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旅游虚拟社区成员的参加动机对其契合行为的影响——以户外旅行俱乐部为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周泽鲲1, 乌铁红,2, 唐文跃31.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 300350
2.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
3.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南昌 330013

Influence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virtual travel community members on their engagement behavior: Taking an outdoor travel virtual community as example

ZHOU Zekun1, WU Tiehong,2, TANG Wenyue31. College of Tourism and Service Management,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2. College of History and Tourism Cultur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 China
3.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通讯作者: 乌铁红,女,内蒙古赤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tiehongwu@126.com

收稿日期:2019-01-2修回日期:2019-03-25网络出版日期:2019-09-25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30


Received:2019-01-2Revised:2019-03-25Online:2019-09-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周泽鲲,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创新和旅游虚拟社区E-mail:zhouzekun.0327@163.com。





摘要
虚拟社区已成为当代旅游者的重要活动空间,他们在社区中展开发布信息、组织活动、寻求帮助、分享生活等非交易行为(即契合行为),厘清旅游虚拟社区的参加动机及其与契合行为间的关系对于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户外旅游虚拟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尝试明晰人们参加旅游虚拟社区的主要心理动因,并探索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中参加动机对于成员契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可划分为4种:自我成就、社交、学习和实际好处;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仅对态度契合具有直接影响;群体认同是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契合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路径;契合行为的完全实现,必须要以达成态度契合为前提;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参加动机-群体认同-态度契合-行为契合”的关系链条得以明晰,探索出从参加动机到契合行为的一般性普适路径。本文丰富了旅游虚拟社区契合行为研究,对旅游虚拟社区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群体认同;契合行为;户外旅游;态度契合;呼和浩特

Abstract
Today, virtual communit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pace for tourists. Tourists publish information, organize activities, seek help, share their lives, and show other non-trading behaviors (engagement behavior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Clarifying the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 and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behavior are important for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communities. This study employ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based on data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a virtual tourism community in Inner Mongolia, investigated the main psychological motives of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the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 and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n engagement behavi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self-achievement, socializing, learning, and practical benefits. Virtual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engagement behaviors, but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ly on the attitude engagement. Group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behavior; and only if attitude engagement happens, will the engagement behavior be achieved for the virtual communities’ members. The relationship chain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group identity-attitude engagement-behavior engagement” has been clarified, and we have identified the universal path from motivation to engagement behavior. This research may enrich the study of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 engagement behavior,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ies.
Keywords: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participation motivation;group identity;engagement behavior;outdoor tourism;attitude engagement;Hohhot


PDF (3381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周泽鲲, 乌铁红, 唐文跃. 旅游虚拟社区成员的参加动机对其契合行为的影响——以户外旅行俱乐部为例. 资源科学[J], 2019, 41(9): 1734-1746 doi:10.18402/resci.2019.09.14
ZHOU Zekun. Influence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virtual travel community members on their engagement behavior: Taking an outdoor travel virtual community as example. RESOURCES SCIENCE[J], 2019, 41(9): 1734-1746 doi:10.18402/resci.2019.09.14


1 引言

新兴媒介迅猛发展,网络虚拟社区成为人类生存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现实”中,还同时栖身于数字通讯网络所组建的“虚拟”中[1]。网络虚拟社区早期是由一群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组成的团体,他们在一定程度认识的情况下,分享某些知识和信息、并如同朋友般互相关怀[2]。且随着虚拟社区的发展,人们参与虚拟社区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和社交需求,也开始追求从中获得某些心理需要,甚至让虚拟社区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3]。虚拟社区中顾客与企业和组织的联系不再局限于交易行为,口碑推荐、在线评论、在线互动等行为也越来越多,这种非交易性行为被称为“顾客契合行为”(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r)。虚拟社区让个体之间、组织之间信息传递、沟通和知识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改变[4],形成了知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新平台[5]。研究表明虚拟社区中用户的长期交互和使用会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故对于虚拟社区中的契合行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多将顾客契合看作一个多维度构念,认为其是消费者在交易之外的、由动机驱动的对品牌或者企业关注的行为显现[6],是顾客心理和行为的共同表现[7]。****们把顾客契合看作顾客与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8],认为它能反映顾客与企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联系[9],当高水平的契合实现,顾客会对企业具有强烈的满意、信任、忠诚及积极情感联结[10,11]

旅游虚拟社区由具有共同旅游兴趣爱好或旅游经历的网民组成,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互动,乐于集聚于此建立关系、处理事务和实现想象[12]。而契合行为则贯穿于现代旅游者的整个旅程,旅游前从虚拟社区中查找目的地信息、游记攻略,旅游中随时在虚拟社区中分享旅程、寻找游伴,旅游后在社区中发布游记、为其他成员解答问题。旅游虚拟社区满足了人们搜索旅游信息,开展旅游事项,与他人取得远程关系,寻找旅伴等相关需求[2],并已经发展成为了旅游者们开展活动的重要空间,且正在改变着旅游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13]。所以对于旅游企业和组织而言,了解虚拟社区、把握成员行为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顾客契合的前因变量可分为企业层面、环境层面和顾客层面3个层次[6],企业和环境因素一般会通过影响顾客因素来间接影响顾客契合,故顾客层次原因应予以充分关注。而当前国内旅游虚拟社区研究中,契合行为的顾客原因讨论多集中在顾客体验[14]、学习行为[15]、顾客感知价值[16]等方面,而直接驱动顾客契合的动机因素却较少被关注,旅游虚拟社区契合行为的前置变量有待进一步厘清。且作为旅游者开展契合行为的重要场所,旅游虚拟社区却较少被****们从契合行为理论进行研究。

故本文以旅游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从群体关系视角出发,尝试明晰旅游者参加虚拟社区的主要心理动因,探究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的影响机制,验证群体认同在二者关系间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好地理解旅游者行为、强化旅游者契合行为,为旅游虚拟社区经营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与启发。

2 研究综述与假设模型

2.1 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一些出于相似目的或共同爱好的用户逐步形成了在线集合体,进而在网络空间中通过各种类型的讨论组、网络群、论坛实现远程对话[17],即虚拟社区出现。虚拟社区作为知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新平台,将分散在各地的个体连接到一起,促进了个体间的互动与合作[5]。按照基于交易因素存在还是社交因素存在的标准,虚拟社区可划分为营利类和非营利类[18],而本文将讨论非营利类虚拟社区的问题。在借鉴前人对虚拟社区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将非营利类旅游虚拟社区定义为:依托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旅游信息和互动沟通空间而搭建的虚拟平台。不同于技术性的虚拟社区界定,该定义主要强调人们为了满足旅游需要而在网络空间中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的群体关系。

已有旅游虚拟社区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员参与需求[19,20]、心理情感与成员行为[9,21]、UGC(Users Generated Content)行为主体研究[22]、UGC价值与影响研究[23,24]等多方面。而国内研究早期主要有谢礼珊等[25]对旅游虚拟社区服务质量与社区成员忠诚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苗学玲等[26]对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进行了质性研究等;而后也有国内****考察旅游虚拟社区成员的行为特征,专注旅游虚拟社区内成员的信息分享行为[27,28],其中虚拟社区参加动机是旅游虚拟社区研究的重要内容。动机作为行为开始的起点,一直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旅行者行为研究亦如此。心理学文献表明,为了达到同样的目标,不同的初始动机有可能遵循不同的层次结构,例如外在因素与内在动机属于这种可能性。内在动机是人们实现内部目标的动机,而外在动机则是人们的动机主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29]。参加虚拟社区的动机可分为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2大类,个体层面的动机又可划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2类。成员的参加动机与成员参与行为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30]。Wang等[31]在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和贡献社区的驱动因素研究中,提出了4种参与收益:功能收益、社会收益、心理收益、娱乐收益。郭俊俊[32]在旅游虚拟社区成员行为研究中,将其动机划分为功能性动机、社交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范晓屏[33]在非交易类社区研究中提出了九种成员参加动机:信息性、工具性、娱乐、社会联系、社会强化、内在化、认同感、审美和逃避现实。耿欣[34]在对成员参加旅游虚拟社区组织的动机中将动机因子分为旅游及相关信息获取、交往交际、锻炼身体、自我释放4类。

基本需求理论(The Basic Needs Theory)认为,当自主性需求、能力需求和社交需求得以实现时,人可以实现其心理健康并达到最佳功能[35],关键是这3种心理需求会触发并激励个人行为[36]。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旅游虚拟社区的主要参加动机包括自我成就、学习和社交,此外根据笔者在社区中的实际观察,发现获得信息、获得折扣产品是人们参加户外旅游虚拟社区的重要驱动因素,故本文在基本需求理论的框架下,将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划分为自我成就、社交、学习和实际好处4个维度。

2.2 顾客契合行为

顾客契合是指顾客在具体服务关系过程中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良好地互动并共创顾客体验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这一互动过程中顾客在某些激发要素的驱动下对某一品牌或者厂商产生的非购买行为称之为顾客契合行为[37]。研究发现,顾客契合参与行为大部分是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发生的[38],社交媒体允许客户在线上发表评论、创建和分享内容,也让客户直接访问企业和营销人员成为可能[39]。此外,客户与组织之间的频繁互动也强化了客户在品牌组织中的心理与实际投入[40],如消费者可能会投入热情来获得信息、折扣以及归属感等收益。在线品牌社区的客户更多地关注品牌动向,更信任他们的首选品牌并致力于追求更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11,41]。社交媒体被认为是实现顾客契合的主要推动因素[42],它允许用户创建、生产自己的内容,并与他人和组织交换,实现客户和组织之间的双向沟通[43,44]。在旅游领域,顾客契合也已经被用来提升顾客评价、信任和忠诚度[9],如王甫园等[45]将顾客契合放在旅游地营销研究框架中进行了探讨,但在旅游情境中社交媒体是如何促进顾客契合实现的却并未得到充分研究[46]

一般来看,顾客契合涵盖了顾客心理和行为2方面。Hollebeek等[47]在研究中将顾客契合划分为态度因素(Attitudinal Factor)和行为因素(Behavioral Factor)2个部分,且态度影响行为。国内****王高山[48]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中也对态度和行为的二维划分进行了检验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沿用了契合行为的二维划分,即契合行为分为态度契合和行为契合,且态度契合影响行为契合。尝试对旅游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契合行为进行较全面测量,其中态度契合沿用王高山[48]的成熟量表,行为契合沿用韩小芸等[16]研究成果,将其划分为口碑推荐、社区参与和知识共享3个因子进行测量与分析(在正式量表中,口碑推荐与知识共享合并)。

2.3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John Donne诗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有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而不是孤立的。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群体认同来提高自尊,积极自尊来源于在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49],这一理论为旅游虚拟社区成员的动机与行为表现提供了有力解释。而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强调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发展,认为个人是团体的组成部分,而团体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的互惠规范,如果情境因素满足了顾客的基本心理需要,顾客就会对旅游品牌作出回报,从而表现出积极的顾客契合行为[50]。群体认同反映了个体将群体成员身份整合进自我概念的程度,在集群行为背景下,群体认同对个体的集群行为意愿既具有直接的动员作用,也会对群体情绪、群体效能与人们行为意向的关系产生影响[51]。顾客出于某些动机参与到虚拟社区中来,并通过实现群体认同来获得积极自尊,而作为交换,他们在获得群体认同感后,产生态度方面的契合,而后又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与他人推荐和分享,以此来进一步巩固群内身份。故本文认为,群体认同在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和契合行为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引入群体认同变量有助于厘清虚拟社区曾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下契合行为的概念模型

Figure 1A conceptual model of outdoor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s engagement behavior



****们认为群体认同的动机是复杂的,传统的社会认同理论提出,群体认同的根本动力在于个体寻求自尊需要的满足,并且这种需要的满足是通过积极的群际比较来实现。而随着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的发展,很多研究者发现社会认同理论的自尊假设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验证,有研究者便开始寻求更加具有解释力的群体认同动机[52]。Hogg等[53]提出了主观不确定性减少理论,认为个体寻求群体认同是基于认知确定性的需要,个体需要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群体,并且一些研究验证了主观不确定性减少在群体认同形成中的积极作用。群体认同可以让各自拥有稳定的自我印象,并且清楚自己和内群体成员以及外群体成员有什么特征,据此个体便可以根据他人的身份预测其行为[54]。且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交需求和自我提升是顾客参与虚拟社区进行交流互动的2个重要动机[55]。故本文认为群体认同与动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解释关系,旅游虚拟社区作为一种高认同感群体,探究其群体认同的动因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有,本文将契合行为划分为态度和行为2个层面,而心理动因影响实际行动是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故提出如下假设:

H1:户外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群体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户外旅游虚拟社区态度契合对于推荐与分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户外旅游虚拟社区态度契合对于社区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Tajfel[56]认为,当个体认识到自身属于特定社会群体时,同时也会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而带给他们的情感与价值意义。属于某群体的意识会强烈地影响个体在该群体中的行为,而旅游虚拟社区中的群体认同感正是这样一种意识,它会对成员的契合行为产生影响。如张书维等[57]验证了群体认同对于群体相对剥夺与集群行为的影响作用。Huang等[58]在用户社区认同感与社区契合的关系研究中得出,用户的社区认同感会对用户的社区契合行为(知识创造行为、知识共享行为、信息搜寻行为)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韩小芸等[16]通过实证验证了社区成员认同对于契合行为的影响作用。契合行为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者行为,应该以实现群体认同为前提,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群体认同对于态度契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b:群体认同对于推荐与分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c:群体认同对于社区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心理动因是开展行为的最前端,而动机对契合行为的影响作用在国外研究中也已经被****们证实。Teo等[59]和Shang等[60]指出,在网络环境中,用户动机与用户行为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实际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初步的验证。Lee等[61]研究了在线社区中消费者的内在利他动机、社会认同动机和社区契合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社会认同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着内在利他动机和契合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们还发现利他动机和社会认同动机对于消费者在虚拟社区中的契合行为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魏闯[62]在实证研究中也证明了顾客契合行为动机能够正向影响顾客契合行为,与已有的关于行为动机理论的研究相符。基于此,本文针对户外旅游虚拟社区提出如下假设:

H5a:社区参加动机对于态度契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b:社区参加动机对于推荐与分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c:社区参加动机对于社区参与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3.1 研究对象概况

本文研究对象为非营利性旅游虚拟社区,这些虚拟社区多为旅游者自发组织形成,大多以QQ群和微信群为交流平台,但目前对这类非营利性旅游虚拟社区的研究较少。而户外旅行俱乐部正是这类非营利性旅游虚拟社区的典型代表,它由驴友们自发组织形成、不以盈利为目的,且将QQ群和微信群作为信息发布和活动组织的主要平台和阵地,故将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是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的。本文调研地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常住人口达300余万人,户外旅游需求旺盛。且内蒙古具有地广人稀、自然风光壮美、民族风情浓郁等开展户外活动的先决条件。以呼和浩特为研究场域,讨论城市周边户外旅游研究主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2016年9月5日,笔者在腾讯QQ群组搜索中以“户外”为关键词,以“呼和浩特”为地理坐标进行了搜索,获得200余个搜索结果,群组规模主要分为2000人、1000人和500人3种,户外旅游参与人数可窥一斑,呼和浩特户外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可行的。

笔者先后加入了以呼和浩特为地理坐标、成员为2000人的户外QQ群、微信群15个,进行观察并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以群组线上交流多、组织活动频繁、信息发布及时有效为参考标准,最后选定了塞北户外、指南针户外运动俱乐部、北方先锋户外群、天空户外、爱尚户外、憨友会6个优质户外群作为调查对象。

3.2 数据收集

量表的设计首先应确定要评价的概念及其构成维度,其次基于以往的理论研究结论选择恰当指标,同时还要说明观察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63]。本文在借鉴已有的基于虚拟社区参加动机、群体认同和顾客契合行为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虚拟社区特点及参与观察的发现,对这些量表进行了吸收和修改,使这些量表更符合中国旅游者的认知特点和认知逻辑,从而更契合本文的研究意图,更具有效性和说服力。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包括4个部分:①参加动机。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量表主要参考了White[64]和Kyle等[65],以及Lu等[66]的成熟量表,均是与户外旅游直接相关的高质量研究,贴合本文研究对象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②群体认同。Leonardelli等[67]研究的量表,是直接针对户外旅游者群体认同情况的成熟量表。③契合行为。契合行为部分的测量项目分为态度契合和行为契合2个部分,主要借鉴了王高山[48]等****的研究成果。在旅游虚拟社区环境中,口碑推荐、社区参与和知识分享紧密联系。本文的统计结果显示,这3个构念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聚合效度,而口碑推荐与知识共享构念区分效度不显著,故将部分样本(200份)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和最大方差旋转方法,发现存在2个共同因子,根据其测量项目含义,分别将其命名为“推荐与分享行为”和“社区参与行为”。剩余189份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推荐与分享”和“社区参与”2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CR均大于0.7,AVE均大于0.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聚合效度。“推荐与分享”和“社区参与”2个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658,小于2个因子AVE的平方根,说明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④人口学特征。量表具体题项如表1所示。

Table 1
表1
表1变量的测量题项
Table 1Measurement of the variables
构面测量项目来源
自我成就动机体验未知与冒险、尝试新鲜事物White[64]
培养适应周遭环境的能力
获得成就感
社交动机会见新的户外旅游者、驴友Kyle等[65]
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和各式各样的人们交流
学习动机了解户外地区状况,学习自然生态知识Lu等[66];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学习如何与他人更有效的合作
学习户外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登山、扎帐篷技巧等)
实际好处获得高自由度、强参与度、高质量的户外旅游体验
获得最新活动消息,参加社区组织的特别主题活动,如露营、烧烤
获得较低的价格和会员折扣
群体认同我认为户外群体是我自己的重要反映Leonardelli等[67]
我拥有户外群体的许多典型特征
属于户外群体对于塑造自我形象很重要
态度契合我信任户外社区,认为他们有能力组织活动王高山[48];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没有户外社区,我的生活会不一样
我认为户外社区组织的户外活动安全有保障,安全性高
我喜欢户外社区
口碑与分享我会向他人正面评价该社群王高山[48];杨艳[68]
我会向他人推荐该社群
我愿意与社区成员分享我的技术、心得和经验
群成员求助时,我会为其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社区参与行为我常运用社区(QQ群、微信群、贴吧、论坛)中浏览到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王高山[48];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我经常在社区(QQ群、微信群、论坛等)中发起谈话
我会参加社区组织的线上线下活动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问卷采用从1(代表“非常不同意”)到5(代表“非常同意”)的五分制Likert量表。为了对调研对象进行把控,问卷全部在户外QQ群和微信群内发放,以确保被调查者均是户外旅游虚拟社区成员。正式调研前,笔者先进行了预调研,回收问卷58份,对于被调查者反应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也利用预调研数据对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研判和修正。然后,使用问卷星(https://www.sojump.com)先后在塞北户外二群、北方先锋户外群、指南针户外运动俱乐部、天空户外、爱尚户外运动俱乐部、憨友会6个户外QQ、微信群,正式进行问卷发放。共收回664份答卷,剔除未参加过户外旅游活动的问卷243份,以及为进一步把控问卷质量人工二次剔除32份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89份。

3.3 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中男性占比44.2%,女性为55.8%;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6~50岁之间,占比72.4%,中青年是户外出行的主力军;户外旅行者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月收入水平方面,中上等收入占比较高,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游客占比64.5%;而职业分布上,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其他自由职业者占比较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可支配收入和较多的闲暇时间。样本分布符合户外旅游参与者特征和实际概况,调查样本质量较高。

4 结果分析

4.1 测量模型检验

本文潜变量自我成就动机、社交动机、学习动机、实际好处、群体认同、态度契合、口碑与分享、社区参与的测量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27、0.721、0.784、0.665、0.823、0.833、0.862、0.798;潜变量的组合信度(C.R.值)在0.678~0.885之间,达到了大于0.60的标准;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大于或接近0.50,表明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文运用结构方程软件AMOS 24.0进行分析,有效样本量389份,达到最少的样本量的标准。测量模型分析显示,观察变量的标准化负荷介于0.54~0.84,均大于0.50。潜变量和观察变量的测量误差方差均为正数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每个估计参数的标准误均很小(介于0.026~0.177)。这些结果表明,整体上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信度,模型的基本适配度和内在质量良好,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Table 2
表2
表2信度和效度
Table 2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构面指标标准化载荷标准误tC.R.Cronbach’αAVE
自我成就动机ZWD10.590.7570.6270.442
ZWD20.720.09610.016***
ZWD30.540.1108.236***
社交动机SJD10.690.7230.7210.466
SJD20.630.07411.604***
SJD30.740.08413.492***
学习动机XXD10.750.7820.7840.545
XXD20.750.07014.353***
XXD30.710.06813.406***
实际好处HCD10.710.6780.6650.416
HCD20.640.07610.946***
HCD30.570.0909.783***
群体认同QTR10.830.850.8230.591
QTR20.830.05514.687***
QTR30.710.05817.715***
态度契合TDQ10.820.8410.8330.518
TDQ20.710.06314.843***
TDQ30.700.07015.154***
TDQ40.790.05918.188***
口碑与分享ZSF10.730.8850.8620.607
ZSF20.840.08015.999***
KBP10.820.07716.286***
KBP20.720.07914.122***
社区参与SQC10.710.8450.7980.576
SQC20.760.08313.964***
SQC30.790.07414.625***
注:**表示p<0.01;***表示p<0.001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4.2 参加动机的二阶处理

由于本文涉及变量较多,其中参加动机是由自我动机、社交动机、学习动机和实际好处4个潜变量构成的复合变量,但本文侧重于探索户外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群体认同以及契合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故为了简化模型,将社区参与的4大动机进行二阶处理,处理之前需要先检验参加动机二阶模型是否成立。如表3所示,4因子模型拟合度大大优于单因子模型,而二阶潜变量的模型拟合度指标也达到了良好效果,运用二阶潜变量模型有助于简化原有模型,利于进一步厘清参加动机、群体认同和契合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Table 3
表3
表3户外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二阶验证因子之模型配适指标(N=389)
Table 3Test results of goodness-of-fit indices fo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N = 389)
参加动机二阶验证因素模式x2自由度(dfx2/dfGFIAGFICFIRMSEA
Null model2154.7177827.6250.3200.2070.0000.262
一阶一因子分析280.972654.3230.8920.8480.8960.093
一阶四因子模式(因子间无相关)975.0916515.0010.6990.5790.5620.190
一阶四因子模式(因子间有相关)195.512593.3140.9230.8820.9340.077
二阶因子模式133.655592.2650.9490.9210.9640.057
建议值越小越好越大越好<3>0.9>0.9>0.9<0.08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4.3 结构模型检验

研究使用AMOS 24.0软件中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数据与模型的拟合指标如下:x2=508.2,df=279,x2/df=1.822,RMSEA=0.046,NFI=0.916,CFI=0.960,IFI=0.960,RFI=0.902,GFI=0.909,AGFI=0.885。各指标均大于或接近最佳标准0.9,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良好水平,整体配适水平良好,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4.4 假设检验

本文利用AMOS 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运算得出结果,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依次检验。具体结果如图2表4所示:①参加动机与群体认同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90,p<0.001。这表明户外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群体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即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的强弱对群体认同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故假设H1成立。②态度契合对于推荐与分享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50,p<0.001。这表明态度契合对于行为契合中的推荐与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验证了态度影响行动的一般规律,故假设H2成立。③态度契合对于社区参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36,p<0.001。这表明态度契合对于社区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因此假设H3成立。④群体认同对于态度契合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14,p=0.009。这表明群体认同对于态度契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即群体认同度越高、态度契合程度越好,所以假设H4a成立;群体认同对于推荐与分享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63,p=0.335。这表明群体认同对于契合行为的行动层面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即假设H4b不成立;群体认同对于社区参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09,p<0.001。这表明群体认同对于社区参与行为能产生直接的显著影响,故假设H4c成立。⑤社区参加动机对于态度契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51,p<0.001。这表明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态度契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动机越强态度契合程度越高,因此假设H5a成立;社区参加动机对于推荐与分享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85,p=0.305。这表明社区参加动机对于推荐和分享行为不存在显著的直接作用,假设H5b不成立;社区参加动机对于社区参与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 -0.049,p=0.603。这表明参加动机对于虚拟社区的参与行为也并无显著影响,即参加动机不能直接作用于顾客契合中的行为层面,假设H5c不成立。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概念模型路径系数估计结果

注:**表示p<0.01;***表示p<0.001
Figure 2Path coefficient estimation results of the conceptual model



Table 4
表4
表4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Table 4Hypotheses test results
假设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t验证结果
H1:参加动机→群体认同0.7909.346***支持
H2:态度契合→推荐与分享0.95011.038***支持
H3:态度契合→社区参与0.6367.607***支持
H4a:群体认同→态度契合0.2142.603**支持
H4b:群体认同→推荐与分享-0.063-0.964不支持
H4c:群体认同→社区参与0.4095.074***支持
H5a:参加动机→态度契合0.6516.465***支持
H5b:参加动机→推荐与分享-0.085-1.025不支持
H5c:参加动机→社区参与-0.049-0.052不支持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文以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为例,探索了网络环境下的旅游虚拟社区中旅游者契合行为,构建了旅游虚拟社区中“动机-认同-契合”的理论概念模型,而后运用结构方程进行检验,并尝试对户外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描述和画像,基于模型数据、研究结果与讨论,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可划分为4大动机:自我成就、社交、学习和实际好处,这4大动机组成了加入旅游虚拟社区的主要心理动因。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识别出的“实际好处”动机,特别是“物质好处”是旅游者参加虚拟社区的重要心理动因。

(2)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契合行为可划分为态度契合和行为契合2个层面,态度契合直接影响行为契合。

(3)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群体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即旅游者对于虚拟社区的参加动机越强,就越可能会达成较强的群体认同感,以区别于群体外的人们。

(4)旅游虚拟社区中群体认同对于契合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旅游虚拟社区中,群体认同对于契合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对心理和行动2个层面均有显著作用,行动层面主要作用于社区参与行为。

(5)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的影响仅能达到态度契合层面,对于行为契合方面作用不显著。动机需要先影响到契合行为中的态度契合,再通过态度契合影响成员们的行为契合。

5.2 讨论和启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契合行为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创新之处。

首先,本文验证了前人关于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的研究,证明了自我成就、学习和社交是人们加入旅游虚拟社区的重要心理动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证实了“实际好处”动机的重要作用,个人物质利益被重新强调。为****们“参与非营利性虚拟社区的动机可以分为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2大类[29]”的论断提供了实证依据。

其次,本文构建了旅游虚拟社区中“动机-认同-契合”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这一理论模型是对旅游虚拟社区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填补了旅游虚拟社区参加动机与契合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空隙,深化了旅游虚拟社区的契合行为研究。过去的虚拟社区研究讨论了企业层面、环境层面以及顾客价值感知对契合行为的影响,但少有研究、特别是少有旅游研究,探究旅游虚拟社区中参加动机对于契合行为的作用。而本文贯通了旅游虚拟社区中心理动因与契合行为2大重要概念,证实了动机、认同和契合的概念关联,延伸了契合行为的因果链条。

再次,契合是研究旅游者的全程视角。本文验证了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契合行为心理和行为2个层面划分的合理性,为今后旅游虚拟社区中契合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精准和科学的概念内部范畴区隔与划分,也为Kumar等[69]的观点提供了实证支持。且群体性是理解旅游活动的重要视角,本文验证了群体认同在动机和契合行为之间的重要中间作用,明确了群体认同在旅游虚拟社区互动中的重要地位,验证了Muniz等[70]“社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群体意识”的论断。

最后,本文聚焦了新兴旅游群体——户外旅游者。户外旅游在民间已经发展成为了庞大的群体,但国内研究对于这一自发组织、自助出行的群体却较少关注。户外旅游群体的信息发布、活动组织、知识分享等几乎全部依托于线上的虚拟社区展开,是非营利性的旅游虚拟社区的典型代表,且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情感认同。本文是对国内旅游研究对象的丰富,也是对非营利性旅游虚拟社区研究的补充。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针对旅游虚拟社区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准确把握旅游虚拟社区的参加动机是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实现契合行为的重要抓手,且仍要重视物质激励等实际好处在营销中的运用。根据本文提出的自我成就、社交、学习和实际好处4大参加动机,旅游虚拟社区可从4方面入手,例如增加产品折扣、分享相关知识技能、开展成员交流等活动来调动参与社区的积极性,进而强化成员的契合行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价格优惠和物质奖励仍然是增强虚拟社区群体认同和契合行为的有效手段。

(2)管理者要不断增强虚拟社区中成员的群体认同感,这是促进旅游虚拟社区发展的关键。而群体认同度越高,个人越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稳固的群体认同一旦形成,社区成员们获得积极自尊,而后便会形成较强的态度契合,进而更乐于进行口碑推荐和知识分享,以此来明确和巩固自己的群内身份。与他人相连,不论是意识和心理上的联结、还是行为上的互动,均有助于达成群体认同、让契合行为实现,最终促进旅游虚拟社区的良好发展。具体操作上可通过设计虚拟社区LOGO、口号,设计发售虚拟社区周边产品,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来实现群体认同的提高。旅游虚拟社区管理者应打造利于线上线下互动的社区文化,为社区成员的共同价值创造提供良好的平台。

(3)管理者应促进虚拟社区中成员行为契合的实现。本文证明契合行为可划分为态度和行为2个层次,而从态度到行为的实现需要转化。管理者应通过适当的方法让社区成员实现从态度到行为的转变。基于上文动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向成员提供红包、折扣产品等实际好处,以及拓宽成员沟通方式、丰富互动渠道,均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有助于实现成员由态度契合到行为契合的转化。

本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文调查对象为呼和浩特户外旅游QQ群、微信群中的成员,样本来源地较为单一;其次本文属于新视角、新对象下的探索性研究,测量量表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优化量表、丰富样本,并在其他类型旅游虚拟社区中检验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在旅游业中,旅游者之间的互动交往一般被认为是真实的,而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之间交往的本真与否一直为****们所争论,而存在利益关系的旅游者与从业者交往的本真与否是否会影响到旅游者契合行为的实现?在虚拟社区中这一现象是否有所变化?而在本文调查的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中,从业者就是负责收钱的群主或领队,而同时他们也是旅游者本身,且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群主或领队还提供一系列的义务服务,从业者和旅游者的边界变得模糊。作者认为,对于户外旅游虚拟社区中成员身份的特殊性与多样性,及其与契合行为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邹勇文, 田逢军 .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
[J]. 资源科学, 2017,39(2):314-324.

[本文引用: 1]

[ Zou Y W, Tian F J . View of tourism space image of Nanchang City on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J]. Resources Science, 2017,39(2):314-324.]

[本文引用: 1]

Rheingold H.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 New York: Addison-Wesley Longman Publishing, 1993.
[本文引用: 2]

Wang Y C, Yu Q, Fesenmaier D R . Defining the virtual tourist community: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marketing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23(4):407-417.

[本文引用: 1]

侯楠, 赵希男, 杨皎平 . 虚拟社区中个人需求、共享动机与竞优行为
[J]. 管理评论, 2018,30(6):114-124.

[本文引用: 1]

[ Hou N, Zhao X N, Yang J P . Individual needs, sharing motivation and jingyou behavior in virtual communities
[J]. Management Review, 2018,30(6):114-124.]

[本文引用: 1]

Jarvenpaa S L, Staples D S . The use of collaborative electronic media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determinants
[J].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0,9(2-3):129-154.

[本文引用: 2]

Van Doorn J, Lemon K N, Mittal V , et al. 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r: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3):253-266.

[本文引用: 2]

荆宁宁, 李德峰 . 顾客契合研究综述
[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37(7):33-45.

[本文引用: 1]

[ Jing N N, Li D F .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ustomer engagement
[J]. Foreign Economics & Management, 2015,37(7):33-45.]

[本文引用: 1]

Brodie R J, Hollebeek L D, Juri? B , et al. Customer engagement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1,14(3):252-271.

[本文引用: 1]

So K K F, King C, Sparks B . Customer engagement with tourism brands: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012,38(3):304-329.

[本文引用: 3]

Hoyer W D, Chandy R, Dorotic M , et al. Consumer cocre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3):283-296.

[本文引用: 1]

Brodie R J, Ilic A, Juric B , et al. Consumer engagement in a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66(1):105-114.

[本文引用: 2]

Kim W G, Chang L, Hiemstra S J . Effects of an online virtual community on customer loyalty and travel product purchase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4,25(3):343-355.

[本文引用: 1]

Jonas L, Reimer B. Collaborative Media: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Design Interventions[M]. Cambridge: MIT Press, 2013.
[本文引用: 1]

崔正, 赵梦琪, 徐仲月 . 交易型虚拟社区顾客体验对顾客契合的影响研究
[J]. 价格月刊, 2018, ( 9):64-69.

[本文引用: 1]

[ Cui Z, Zhao M Q, Xu Z Y .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ustomer experience of transactional virtual community on the customer engagement
[J]. Prices Monthly, 2018, ( 9):64-69.]

[本文引用: 1]

肖淑兰, 陈剑, 林红菱 . 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的顾客学习行为及其对顾客契合影响研究
[J]. 预测, 2018,37(3):35-41.

[本文引用: 1]

[ Xiao S L, Chen J, Lin H L . Research of customer learning behavior and its impact on customer engagement based on SDL theory
[J]. Forecasting, 2018,37(3):35-41.]

[本文引用: 1]

韩小芸, 田甜, 孙本纶 , . 旅游虚拟社区成员“感知-认同-契合行为”模式的实证研究
[J]. 旅游学刊, 2016,31(8):61-70.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8.011Magsci [本文引用: 3]
除交易行为外,顾客的非交易性行为(即契合行为)也对企业有重要影响。顾客的非交易性行为被概括为&#x0201c;顾客契合行为&#x0201d;(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r),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成为营销学界研究的热点,在营销实践中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顾客契合行为,并且践行顾客契合营销策略。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旅游虚拟社区成员的&#x0201c;感知-认同-契合行为&#x0201d;模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顾客感知的功能性价值、社交性价值和娱乐性价值都对成员的社区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三类价值中,社交性价值对社区认同的影响最大;社区认同对成员的社区参与、知识共享和口碑推荐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参与对知识共享和口碑推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共享也正向影响口碑推荐。
[ Han X Y, Tian T, Sun B L , et al. A “perception-identity-engagement”model for the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
[J]. Tourism Tribune, 2016,31(8):61-70.]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8.011Magsci [本文引用: 3]
除交易行为外,顾客的非交易性行为(即契合行为)也对企业有重要影响。顾客的非交易性行为被概括为&#x0201c;顾客契合行为&#x0201d;(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r),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成为营销学界研究的热点,在营销实践中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顾客契合行为,并且践行顾客契合营销策略。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旅游虚拟社区成员的&#x0201c;感知-认同-契合行为&#x0201d;模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顾客感知的功能性价值、社交性价值和娱乐性价值都对成员的社区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三类价值中,社交性价值对社区认同的影响最大;社区认同对成员的社区参与、知识共享和口碑推荐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参与对知识共享和口碑推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共享也正向影响口碑推荐。

黄颖华 . 后现代视角下的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
[J]. 旅游学刊, 2014,29(8):9-11.

Magsci [本文引用: 1]
随着旅游者对Web 2.0社交媒体使用的日益增多,旅游虚拟社区相继涌现(如TravBuddy.com, Trippy.com, doyouhike.net),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集中体现了当下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特征:个人主义、透视主义、多元性、去中心化、批判思维等。这些后现代特征如何影响旅游者的社交媒体行为以及旅游者与他人的关系呢?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梳理当前旅游社交网络研究中的后现代相关主题,并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 Huang Y H . Research on tourists’ social network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J]. Tourism Tribune, 2014,29(8):9-11.]

Magsci [本文引用: 1]
随着旅游者对Web 2.0社交媒体使用的日益增多,旅游虚拟社区相继涌现(如TravBuddy.com, Trippy.com, doyouhike.net),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集中体现了当下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特征:个人主义、透视主义、多元性、去中心化、批判思维等。这些后现代特征如何影响旅游者的社交媒体行为以及旅游者与他人的关系呢?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梳理当前旅游社交网络研究中的后现代相关主题,并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Dholakia U M, Bagozzi R P . Intentional social action in virtual communities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2,16(2):2-21.

[本文引用: 1]

Yoo K H, Gretzel U . What motivates consumers to write online travel reviews?
[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ourism, 2008,10(4):283-295.

[本文引用: 1]

Hwang Y H, Jani D, Jeong H K . Analyz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s’ functional information need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quiries in an on-line travel forum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66(6):700-705.

[本文引用: 1]

Wu J J, Chang Y S . Towards understanding members’ interactivity, trust, and flow in online travel community
[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05,105(7):937-954.

[本文引用: 1]

Jensen J L . Virtual tourist: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in an online travel communi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Based Communities, 2008,4(4):503-522.

[本文引用: 1]

O’ Connor P. User-generated Content and Travel: A Case Study on Tripadvisor. com[A]. O’Connor P, H?pken W, Gretzel U.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C]. Innsbruck: Springer Vienna, 2008.

[本文引用: 1]

Vermeulen I E, Seegers D . Tried and tested: The impact of online hotel reviews on consumer consideration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9,30(1):123-127.

[本文引用: 1]

谢礼珊, 王鼎 . 旅游虚拟社区服务质量与社区成员忠诚感研究[R]
北京: 中国市场学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6.

[本文引用: 1]

[ Xie L S, Wang D . Service Quality of Virtual Tourist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Member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R]
Beij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Marketing and the Fourth National Congress, 2006.]

[本文引用: 1]

苗学玲, 保继刚 . “众乐乐”: 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性研究
[J]. 旅游学刊, 2007,22(8):48-54.

Magsci [本文引用: 1]
以往对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信息交换方面,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游伴”的现象。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文章搜集和分析了一个“讨论串”和12个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结伴旅行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助旅
[ Miao X L, Bao J G . Grounded theory of non-standardized groups travel
[J]. Tourism Tribune, 2007,22(8):48-54.]

Magsci [本文引用: 1]
以往对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信息交换方面,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游伴”的现象。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文章搜集和分析了一个“讨论串”和12个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结伴旅行是互联网普及和自助精神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助旅

罗瑶 . 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分享动机研究
[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3.

[本文引用: 1]

[ Luo Y . A Study of Individual Knowledge Contributing Motivation in Virtual Communities: from a Social Network Position Perspective
[D].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2013.]

[本文引用: 1]

江莉 . 旅游虚拟社区成员信息分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引用: 1]

[ Jiang L .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Information-Sharing in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ies
[D]. Changsh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4.]

[本文引用: 1]

Vallerand R J . Toward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7,29(1):271-360.

[本文引用: 2]

赵茂磊 . 非交易类虚拟社区的成员参与动机研究
[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本文引用: 1]

[ Zhao M L . A Research o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the Members of Virtual Community of No Transaction
[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5.]

[本文引用: 1]

Wang Y C, Fesenmaier D R . Modeling participation in an online travel community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4,42(3):261-270.

[本文引用: 1]

郭俊俊 . 旅游虚拟社区成员行为对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
[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8.

[本文引用: 1]

[ Guo J J .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ourism Community Member’s Behaviors on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in Tourism
[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5.]

[本文引用: 1]

范晓屏 . 非交易类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动机: 实证研究与管理启示
[J]. 管理工程学报, 2009,23(1):1-6.

[本文引用: 1]

[ Fan X P . Virtual communities member’s participating motive: An empirical study on non-trade virtual community in China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9,23(1):1-6.]

[本文引用: 1]

耿欣 . 非赢利性旅游虚拟社区成员行为实证研究
[D]. 广州: 广州大学, 2012.

[本文引用: 1]

[ Geng X .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Non-Profit Tourism Virtual Community Members
[D]. Guangzhou: Guangzhou University, 2012.]

[本文引用: 1]

Ryan R M, Deci E L .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1):68-78.

[本文引用: 1]

Uribe A C R .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eeds in Mexican older adults’ leisure motivations
[J]. Leisure Sciences, 2018,40(6):601-616.

[本文引用: 1]

邵景波, 张君慧, 蔺晓东 . 什么驱动了顾客契合行为?: 形成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J]. 管理评论, 2017,29(1):155-165.

[本文引用: 1]

[ Shao J B, Zhang J H, Lin X D . What drives 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r: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 Management Review, 2017,29(1):155-165.]

[本文引用: 1]

Malthouse E, Hofacker C .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with interactive marketing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10,24(3):181-184.

[本文引用: 1]

Chau M, Xu J . Business intelligence in Blogs: Understanding consumer interactions and communities
[J]. MIS Quarterly, 2012,36(4):1189-1216.

[本文引用: 1]

Phang C W, Zhang C, Sutanto J . The influence of user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edia on the consumption intention of niche products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3,50(8):661-672.

[本文引用: 1]

Jahn B, Kunz W . How to transform consumers into fans of your brand
[J]. 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 2012,23(3):344-361.

[本文引用: 1]

Kaplan A M, Haenlein M .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J]. Business Horizons, 2010,53(1):59-68.

[本文引用: 1]

Dijkmans C, Kerkhof P, Beukeboom C J . A stage to engage: Social media use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5,47:58-67.

[本文引用: 1]

Lee J N, Choi B . Strategic role of IT and its impact on organizations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4,51(7):881-882.

[本文引用: 1]

王甫园, 许春晓, 王开泳 . 旅游者与目的地契合的概念与测量
[J]. 资源科学, 2019,41(3):441-453.

[本文引用: 1]

[ Wang F Y, Xu C X, Wang K Y . Tourist engagement with a destination: Conceptu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J]. Resources Science, 2019,41(3):441-453.]

[本文引用: 1]

Harrigan P, Evers U, Miles M , et al. Customer engagement with tourism social media brand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59:597-609.

[本文引用: 1]

Hollebeek L D, Glynn M S, Brodie R J . Consumer brand engagement in social media: Conceptualization,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14,28(2):149-165.

[本文引用: 1]

王高山 . 社会化商务电子服务质量对顾客契合的影响机理研究
[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引用: 6]

[ Wang G S .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ic Service Quality on Customer Engagement in Social Commerce
[D]. Jina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2014.]

[本文引用: 6]

张莹瑞, 佐斌 .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3):475-480.

Magsci [本文引用: 1]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它对群体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成为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产生于对群体间行为解释,它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新近的研究也为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社会认同理论是欧洲心理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对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Zhang Y R, Zuo B .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J].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14(3):475-480.]

Magsci [本文引用: 1]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提出的,它对群体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并成为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产生于对群体间行为解释,它认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是群体行为的基础。新近的研究也为社会认同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社会认同理论是欧洲心理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对社会心理学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它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李晓明, 张辉 . 顾客品牌契合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
[J]. 旅游学刊, 2017,32(7):57-68.

[本文引用: 1]

[ Li X M, Zhang H .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customer brand engagement behaviors: A self-determinant theory perspective
[J]. Tourism Tribune, 2017,32(7):57-68.]

[本文引用: 1]

殷融, 张菲菲 . 群体认同在集群行为中的作用机制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23(9):1637-1646.

DOI:10.3724/SP.J.1042.2015.01637Magsci [本文引用: 1]
<p>在集群行为背景下, 群体认同对个体的集群行为意愿既具有直接的动员作用, 同时也可以调节群体情绪和群体效能变量与人们行为意愿间的关系。政治认同、共同认同与双重认同等特殊形式的群体认同对集群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从动态性研究的角度看, 参与集群行为会强化个体对内群体的认同感, 而强烈的群体认同则会对参与者的行动产生持续影响。今后的研究应根据集群行为的不同触发情境、不同形式及不同发展阶段对群体认同的复杂工作机制进行探讨。</p>
[ Yin R, Zhang F F . The mechanism of group identity in collective action
[J].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23(9):1637-1646.]

DOI:10.3724/SP.J.1042.2015.01637Magsci [本文引用: 1]
<p>在集群行为背景下, 群体认同对个体的集群行为意愿既具有直接的动员作用, 同时也可以调节群体情绪和群体效能变量与人们行为意愿间的关系。政治认同、共同认同与双重认同等特殊形式的群体认同对集群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从动态性研究的角度看, 参与集群行为会强化个体对内群体的认同感, 而强烈的群体认同则会对参与者的行动产生持续影响。今后的研究应根据集群行为的不同触发情境、不同形式及不同发展阶段对群体认同的复杂工作机制进行探讨。</p>

Abrams D, Hogg M . A comments on the motivational status of self-esteem in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discrimina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88,18(4):317-334.

[本文引用: 1]

Hogg M A, Sunderland J . Self-esteem and intergroup discrimination in the minimal group paradigm
[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1,30(1):51-62.

[本文引用: 1]

赵志裕, 温静, 谭俭邦 . 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 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
[J]. 社会学研究, 2005, ( 5):202-227.

[本文引用: 1]

[ Zhao Z Y, Wen J, Tan J B . Basic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f social identification: The case of Hong Kong’s return to China
[J]. Sociological Studies, 2005, ( 5):202-227.]

[本文引用: 1]

Dholakia U M, Bagozzi R P, Pearo L K . A social influence model of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network- and small-group-based virtual communit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004,21(3):241-263.

[本文引用: 1]

Tajfel H.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 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8.
[本文引用: 1]

张书维, 王二平, 周洁 . 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 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
[J]. 公共管理学报, 2010,7(3):95-102.

[本文引用: 1]

[ Zhang S W, Wang E P, Zhou J .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relative gratification: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mass incidents
[J].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2010,7(3):95-102.]

[本文引用: 1]

Ran H, Kim H J, Kim J Y . Social capital in QQ China: Impacts on virtual engagemen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interaction sharing, knowledge creating, and purchasing inten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3,29(3-4):292-316.

[本文引用: 1]

Teo S H, Lim K G, Lai Y C .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Internet use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1999,27(1):25-37.

[本文引用: 1]

Shang R A, Chen Y C, Shen L . Extrinsic versus intrinsic motivations for customers to shop on-line
[J].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2005,42(3):401-413.

[本文引用: 1]

Lee D, Kim H S, Kim J K . The impact of online brand community type on consumer’s community engagement behaviors: Consumer-created vs. marketer-created online brand community in online social-networking web sites
[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 2011,14(1-2):59-63.

[本文引用: 1]

魏闯 . 顾客契合的前置因素及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研究
[D]. 沈阳: 沈阳工业大学, 2017.

[本文引用: 1]

[ Wei C .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ustomer Engagement on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and Its Antecedents
[D]. Shenya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7.]

[本文引用: 1]

Bollen K A, Long J S . Review: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 Bulletin of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1993,23(39):66-67.

[本文引用: 1]

White D D . A structur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in outdoor recreation
[J]. Leisure Sciences, 2008,30(4):342-359.

[本文引用: 2]

Kyle G T, Absher J D, Hammitt W E ,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the motivation-involvement relationship
[J]. Leisure Sciences, 2006,28(5):467-485.

[本文引用: 2]

Lu J Y, Schuett M A .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enduring involvement and volunteer experience: The case of outdoor recreation voluntary associations
[J]. Leisure Sciences, 2014,36(1):68-87.

[本文引用: 2]

Leonardelli G J, Brewer M B . Minority and majority discrimination: When and why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01,37(6):468-485.

[本文引用: 2]

杨艳 .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交流和共享行为研究
[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本文引用: 1]

[ Yang Y .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Virtual Community
[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5.]

[本文引用: 1]

Kumar V, Aksoy L, Donkers B , et al. Undervalued or overvalued customers: Capturing total customer engagement value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3):297-310.

[本文引用: 1]

Muniz A M, O’Guinn T C . Brand community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1,27(4):412-432.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旅游 社区 推荐 社会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