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身处一个视、听、味、嗅、触等多感觉模态信息丰富而混杂的世界,大脑每天在做的一项任务就是如何将相关的感觉信息无缝拼合,又如何将无关的信息恰当地分离。在这样一个感觉整合的过程中,“时间接近性”是决定是否捆绑不同模态信息的重要线索之一。换言之,两个刺激呈现时间越接近,就越有可能被认为来源于同一客体,因而产生整合知觉。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刺激呈现时间差的容忍范围:当一对感觉刺激呈现的时间差小于这个范围时,人们的大脑就会把它们觉知为同步的,并将其整合捆绑到一起。这个特定的时间容忍范围被称为“时间整合窗”(temporal binding window, TBW)。
在所有模态的感觉信息中,最受研究者关注的当属视听信息的时间整合能力,这可能是由于视听信息的整合加工能力在日常社会交往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举例而言,与他人进行社交沟通时,人们需要很好地整合他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语音语调和言语内容等,而视听整合的失败会导致对他人意图的误解,诱发一些不当的互动反应。以往的研究发现,利用时间线索来整合和分离视听信息的能力在婴儿期就已萌芽,但是婴儿对视听信息时间错位的敏感度要比成人逊色很多。视听时间整合窗在毕生发展中呈现“U型”轨迹,即儿童和老年人的时间整合窗均比年轻成年人要大。但是,视听时间整合窗在青少年期的发展特点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刺激(简单非言语刺激、言语视听刺激)的视听时间整合能力是否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也缺乏研究探讨。另外,异常的视听时间整合窗与亚临床特质(孤独症特质、分裂型特质)的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考察。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陈楚侨研究组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招募36名青少年(11-14岁)和42名成人大学生(18-28岁)完成了一系列视听时序判断任务和同时性判断任务,来考察“觉察视听信息时间错位的敏感度(即视听时间整合窗的大小)”以及“依照先前的感觉信息迅速调整感知决策的能力(即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temporal recalibration)”是否存在年龄差异。同时,所有参与者也完成了自评问卷来反映孤独症特质和分裂型特质的水平。
研究结果发现,视听时间整合窗的大小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即11-14岁的青少年对视听信息时间错位的敏感度已与成人并无二致。但是,两组参与者在对简单非言语刺激的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成人组能迅速依据上一个试次的视听刺激产生适应后效,使得适应后的主观同时点(point of subjective simultaneity, PSS)偏向时间延迟的方向,从而最小化并适应视听刺激的时间延迟。这种时间再校准能力可以使存在延迟的视听刺激不再影响多感觉整合,反映了多感觉整合在时间维度的可塑性。但是,这种快速适应的可塑性并没有在青少年组表现出来,该结果提示视听时间整合能力的不同指标可能存在不同的发展轨迹。
除此之外,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视听时间整合能力与孤独症特质、分裂型特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以往的研究发现,视听整合能力的缺损是临床孤独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有特征之一,这项关注非临床人群的研究似乎提示基本感知觉加工能力的缺陷并未泛化到亚临床群体中。
综上所述,该研究为多感觉整合能力的发展轨迹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且有助于未来开展针对神经发育性疾病群体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北京市科学与技术领军人才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文章已在线发表于Autism Research(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ur.2249)
Zhou, H. Y., Shi, L. J., Yang, H. X., Cheung, E. F. C., Chan, R. C. K. * (2019). Audiovisual temporal integration and rapid temporal recalibration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age-related chang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autistic traits. Autism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2/aur.2249
相关文章:
Zhou, H. Y., Cai, X. L., Weigl, M., Bang, P., Cheung, E. F. C., Chan, R. C. K.* (2018). Multisensory temporal binding window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86, 66-76.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心理所研究发现对简单非言语刺激的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存在年龄差异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5
相关话题/信息 青少年
心理所研究揭示创伤暴露青少年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特征
创伤性事件会增加青少年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行为问题等多种心理疾患的风险。这些疾患往往彼此关联、相互作用,从而成为共病发展、维持的原因之一。现有针对青少年创伤相关心理疾患共病的研究大多仅关注某两种心理疾患之间的关联,忽视了这种关联可能是一种由其他心理疾患造成的被夸大的、甚至虚假的关联。因此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研究发现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影响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纵向发展变化
愈加频发的各种灾害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显示全球有4%的人经历过人为灾害,有7.7%的人经历过自然灾害。儿童青少年尤其容易遭受灾害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在心理影响方面,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儿童青少年在经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研究发现伏隔核激活与愉快体验共享遗传信息
作为纹状体核心结构之一的伏隔核是大脑的奖赏中枢,与动机及情绪加工密不可分。此外,伏隔核功能紊乱也是快感缺乏的重要神经机制。快感缺乏是指愉快体验能力的降低或缺失,广泛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已有遗传研究提示伏隔核激活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然而尚无研究量化奖赏期待过程中的伏隔核激活所受遗传影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在线主动自杀预防:基于社交媒体的自杀信息自动识别与心理危机的主动预防
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身亡。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将会有153万人自杀身亡,而尝试自杀的人数是成功自杀人数的10-20倍。自杀问题对年轻人来说尤为严重,在全世界范围内,自杀是15岁到29岁死亡的排名第二的原因。在中国,每年有200万人尝试自杀,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年龄在15岁到34岁之间。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研究揭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联结的性别差异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在症状学层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如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症状表现具有性别特异性等。然而,目前关于上述差异的认识还存在诸多局限。 首先,现有针对PTSD患病风险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的心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研究揭示社会不信任感在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是可遗传的
你会觉得身边的人难以信赖,即便跟朋友在一起也心存戒备吗?你常感到潜在的威胁,或从别人的言行中感觉自己被奚落吗?研究发现,10-15%的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较多的偏执观念和人际不信任感,而其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焦虑、失眠、情绪紊乱等心理问题。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成人群体,少有研究从发展的视角考察社会不信任感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研究发现双侧枕顶联合皮质负责视听感觉整合中多模块信息输入的匹配过程
神经软体征,包含运动协调性、感觉整合等多种功能。以往研究证实,它是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群体敏感、特异、可靠和有效的生物学标记。最近的神经影像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有对应的神经基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运动协调性体征的神经基础上,而探究其他神经软体征的神经基础也是同样重要的。感觉整合是神经软体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合作研究揭示抑郁症污名信息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心理语言表达模式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约有4.4%的人口受到抑郁症的困扰。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援助是降低抑郁症危害的有效措施。但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抑郁症污名现象,这一现象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加诸耻辱性标签,引发他人对患者的歧视、排斥,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因羞于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研究揭示亲历灾害的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在组别及恐惧性与痛苦性心理障碍对组别转化的预测作用
儿童青少年是灾害导致不良心理影响的易感人群,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该人群中发生频率最高且最为核心的异常心理应激反应之一。因此,亲历灾害的儿童青少年的PTSD问题受到了临床研究与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前人研究发现,灾害所致PTSD的发展具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心理所研究发现青少年及早期成年人核心脑网络间的层级结构
脑是由多个分散的大尺度网络构成的系统。默认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和突显网络是研究者所普遍关注的三个核心脑网络,它们在个体发展和老化的过程中起到维持正常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如注意、工作记忆、决策)的关键作用;扰乱这些脑网络间功能交互可能导致神经和精神疾病(如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等)的发生。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