在国际主流期刊ISME Journal杂志发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辛玉华正高级工程师和周宇光正高级工程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刘庆高级工程师、李伟助理研究员、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刘翟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是继菌保中心在冰川稀有类群Cryobacterium耐低温适应性进化机制的发现后,又一重要进展(Liuet al., 2020),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和面上项目的支持。
  
  1) Liu Qing#, Li Wei#, Liu Di#, Li lingyan, Li Jie, Lv Na, Liu Fei, Zhu Baoli, Zhou Yuguang*, Xin Yuhua*, Dong Xiuzhu* (2021).Light stimulates anoxic and oligotrophic growth of glacialFlavobacteriumstrains that produce zeaxanthin.ISME J.
  
  2) Liu Qing, Song Weizhi, Zhou Yuguang, Dong Xiuzhu*, Xin Yuhua*. (2020).Phenotypic divergence of thermotolerance: Molecular basis and cold adaptive evolution related to intrinsic DNA flexibility of glacier-inhabitingCryobacteriumstrains.Environ Microbiol22, 1409-1420.
相关话题/微生物 基因 环境 冰川 生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微生物所叶健团队揭示红光调控植物抗虫媒病毒新机制
    病害三角(diseasetriangle)是描述疾病流行规律的理论,该理论指出“病害三要素”为致病病原生物、易感宿主和适合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已知超过1480种植物病毒中,近80%由媒介昆虫传播,植物虫传病毒是制约我国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作物病毒病害的研究注重于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ACS Catalysis封面:微生物所吴边团队通过计算机蛋白质设计实现温和条件下微塑料的生物降解
    塑料工业已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给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大量的废旧塑料垃圾不断产生。由于其固有的硬度、强度、耐用性及稳定性需求,废弃塑料制品无法自动降解,长期暴露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填埋和焚烧,这种“生产-废弃-处理”的单向过程既不符合循环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揭示靶向NS1的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作用机制
    2021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福院士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施一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PaulR.Young及DanielWatterson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Abroadlyprotectiveantibodythattarg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中科院微生物所虫媒微生物团队受邀综述植物虫媒病原抗性机制
    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昆虫(简称虫媒)通过刺吸和吸血等取食过程从感染宿主传播给健康宿主,引起虫媒疾病。多数虫媒病毒病至今缺乏像临床药物和疫苗等在内的有效控制手段,在人及动植物领域,对于新发突发虫媒病毒病均只能在暴发后采取被动控制措施。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虫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微生物所在PD-1糖基化修饰与抗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年来,以PD-1/PD-L1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治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PD-1是一个高度糖基化的免疫分子,而肿瘤的发生发展常伴随糖基化修饰的异常,并且PD-1的N-糖基化位点在人群中存在一定多态性,因此,研究PD-1的糖基化修饰及其对抗体药物作用的影响,对于理解PD-1为靶点的抗体药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微生物所在调控地衣型真菌形态转变与共生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地衣作为先锋生物,能够风化岩石形成土壤,在地球生态演替中发挥重要功能。地衣是一大类与绿藻或蓝细菌共生的专化型真菌,占自然界已知真菌数量的2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地衣化和去地衣化在真菌进化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共生的地衣与寄生、菌根及腐生真菌之间均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地衣是互惠共生的典范,也是揭示真菌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庆祝中奥建交50年丨范迪安院长会见奥地利驻华大使,特展“莫扎特-基因:李继伟艺术展”同期开幕
    今年是中国与奥地利建交50周年,2021年11月24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会见了奥地利驻华大使利肯(AndreasRiecken)一行,双方就中奥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交流。庆祝中奥建交50周年特展——“莫扎特-基因:李继伟艺术展”于当天开幕。范迪安院长向大使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外交学子喜获模拟全球环境谈判青年峰会奖项
    2020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举办的“人与自然,和谐向好——模拟全球环境谈判青年峰会”,以视频方式在线上召开。外交学院模拟模拟联合国协会14名成员参加会议。来自世界各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学校承办“第四届中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
    第四届中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开幕式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高瑞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王栋民作理事会工作报告固废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本网讯10月16日~17日,第四届中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
  • 研究发现蜜蜂肠道微生物群落构建的生态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揭示了宿主和地理改变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相对作用,为理解蜜蜂肠道菌群的形成、发展和进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mBio》上。据刘永军研究员介绍,蜜蜂作为传粉者和产蜜者,具有重要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