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HTML
--> --> -->近年来, LaAlO3/SrTiO3(LAO/STO)异质结界面因其具有独特的二维自由电子气性质而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1-10]. 此外, 在LAO/STO界面还发现了暂态光电导效应、持续光电导效应以及暂态、持续共存的光电导效应等丰富的光电性质[11-17]. 这些性质进一步展现了LAO/STO界面在光电子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因此, 光电导效应也是该LAO/STO异质结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然而, 在LAO/STO的光电导的调控研究中, 目前常用的手段是化学掺杂(如氧空位或杂质插层等), 物理手段(如电场或应力等)则较少被采用. 值得注意的是, Lei等[18]在LAO/STO界面中发现了光诱导增强的场效应, 即光电协同增强的场效应. 这种光电协同效应实质上反映了LAO/STO中的光激发与场效应间有强的关联性. 但是, 更进一步地, 是否能用场效应手段(包括光电协同增强的场效应)来调控该异质结界面的光电导效应呢?这一问题目前仍缺乏研究. 基于此, 本文研究了场效应对LAO/STO异质结的光电导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通过光电协同增强的场效应能显著提高LAO/STO界面中的持续光电导效应. 这种场控增强的持续光电导效应, 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 其在新型场调控的光电子记忆器件的研发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图 1 LAO/STO测量接线示意图Figure1. Sketch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of the LAO/STO device.
利用四点法测LAO/STO异质结电阻. 其中1和5电极间通电流, 2和4电极间测电压. 为测量LAO/STO的光电导效应, 选用波长为405 nm的连续激光器作光源. 光照面积约为4 mm2, 光照范围在LAO表面上的2到4电极之间.
3.1.LAO/STO的电学性质表征与场效应
首先测量了LAO/STO异质结界面电阻(R)随温度(T)的变化. 其结果如图2所示, R与T呈现正相关, 表明本文所制备得的异质结界面具有良好的金属导电性, 这与文献[1—10]报道的结果类似. 其导电性一般被认为来源于LAO/STO界面层中电子型载流子的跃迁.
图 2 LAO/STO样品的界面R-T特性曲线Figure2. R-T curve measured at LAO/STO interface.
然后, 分别测量了该LAO/STO异质结界面电阻R在无光照和有光照影响下的场效应. 其中, 场效应中的门电压通过背栅法施加(见图1中的接线示意图). 测得的LAO/STO界面电阻R与门电压(Vgate)随时间(t)的变化结果分别在图3(a)与图3(b)中给出. 图3(a)中黑色线表示的为不施加光照时R随t以及Vgate的变化. 初始时异质结的电阻约为135









再用功率为30 mW的405 nm连续激光照射样品, 研究了光照对场效应的影响. 施加正负门电压的顺序与上述不施加光照时的情形相同, 其结果如图3(a)红色线条所示. 开始时门电压为0 V, 电阻趋于稳定值119

























图 3 LAO/STO界面电阻R与门电压Vgate随时间t的变化 (a)在不同光照下R随t的变化; (b)Vgate随t的变化Figure3. Time dependence of resistance R and gate voltage Vgate of LAO/STO: (a) Time dependence of R under different light illumination; (b) time dependence of gate voltage.
根据LAO/STO中场效应的光电协同机制[18], 若在施加负门电压的同时施加光照, 光照将促进STO中氧空位往电极6附近移动, 使STO界面的晶格发生膨胀并产生晶格畸变, 破坏其结构的对称性, 从而在STO的界面附近产生铁电极化[18-20]. STO界面的铁电极化会对LAO/STO界面的载流子浓度有额外的调控作用, 从而能提高其场效应[18]. 显然, 这种光电协同增强的场效应与常规的场效应有显著的不同, 因为后者只是通过电容效应调控导电层的载流子浓度.
由于光照影响下的场效应对LAO/STO界面电阻的调控更为显著, 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这种光电协同增强的场效应对LAO/STO异质结界面的光电导效应的影响.
2
3.2.LAO/STO异质结界面光电导效应的场调控效应
33.2.1.无门电压影响时, LAO/STO异质结界面的光电导效应
首先研究了无门电压影响下LAO/STO的光电导效应. 为测量LAO/STO异质结的光电导效应, 实验仍选用30 mW的405 nm连续激光照射异质结的表面. 利用四电极法测量LAO/STO异质结界面电阻R随时间t的变化, 其结果如图4所示.
图 4 光照对LAO/STO界面电阻R的影响, 图中“on”和“off”分别代表光照的开和关Figure4. Effect of light illumination on the LAO/STO resistance. “on” and “off” represent the switch on and off of the illumination, respectively.
从图4可见, 无光照时, 初始的电阻稳定电阻约为129




3
3.2.2.负门电压影响下LAO/STO异质结界面中的持续光电导效应
考虑到LAO/STO的光电协同增强的场效应主要发生在负的门电压区, 因此在本节及下文, 将着重探究负门电压区的光电协同的场效应对LAO/STO界面光电导效应的影响. 首先研究的是Vgate = –30 V的门电压与光照的协同效应对光电导效应的影响, 其中照射光源与上节所述相同.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首先测量不施加门电压和光照时LAO/STO的界面电阻R随时间t的变化, 结果在图5中给出. R稳定时的初始电阻值记为R0, 约130
















图 5 LAO/STO界面R随t的变化, 其中测量期间, 门电压或光照来回“开”和“关”; 图中, “L”代表加光照, “U”代表加电压; “on”和“off”分别代表门电压或光照的开和关; 内插图为830—1460 s区间的放大图Figure5. R of the LAO/STO interface as a function of response time while the gate voltage (marked by “U”) and light illumination (marked by “L”) is switched on and off. Inset is a close view of the R-time curve between 830 s and 1460 s.
定义持续光电导(persistent photoconductivity, PPC)的数值为
此外, 根据(1)式, 还计算了LAO/STO界面经上述场效应处理后的正光电导的数值(利用R0代替公式中的Ri), 约为7.2%, 与场效应处理前的数值基本相当. 这说明场效应对LAO/STO的正光电导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显然, 经过上述光电协同的场效应处理后, LAO/STO界面所产生的显著的持续光电导效应是本文最重要的发现. 基于上述实验过程, 可得到LAO/STO界面出现持续光电导的原因应是与实验过程中负的门电压及光照的共同处理有关. 再根据LAO/STO的场效应结果及其中的光电协同机制[18], 在同时施加负的门电压与光照时, LAO/STO界面中的氧空位将往STO的电极6一侧扩散, 并且界面层中的载流子浓度将降低. 若同时去掉光照和门电压, 虽然有部分氧空位扩散回到LAO/STO的界面一侧, 但是仍可能有部分氧空位及束缚的载流子留在STO中. 因此LAO/STO界面电阻仍将稳定在一个较高的电阻态(Rn)上. 再施加第二次光照, 氧空位束缚的载流子被激发到导带上. 在LAO/STO界面能带弯曲的影响下, 这些光生载流子能快速扩散到界面的沟道层当中. 同时, 处于电离态的氧空位也因其在STO晶格中的束缚能降低而更容易扩散回界面层[18]. 因此, 在第二次光照后, LAO/STO的界面层电阻也将容易从电阻态Rn恢复到原有的电阻态R0附近, 从而导致光照前后的电阻不相等, 产生持续光电导效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图3的场效应实验中, 我们未观察到新的电阻态Rn. 其原因正是因为在图3的实验过程一直有光照影响. 因此, 在去掉门电压后, 该异质结的界面电阻在光照的影响下容易恢复到加门电压前的状态.
3
3.2.3.负的门电压大小对LAO/STO界面持续光电导的调控
在本节中, 进一步探究负向栅压大小对LAO/STO界面的持续光电导的调控. 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与上一节相同, 其中栅压与光照的协同处理时间仍为150 s, 所得的几种典型的R-t测量结果在图6中给出.
图 6 LAO/STO界面R分别经不同栅压处理后的随t变化, 其中测量期间, 门电压或光照来回“开”和“关” (图中, “L”代表加光照, “U”代表加电压; “on”和“off”分别代表门电压或光照的开和关) (a) –40 V; (b) –60 V; (c) –70 V; (d) –80 VFigure6. Time dependences of R of the LAO/STO interface after the processing of various gate voltages while the gate voltages (marked by “U”) and light illumination (marked by “L”) are switched on and off: (a) –40 V; (b) –60 V; (c) –70 V; (d) –80 V.
从图6可见, 经过不同的栅压处理后, LAO/STO的界面电阻都进入一个高于初始值R0的稳定中间电阻态Rn. 再次施加光照影响后, 界面电阻都能从Rn恢复到初始电阻R0附近. Rn与R0的差别反映了持续光电导的大小. 由于经不同栅压及光照处理后的R0基本不变, 因此PPC随Vgate的变化主要由Rn-Vgate关系决定. 根据上述电阻测量, 可定出Rn随Vgate的变化, 结果在图7内插图中示出. 相应地, 根据(2)式计算得的PPC值也在图7中示出. 从图7可见, Rn随负栅压的增大而增大, 并在Vgate = –70 V时达到最大值. 同时, PPC也随–Vgate的增加而增加, 在Vgate = –70 V时达极大值, 约为17%. 此后, Rn和PPC都随门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根据LAO/STO在光照下的场效应结果可知PPC和Rn随门电压增加的原因为: 当负的门电压越大时, LAO/STO界面层中的氧空位和载流子往STO的电极6一侧迁移越多, LAO/STO的界面电阻增加也越大. 去掉光照和门电压后, 界面电阻Rn一般也应保持越大. 相应地, PPC值也增大. 然而, Rn以及PPC在–70 V处出现极值后下降的机制尚不明确, 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3
3.2.4.光电协同处理时间对LAO/STO界面持续光电导的调控
本文进一步研究门电压与光照的协同处理时间(td)对光电导的影响. 光电协同处理和测量过程与上一节类似, 仍选择照射光为30 mW的405 nm激光, 选择的门电压Vgate = –50 V. 改变该门电压与光照的协同处理时间td, 分别测得经光电协同处理后的界面电阻Rn及其光照后的电阻. 研究发现: 经第二次光照后电阻都能从Rn恢复到R0, 并且R0基本不变; 而Rn随td的增加而增加, 结果如图8中内插图所示. 根据(2)式计算得的PPC值随td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
图 7 PPC值随Vgate的变化, 其中内插图为Rn随Vgate的变化Figure7.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PC value and gate voltage (Vgate). Inset is the dependence of Rn on Vgate.
图 8 门电压的处理时间td对PPC值的影响关系, 插图为Rn随td的变化关系Figure8. The PPC value as a function of gating time td. Inset is the dependence of Rn on td.
从图8可以看出, 门电压和光照的协同处理时间越长, LAO/STO异质结的PPC数值越大: 其大小从td为80 s的14.5%增加到td为180 s的17.5%. 这是由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氧空位在STO一侧的电极6处堆积也增多, 界面的载流子浓度也降低更多, 从而使Rn增大, 因此根据(2)式算得的PPC增大.
另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还研究了正的门电压与光照的协同效应对LAO/STO的持续光电导效应的调控, 结果是未发现LAO/STO在正的门电压影响下能出现明显的PPC效应. 其原因可能是正的门电压对LAO/STO界面电阻态本身就调控不明显. 此外, 还探究了无光照影响的场效应即常规场效应, 对LAO/STO光电导效应的调控, 结果也是未发现这种场效应对光电导效应有明显影响. 这是因为常规的场效应与光电协同增强的场效应对LAO/STO界面电阻的影响机制有显著区别.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本文所发现的PPC效应与光电协同效应对LAO/STO界面的独特作用机制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