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团队研究应激性心脏损伤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2017年5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张幼怡研究员团队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肖晗助理研究员与李昊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此研究成果是该团队围绕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所致心脏损伤机制开展研究,与心血管内科临床团队合作,从临床问题出发,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的重要进展。
急性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可促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应激性心肌病等。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引起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应激性的心脏损伤,但其具体机制并不清楚。临床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这些心血管疾病,但由于其负性肌力等副作用,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能从中获益。因此,理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阻断交感/β-肾上腺素受体下游有害的信号通路而保留其介导的生理功能,这是临床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充分分析了在急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后,心脏炎症因子表达与心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急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后,心肌细胞特异的炎性小体快速活化,引起IL-18剪切激活,后者是促发心脏细胞因子瀑布反应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导致心肌损伤和功能减低的关键因子。交感过度激活的急性胸痛患者也伴随着外周血IL-18水平的升高。本研究还进一步明确了阻断应激性心脏损伤的治疗窗口,即在交感过度激活发生后,尽早使用IL-18中和抗体,即可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过度激活引起的心脏炎症反应和心脏重构。值得注意的是,抑制IL-18活性只选择性地抑制有害的炎症反应,而不像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那样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因此,IL-18有望成为应激性心脏损伤的新治疗靶点。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青年基金的资助。该研究充分发挥临床医院的科研优势,研究成果体现了基础研究应积极与临床结合并向临床转化的策略。(文/肖晗)
编辑:安宁
相关话题/临床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