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础医学院张宏权教授团队非组蛋白新修饰研究成果在Cell Research发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2017年4月21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张宏权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Global profiling of crotonylation on non-histone proteins”的论文。论文通讯作者为张宏权教授,其博士研究生许炜智、万军虎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杭州景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有限责任公司的协助。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能够催化非组蛋白巴豆酰化和去巴豆酰化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酶。乙酰转移酶CBP、PCAF、hMOF也能够催化非组蛋白的巴豆酰化,而去乙酰化酶HDAC1和HDAC3也能够发挥去巴豆酰化的作用。这一重要发现为非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蛋白质的巴豆酰化修饰可能比乙酰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深入探索。
巴豆酰化(Crotonylatio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存在于组蛋白赖氨酸上的酰基化修饰,组蛋白的巴豆酰化修饰相较于组蛋白的乙酰化具有更强的转录激活功能。目前仅有乙酰转移酶P300能够催化组蛋白的巴豆酰化的报道,而且也只知道去乙酰化酶SIRT3能介导组蛋白的去巴豆酰化。
?新发现的非组蛋白巴豆酰转移酶和去巴豆酰化酶???? 该课题组一直关注肿瘤转移重要调节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及其相关功能和机制,并于2015年和2016年在国际权威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分别发表了作为非组蛋白(Non-histone proteins)的甲基转移酶EZH2以及转录因子HOXB9存在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论文,揭示出二者的乙酰化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非组蛋白是否也存在巴豆酰化修饰,课题组选择了人肺腺癌细胞系H1299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在全蛋白质组范围内发现1024个存在巴豆酰化修饰的蛋白质以及2696个被巴豆酰化修饰的位点,并随机挑选12个蛋白分子进行细胞内源性巴豆酰化修饰的验证。科研人员以蛋白NPM1和DDX5作为底物,发现了乙酰转移酶CBP、PCAF、hMOF能够催化非组蛋白的巴豆酰化,而去乙酰化酶HDAC1和HDAC3具有去巴豆酰化的功能。这些结果表明乙酰化和巴豆酰化对于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可共用同一套酰基转移酶及去酰基酶。同时,课题组还提出了巴豆酰化和乙酰化可同时发生在一个底物上的假设:一个底物的两种酰基化程度取决于细胞内巴豆酰辅酶A(CrCoA)以及乙酰辅酶A(AcCoA)相对浓度;同时,酰基化的程度也决定了去乙酰化以及去巴豆酰化的发生与否。因此,共用同一套修饰酶能让这一系列酶反应过程更快速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和加快了底物的修饰过程,以适应细胞内复杂的生物学功能需要。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
编辑:江南
?

相关话题/肿瘤 过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制备氢燃料新过程”:Nature报道北大马丁课题组催化产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氢能被誉为下一代二次清洁能源,但氢气的存储和输运一直以来是阻碍氢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特别地,氢燃料电池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能量提供系统,它将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电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以及其他固定和移动能量提供体系中,但是氢气化学性质活泼,氢气的储存就成为氢燃料电池应用的关键。目前,丰田的商业化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晴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RPA在DNA复制偶联的核小体组装过程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李晴研究组近日在DNA复制偶联的核小体组装的机制方面做出重要突破,该工作发现单链DNA结合蛋白RPA通过结合组蛋白H3-H4,形成一个高效的平台递呈组蛋白到新合成子链起始核小体组装。这一发现揭示一条全新的DNA复制和核小体组装的偶联机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地空学院沈冰课题组在PNAS发表文章揭示6.35亿年前雪球地球结束过程中的化学风化作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冰课题组运用镁同位素揭示了6.35亿年前雪球地球结束过程的化学风化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USA)上在线发表。在距今7.2亿到6.35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晚期,地球经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新一批医疗队员分两组驰援北京小汤山医院
    3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位医疗队员分两组奔赴北京小汤山医院,开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救治工作。根据北京市管理中心的要求,医院选派了由3位医生10位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动员会现场第一组成员为胸外二科副主任医师王嘉、乳腺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冉然、移植与免疫病区主管护师禹春爽、日间病区护师李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
  • 沈阳生态所揭示土壤微生物残留物分解过程
    微生物在土壤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分解土壤有机质,释放温室气体;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的残留物也是形成土壤的重要前体物质。相对前者,对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的研究十分有限,微生物死亡残留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有多快?残留物是以何种形态保存在土壤中的?这些问题尚有待回答。  基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沈阳生态所揭示种子的风力传播过程
    土壤种子库是一切植被过程的基础,可为种群维持和群落构建提供有效传播体,对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具有实践意义。土壤种子库的形成包括种子传播,沉降和埋藏。种子埋藏是土壤种子库形成的充分条件,受土壤特征、种子属性,自然传播力和农耕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然而,种子埋藏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尚不完善。景观结构、传播媒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沈阳生态所揭示氮沉降通过凋落物分解过程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机制
    凋落物作为养分的基本载体,其分解过程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土壤微生物通过参与凋落物分解过程,紧密联系着凋落物和土壤之间的养分循环过程。输入土壤中凋落物质量和组成的变化是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驱动因子,并且影响参与分解过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对分解过程产生反馈作用。目前,对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沈阳生态所揭示氮素驱动下土壤病毒与细菌的响应和互作过程
    土壤细菌是陆地生态过程的重要驱动者,而土壤病毒则是细菌多样性与活性的关键调控推手。土壤病毒能够识别和响应环境因子变动,并特异性裂解某些细菌功能群,以平衡土壤物质循环,土壤中大约30%-50%的细菌死亡事件与病毒裂解有关。然而,受限于土壤的异质性,土壤中病毒与细菌的互作方式一直是土壤生态学的研究黑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沈阳生态所在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群落构建过程研究中取得进展
    林下植被是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部分,影响北方针叶林林冠层演替和养分循环。在北方森林中,林火干扰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动态及其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北方针叶林林火干扰的强度和频度都会增加。而以往针对火后北方针叶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冠层,而对林下植被的群落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
  • 沈阳生态所在黑土农田土壤中肥料氮素转化过程调控与去向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保持该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保证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该区域的农业生产高强度集约化,增产过度依赖氮肥。而由于人类对黑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式经营,致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活性)降低,土壤退化严重,生产能力下降。土壤退化最突出的表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