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组及其合作者采用构念水平网络分析技术,在1181名灾难暴露青少年样本中构建了一个由9种常见心理疾患(创伤后应激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怖、惊恐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攻击行为问题和违纪行为问题)及其独立关联组成的共病网络,识别高核心度疾患,检验关联强度及高核心度疾患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7种内化疾患(创伤后应激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怖、惊恐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之间以及2种外化疾患(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之间的关联较为紧密,而内外化疾患之间的关联较为稀疏(见图1);重性抑郁障碍与其他疾患的关联强度最高,它最大程度地解释了其他疾患之间(尤其是内外化疾患之间)的关联(见图2);共病网络的整体与局部关联强度、高核心度疾患(重性抑郁障碍)及其效用均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图1:样本总体9种心理问题的GLASSO网络。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MDD=重性抑郁障碍;GAD=广泛性焦虑障碍; OCD=强迫症;SOP=社交恐怖;PD=惊恐障碍;SAD=分离性焦虑障碍;AB=攻击行为问题;RBB=违纪行为问题。

图2:样本总体9种心理问题的零阶相关网络(A)和分别控制了PTSD(B)、MDD(C)、GAD(D)、OCD(E)、SOP(F)、PD(G)、SAD(H)、AB(I)及RBB(J)的偏相关网络。
该研究首次采用网络分析技术揭示了创伤暴露青少年心理疾患之间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提示重性抑郁障碍可能对创伤相关心理疾患共病的发展与维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临床工作者应当对重性抑郁障碍给予更多关注。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为探讨共病问题带来了一个颇具优势的新视角,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揭示重性抑郁障碍与其他心理疾患之间关联的方向性及内在机制。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099,31471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6JJD190006)以及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153111KYSB20160036)支持,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787-019-01400-x。
论文信息:
Cao, X., Wang, L.*, Cao, C., Fang, R., Chen, C., Hall, BJ. & Elhai, JD. (2019). Depicting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psychopathology in trauma-exposed adolescents.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