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不同离子辐照氟化锂材料时原位发光光谱测量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在BNU400注入机上搭建的离子激发发光(ion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 IBIL)测量装置上, 开展了相同能量(100 keV)条件下的3种离子(H+、He+以及O+)辐照氟化锂材料时的IBIL光谱的原位测量工作, 对比研究离子种类对氟化锂材料辐照缺陷的生成及其演变行为的影响. 结合SRIM(Stopping and Range of Ions in Matter)模拟的结果, 可以发现He+辐照时的IBIL光谱强度最高, 这是由于He+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密度高于H+,而O+辐照时由于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密度过高引起的非辐射复合比例增加, 从而导致发光效率过低; 质量数越大的离子辐照时, 核阻止本领越大, 会加快缺陷的生成和湮灭速率, 降低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发光强度. 近红外波段的$ \rm F_3^{-}/F_2^+ $色心发光峰强度及其演变行为表明其耐辐照性能好于可见光波段的F2色心.
关键词: 离子激发发光/
氟化锂/
不同离子

English Abstract


--> --> -->
氟化锂中的点缺陷及其聚集体(F型色心)凭借其良好的辐射敏感度、室温稳定性以及光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在可调谐激光器、辐射成像探测器及热释光剂量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4]. 目前色心的制备可利用多种辐射源在氟化锂材料中着色生成稳定、均匀的色心, 辐照条件的差异对色心的形成和稳定性有着明显的影响[5-7], 因此不同辐照条件下材料中点缺陷及其聚集体的生成和演变行为研究对氟化锂材料在各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利用荧光法测量不同辐照条件下氟化锂材料中各色心的发光情况. 目前氟化锂材料的发光中心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8-10], 主要有位于紫外波段的激子峰(与杂质或者不稳定缺陷有关的激子复合), 位于540 nm处的$\rm F_3^+ $色心以及可应用在可调谐激光器的670 nm处的F2色心; 其余的一些发光中心则研究的较少, 如400 nm以及440 nm附近的杂质峰(氧离子以及镁离子)和880 nm附近$ \rm F_3^\text{–}/F_2^+ $色心的重叠峰(同样可应用在可调谐激光器上).
在这些荧光法研究中, 离子激发发光方法, 通过在离子辐照过程中探测外层电子激发跃迁产生的光谱, 将离子辐照和分析测试过程合二为一, 可实现离子辐照过程中发光中心形成及其演变行为的原位分析[11-12]. 相比于采用激光激发(遵循选择定则先吸收后发射的方式)的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测量(紫外波段的光信号受激发源可提供的波长影响较大; 不同发光中心先吸收再发射的系数有所差异), 以及采用X射线电离激发方式的辐射发光(radioluminescence, RL)测量(穿透能量强, 光信号涉及到整个晶体, 但不利于材料表面损伤分析), 离子束激发时电离激发区域较为集中, 激发出的电子密度更高, 离子激发发光方法的探测灵敏度更高, 因此国内外的实验室陆续开展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氟化锂材料的离子激发发光研究. 其中, 俄罗斯的Skuratov等[13]利用Ar等重离子辐照了氟化锂样品, 并采集了80—300 K温度范围内250—700 nm范围内的IBIL光谱, 获得了位于670 nm、525 nm、330 nm及296 nm中心处的发光峰及其演变行为; 意大利的Quaranta等[14]利用MeV的H+轰击氟化锂材料, 在获得的IBIL光谱中首次报道了近红外波段的$ \rm F_3^\text{–}/F_2^+ $色心及其演变情况, 发现近红外波段的$ \rm F_3^\text{–}/F_2^+ $色心的重叠峰和670 nm处的F2色心相比, 需要更大的注量才能达到饱和强度. 国内, 目前仅本课题组自2015年起开展了20 keV的H辐照条件下氟化锂材料的IBIL光谱测量[7]及2 MeV的H+辐照不同温度下的氟化锂材料的IBIL光谱测量[15]工作.
在此背景下, 本文介绍了在BNU400注入机上搭建的可实现多种离子辐照过程中IBIL光谱测量的装置, 以及不同离子种类辐照过程中氟化锂材料中发光中心的生成及演变行为的研究工作.
IBIL光谱测量装置的改装搭建工作在BNU400注入机的原注入靶室基础上开展[16]. 如图1所示.
图 1 BNU400注入机IBIL装置示意图
Figure1. Schematic of the IBIL experimental setup on BNU400 ion implanter

利用靶室侧面原有的引线接口, 通过安装真空光纤通管, 外侧端口通过光纤连接光谱仪(型号QE-PRO, 探测波长200—1000 nm), 真空内侧端口连接探测光纤; 探测光纤末端增加了74 UV准直透镜(聚焦光信号, 提高光探测效率), 固定在转接法兰的切槽处且避免遮挡束流. 光路调节过程中, 利用光路的可逆性, 从真空光纤通管外侧端口输入激光信号, 通过调节光纤的位置和角度使其正对样品中心. 辐照时, 离子束垂直入射样品表面, 为保证束流的均匀性, 在X-Y方向同时以大于1000 Hz的频率进行电扫描, 扫描面积4 cm × 4 cm.
实验样品为纯的氟化锂单晶样品(晶相100, 尺寸10 mm × 10 mm × 0.95 mm, 双面抛光处理), 购置于合肥科晶公司. 选用相同能量(100 keV)的3种离子(H+、He+以及O+)开展IBIL光谱测量工作, 束流大小为3μA, 积分时间设定为0.5 s, 每个样品的注量约为2 × 1015 cm–2, 测量过程中靶室真空低于10–3 Pa. 为了减小电荷积累效应对IBIL光谱的影响, Bachiller-Perea等[17]提出在在样品表面的部分区域粘贴一层薄的石墨导电胶带来减少绝缘体样品辐照过程中电荷积累可能出现的起弧现象, 在本文的实验中也借鉴了这一做法.
SRIM软件是常用的模拟计算离子轰击靶材料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分布的程序. 图2为SRIM软件模拟的相同离子能量(100 keV)条件下3种离子的电子阻止本领(electron stopping power, Se)和核阻止本领(nuclear stopping power, Sn)随入射深度分布的情况.
图 2 100 keV能量时H+、He+和O+离子在氟化锂中的阻止本领的SRIM 模拟结果
Figure2. SRIM calculation of 100 keV H+, He+ and O+ stopping power in lithium fluoride

图2中可以发现相同能量下(100 keV), 轻离子的射程长, H+离子辐照时, 在大约400 nm深度前的电子阻止本领几乎保持不变, 随后才逐渐下降, He+和O+离子的电子阻止本领呈现单调下降趋势, O+离子的下降速率更为明显; 质量数越大的离子, 核阻止本领越显著, O+离子的核阻止本领明显高于H+离子和He+离子.
2
4.1.H+辐照的IBIL实验
-->图3给出的是100 keV H+辐照时氟化锂材料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图中可以看到紫外波段(200~400 nm)隐约可见3个发光峰, 其中300 nm左右处的激子峰强度稍强, 大约在2 × 1013 cm–2注量左右达到最大发光强度; 可见近红外波段主要有670 nm处的F2色心和880 nm处的$ \rm F_3^\text{–}/F_2^+ $色心重叠峰, 540 nm处的F3+色心发光峰强度较弱, 在1 × 1014 cm–2注量左右F2色心的发光峰强度达到饱和, $ \rm F_3^\text{–}/F_2^+ $色心重叠峰则需更大注量(3 × 1014 cm–2注量附近)才能达到饱和强度值. 950 nm处的强度的明显低于邻近的波长, 是由于BNU400注入机IBIL装置上的传导光纤在950 nm处的透过率稍差. 此外, 光信号在晶体内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自吸收现象, 是光谱分析中需要关注的一个因素; 但考虑到本文中的IBIL装置是从离子辐照样品表面采集的光信号, 结合SRIM模拟结果(离子的辐照深度仅有μm量级), 因此笔者认为本文实验条件下自吸收现象对光谱分析的影响较弱, 文献[14]中的光谱分析也持类似的观点. 由于同能量下He+和O+辐照时的IBIL光谱随注量演变的图形与H+辐照时相差不大, 差异仅在于发光强度以及F型色心到达饱和值或衰减至平衡浓度时的注量值, 将在下文的具体发光中心随注量演变情况对比说明, 文中不再给出.
图 3 100 keV的H+辐照单晶氟化锂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Figure3. Emission intensity as function of both fluence and wavelength obtained under 100 keV H+

图4给出的100 keV的H+离子辐照氟化锂时296 nm、340 nm和40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中, 可以看出紫外波段的激子峰和杂质峰在辐照初期有着一段非常陡峭的上升过程(发光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013 cm–2注量附近), 随后逐渐衰减, 本文中在BNU400注入机上开展的束流注量率约为5 × 1012 cm–2·s–1, 辐照初期前几个的IBIL光谱在紫外波段的强度存在上升, 在注量达到1.5 × 1015 cm–2后保持着十分微弱的强度. 分析在低注量阶段的发光行为变化中, 由SRIM 模拟结果, 几种离子的电子阻止本领并未达到氟化锂材料的离子径迹形成阈值, 因而排除了Jimenez-Rey等人的密实化效应(densification effect, 也叫作compaction effect)的解释[18]; 这一变化可能来自于低注量阶段核弹性碰撞生成的应变键, 增大激子的复合概率, 从而在辐照初期的光谱中呈现出激子峰发光强度的上升[12]; 随着离子的持续轰击, 点缺陷的数量不断增长逐渐开始扩散和聚集, 产生的晶格结构损伤影响了激子的迁移和扩散, 使得激子被捕获的概率减小, 进而影响发光中心的数量, 导致紫外波段激子峰的发光强度出现下降[15]; Crespillo等[19]则给出了另外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 离子辐照过程中, 根据激发速率和载流子的寿命, 在1012—1013 cm–2注量附近, 离子注入引起的高密度的电子空穴对会形成一个稳态的电子空穴对的云状态, 在此期间, 电子和空穴将会移动到晶格位置然后被陷阱捕获或者在一个合适的复合中心进行复合, 因而出现了激子峰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方式.
图 4 100 keV的H+离子辐照氟化锂时296 nm、340 nm和40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Figure4. Evolutions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 intensities at 296, 340, 400 nm with the irradiation fluence under 100 keV H+

图5给出的是100 keV的H+离子辐照氟化锂时540 nm、670 nm和88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540 nm、670 nm以及880 nm峰中心的几种发光中心均为F型色心, 发光强度的演变与点缺陷的形成和聚集转化有关. 入射离子不断形成造成原子位移, 形成的晶格空位逐渐迁移和聚集, 通过$ \rm F+F^+ \to F_2^+,~ F_2^+ + F\to F_3^+,~ F_3^+ + e \to F_3, $$ ?\rm F_3^+ + 2e \;\to\; F_3^{-} \;$等多种反应生成各类型F色心($ \rm F_3^+\text{、} F_2\text{、} F_3^{-} $$ \rm F_2^+ $等等), 因此对应的发光强度一开始随着注量的增加而增强. 540 nm处在1 × 1014 cm–2注量(Φmax)附近达到发光强度最大值; 670 nm处在1.2 × 1014 cm–2注量附近; 880 nm处在2.4 × 1014 cm–2注量附近; 随着注量的持续增加, 开始形成更复杂的空位聚集体(Fn心、位错等), 使得点缺陷对应的发光中心开始减少, IBIL光谱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峰位之间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 F型色心发光强度随注量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 最终达到一平衡状态. 与之前开展的低能负离子辐照氟化锂的IBIL光谱[7]类似, 880 nm处的$ \rm F_3^{-}/F_2^{+} $色心的变化速率较670 nm处的F2色心的变化更慢, 辐照条件下稳定较好, 这一点还体现在发光强度衰减后达到平衡状态时, 880 nm处的$ \rm F_3^{-}/F_2^{+} $色心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光强度, 虽然其峰值强度较670 nm处F2色心的峰值强度稍弱.
图 5 100 keV的H+离子辐照氟化锂时540 nm、670 nm和88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Figure5. Evolutions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 intensities at 540, 670, 880 nm with the irradiation fluence under 100 keV H+

2
4.2.He+辐照的IBIL实验
-->图6图7分别给出的是100 keV He+辐照氟化锂的IBIL光谱各发光中心强度随注量的演变图, 紫外波段初期的上升过程同样约在1013cm–2达到峰值强度, 这一点和H+辐照较为接近. 540 nm处约在5 × 1013 cm–2左右达到发光强度最大值; 670 nm处约在3.3 × 1013 cm–2左右; 880 nm处约在9.5 × 1013cm–2左右, 较H+辐照时的注量均有所提前. 从电子阻止本领和核阻止本领来看: 100 keV的H+和100 keV He+的电子阻止本领分别为13.92 eV/?和21.04 eV/?, 核阻止本领分别为0.0232 eV/?和0.3004 eV/?. 可以发现He+离子的电子/核阻止本领均高于H+离子, 但由于质量数相近两者的阻止本领差距并不是很大. 按照西班牙F.Agulló-López等[20]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 入射离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量可由N = E/I公式算出, E为入射离子能量, I为有效电离能(通常设定为禁带宽度Eg的2.5倍左右, 即大约40%的能量用于激发电子到导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相同能量的离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量应该是一致的. 但相比于相同能量的H+离子, 由于He+离子的阻止本领高, 离子的射程短, 因而相同能量时He+离子激发产生的电子密度更高; 此外, 由于He+的核阻止本领更高, 产生的点缺陷也较同能量的H+离子更多, 因而产生的F型色心也更多. 所以, 在相同能量下, He+离子辐照时的发光产额比H+离子高.
图 6 100 keV的He+离子辐照氟化锂296 nm、340 nm和40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Figure6. Evolutions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 intensities at 296, 340, 400 nm with the irradiation fluence under 100 keV He+

图 7 100 keV的He+离子辐照氟化锂540 nm、670 nm和88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Figure7. Evolutions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 intensities at 540, 670, 880 nm with the irradiation fluence under 100 keV He+

由于核阻止本领更大, 因而He+离子辐照时的缺陷的产生和湮灭速率均大于H+离子辐照时的速率, 从而表现在He+离子辐照时F型色心在较低注量下达到峰值, 达到平衡浓度时的发光强度与峰值的相对比值也低于同能量的H+离子辐照.
2
4.3.O+辐照的IBIL实验
-->图8, 图9分别给出的是100 keV O+辐照辐照氟化锂的IBIL光谱各发光中心强度随注量的演变情况.
图 8 100 keV的O+离子辐照氟化锂时296 nm、340 nm和40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Figure8. Evolutions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 intensities at 296, 340, 400 nm with the irradiation fluence under 100 keV O+

图 9 100 keV的O+离子辐照氟化锂540 nm、670 nm和880 nm处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情况
Figure9. Evolutions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 intensities at 540, 670, 880 nm with the irradiation fluence under 100 keV O+

图8图9中可以看出紫外波段的激子峰和杂质整体发光强度较小, 受束流波动的影响比较明显. 540 nm处约在3.8 × 1013 cm–2左右达到发光强度最大值; 670 nm处约在3 × 1013 cm–2左右; 880 nm处约在5.9 × 1013 cm–2左右, 均小于H+及He+辐照时出现峰值时的注量. 达到稳定状态时, O+离子辐照时的发光强度十分微弱.
100 keV的O+辐照时电子阻止本领和核阻止本领分别为25.64 eV/?和10.15 eV/?. 核阻止本领的作用较轻离子H+和He+更为显著. 从之前的研究中可以发现880 nm处的$ \rm F_3^{-}/F_2^+ $色心的耐辐照性能好于670 nm处F2色心, 在重离子O+辐照的结果中来看, 这一点更为明显, 不仅表现在形成和湮灭速率上(670 nm处F2色心在O+离子辐照时损失更快), 还表现在峰值强度的对比中. O+离子辐照时的核阻止本领更高, 加之入射射程短, 造成的损伤也更为集中和严重, 缺陷的形成和湮灭速率也较H+和He+更快, 因而表现在达到峰值的注量更低, 同时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发光强度也比H+和He+辐照时的平衡状态时的发光强度更弱.
按照N = E/I公式计算, 能量相同, 激发的电子空穴对的数目相同, O+的射程分布短, 因而O+离子辐照时产的电子空穴对的密度更高, 发光强度理应更高. 但从发光效率来看, O+辐照时的发光强度明显低于同能量轻离子H+和He+辐照时发光强度. 这是因为当电子空穴对的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 会通过非辐射复合的方式形成点缺陷或者以声子的形式耗散能量, 剩余的电子空穴对的数目较少, 造成发光效率的低下, 实验研究表明重离子辐照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量由于非辐射复合作用会减少到原有数量的1%—10%[20-21]. O+离子辐照时的核阻止本领和非辐射复合共同作用使得缺陷的生成和湮灭速率更为迅速, 造成激子在迁徙长度变小, 被辐射中心俘获而复合发光的概率也更低, 因此重离子辐照时发光效率十分低下.
具体几种离子辐照氟化锂材料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离子种类$ \rm F_3^{-} $色心 Φmax/cm–2F2色心 Φmax/cm–2$ \rm F_3^{-}/F_2^+ $色心 Φmax/cm–2Se/eV·?–1Sn/eV·?–1Rp/μm
H+10 × 101311.5 × 101324.3 × 101313.920.02320.8336
He+5 × 10133.3 × 10139.5 × 101321.040.30040.6708
O+3.8 × 10133 × 10135.9 × 101325.6410.150.2459


表1100 keV的H+、He+和O+3种离子辐照氟化锂材料的结果对比
Table1.Comparisons of lithium fluoride under 100 keV H+, He+ and O+

对比在BNU400注入机上IBIL装置开展的相同能量(100 keV) 3种离子(H+、He+和O+)辐照氟化锂材料时IBIL光谱结果, 可以发现: 能量相同, 质量数接近的离子(H+和He+)辐照时, 质量数大的He+离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密度更高, 发光产额更高; 重离子O+辐照时, 由于非辐射复合的作用, 发光效率较低. 辐照离子的质量数越大, 核阻止本领越明显, 晶格缺陷的生成和湮灭速率更快, F型色心达到峰值时的注量越小, 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发光强度也更弱. 880 nm处的$ \rm F_3^{-}/F_2^+ $色心的耐辐照性能好于670 nm处F2色心, 不仅体现在880 nm处的$ \rm F_3^{-}/F_2^+ $色心的生成和湮灭速率更慢, 还体现在重离子辐照时880 nm处的$ \rm F_3^{-}/F_2^+ $色心的发光强度好于670 nm处F2色心.
相关话题/电子 光谱 材料 实验 测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甲基吡嗪分子激发态系间交叉过程的飞秒时间分辨光电子影像研究
    摘要:飞秒时间分辨光电子影像技术和飞秒时间分辨质谱技术相结合,研究了2-甲基吡嗪分子电子激发态超快非绝热弛豫动力学.用323nm光作为泵浦光,把2-甲基吡嗪分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S1,用400nm光探测激发态演化过程.通过时间分辨质谱技术测得S1态的寿命为98ps.实验中,实时观察到了单重态S1向三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磁电势垒结构中光场辅助电子自旋输运特性
    摘要:基于Floquet理论和传输矩阵方法,理论研究了光场对电子隧穿两类磁电垒结构的自旋极化输运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光场对两类磁电垒结构中电子的输运有显著影响:首先,原来不存在自旋过滤特性的结构应用光场后会产生低能区域明显的自旋过滤效应;其次,原来存在自旋过滤特性的结构应用光场后自旋过滤明显增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β-Ga<sub>2</sub>O<sub>3</sub>纳米材料的尺寸调控与光致发光特性
    摘要:氧化镓(Ga2O3)纳米材料在紫外透明电极、高温气体传感器、日盲紫外探测器和功率器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实现高结晶质量和尺寸形貌可控的Ga2O3纳米材料是关键.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羟基氧化镓(GaOOH)纳米棒、纳米棒束和纺锤体,经后期高温煅烧均成功转变为高质量单晶β-Ga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真空沟道结构GaAs光电阴极电子发射特性
    摘要:光电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和寿命限制了其在功率器件和大科学装置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光电阴极和场发射阴极电子发射理论,设计了大电流密度的真空沟道结构光电阴极组件,并使用覆膜和刻蚀技术制备了以GaAs衬底为阴极材料的光电阴极组件.光电阴极组件电子发射特性测试结果显示,常温状态下随入射光功率增加,阴极发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技术的高分辨率磁畴成像
    摘要:基于磁二色效应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是研究薄膜磁畴结构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可实时成像以及对表面信息敏感等优点.以全固态深紫外激光(波长为177.3nm;能量为7.0eV)为激发光源的光发射电子显微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磁成像技术(以同步辐射光源或汞灯为激发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确定大气边界层顶高度的新方法及数值实验
    摘要:提出了一种确定大气边界层顶高度的数值微分新方法,该方法使用了正则化技术,把对弯角廓线求导数的数值微分问题转化为求目标泛函极小值的问题,采用双参数模型函数方法来选择正则化参数,最后利用最大梯度法确定边界层顶高度.首先通过两个数值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掩星资料噪音的增多,由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基于电光调制光频梳光谱干涉的绝对测距方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光调制光学频率梳的光谱干涉测距方法.理论分析了电光调制光学频率梳的数学模型和光谱扩展原理,并分析得出了光谱干涉测距方法的非模糊范围和分辨力的影响因素.在实验中,使用三只级联的电光相位调制器调制单频连续波激光生成了40多阶高功率梳齿状边带,并通过单模光纤和高非线性光纤对电光调制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爆轰加载下高纯铜界面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摘要:金属界面不稳定性是内爆物理压缩过程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与传统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具有显著区别.由于相关理论和实验诊断技术的限制,目前该问题的研究还明显不足.为加深对金属界面不稳定性扰动增长行为的认识,本文建立了爆轰加载下高纯铜界面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研究的实验诊断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钾掺杂钨合金中的缺陷
    摘要:钨合金中钾的掺杂会引入大量的缺陷,如尺寸几十纳米的钾泡、高密度的位错以及微米量级的晶粒带来的晶界等,这些缺陷的浓度和分布直接影响合金的服役性能.本文运用正电子湮没谱学方法研究钾掺杂钨合金中的缺陷信息,首先模拟计算了合金中各种缺陷的正电子湮没寿命,发现钾的嵌入对空位团、位错、晶界等缺陷的寿命影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稳定的问题及挑战:以暂态稳定比较为例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护对清洁能源的要求,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正向着多样化电力电子装备为主的电力系统转变,由此电力系统正面临着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报道出以电力电子装备为主的新能源基地和传统高压直流等机理不明的电力事故,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上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