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利用自发拉曼散射建立三个原子节点的纠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量子纠缠是一种关键的量子资源.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由量子通道和量子节点组成的量子网络成为研究的热点. 量子信息网络的建立需要在多个远距离的量子节点间建立纠缠, 它在分步式量子计算及量子因特网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在光和原子混合纠缠的基础上, 提出了结合前馈网络建立三个独立的远程原子系综之间的连续变量确定性纠缠. 三个原子系综分别放置在三个远程的节点中, 每个节点首先通过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制备光和原子的混合纠缠; 然后, 利用平衡零拍探测器测量三束Stokes光场干涉后的量子噪声, 并将测量的结果前馈到原子系综, 在三个独立的远距离的原子系综间建立纠缠; 最后, 利用来自三个原子系综的三束反斯托克斯光束的关联方差通过三组份不可分判据验证三个原子系综的纠缠. 该方案简单可行, 可以拓展到基于不同物理系统的量子节点, 甚至实现更多原子节点的纠缠, 从而实现大规模量子信息网络.
关键词: 自发拉曼散射/
前馈网络/
三组份不可分判据

English Abstract


--> --> -->
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通信和构建量子信息网络的一种关键的量子资源[1,2]. 伴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 由量子节点和连接量子节点的量子通道构成的量子网络开辟了广阔的科学领域[3]. 光是最好的量子信息载体, 可以用来传输量子态和连接量子节点. 原子系综[4-10]、单原子[11,12]、囚禁离子[13-15]、光力系统[16-20]、超导体[21-23]、固态系统[24-27]和其他物理系统都可以被用作量子节点. 量子信息网络的发展需要在量子节点间产生、存储及分发纠缠的能力. 近年来, 两个量子节点间的纠缠已经实现[28-38]. 伴随着量子信息网络的发展, 利用量子存储已经实现了三个和四个原子系综的预告式纠缠[39,40]. 产生、存储和释放三个原子系综的确定性纠缠已经实现[41]. 多个量子节点间高纠缠度的远距离的确定性量子纠缠的建立是未来量子信息网络和量子力学进一步发展的显著目标.
量子态转移是建立量子节点间纠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中前提是必须制备多组份的纠缠态光场[28-33,41]. 多组份纠缠态光场的建立多用参量下转换的方法[42,43], 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量子方案中. 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相互作用可以将纠缠态的量子信息映射到原子自旋波, 因此原子自旋波的纠缠可以被产生并存储. 在原子的相干时间内, 纠缠态可以从原子自旋波释放到光场, 进而可以验证原子系综的纠缠, 并且可以用于其下游应用. 另一方面, 光和原子的混合纠缠结合光子间的干涉可以运用在多个原子系综预告式纠缠的产生[39,40], 与原子系综纠缠的光场可以在量子信道中传输, 以连接和纠缠不同的遥远的原子系综.
本文在光和原子混合纠缠的基础上, 提出了结合前馈网络来产生三个空间分离原子系综的连续变量确定性纠缠. 由于光与原子系综相互作用集体增强, 原子系综适合作为量子节点. 在我们的方案中, 只需要三个原子系综, 以及由干涉、测量和射频线圈组成的前馈网络就可以将三个原子系综纠缠在一起. 该方案的实现不需要制备纠缠态光场, 使整个实验系统简单稳定. 首先, 通过自发拉曼散射过程, 在写光的作用下三个原子系综产生三束Stokes光场; 然后, 第一和第二束Stokes光场在第一个分束比为R1T1光学分束片(BS1)上干涉, 并且来自于BS1的其中一束输出场和第三束Stokes光场在第二个分束比为R2T2光学分束片(BS2)上耦合. 用平衡零拍探测器分别测量三束Stokes光场干涉后输出光场的正交振幅和正交相位的量子噪声. 最后, 通过射频线圈将测量的正交振幅和相位的结果前馈给三个原子系综. 在用户控制的时间内, 将存储的三个原子系综的纠缠态释放到三束反斯托克斯光场中, 用于验证三个原子系综的纠缠及其在量子网络中的应用.
三个远距离原子系综确定性纠缠的产生原理图如图1所示. 这个系统包括三个独立的原子系综A, B和C, 两个光学分束片BS1和BS2, 三套平衡零拍探测器BHD1, BHD2和BHD3. 三个原子系综A, B和C分别放置在三个射频线圈中间, 平衡零拍探测器由一个50/50的分束片、一对光电二极管和一个功率减法器组成. 三束斯托克斯光束$\hat a_{{\rm{L1}}}^{{\rm{out}}}$, $\hat a_{{\rm{L2}}}^{{\rm{out}}}$$\hat a_{{\rm{L3}}}^{{\rm{out}}}$由自发拉曼散射过程产生分别来自于原子系综A, B和C, $\hat a_{{\rm{L1}}}^{{\rm{out}}}$$\hat a_{{\rm{L2}}}^{{\rm{out}}}$在分束比为R1T1的光学分束片BS1上干涉产生两束光, 其中一束干涉后的输出光与$\hat a_{{\rm{L3}}}^{{\rm{out}}}$在分束比为R2T2的光学分束片BS2上干涉, 分别产生${\hat b_1}$, ${\hat b_2}$${\hat b_3}$三束光, 用平衡零拍探测器BHD1, BHD2和BHD3分别测量${\hat b_1}$, ${\hat b_2}$${\hat b_3}$的正交振幅、相位和振幅分量的噪声. 将BHD1, BHD2和BHD3探测到的信号通过射频线圈分别前馈到原子系综A, B和C, 最终建立三个远程原子系综A, B和C之间的纠缠.
图 1 三个原子系综确定性纠缠产生原理图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deterministic entanglement generation among three atomic ensembles.

2
2.1.光和原子系综纠缠的产生
-->在量子光学理论中, 光场由产生和湮灭算符${\hat a^\dagger }$$\hat a$来表示. 光场的正交振幅分量${\hat X_{\rm{a}}}$和正交相位分量${\hat Y_{\rm{a}}}$分别对应湮灭算符的实部和虚部, ${\hat X_{\rm{a}}} \!=\! \hat a + {\hat a^\dagger }$, ${\hat Y_{\rm{a}}} = {\rm{i}}({\hat a^\dagger } - \hat a)$. 原子总的自旋波$\hat S$可以用庞加莱球上的Stokes矢量描述, 且可以被看作满足玻色对易关系$\big[ {\hat S,\; {{\hat S}^\dagger }} \big] = 1$. 同样, 原子自旋波的振幅${\hat X_{\rm{S}}}$和相位分量${\hat Y_{\rm{S}}}$分别对应$\hat S$的实部和虚部, ${\hat X_{\rm{S}}} = $$ {{{{\hat S}_y}}}/{{\sqrt { \langle {{{\hat S}_x}} \rangle } }}$, ${\hat Y_{\rm{S}}} = {{{{\hat S}_z}}}/{{\sqrt { \langle {{{\hat S}_x}} \rangle } }}$. 当原子自旋波通过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和信号光、抽运光耦合时, 光和原子系综的纠缠建立. 制备纠缠的原子系综的能级结构如图1左下角插图所示, 该原子具有$\Lambda $型能级结构, 存在基态$\left| g \right\rangle $、亚稳态$\left| s \right\rangle $和激发态$\left| e \right\rangle $. 起初, 原子通过光学抽运光${\hat a_{\rm{P}}}$制备在基态, 在写脉冲${\hat a_{\rm{W}}}$的作用下, Stokes光场$\hat a$和总的原子自旋波$\hat S$同时产生. 在相互作用表象下, 该系统的有效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hat H_{\rm{I}}} = {\rm{i}}\hbar \eta {\hat a_{\rm{W}}}{\hat a^\dagger }{\hat S^\dagger } - {\rm{i}}\hbar \eta \hat a_{\rm{W}}^\dagger \hat a\hat S,$
式中, $\eta $是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常数, $\eta = $$ {\kappa _{{\rm{eg}}}}\kappa _{{\rm{es}}}^ * \sqrt {{N_{\rm{a}}}} /\varDelta$, 其中${\kappa _{{\rm{eg}}}}$${\kappa _{{\rm{es}}}}$是光和原子的耦合系数, Na是总的原子数, Δ是写光${\hat a_{\rm{W}}}$和Stokes光场$\hat a$的失谐. 在这里假设所有的失谐均相等且忽略损耗.
当一束强的写脉冲光作用于原子系综时, 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发生, 并且其哈密顿量类似于参量下转换模型
${\hat H_{\rm{I}}} = {\rm{i}}\hbar \eta {A_{\rm{W}}}{\hat a^\dagger }{\hat S^\dagger } - {\rm{i}}\hbar \eta A_{\rm{W}}^ * \hat a\hat S.$
其中AW是强的写光脉冲的归一化振幅, $ {A}_{\mathrm{W}}^{*} $是其共轭.
根据海森伯运动方程${\rm{i}}\hbar \dfrac{{\rm{d}}}{{{\rm{d}}t}}{\hat O_i}(t) = \left[ {{{\hat O}_i}(t), {{\hat H}_{\rm{I}}}} \right]$, 可以得到上述算符的动力学演化方程, 通过解海森伯运动方程, 得到光和原子自旋波的算符随时间演化的表达式:
$\begin{split} &\hat a_i^{{\rm{out}}}(t) = \hat a_i^{{\rm{in}}}\cosh (\eta {A_{\rm{W}}}t) + \hat S_i^{{\rm{i}}{{\rm{n}}^\dagger }}\sinh (\eta {A_{\rm{W}}}t), \\& \hat S_i^{{\rm{out}}}(t) = \hat S_i^{{\rm{in}}}\cosh (\eta {A_{\rm{W}}}t) + \hat a_i^{{\rm{i}}{{\rm{n}}^\dagger }}\sinh (\eta {A_{\rm{W}}}t), \end{split} $
其中$i = 1, 2, 3$分别对应在原子系综A, B和C中. 根据算符线性化表达式, 算符可以表示为平均值和波动的和, 即$\hat X = \bar X + {\text{δ}}\hat X$, $\hat Y = \bar Y + {\text{δ}}\hat Y$. 输入光场$\hat a_i^{{\rm{in}}}$可以看作真空光场, 其量子波动${{\text{δ}}^2}\hat X_{\rm{S}}^{{\rm{in}}} = $$ {{\text{δ}}^2}\hat Y_{\rm{S}}^{{\rm{in}}} = {{\text{δ}}^2}\hat X_{\rm{S}}^{{\rm{in}}} = {{\text{δ}}^2}\hat Y_{\rm{S}}^{{\rm{in}}} = 1$. 根据段路明等[44]和Simon[45]提出的光场的两组份不可分判据, 可以将其拓展到光和原子. 如果光和原子系综的正交分量的关联方差和小于4, 那么光和原子间存在纠缠. 光和原子的关联方差V等于
$\begin{split} V =\;& {{\text{δ}}^{2}}(\hat X_{{\rm{ai}}}^{{\rm{out}}} - \hat X_{{\rm{si}}}^{{\rm{out}}}) + {{\text{δ}}^{2}}(\hat Y_{{\rm{ai}}}^{{\rm{out}}} + \hat Y_{{\rm{si}}}^{{\rm{out}}}) \\ =\;& 4{{\rm{e}}^{ - 2\eta {A_{\rm{W}}}\tau }} = 4{{\rm{e}}^{ - 2r}}, \end{split} $
其中$\tau $是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时间. 很明显光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关联度依赖于关联参量$r = \eta {A_{\rm{W}}}\tau = $$ {\kappa _{{\rm{eg}}}}\kappa _{{\rm{es}}}^{*}\sqrt {{N_{\rm{a}}}} {A_{\rm{W}}}\tau /\Delta$. r越大, 关联方差越小. 当r = 0时, V = 4对应相干态的关联方差, 它被定义为量子噪声极限(quantum noise limit, QNL); 当r > 0时, 光和原子的关联方差V小于QNL, 这意味着光和原子间存在纠缠; 当r$ \infty $, V → 0此时获得的纠缠为完美纠缠.
2
2.2.通过前馈网络建立三个原子系综的纠缠
-->接下来, 考虑如何实现三个原子系综A, B和C的纠缠. 原子系综A和B通过自发拉曼散射过程产生的Stokes光场$\hat a_{{\rm{L1}}}^{{\rm{out}}}$$\hat a_{{\rm{L2}}}^{{\rm{out}}}$在分束比为R1T1的光学分束片BS1上干涉, 干涉后的其中一束输出光与产生于原子系综C的Stokes光束$\hat a_{{\rm{L3}}}^{{\rm{out}}}$在分束比为R2T2的光学分束片BS2上干涉, 输出的三束光场${\hat b_1}$, ${\hat b_2}$${\hat b_3}$可以写为
$\begin{split} &{{\hat b}_1} = \sqrt {{T_1}} \hat a_{{\rm{L1}}}^{{\rm{out}}} - \sqrt {{R_1}} \hat a_{{\rm{L2}}}^{{\rm{out}}}, \\ &{{\hat b}_2} = \sqrt {{R_2}} (\sqrt {{R_1}} \hat a_{{\rm{L1}}}^{{\rm{out}}} + \sqrt {{T_1}} \hat a_{{\rm{L2}}}^{{\rm{out}}}) + \sqrt {{T_2}} \hat a_{{\rm{L3}}}^{{\rm{out}}}, \\ &{{\hat b}_3} = \sqrt {{T_2}} (\sqrt {{R_1}} \hat a_{{\rm{L1}}}^{{\rm{out}}} + \sqrt {{T_1}} \hat a_{{\rm{L2}}}^{{\rm{out}}}) - \sqrt {{R_2}} \hat a_{{\rm{L3}}}^{{\rm{out}}}. \end{split} $
输出光场${\hat b_1}$, ${\hat b_2}$${\hat b_3}$的量子噪声用平衡零拍探测器BHD1, BHD2和BHD3来测量. 将输出光场${\hat b_1}$(${\hat b_3}$)与其干涉的本地光场${\hat a_{{\rm{L1}}}}$(${\hat a_{{\rm{L3}}}}$)的相对相位锁定在0, ${\hat b_1}$(${\hat b_3}$)的正交振幅的量子波动被测量, 输出光场${\hat b_2}$与其干涉的本地光场${\hat a_{{\rm{L2}}}}$的相对相位锁定在π/2, ${\hat b_2}$的正交相位噪声被测量. ${\hat b_1}$, ${\hat b_2}$${\hat b_3}$光场的正交分量噪声表示为如下形式:
$\begin{split}& {\text{δ}}{{\hat X}_{b1}} = \sqrt {{T_1}} {\text{δ}}\hat X_{{\rm{L1}}}^{{\rm{out}}} - \sqrt {{R_1}} {\text{δ}}\hat X_{{\rm{L2}}}^{{\rm{out}}}, \\ &{\text{δ}}{{\hat Y}_{b2}} = \sqrt {{R_1}{R_2}} {\text{δ}}\hat Y_{{\rm{L1}}}^{{\rm{out}}} + \sqrt {{T_1}{R_2}} {\text{δ}}\hat Y_{{\rm{L2}}}^{{\rm{out}}} + \sqrt {{T_2}} {\text{δ}}\hat Y_{{\rm{L3}}}^{{\rm{out}}}, \\ &{\text{δ}}{{\hat X}_{b3}} = \sqrt {{R_1}{T_2}} {\text{δ}}\hat X_{{\rm{L1}}}^{{\rm{out}}} + \sqrt {{T_1}{T_2}} {\text{δ}}\hat X_{{\rm{L2}}}^{{\rm{out}}} - \sqrt {{R_2}} {\text{δ}}\hat X_{{\rm{L3}}}^{{\rm{out}}}. \end{split} $
最终测量的信号${\text{δ}}{\hat X_{b1}}$, ${\text{δ}}{\hat Y_{b2}}$${\text{δ}}{\hat X_{b3}}$通过由射频线圈构成的经典通道前馈到原子系综A, B和C的总原子自旋波$\hat S_{1}^{{\rm{out}}}$, $\hat S_{2}^{{\rm{out}}}$$\hat S_{3}^{{\rm{out}}}$上, 经典前馈通道的前馈增益因子用${g_1}$, ${g_2}$${g_3}$表示. 原子系综A, B和C总的原子自旋波最终输出态为
$\begin{split} &\hat S_{1}^{{\rm{final}}} = \hat S_1^{{\rm{out}}} - \sqrt 2 {g_1}{\text{δ}}{{\hat X}_{b1}}, \\ &\hat S_{2}^{{\rm{final}}} = \hat S_2^{{\rm{out}}} + {\rm{i}}\sqrt 2 {g_2}{\text{δ}}{{\hat Y}_{b2}}, \\ &\hat S_{3}^{{\rm{final}}} = \hat S_3^{{\rm{out}}} + \sqrt 2 {g_3}{\text{δ}}{{\hat X}_{b3}}, \end{split} $
其中, $\hat S_{1}^{{\rm{out}}}$, $\hat S_{2}^{{\rm{out}}}$$\hat S_3^{{\rm{out}}}$是原子系综A, B和C的总自旋波的输出; $\hat S_{1}^{{\rm{final}}}$, $\hat S_2^{{\rm{final}}}$$\hat S_{3}^{{\rm{final}}}$是接收到前馈信号后原子系综的总自旋波. 通过选择合适的前馈增益因子, 可以得到最佳的原子系综关联方差.
三个原子系综纠缠的实现通过三组份不可分判据来验证:
$\begin{split} &{E_1} = {V_1} + {V_4} \geqslant {4,} ~~ {E_2} = {V_2} + {V_5} \geqslant {4,} \\& {E_3} = {V_3} + {V_6} \geqslant {4,} \end{split} $
其中${V_i}(i = 1, 2, \cdots, 6)$代表不同正交分量的关联方差, ${V_1} = {{\text{δ}}^2}(\hat X_{{\rm{S1}}}^{{\rm{final}}} - \hat X_{{\rm{S2}}}^{{\rm{final}}})$, ${V_{2}} = {{\text{δ}}^2}(\hat X_{{\rm{S1}}}^{{\rm{final}}} - \hat X_{{\rm{S3}}}^{{\rm{final}}})$, ${V_{3}} \!= \!{{\text{δ}}^2}(\hat X_{{\rm{S2}}}^{{\rm{final}}} \!-\! \hat X_{{\rm{S3}}}^{{\rm{final}}})$, ${V_{4}} \!=\! {{\text{δ}}^2}(\hat Y_{{\rm{S1}}}^{{\rm{final}}} \!+\! \hat Y_{{\rm{S2}}}^{{\rm{final}}} \!+\! {g_4}\hat Y_{{\rm{S3}}}^{{\rm{final}}})$, ${V_{5}} = {{\text{δ}}^2}(\hat Y_{{\rm{S1}}}^{{\rm{final}}} + {g_5}\hat Y_{{\rm{S2}}}^{{\rm{final}}} + \hat Y_{{\rm{S3}}}^{{\rm{final}}})$以及${V_{6}} = $$ {{\text{δ}}^2}({g_6}\hat Y_{{\rm{S1}}}^{{\rm{final}}} $$ + \hat Y_{{\rm{S2}}}^{{\rm{final}}} + \hat Y_{{\rm{S3}}}^{{\rm{final}}})$. 上述不等式中右边的4代表三组份纠缠不可分的边界. 当E1, E2E3中任意两个关联方差之和小于量子噪声极限时, 三个原子系综是三组份类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纠缠态. ${g_4}$, ${g_5}$${g_6}$是可调节的经典测量增益因子为了获得原子系综的最小关联方差之和. 系统中不可避免的传输损耗会影响原子系综纠缠的质量. 除此之外, 纠缠交换的质量被原子的相干寿命限制, 这段时间保证了原子系综的纠缠, 因此原子的相干寿命影响原子系综的纠缠. 在热原子系综中相干寿命高于5 ms[46], 甚至可以达到40 ms[37], 在冷原子系综中相干寿命可以达到秒级[47], 这个时间足以维持测量和纠缠交换的时间, 因此足够建立三个原子系综的纠缠. 为了证明三个原子系综的纠缠, 分别用三束读光脉冲${\hat a_{{\rm{R1}}}}$, ${\hat a_{{\rm{R2}}}}$${\hat a_{{\rm{R3}}}}$同时作用于原子系综A, B和C, 通过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将原子系综的量子态转换到反斯托克斯光场的量子态. 三束反斯托克斯光场的正交分量的关联方差可以用来验证三个远距离原子系综间的纠缠.
图2图3给出了原子系综的最终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的变化曲线. 分别计算E1, E2, E3的最小值, 可以得到最佳测量增益因子$g_{4}^{{\rm{opt}}}$, $g_{5}^{{\rm{opt}}}$, $g_{6}^{{\rm{opt}}}$的表达式, 最佳测量增益因子$g_{4}^{{\rm{opt}}}$, $g_{5}^{{\rm{opt}}}$, $g_{6}^{{\rm{opt}}}$依赖于前馈增益因子${g_2}$、压缩参量r及光学分束片BS1, BS2的反射率R1, R2. 经过理论计算后原子系综的关联方差之和E1与前馈增益因子${g_1}$, ${g_2}$有关, E2与前馈增益因子${g_1}$, ${g_2}$, ${g_3}$有关, E3与前馈增益因子${g_2}$, ${g_3}$有关, 且E1, E2, E3都依赖于压缩参量r及光学分束片BS1, BS2的反射率R1, R2. 由于存在前馈网络的影响,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的变化曲线比较复杂, 随后分别分析各参量对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1, E2E3的影响.
图 2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随光学分束片BS2的反射率R2的变化曲线 (a), (c), (e) BS1的反射率${R_1} = 0.1,\; 0.2,\; $$ 0.3,\; 0.5$; (b), (d), (f) BS1的反射率${R_1} = 0.5, {{0}}{{.7, 0}}{{.9}}$
Figure2. Dependence of the correlation variance combinations of atomic ensembles E1, E2, E3 on the reflectivity R2 of the second optical beam splitter BS2: (a), (c), (e) Reflectivity ${R_1} = 0.1,\; 0.2,\; 0.3, \;0.5$ of BS1; (b), (d), (f) reflectivity ${R_1} = 0.5, 0.7, 0.9$ of BS1.

图 3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与前馈增益因子${g_2}$的变化曲线 (a) ${g_1} = 0.7, \;0.{8},\; 0.9, \;1.{{0}}$时, E1的变化曲线; (b) ${g_3} = 0.{{7}},\; 0.{8},\; {{0}}{{.9}},\; 1.{{0}}$时, E3曲线; (c) ${g_1} = 0.{{7}},\; $$ 0.{8},\; {{0}}{{.9}},\; 1.{{0}}$时, E2的变化
Figure3. Correlation variance combinations E1, E2 and E3 versus the feedforward gain factor ${g_2}$: (a) The correlation variance combination E1 versus ${g_2}$ when ${g_1} = 0.{{7}},\; $$ 0.{8}, \;{{0}}{{.9}},\; 1.{{0}}$; (b) the correlation variance combinations E3 versus ${g_2}$ when ${g_3} = 0.{{7}},\; 0.{8}, \;{{0}}{{.9}},\; 1.{{0}}$; (c) the correlation variance combinations E2 versus ${g_2}$ when ${g_{1}} = 0.{{7}},\; 0.{8}, $$ {{0}}{{.9}},\; 1.{{0}}$.

图2描述了原子系综的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与光学分束片BS1, BS2反射率R1, R2的依赖关系, 图2(a)图2(b)对应E1的变化曲线, 图2(c)图2(d)对应E2的变化曲线, 图2(e)图2(f)对应E3的变化曲线. 图2中, 曲线1代表QNL, 曲线2, 3, 4, 5, 6, 7表示光学分束片BS1的反射率R1分别取0.1, 0.2, 0.3, 0.5, 0.7和0.9时,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随光学分束片BS2的反射率R2的变化曲线. 在我们的方案中, 压缩参量的取值r = 0.8, 前馈增益因子的取值分别为${g_1} = 0.{8}$, ${g_2} = 1.0$, ${g_3} = 0.{8}$, 所有的参量值在实验上均可以达到, 为实验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从图2(a)图2(b)可看到: 在R1取值一定时, 原子系综的关联方差之和E1随着R2的增大而减小; 在R2一定时, E1随着R1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在R1 = 0.5时关联方差之和E1的值最小. 从图2(a)图2(b)得到在R1= 0.5, R2在小于1的范围内取值越大时,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1的值越小. 在图2(d)中, 当光学分束片BS1的反射率R1= 0.9时, 不存在R2的取值使得关联方差之和E2小于量子噪声极限. 对比图2(c)图2(d), 从曲线4看出R1 = 0.3, R2取值在0.7附近时, E2可以达到最小值. 从图2(e)图2(f)发现: 在R1 = 0.9时, 不存在使E3小于量子噪声极限的R2的值, 并且在R2一定时, R1越大E3的值越大; 当R1取定值时, R2存在最佳值使得关联方差之和E3的值最小. 对比图2(e)图2(f)得到, 在R1取值越小, R2 = 0.6时, E3的值最小.
当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越小时, 原子系综间的纠缠度越大. 图2中, 综合考虑原子系综的不同三个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 为了满足原子系综的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同时小于量子噪声极限4, 取光学分束片BS1和BS2的反射率R1, R2分别是0.3, 0.6. 当压缩参量r = 0.8, 前馈增益因子${g_1}$, ${g_2}$, ${g_3}$分别取0.8, 1.0, 0.8, 分束片的反射率R1, R2的取值分别为0.3, 0.6时, E1, E2, E3分别等于2.36, 2.65, 2.36, 此时三个关联方差之和均小于量子噪声极限, 三个原子系综处于不可分状态.
当分束片BS1, BS2的反射率分别取0.3, 0.6, 测量增益因子${g_4}$, ${g_5}$, ${g_6}$取最佳值时, 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受前馈增益因子${g_1}$, ${g_2}$, ${g_3}$的影响不同. 理论计算E1, E2, E3的最小值所得${g_1}$, ${g_2}$, ${g_3}$最佳取值不同, 因此不能同时取${g_1}$, ${g_2}$, ${g_3}$的最佳值使得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最小. 图3描述了原子系综的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与前馈增益因子的${g_1}$, ${g_2}$, ${g_3}$的依赖关系.
图3(a)表示E1与前馈增益因子${g_1}$, ${g_2}$的曲线图, 图3(b)表示E3与前馈增益因子${g_2}$, ${g_3}$的曲线图, 图3(c)表示E2与前馈增益因子${g_{1}}$, ${g_{2}}$的曲线图. 图3(a)中, 曲线1表示QNL, 曲线2, 3, 4, 5表示前馈增益因子${g_1}$分别取0.7, 0.8, 0.9, 1.0时,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1随前馈增益因子${g_2}$的变化曲线. 当${g_1}$取定值时, 存在最佳前馈增益因子${g_2}$使得E1最小. 观察图3(a), 发现${g_1} = 0.9$, ${g_2} = 1.0$时, 原子系综的关联方差之和E1达到最小值, 且最小值为2.31. 图3(b)中, 曲线1代表QNL, 曲线2, 3, 4, 5代表前馈增益因子${g_3}$分别取0.7, 0.8, 0.9和1.0时,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3随前馈增益因子${g_2}$的变化曲线. 从图3(b)得到: 当${g_3} = 0.7$${g_3} = 1.0$时, 曲线2, 5几乎重合; 当${g_3} = 0.8$${g_3} = 0.9$时, 曲线3, 4重合. 当${g_3} = 0.8$${g_3} = 0.9$, ${g_2} = 1.0$时,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3可取最小值2.36. 图3(c)表示${g_3} = 0.8$${g_3} = 0.9$E2与前馈增益因子${g_1}$, ${g_2}$的曲线图. 图3(c)中, 曲线1表示QNL, 曲线2, 3, 4, 5代表前馈增益因子${g_1}$分别取0.7, 0.8, 0.9, 1.0时, 原子系综关联方差之和E2随前馈增益因子${g_2}$的变化曲线,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g_3}$取0.8, 0.9. 从图3(c)发现: ${g_2}$一定时, 随着${g_1}$的增大, 原子系综的关联方差和E2也在增大, 且${g_3}$取0.8时E2的值大于${g_3}$取0.9时E2的值; 当${g_1}$取定值时, ${g_2}$存在最佳值使得E2最小. 综合上述分析, 由于不能同时取${g_1}$, ${g_2}$, ${g_3}$的最佳值使得E1, E2, E3最小. 当${g_1} = 0.{8}$, ${g_2} = 1.0$, ${g_3} = 0.{8}$时, E1, E2, E3分别等于2.36, 2.65, 2.36.
当分束片BS1, BS2的反射率分别为R1 = 0.3, R2 = 0.6, 前馈增益因子g1 = 0.8, g2 = 1.0, g3 = 0.8, 测量增益因子${g_4} = g_4^{{\rm{opt}}}$, ${g_5} = g_{5}^{{\rm{opt}}}$, ${g_6} = g_{6}^{{\rm{opt}}}$时, 关联方差之和E1, E2, E3同时小于4, 此时三个原子系综是类GHZ纠缠态.
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干涉和前馈网络来确定纠缠三个空间分离原子系综的方案. 首先, 利用自发拉曼散射过程分别在三个原子系综中制备光场和原子自旋波之间的纠缠态, 并利用光场连接和纠缠远程的量子节点. 三束Stokes光场在不同比例的分束片网络上干涉, 用平衡零拍探测探测器测量干涉后光场的量子噪声.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 通过经典的前馈, 得到了三个原子系综的纠缠. 通过优化前馈网络可以得到三个原子系综的最佳纠缠. 将光和原子的混合纠缠结合前馈网络可以纠缠更多的原子节点. 此外, 我们的方案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量子节点候选者, 如囚禁离子、超导体等. 如果将纠缠蒸馏与我们的方案相结合, 量子节点间的距离可以明显增加[48]. 这一简单可行的方案为简化大规模量子互联网提供了途径, 弥补了原理上与现实世界量子信息科学应用之间的差距.
相关话题/测量 光学 网络 方案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金纳米双球系统的高灵敏光学传感与其消光系数及局域场增强之关联
    摘要:系统地研究了最基本的单/双金纳米球系统的共振峰移动、局域场增强和消光谱等光学响应行为.发现在双金纳米球系统中,入射光除了能激发每个金纳米球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模式外,调整金纳米球间隙可使共振模式间产生强烈耦合,使系统局域场增强因子进一步提升,并增强光学传感能力和消光系数.有趣的是,受限于有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光谱法的发光二极管稳态热阻测量方法
    摘要:根据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光谱特点,通过分析蓝光光谱和由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产生的黄光光谱的交点(即整个光谱的波谷点)特性,利用常规可见光光谱仪设计了一套基于光谱法的LED稳态热阻测量系统,采用正常的驱动电流通过一定的函数算法进行拟合,得到整体光谱波谷处归一化光谱强度与结温间敏感系数K和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数字全息干涉术的云微物理参数同步测量方法
    摘要:云微物理参数对气候变化、天气预测、人工影响天气、飞行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基于光散射、碰撞和成像理论的云微物理参数测量方法存在反演过程需要对云滴谱和粒子特性进行假设、撞击过程会破坏粒子特征、无法获得云粒子三维特征等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干涉理论,结合光信息处理、景深压缩与融合全息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激光加速高能质子实验研究进展及新加速方案
    摘要:利用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来加速高能离子是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及加速器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激光离子加速已取得丰硕成果,催生了一批新的应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激光离子加速所取得的标志性实验研究进展,围绕高能质子的产生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近几年来发展的有潜力的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激光局域网络的混沌控制及并行队列同步
    摘要:本文提出并研究了“单队列-双参数”光电延时反馈控制条件下的激光局域网络的混沌控制及串联的动力学行为的并行队列“交叉驱动-反馈”网络同步实现,建立了该光学局域网络的数学物理控制模型.通过含时延超越方程理论的分析,预言了该光学局域网络是可以实现混沌控制的,且网络两路结点队列是可以实现实时引导控制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态选择电荷交换实验测量以及对天体物理软X射线发射模型的检验
    摘要:在高温天体等离子体环境中,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中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电荷交换是天体物理环境中软X射线发射的重要机制之一.电荷交换软X射线发射相关的天体物理建模需要大量的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分辨的态选择俘获截面数据,目前这类数据主要来自于经典或者半经典的原子碰撞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两体相互作用费米系统在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场中的基态转变
    摘要:在超冷费米系统中实现人造规范势的突破,吸引了许多新问题的研究,展现了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本文研究了在环阱中,具有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作用的两体相互作用费米模型.通过平面波展开的方法,解析求解了两体费米系统的本征能态.系统的总动量为守恒量,可以在不同总动量空间中研究能谱.研究发现:随着塞曼相互作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铌酸锂双折射晶体的皮秒拍瓦激光系统光谱整形
    摘要:为补偿皮秒拍瓦激光系统中钕玻璃宽带放大引起的增益窄化,提出了一种基于铌酸锂双折射晶体的高能量光谱整形方法.在相同强度调制下,对比了BBO、铌酸锂和石英3种晶体,针对1053nm激光,选用了高双折射率、大口径且不易潮解的铌酸锂作为整形晶体.理论分析了晶体厚度、倾斜角、面内旋转角对强度调制的影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频域反射法光纤延时精密测量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光纤延时系统中实现光纤延时精密测量的新方法,用以提高光纤延时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该方法以1064nm激光调制信号作为光源,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得到被测通道的频率响应,采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得到被测目标的延时信息,实现光纤延时测量.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延时测量实验对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自旋轨道耦合Su-Schrieffer-Heeger原子链系统的电子输运特性
    摘要:在Su-Schrieffer-Heeger(SSH)原子链中,电子在胞内和胞间的跳跃依赖于其自旋时,即SSH原子链存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时,存在不同缠绕数的非平庸拓扑边缘态.如何探测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不同缠绕数的边缘态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紧束缚近似下研究了自旋轨道耦合SSH原子链的非平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