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JGR-Atmospheres: 南亚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跨境传输的新证据-降水中溶解态有机碳的Δ14C和分子组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南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向青藏高原的跨境传输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冰川退缩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2018年5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李潮流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对青藏高原周边典型污染城市(加德满都)、拉萨、偏远地区(纳木错站) 的降水及六条冰川的雪冰样品中溶解态有机碳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的Δ14C、δ13C和分子组成的研究(图. 1),发现纳木错站降水中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DOC主要来自南亚的远距离传输。
  作为大气中碳质组分的重要组成部分,降水中的DOC不仅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也由于其在大气中的辐射强迫作用而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该研究发现与南亚的典型城市如加德满都的降水(化石燃料的贡献:33±9%)相比,纳木错站和冰川区的降水DOC的Δ14C年龄明显偏年轻,说明其中包含很少的老碳(化石燃料的贡献:15±6%),这一现象与DOC的分子组成是一致的(图. 2)。进一步对纳木错站的不同降水事件发生时的气团来源的分析发现,来自南亚气团形成的降水的DOC明显偏老,说明化石燃料燃烧的贡献较大,这与南亚较大比例的化石燃料的消耗有关。相应地,由来自人类活动微弱的青藏高原西部的气团形成的降水DOC则绝大部分是现代的碳(图. 3)。上述结果与我们之前对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大气和冰川区黑碳Δ14C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互印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2574.pdf )。而且,该研究还发现,由于青藏高原偏远地区的纳木错站和冰川区降水中DOC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受到氧化作用的影响,引起了其δ13C值的分馏,从而造成其与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河水及其它城市降水DOC的δ13C值相比明显的偏正(图. 2b, 4)。
  该研究的结果为全面认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及其周边地区大气和冰川区的碳质组分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丰富了研究大气污染物从周边地区向青藏高原远源传输的手段。相关工作是与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美国耶鲁大学和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等单位一起合作完成的。
  上述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XDA2004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21061, 41675130)、****基金项目(41225002)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17JD028181

图.1 论文相关的研究点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分布图

图. 2 该研究中不同地点DOC的分子组成和14C年龄的对比

图. 3 纳木错的四次典型降水事件的水汽来源及其对应的DOC的化石燃料的贡献。

图. 4 纳木错降水中DOC与青藏高原的表层土壤和河水δ13C值的对比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大气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JC:青藏高原影响高空沙尘的全球传输
    北半球沙尘带横跨北非、阿拉伯半岛、中亚并延伸至中国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尘的远距离传输与其垂直分布高度有极大的关系。有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上空盛行强烈的上升气流,是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重要的物质交换通道。然而,青藏高原对北半球沙尘带的形成及传输起到何种作用尚不明确。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JGR:基于遥感地温得到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
    气温递减率是高山地区最常用的气温插值参数。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变化,但是稀疏分布的气象站点难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递减率参数。虽然利用遥感地表温度估算气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无研究定量评价利用遥感地温数据估算气温递减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生长面临的大气干旱胁迫加剧
    气候变暖可导致大气水汽压差增加、大气干旱化趋势增强。当大气水分亏缺时,植物往往通过降低叶片气孔导度抑制光合作用,还有可能通过增强蒸散发作用加剧土壤干旱,使植被生长面临更加严峻的大气干旱胁迫。青藏高原是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印度季风和西风交汇碰撞的区域。过去对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生长的研究大多围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青藏高原大湖变暖的观测与模拟证据
    湖泊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湖泊面积和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由于观测数据的缺乏,对湖泊性质变化的研究十分缺乏。中科院青藏所朱立平课题组通过对青藏高原纳木错这一大湖的连续观测,获得了湖泊不同水深连续3年的现场水温观测数据,并据此对一维通用湖泊模型进行了校正,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古鸟类化石揭示六百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干旱历史
    近日,古脊椎所李志恒、Thomas Stidham、邓涛与周忠和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在线报道了一件出自临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层的沙鸡化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古老的、也是保存最完整、且具有关联骨骼的沙鸡化石,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干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距今5200年以来青藏高原人群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3月18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员团队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青藏高原的生长塑造了现代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是当今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 拥有独特的生物资源, 在世界生物多样性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生代以来, 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剧烈的环境变化, 出现了从“热带动植物乐土”到“冰期动物群摇篮”的转变。近年来高原古生物学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发现, 让高原环境巨变背景下青藏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青藏高原西部花粉记录揭示晚全新世亚洲季风移动路径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储存了地球上除两极以外的大部分冰川资源,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近年来,由于高原冰川的快速消融,其水汽的来源及影响因子等问题受到科学界的普遍关注。  青藏高原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以及西昆仑发育有许多大型冰川(如慕士塔格-公格尔冰川等)。近十年到百年气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青藏高原新生代生态演变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紧密合作,于藏北渐新统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高度多样化的动植物化石更是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近日,古脊椎所邓涛等在《科学通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脊椎动物化石重建青藏高原古高度
    青藏高原隆升是一个重大的地质事件,但关于其生长过程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各种地质观察得出了矛盾的结论,尤其是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证据进一步加深了争议。脊椎动物化石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历程中留下了非常关键的证据,国际刊物《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