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在线主动自杀预防:基于社交媒体的自杀信息自动识别与心理危机的主动预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5

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身亡。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将会有153万人自杀身亡,而尝试自杀的人数是成功自杀人数的10-20倍。自杀问题对年轻人来说尤为严重,在全世界范围内,自杀是15岁到29岁死亡的排名第二的原因。在中国,每年有200万人尝试自杀,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年龄在15岁到34岁之间。预防青年人自杀,不仅是提高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幅度减少自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劳动力短缺的必要途径。
  
  目前的自杀预防方式主要包括以学校为基础的筛查、社区医疗筛查和守门人训练等方式。但这些方法都是针对普通人群的,需要有自杀意念的人主动求医。然而,由于大多数有自杀想法的人往往寻求帮助的动机很低,因此,现有的方法对自杀预防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中国等低收入国家,只有17%的自杀者及时接受治疗。所以研究者提出线上主动自杀预防(Proactive Suicide Prevention Online,PSPO)的方法,即主动识别自杀者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资源。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可大幅度提高有自杀意念者的求治行为以及公众的健康意识。
  
  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一半以上的人使用互联网,其中,40.9%的网民使用新浪微博。越来越多被自杀意念困扰的年轻人更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困苦。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利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识别有自杀意念的用户,然后主动为他们推送心理危机干预资源,利用公开发表的微博文本来作为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测量指标。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专家标注,特征选取以及模型训练等过程建立了自杀微博的自动识别模型。随后将该模型用于自杀微博的自杀筛查。结果显示,在302773 条微博中,20603条 (6.8%) 被判定具有自杀倾向。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微博私信主动为这些具有自杀倾向的社交媒体用户提供心理危机干预资源(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问卷测量主要包括自杀倾向,抑郁程度以及对主动预防的接受程度。

在线主动自杀预防(Proactive Suicide Prevention Online,PSPO)流程图
  
  结果发现,在填写问卷的用户中,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曾经尝试过自杀的人群比例分别为89.73%、49.82%和38.85%, 且有中等严重程度的抑郁症状。虽然情况如此严重,但一半以上(51.67%)的人从未寻求过任何帮助。同时,三分之二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可以接受这种主动提供帮助的方式。另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与心理咨询师交流过的用户在交流前后微博用词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与咨询师接触以后,这些用户的死亡词频率显著降低,同时未来词的使用频率显著提高。
  
  从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研究人员向12486个不同的社交媒体用户发送了24727条私信,其中5542人(44.39%)做出了回应。平均每月234.08名微博用户与研究项目的咨询师互动,约90%的微博用户回复少于10次,近97%的微博用户与咨询师的互动少于5天。12300人访问过研究者用于自杀预防的网站。这些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被动等待的自杀预防方式相比,PSPO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自杀干预的范围,让很多以前从未寻求过帮助的人第一次接受帮助。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JMIR):
  Xingyun Liu, Xiaoqian Liu, Jiumo Sun, Nancy Xiaonan Yu, Bingli Sun, Qing Li, Tingshao Zhu. Proactive Suicide Prevention Online (PSPO): Machine Identification and Crisis Management for Chinese Social Media Users with 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 J Med Internet Res (in press). Doi:10.2196/11705
  http://dx.doi.org/10.2196/11705


相关话题/心理 媒体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心理所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和TNFα功能不足介导青少期社会应激诱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
    青少期阶段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瘾行为等一些常见精神疾病高发和易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各种负性社会经历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发因素。尽管这些疾病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表型,其中前额叶皮质介导的执行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共同的主要症状之一。同伴欺侮是青少群体常见的社会应激源。利用 “居留者-入侵者”社会挫败模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严超赣研究组在《PNAS》发文揭示抑郁症患者大脑默认网络异常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严超赣研究组联合来自国内17家单位的25个抑郁症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了题为《Reduced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
    在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系列故事之一《格兰其庄园奇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福尔摩斯面对他千辛万苦找到的凶手说出了这样一段话,“I am not sure that in defense of your own life your action will not be pronounced legitim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的前瞻功能相关
    快感缺失是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核心表现之一,其机制尚不清楚,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即时性愉快体验基本保持完好,而期待性愉快体验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作为精神分裂症谱系中的亚临床群体之一,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也表现出期待性愉快体验降低。对这一群体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相关缺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刻画个体疼痛敏感性的神经指标
    疼痛,是一件自然演化赠予人们的最宝贵却无人想要的礼物。没有它,人们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防身利器,极可能在童年就不幸夭折[1];有了它,人们就面临着潜在的无尽痛楚,甚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可能性被慢性疼痛长期折磨[2]。  虽然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疼痛,但有些人似乎完全不怕疼,“刮骨疗毒”也纹丝不动,而有些人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开发中国人群嗅觉识别测验
    嗅觉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如无法探知煤气泄漏等)。研究显示65岁以上智力正常的人群中,嗅觉功能低下者在4年内的死亡风险是嗅觉功能优秀者的2.5倍。同时,嗅觉损伤也是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病等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早的临床症状。以帕金森病为例,嗅觉损伤一般先于疾病诊断4-8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发现分裂型特质个体对远期未来奖赏加工的异常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金钱和社会性奖赏加工存在一定的缺损,具体表现为对未来奖赏的期待性愉快体验降低而即时性愉快体验完好。日常生活中,对于未来奖赏加工的缺损可以用“延迟折扣”来描述。“延迟折扣”是指未来奖赏的当前主观价值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少的心理现象。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更大的延迟折扣,即相较于延迟且较大奖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成人初级嗅觉编码仍具有可塑性
    常言道“熟能生巧”。在感知觉加工中,训练也可以使人们对外部输入的编码变得更为精细,这一过程也被称作知觉学习。行为水平上,知觉学习表现为个体对特定刺激的知觉能力随训练或经验而产生的长期稳定的变化;神经活动上,则表现为大脑不同加工阶段的可塑性。嗅觉系统位于异生皮质中,在演化史上非常古老,人们对其可塑性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记忆更新训练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却在一般性认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者认为通过训练提升工作记忆容量将对人的一般性认知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积极影响。然而,以往研究更多地关注工作记忆训练对一般性认知能力的影响,忽略了工作记忆容量本身是否可以扩展这一更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即使对于那些关注工作记忆容量的早期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
  • 心理所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期待愉快情绪损伤
    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的研究发现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论,有些研究利用自我报告问卷或者临床访谈评估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特质性快感缺失,但另一些研究利用实验室情绪体验任务却并没有发现他们表现出状态性快感缺失问题。然而,人们并不清楚出现这种分离现象的心理病理机制是什么。  根据时间性愉快情绪模型,这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