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心理所研究揭示亲历灾害的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潜在组别及恐惧性与痛苦性心理障碍对组别转化的预测作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5

儿童青少年是灾害导致不良心理影响的易感人群,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该人群中发生频率最高且最为核心的异常心理应激反应之一。因此,亲历灾害的儿童青少年的PTSD问题受到了临床研究与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前人研究发现,灾害所致PTSD的发展具有人群异质性:在某一样本中可能存在以持续低症状、持续高症状、症状缓解及症状迟发或加重为特征的不同亚组。然而,这些研究仅着眼于症状严重程度,忽视了个体可能存在的不同症状表现形式(如以恐惧的再体验、情绪及行为相关症状为主的表现形式、以痛苦心境及负性认知症状为主的表现形式,以及二者兼具的表现形式)的转化。此外,虽然已有研究指出作为PTSD风险因素的恐惧性(如惊恐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及痛苦性(如抑郁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理障碍分别与PTSD的恐惧及痛苦相关症状存在关联,但鲜有研究采用纵向追踪设计探讨这些障碍对PTSD症状表现形式变化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建新研究组及其合作者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和潜在转化分析等方法,在1278名亲历地震的青少年中考察了震后2.5至3.5年间基于症状表现形式的PTSD潜在组别、组别转化模式以及恐惧性与痛苦性心理障碍对组别转化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两个时间点上,最优拟合模型均由高症状(High Symptom)、再体验/高警觉症状(Re-experiencing/Hypervigilance)、精神痛苦症状(Dysphoria)及低症状(Low Symptom)4个组别构成(见图1);在两个时间点间,低症状组和精神痛苦组具有较低的组别转化率(分别为20.8%和24.6%),而再体验/高警觉组和高症状组具有较高的组别转化率(分别为64.2%和57.7%),且个体主要移至了症状较轻的组别(见图2);痛苦性障碍显著正向预测了低症状组至精神痛苦组、再体验/高警觉组至高症状组的转化,并显著负向预测了高症状组至低症状组的转化,恐惧性障碍显著正向预测了精神痛苦组至高症状组的转化。


图1时间点1(A)和2(B)上不同组别PTSD症状模式图
  

图2 两个时间点间组别转化模式图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亲历灾害的青少年人群中PTSD症状表现形式的变化规律及其他心理障碍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儿童青少年PTSD发展进程及其他心理障碍妨害PTSD良性转化的认识,同时也为临床工作者在亲历灾害的青少年人群中灵活开展针对特定PTSD症状表现形式的干预、根据个体症状表现形式的变化调整干预目标,以及在评估与治疗中恰当纳入其他心理障碍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099,31471004),中科院国际人才交流计划(2016VEA019)以及中科院对外合作项目(153111KYSB20160036)支持,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分会(Society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官方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374416.2017.1410825。
  
  论文信息:
  Cao, X., Wang, L.*, Cao, C., Zhang, J., &Elhai, JD. (2018). PTSD Latent Classes and Class Transitions Predictedby Distress and Fear Disorders in Disaster-ExposedAdolescents.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DOI: https://doi.org/10.1080/15374416.2017.1410825

相关话题/青少年 心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心理所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共病患者存在特殊的脑功能连接模式
    精神分裂症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精神疾病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障碍在行为和神经层面均有表现。美国精神病学会最新发布的DSM-5临床诊断手册强调了精神分裂症谱系的概念,即把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过程看作一个具有不同行为和神经系统表现的连续体,并且这些表现会同样出现在其他相关精神障碍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国际合作研究揭示抑郁症患者人脑功能连接组模块化重组特性
    基于数学图论分支的复杂网络理论是分析复杂关系的强有力工具,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脑网络成像研究中。模块化分析是复杂网络的典型方法,可用于检测大尺度脑网络结构特点。研究发现:人脑网络是以模块化进行结构与功能组织构建的,而这种基本组织结构会受到各种神经精神疾病条件的影响。  日前,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设计有效的微博私信帮助有自杀意念的微博用户
    自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无论是对当事人的家人朋友还是周边环境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青年人为主力军的部分网络用户会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上表达自杀意念、直播自杀甚至相约自杀,这使以微博为平台开展自杀意念的主动识别和干预显得尤为迫切。  造成自杀的因素很多,而主动求治率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BDNF的表观修饰改变是青少期应激导致成年后认知弹性损伤的潜在机制
    精神疾病发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激,尤其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应激会影响脑的发育过程,显著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这种早期环境因素导致的长期效应,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指出,早期应激往往会导致表观遗传指标发生持久性变化,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开发出治疗弱视的增强现实技术
    当一只眼睛的输入信号较差时,大脑中来自于另一只眼的信号就变得更加主导,该现象的一种极端情形就是弱视。弱视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占总人口的3%。弱视治疗的传统干预方法是将好眼遮盖以强迫病人在生活中或在实验室训练中使用弱眼。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鲍敏研究组开发出一种新颖的可穿戴的增强现实(au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视频游戏经验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游戏机进入公众视野以来,视频游戏行业经历了迅速的发展,视频游戏在人们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研究者们针对过度沉迷游戏引发的网络游戏障碍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视频游戏具有任务多样性、实时反馈性、快速适应性以及较高动机性等特点,因此适量的游戏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吃亏不仅有精神现报而且有物质后报
    在现实世界的决策中,我们时常会采取或接受一个明显导致损失的选项,例如选择“无酬加班”这种“吃亏”行为。主流决策理论从不将此解释或预测为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行为,因此我们尚不清楚应该如何解释此类选择行为,反倒是中国古语“吃亏是福”,不仅对选择单一损益选项的决策行为进行了阐释,而且大力推崇这类行为。  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连续交替的背景可以诱发动态的倾斜错觉
    人类的知觉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图1a和1b,同样竖直朝向的光栅,在被朝左或朝右的背景光栅所包围后,会被错误的知觉为朝背景光栅相反的方向倾斜。这种倾斜错觉 (tilt illusion)通常被认为缘于初级视觉皮层中,朝向特异神经元之间的侧抑制:偏好背景光栅朝向的神经元会抑制其它神经元对这一朝向的反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青少年及早期成年人核心脑网络间的层级结构
    脑是由多个分散的大尺度网络构成的系统。默认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和突显网络是研究者所普遍关注的三个核心脑网络,它们在个体发展和老化的过程中起到维持正常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如注意、工作记忆、决策)的关键作用;扰乱这些脑网络间功能交互可能导致神经和精神疾病(如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痴呆等)的发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L型钙离子通道调控可卡因习惯化觅药行为的多巴胺受体机制
    药物成瘾严重危害成瘾者身心健康及社会稳定,其中强迫性用药作为成瘾的核心症状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而习惯性用药被认为是药物使用者从娱乐性用药到强迫性用药的关键转换阶段,因此研究习惯性用药的神经机制对解释成瘾机制以及遏制从娱乐性向强迫性用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惯性行为是指不依赖于结果直接由刺激(st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