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积雪数据可以提供比有限的地面观测更广泛的积雪时空信息,而MODIS积雪产品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该产品基于网格雪冰指数(NDSI)阈值法来判断积雪,即若NDSI值≥NDSI阈值则判定该网格为积雪覆盖。最近,NASA发布了MODIS积雪产品第6版(简称V6),以替代之前的V5版本。与V5相比,V6做出了一些重要更新,包括:(1)V6中的Aqua产品使用重建的波段6,而V5使用的是波段7来替代计算NDSI;(2)V6修改了V5中的温度屏蔽算法;在V5产品中,温度大于10℃的“积雪”网格会被屏蔽而重定义为无雪覆盖,而V6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对高程的考虑,即对于海拔大于1300米的网格,即便温度大于10℃,也会定义为积雪网格,称之为“暖雪”;(3)最重要的是更新是,V6不再给出网格是否为积雪覆盖的直接判断,改为提供网格的NDSI。随着V6产品的发布,由于其主要作者G. A. Riggs等认为NDSI大于0就意味着网格内存在一定积雪,已有若干研究使用0作为NDSI阈值来计算积雪。但是,V6产品中有效NDSI的最低值实际上是0.1。而众所周知,V5产品使用的NDSI阈值是0.4。针对V6产品NDSI阈值如何选取在中国境内更合理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张凡研究员课题组张宏波博士及其合作者基于中国境内的200多个站点的日雪深数据,针对3种NDSI阈值利用6种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V6产品在中国境内的精度,并与V5产品进行了对比。
图1. 研究区概况
结果表明:(1)NDSI阈值取0.1比0.4的验证精度更高(图2);尽管通过敏感性试验得到的局部最优NDSI阈值的精度最高,但由于通常状况下无法得到某一地区的局部最优值,NDSI阈值取0.1比0.4更合理;(2)与上一代V5产品相比,虽然V6的Terra产品的精度并没有明显提升,但是V6的Aqua产品的精度显著高于V5的Aqua产品的精度(图3),这很可能是由于V6/Aqua使用了重建的波段6来计算NDSI;(3)V6产品虽然改进了“暖雪”的检测方法,但是本研究发现该方法在中国高海拔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的验证精度较差,即大部分“暖雪”网格实际上并非积雪覆盖。此外,本研究还发现,V6产品在青藏高原的精度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图4),这可能是由青藏高原相对较低的雪深和高海拔复杂地形造成的网格尺度问题导致的。综上,推荐在中国境内对V6产品使用NDSI阈值0.1判定积雪。
图2. 三种NDSI阈值方案精度对比。
MOD_OPT_V6:NDSI阈值取局部最优值;MOD_MIN_V6:NDSI阈值取0.1;MOD_ REF_V6:NDSI阈值取0.4。CK:Cohen’s Kappa;FS:F-score;上方小写字母代表多重比较结果(0.01显著性水平):含有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反之表示具有显著差异。
图3. MODIS积雪V6产品和V5产品精度对比。
MOD_OPT_V6:V6产品NDSI阈值取局部最优值;MOD_MIN_V6:V6产品NDSI阈值取0.1;MOD_ REF_V6:V6产品NDSI阈值取0.4。MOD_OPT_V5:V5产品NDSI阈值取局部最优值; MOD_ REF_V5:V5产品NDSI阈值取0.4。CK:Cohen’s Kappa;FS:F-score;上方小写字母代表多重比较结果(0.01显著性水平):含有相同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反之表示具有显著差异。
图4. MODIS积雪V6产品在青藏高原与高原以外地区的验证精度对比。
TP: Tibetan Plateau; CK:Cohen’s Kappa;FS:F-score;RC: recall; PC: precision; OA: overall accuracy。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079、41771090和41761144078)和中国博士后基金(2017M620069和2017M611013)资助,近期在线发表于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论文题目“Ground-based evaluation of MODIS snow cover product V6 across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NDSI threshold”,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8340099 。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TE: MODIS积雪产品V6在中国地区的评价:NDSI阈值0.1比0.4更合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计算
GCB:青藏高原植被等绿度线和等温线沿海拔移动速度不一致
气候变暖已经导致青藏高原等温线向高海拔移动。观测和模型模拟研究均表明,气候变暖会引起青藏高原植被绿度增加。那么,等温线上移会不会引起植被等绿度线上移?两者沿海拔移动速度是否一致? 中科院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沈妙根研究员课题组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气候数据研究表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IJOC: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在青藏高原适用性评估
大气环流在整个气候系统中承担着能量交换、水汽输送等重要传输作用。大气环流的变化是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对大气环流变化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区域变化进行预测。 目前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多以大气环流指数表征大气环流变化,并且时间分辨率多为年际乃至年代际。这使得部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ACP: 揭示青藏高原内陆大气汞本底、变化特征和原因
汞是一种全球性有毒污染物,大气是汞的重要传输通道。南亚和东亚是世界最大的两个人为汞释放源区,青藏高原地处两大源区之间,是区域大气汞本底观测和变化过程研究的关键地区。此前,青藏高原长序列大气汞观测研究仅限于高原北部的瓦里关和东南部香格里拉,而高原内陆大气汞研究极为稀少,且缺少长期地面观测,难以准确评估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ES&T:青藏高原棕碳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碳质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特别是其中的黑碳,由于强烈的吸光作用而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有机气溶胶,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对太阳辐射只存在散射作用。近期的研究提出,在吸光能力较强的黑碳和无吸光性有机碳之间还存在一类由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等物质组成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JC:青藏高原影响高空沙尘的全球传输
北半球沙尘带横跨北非、阿拉伯半岛、中亚并延伸至中国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尘的远距离传输与其垂直分布高度有极大的关系。有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上空盛行强烈的上升气流,是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重要的物质交换通道。然而,青藏高原对北半球沙尘带的形成及传输起到何种作用尚不明确。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JGR-Atmospheres: 南亚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跨境传输的新证据-降水中溶解态有机碳的Δ14C和分子组成
南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向青藏高原的跨境传输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冰川退缩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李潮流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对青藏高原周边典型污染城市(加德满都)、拉萨、偏远地区(纳木错站) 的降水及六条冰川的雪冰样品中溶解态有机碳 (di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JGR:基于遥感地温得到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
气温递减率是高山地区最常用的气温插值参数。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变化,但是稀疏分布的气象站点难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递减率参数。虽然利用遥感地表温度估算气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无研究定量评价利用遥感地温数据估算气温递减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生长面临的大气干旱胁迫加剧
气候变暖可导致大气水汽压差增加、大气干旱化趋势增强。当大气水分亏缺时,植物往往通过降低叶片气孔导度抑制光合作用,还有可能通过增强蒸散发作用加剧土壤干旱,使植被生长面临更加严峻的大气干旱胁迫。青藏高原是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印度季风和西风交汇碰撞的区域。过去对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生长的研究大多围绕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青藏高原大湖变暖的观测与模拟证据
湖泊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湖泊面积和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由于观测数据的缺乏,对湖泊性质变化的研究十分缺乏。中科院青藏所朱立平课题组通过对青藏高原纳木错这一大湖的连续观测,获得了湖泊不同水深连续3年的现场水温观测数据,并据此对一维通用湖泊模型进行了校正,获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古鸟类化石揭示六百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干旱历史
近日,古脊椎所李志恒、Thomas Stidham、邓涛与周忠和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在线报道了一件出自临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层的沙鸡化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古老的、也是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关联骨骼的沙鸡化石,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干旱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