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能的理论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热电材料能够将废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近年来受到了科技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采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晶界对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能的调控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晶界能有效地提高石墨烯纳米带的塞贝克系数, 同时可以极大地抑制其热导(包含电子和声子部分). 基于这两个积极的效应,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转换性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在室温下,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约为0.3, 较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约为0.05)提升了6倍左右. 并且发现晶界的数量和系统的长度还能进一步提升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性能, 但系统的宽度对其影响有限. 这些结果表明, 多晶结构可以显著提升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转换效率. 这将为设计和制备基于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器件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多晶石墨烯/
热电性能/
非平衡格林函数

English Abstract


--> --> -->
热电材料作为能将热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一种功能材料, 其应用近年来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其热电转换效率可以采用热电品质因子 ZT = σS2T/k来衡量, 其中S为塞贝克系数, σ为电子电导, k为热导(包含电子贡献部分k e和声子贡献部分k p). 由于电子和声子输运之间强烈的耦合性, 因此传统的块体材料热电品质因子普遍较为低下[1]. 然而,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由于量子限域效应的影响, 低维纳米材料显现出比传统块体材料更高的热电转换效率[2-6]. 因此, 寻找具有优异热电转换性能的纳米材料或改良现有纳米材料的热电性能已成为目前热电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自从2004年发现石墨烯以来, 石墨烯及其衍生纳米结构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因为石墨烯具有独特的几何结构, 其纳米结构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属性[7-9]. 例如: 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10]、较高的热稳定性[11], 以及出色的光学特性[7,12]. 更为有趣的是,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其在室温下可达200000 cm2/(V·s) [13]. Dragoma等[14]发现石墨烯的塞贝克系数高达30 mV/K, 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高的. 这预示着石墨烯将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热电材料. 然而, 研究发现石墨烯的热导高达3000 W/mK (悬浮样品)[15,16], 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热电领域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 人们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有效地减低石墨烯的热导进而提高其热电品质因子, 例如: 超晶格[17]、缺陷工程[18,19]、掺杂[20,21]. 这些手段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石墨烯的热电转换性能, 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对石墨烯热电性质研究的发展.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实验合成和制备的石墨烯, 由于其生长基底和石墨烯成核晶向的差异性, 往往更容易形成多晶结构[22,23]. 事实上, 多晶结构是调控材料物理性质的有效途径之一[24-26]. 先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也表明, 多晶石墨烯中的晶界能对声子产生极大的散射效果, 进而极大地降低其热输运性能[27]. 然而, 迄今为止鲜有研究工作关注到晶界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纳米结构电子输运性质尤其是热电性质的影响.
本文采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28,29]系统地探索了晶界对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能的调控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晶界能有效地增强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转换效率. 在室温下, 晶界的存在可将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提高6倍(从0.05提升至0.3). 这主要归因于晶界提高了石墨烯纳米带的塞贝克系数以及有效地抑制了其热导(包含电子和声子部分). 还讨论了尺寸效应对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能的影响. 发现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会随着长度的增加而上升, 随着宽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 多晶结构可以显著提升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转换效率. 这将为设计和制备基于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器件提供新的途径.
图1展示的是多晶石墨烯纳米带原子结构模型. 整个结构可以分成3个不同的区域: 由完美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构成的左右电(热)极, 以及由多个不同晶向石墨烯片组成的中心区. 这里多晶石墨烯纳米带晶界的数量用N来表示, 中心区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用LW来表示.
图 1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nanoribbons.

采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来计算系统的电子和声子输运性质[28,29].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石墨烯中电声耦合较弱以及较长的电子和声子平均自由程,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电声耦合效应, 并认为电子和声子是独立进行输运的. 先前有关石墨烯热电性能的研究均采用类似的处理方法[30,31]. 对于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输运性质部分, 采用紧束缚模型来构造其哈密顿量[32], 该哈密顿量可以表示为
$H = \varepsilon \sum\limits_{\left\langle i \right\rangle } {c_i^ + } {c_i} - t\sum\limits_{\left\langle {i,j} \right\rangle } {{{\rm e}^{{\rm i}{\theta _{ij}}}}} c_i^ + {c_i},$
其中ε为格点能并设为0; t为跃迁能, 其值具有距离依赖关系, $t = {{{t}}_{\rm{0}}}{\rm{exp}}\left[ {{\rm{ - 3}}{\rm{.37}}\left( {{{{l}}}/{{{a}}}{\rm{ - 1}}} \right)} \right]$[33], 其中t0是石墨烯的原始跃迁能, la (1.42 ?)分别为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和原始石墨烯中最近邻石墨烯的C—C键长. 基于(1)式所给出的紧束缚哈密顿量, 电子的推迟格林函数可以写为
${G^{\rm{r}}}\left( E \right) = {\left[ {\left( {E + {\rm{i}}{0^ + }} \right)I - {H_{\rm{c}}} - \varSigma _{\rm{L}}^r - \varSigma _{\rm{R}}^r} \right]^{ - 1}},$
其中E为电子能量; $\varSigma _{\rm L(R)}^{\rm r}$代表半无限长左(右)电极的自能, 其可以通过快速迭代方法进行求解. 基于超前格林函数${G^{\rm{a}}}\left( E \right) = {G^{\rm{r}}}{\left( E \right)^?}$和自能$ \varSigma_{{\rm{L}}\left( {\rm{R}} \right)}^{\rm{r}} {^?} = $ $\varSigma_{{\rm{L}}\left( {\rm{R}} \right)}^{\rm{a}} {^?} $, 可以计算并获得系统的电子透射系数Te(E)[32]:
${T_{\rm{e}}}\left( E \right) = {T_{\rm{r}}}{\rm{[}}{G^{\rm{r}}}\left( E \right){{{\varGamma }}_{\rm{L}}}{G^{\rm{a}}}\left( E \right){\varGamma _{\rm{R}}}{\rm{]}},$
其中$ {\varGamma _{{\rm{L}}\left( {\rm{R}} \right)}} = {\rm{i}}\left[ {\varSigma_{{\rm{L}}\left( {\rm{R}} \right)}^{\rm{r}} { -\varSigma_{{\rm{L}}\left( {\rm{R}} \right)}^{\rm{a}} } } \right] $为左(右)电极的耦合函数. 一旦获得了电子透射系数Te(E)、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导σ、塞贝克系数S、电子热导ke可以通过求解洛仑兹函数L(m)得到:
${L_{(m)}} = \frac{{\rm{2}}}{\hbar }\mathop \int \nolimits_{{\rm{ - }}\infty }^\infty {T_{\rm{e}}}\left( E \right){\left( {E - \mu } \right)^m}\left( { - \frac{{\partial f(E,\mu,T)}}{{\partial E}}} \right){\rm{d}}E,$
其中$ f(E,?\mu,?T) $为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 $ \mu $是化学势, E是入射电子的能量, T是温度. σ, Ske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sigma (\mu,T) = {e^2}{L_0}(\mu,T),$
$S(\mu,T) = \frac{1}{{eT}}\frac{{{L_1}(\mu,T)}}{{{L_0}(\mu,T)}},$
${k_{\rm{e}}}\left( {\mu,T} \right) = \frac{1}{T}\left[ {{L_2}\left( {\mu,T} \right) - \frac{{{L_1}{{(\mu,T)}^2}}}{{{L_0}\left( {\mu,T} \right)}}} \right].$
与电子推迟格林函数类似, 声子推迟格林函数可以表示为
${G^{\rm{r}}}\left( \omega \right) = {\left[ {{{\left( {\omega {\rm{ + i}}{0^+}} \right)}^{\rm{2}}}{{I - }}{K_{\rm{c}}} - \varSigma _{\rm{L}}^{\rm{r}} - \varSigma _{\rm{R}}^{\rm{r}}} \right]^{{\rm{ - 1}}}}.$
声子透射系数也可以类似地写为: ${T_{\rm{p}}}\left( \omega \right) = $$ {T_{\rm{r}}}{\rm{[}}{G^{\rm{r}}}\left( \omega \right){\varGamma _{\rm{L}}}{G^{\rm{a}}}\left( \omega \right){\varGamma _{\rm{R}}}{\rm{]}}$. 本文模拟的系统结构尺寸远远小于石墨烯声子平均自由程(700 nm). 因此,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声子热输运性质可以用弹道输运方程进行描述, 其晶格热导可以写为
${k_{\rm{p}}} = \frac{\hbar }{{{\rm{2{\text{π}}}}}}\mathop \int \nolimits_{\rm{0}}^\infty {T_{\rm{p}}}\left( \omega \right)\omega \frac{{\partial {f_{\rm{p}}}(\omega )}}{{\partial T}}{\rm{d}}\omega,$
其中fp(ω)为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函数.
此外由声子推迟格林函数还可以得到声子局域态密度:
${\rho _\alpha }\left( \omega \right) =-\frac{{\rm{1}}}{{\text{π}}}{\mathop{\rm Im}\nolimits} G_{\alpha \alpha }^r(\omega {\rm{)}}.$
最后, 基于上述公式多晶石墨烯纳米带中的热电品质因子ZT可以表示为
$ZT = \frac{{\sigma {S^2}T}}{{{k_{\rm{e}}}+{k_{\rm{p}}}}}.$

首先研究了晶界对石墨烯纳米带声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图2(a)显示了完美石墨烯纳米带和具有不同晶界数的石墨烯纳米带声子热导κph随温度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 图2(a)中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数据为统计平均后的结果. 为了获得该结果, 在计算中统计了至少20个不同的多晶石墨烯纳米带样品. 从图2(a)可以明显地观察到,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远远低于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值, 并且其还会随着晶界数目的增加继续降低. 例如: 在300 K时, 完美石墨烯的声子热导约为2.5 nW/K, 当系统中存在3个晶界时声子热导率仅为0.26 nW/K, 而当晶界数目增加到7时, 声子热导率进一步下降至0.15 nW/K.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 计算了相应的声子透射系数, 如图2(b)所示. 对于完美石墨烯纳米带, 可以发现声子透射系数为量子化平台状, 并且其透射系数数值与声子色散关系中的输运通道相对应. 而当系统引入晶界后, 输运量子化平台受到破坏, 声子透射系数也急剧下降. 这说明声子在通过多晶石墨烯纳米带过程中受到了晶界强烈的散射.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在多晶石墨烯纳米带中, 低频声子尽管拥有较长的波长, 其仍然遭到了晶界的散射. 为了更为直观地展现出声子在多晶石墨烯纳米带中的输运行为, 图2(c)(e)给出了3个典型频率下的声子局域态密度. 可以看出, 这3个典型频率的声子均受到了极大的散射, 从而其主要局域在晶界附近没有形成有效的输运通道. 也正是因为晶界的散射作用以及声子输运通道的破坏才导致了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远低于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值.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晶界散射行为对提高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性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图 2 完美石墨烯纳米带和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a)声子热导和(b)声子透射系数(其中L = 196.48 ?, W = 17.04?); (c)?(e)多晶石墨烯纳米带(N = 5)在3个典型频率下(频率分别是160.68, 585.04, 951.72 Hz)的声子局域态密度
Figure2. Comparison of (a) the phonon conductance, (b) the phonon transmission for perfect graphene nanoribbons and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nanoribbons (where L = 196.48 ?, W = 17.04 ?); (c)?(e) the local density of states in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N = 5) at three typical frequency (160.68, 585.04 and 951.72 Hz).

图3(a)给出了完美和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透射系数. 采用的是键长依赖的紧束缚模型, 因此所获得的电子透射系数要较先前基于最近邻紧束缚模型所得到的结果更为优异和精确. 与多晶石墨烯纳米带中的声子情况类似, 晶界同样会破坏电子的输运通道并且对通过多晶结构的电子产生散射作用. 因此, 从图3(a)可以看到晶界破坏了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输运量子化平台, 而且极大地降低了透射系数数值. 随着晶界数目的增加, 输运通道进一步受到破坏, 散射作用也进一步增强, 因此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透射系数进一步下降. 依据 (5)和(7)式, 可以发现电子电导和电子热导均与电子透射系数直接关联. 因此, 如图3(b)图3(c)所示, 电子电导和电子热导同样会随着晶界的引入而急剧下降, 并随着晶界数目的增加而进一步减弱. 对于塞贝克系数而言, 其与电子透射系数的偏微分密切关联. 透射系数跳变越大, 塞贝克系数也会越大. 从图3(d)可以看到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塞贝克系数峰位于–1.39, –0.62和0.59 eV附近. 而对于多晶石墨烯纳米带, 晶界破坏了电子透射系数的量子化平台, 产生了较多的峰谷结构. 因此其塞贝克系数峰的分布更为广泛, 并且其最大值也从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0.066 mV/K提升至0.20 mV/K (N = 7). 塞贝克系数的增强对于石墨烯热电性能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分布更为广泛的塞贝克系数峰也方便了实验方面操作的实现.
图 3 完美石墨烯纳米带和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性质 (a)电子透射系数; (b)电子电导; (c)电子热导; (d)塞贝克系数
Figure3.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erfect graphene and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a) The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b) the electronic conductance; (c) the electronic contributed thermal conductance; (d) the Seebeck coefficient.

结合声子和电子输运性质的计算结果, 可以根据(11)式获得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 如图4所示. 在室温下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约为0.049, 这与先前的理论计算预测基本一致. 当结构中引入晶界后, 可以看到热电品质因子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室温下, 晶界的引入可将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的品质因子提高6倍左右 (N = 7). 然而, 从图4还可以发现温度对于提升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转换效率并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这与先前对石墨炔热电性质的研究略有不同[34]. 随着晶界数目的增加,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能还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该结果表明多晶化的确是提升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质的有效途径. 最后研究了系统的结构尺寸对于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能的影响. 如图5(a)所示, 在固定晶界数目前提下, 增加石墨烯纳米带的长度会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性能. 这主要是由于单晶石墨烯晶粒长度的增加会使得低频(长波长)声子受到更多的散射. 该行为将进一步削弱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 进而增强其热电转换效率. 对于宽度效应, 从图5(b)中可以发现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会随着宽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这主要归因于较宽的完美石墨烯纳米带本征热电性能低下所引起的.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多晶石墨烯热电性能提升的倍率并未随着宽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 为了获得更为优异的热电性能, 应该选取较长的且宽度适中的多晶石墨烯纳米带.
图 4 完美和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随温度的变化
Figure4. Peak values of ZT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for perfect graphene nanoribbons and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nanoribbons.

图 5 室温下(300 K), 完美与多晶石墨烯纳米带(N = 5)热电品质因子随系统(a)长度L和(b)宽度W的变化(阴影部分为标准偏差)
Figure5. Peak values of ZT of perfect and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nanoribbons (N = 5) at room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a) nanoribbon length or (b) nanoribbon width. The shading part corresponds to the standard deviation.

本文采用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晶界对石墨烯纳米带热电性能的调控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晶界能有效地提高石墨烯纳米带的塞贝克系数, 同时可以极大地抑制其电子和声子热导. 基于这两个积极的效应,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转换性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在室温下, 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品质因子约为0.3, 比完美石墨烯纳米带(约为0.05)提升了6倍左右. 此外, 还发现晶界的数量以及系统的长度能进一步提升多晶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性质, 而系统的宽度对其影响有限.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多晶结构能够有效提升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转换效率, 并为设计和制备基于石墨烯纳米带的热电器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关话题/纳米 电子 结构 系统 材料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结构参数对N极性面GaN/InAl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摘要:基于漂移-扩散传输模型、费米狄拉克统计模型以及Shockley-Read-Hall复合模型等,通过自洽求解薛定谔方程、泊松方程以及载流子连续性方程,模拟研究了材料结构参数对N极性面GaN/InAl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性能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增加GaN沟道层的厚度(5—15nm)与I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稳定性及硝酸催化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超软赝势库系统研究了硝酸熏蒸石墨烯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结构的稳定性及电子结构.基于石墨烯正交元胞的2×2超胞模型建立相应的正交晶系硝酸熏蒸氧化石墨烯模型,包含15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结果表明熏蒸后包含碳氧双键的氧化石墨烯结构为能量较低的稳定结构,与实验报道一致.力学稳定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超材料的可调谐的太赫兹波宽频吸收器
    摘要:随着频谱资源的日益稀缺,太赫兹波技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高吸收、超薄厚度、频率选择性和设计灵活性等优势,超材料吸收器在太赫兹波段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T”型结构的超材料太赫兹吸收器,同时获得了太赫兹多频吸收器和太赫兹波宽频可调谐吸收器.它们结构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高能透射电子束照射聚合物薄膜的带电效应
    摘要:高能透射电子束照射下聚合物薄膜的带电效应严重影响其电子显微学检测的可靠性.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薄膜的带电效应.基于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电子的散射过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处理电荷的输运、俘获和复合过程,获得了净电荷、内建电场、表面出射电流、透射电流等动态分布特性,分析了薄膜厚度、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凹槽结构抑制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电流崩塌效应
    摘要:基于双脉冲技术,研究了GaN缓冲层陷阱对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电流崩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栅边缘漏侧的电场峰值使得沟道电子跃迁至缓冲层,并被缓冲层中的陷阱俘获是造成电流崩塌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了势垒层局部凹槽结构,降低了栅边缘漏侧的电场峰值,使电场分布更加均匀,改善了器件的电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多体系统中相干资源的一般化理论
    摘要:量子相干理论是一类重要的量子资源理论,其自由操作是各种类型的非相干操作.在单体相干资源理论中,最大相干态是最重要的量子资源态,它被定义为在非相干操作下可以转化为任何其他纯态的量子态.但是,这一情形在多体系统中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在有些相干度量下不存在唯一的最大相干态,而且在有些非相干操作下几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经典场驱动对量子系统生存概率的影响
    摘要:考虑一个受经典场驱动的二能级系统与零温玻色子库相互作用,研究经典场驱动对量子Zeno效应和量子反Zeno效应中量子系统存活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典场驱动可以降低量子系统的有效衰减率,即提高量子系统的存活概率.此外,环境的欧姆性对于提高量子系统的存活概率也起着重要作用,设置适当的环境欧姆参数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腔自旋波混合系统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腔自旋波混合系统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基于自旋波体系的优点,有望建立一个以自旋波量子为核心的、实现不同物理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平台.本文简要介绍了腔自旋波混合系统的发展进程,阐明自旋波量子与微波腔光子的耦合机制;着重介绍了近期在腔自旋波混合系统中关于非线性和赝厄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非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转角样品杆的脉冲强磁场电输运测量系统
    摘要:测量物质在不同外加磁场方向下的电输运性质是近年来研究拓扑量子材料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为探索物质的新奇特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手段.研究表明,在超高强度的脉冲强磁场下,材料的电输运研究可能扩展至量子极限区域,将观察到更加丰富的物理现象.而现有的电输运测量系统中,稳态场下的样品测量杆受限于尺寸和材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全保偏光纤结构的主振荡脉冲非线性放大系统
    摘要:提出了基于全保偏光纤结构的主振荡脉冲非线性放大系统,该系统由基于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锁模的直线型光纤振荡器、二级放大结构脉冲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和具有负色散的单模传导光纤的脉冲压缩器构成.通过此系统获得了中心波长为1560nm,重复频率为200MHz的超短激光脉冲,脉冲半高全宽为44fs,单脉冲能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