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uitability of ice-snow tourism base in China
CHENGZhihui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6-06-19
修回日期:2016-10-30
网络出版日期:2016-12-20
版权声明:2016《资源科学》编辑部《资源科学》编辑部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展开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0
PDF (7764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1 引言
冰雪旅游是指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的旅游产品,是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冰雪、森林与海洋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资源[1],冰雪旅游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和鲜明的资源导向型特征[2,3],涉及地貌、人文和经济等领域,主要包括冰雪观光旅游、冰雪运动旅游和冰雪娱乐旅游三大类别。当前,全球冰雪旅游发展格局集中于三大区域,即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欧美地区冰雪旅游开发历史悠久、资源条件好且拥有特色的文化和景观资源,是世界冰雪旅游市场的核心区。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地依靠引进新兴的旅游理念开发高水准的冰雪度假旅游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冰雪旅游的新生竞争区。中国冬奥会的申办对全国的冰雪旅游事业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和带动冰雪赛事旅游、冰雪会展旅游以及冰雪商务旅游的发展。受气候和区位因素影响[4],中国冰雪旅游资源相对有限,产业的开发和发展状态尚处于中、低级阶段,冰雪旅游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也相对较少。国内关于冰雪旅游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冰雪旅游开发及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包括针对资源、市场、产品及经济效应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冰雪旅游区域合作的研究。研究方法以AHP[5]、SWOT和 DEA分析法为主,研究结果多集中区域冰雪旅游的开发态势和效率上[6]。研究对象以东北地区为主,黑龙江地区的冰雪旅游研究数量最多且内容最为广泛。相关研究显示滑雪运动已经成为国内冰雪旅游的开发重点,滑雪度假旅游将成为未来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7]。然而,冰雪旅游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于国内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国家冰雪旅游的科学基础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且缺少全国范围上的冰雪旅游产业综合性分析,导致国内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宏观统筹发展思路和科学基础。综上,研究关注国家冰雪旅游基地选建适宜性的综合评价,以打造冰雪旅游示范区,实现可持续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评价原则冰雪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对冰雪资源和环境基础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国家冰雪旅游基地的评价遵循以下原则[8,9]:①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条件;②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功能;③未来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2.1.2 评价方法
国家冰雪旅游基地的综合评价过程是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起来,从而进行空间的量算、评价因子的提取、和各要素层加权叠置分析[10]。研究路线见图1。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研究路线
-->Figure 1Research route
-->
权重确定。研究采用Z-score法进行评分处理,AHP法确定因素分值和主观权重值,熵值法获取客观权重值,综合权重法获取最终权重值,求解方法如下[10]:
式中
式中
(2)综合评价。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采用线性法,依据全国范围内的冰雪旅游资源适宜性综合指数,指数代表建设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
式中
2.1.3 评价体系
研究以冰雪旅游资源为基础、发展指标和潜力指标为依据构建合理的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科学分析国家冰雪旅游基地选建的适宜区位。
冰雪旅游评价体系主要包含3个领域层、8个因素层(表1),评价体系中各相关指标的选取、测算和综合指标划分参考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蓝色、绿色、人文及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的相关行业标准[12,13],适宜性指数划分总共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很适宜(9~10]、适宜[8~9)、基本适宜[6~8)、不适宜(<6)。
Tab 1
表1
表1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Tab 1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ce-snow tourism base
目标层 | 领域层(权重) | 因素层(权重) | 指标说明 |
---|---|---|---|
综合指数 | 旅游资源基础 指标(0.539) | 冬季气温(0.157) | 冰雪旅游要求区域冬季平均气温较低,研究中确定-15℃以下为最适宜的等级,按照平均温度越高,得分越低的顺序依次赋值 |
雪线高程(0.154) | 冰雪旅游要求区域海拔不宜过高且有积雪分布,研究中确定雪线高程在3 000m为最优,以3000m雪线高程赋值最高,向两侧递减 | ||
积雪天数(0.152) | 冰雪旅游要求区域积雪天数较长,研究中确定积雪性质为五个等级,积雪等级越高,指标赋值越大 | ||
森林覆盖率(0.076) | 森林覆盖是保证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森林覆盖率越大,指标赋值越高 | ||
旅游发展现状 指标(0.266) | 景点数量(0.124) | 统计冰雪旅游为主的5A级景区数量和区域4A 、5A 级旅游景区总数量,景区数量越多,指标赋值越大 | |
旅游接待人次和 收入水平 (0.142) | 统计区域接待国内、外旅游接待总人次;接待人次越多,指标赋值越大 统计区域旅游总收入总和;收入值越高,指标赋值越大 | ||
旅游发展潜力 指标(0.195) | 人口密度(0.105) | 人口密度与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等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量/土地面积,人口密度越高,指标赋值越大 | |
经济水平 (0.090) | 核算区域人均GDP水平及增长速率,经济发展水平=f([人均GDP],[GDP增长率]), 经济水平高,指标赋值越大 |
新窗口打开
2.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因数据资料限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不在研究范围内。相关数据皆来源于官方网站公布的资料,如表2所示,选取2014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归一化,对指标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数据行量化处理,并统一采用西安1980大地坐标系和Albers等面积圆锥投影进行数据处理和空间可视化[13]。3 结果及分析
3.1 冰雪旅游资源基础指标评价
在冰雪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中,平均气温指标是以各省会城市的冬季平均气温值为基础,通过空间插值方法获得全区域空间分布状态并以地级市为单元进行空间赋值。高程和积雪指标均按照评价体系标准直接以地级市为单元进行空间赋值。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中,旅游景区数量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标均是在全国范围内(除港、澳、台地区),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进行计算和赋值。冰雪旅游产业潜力评价指标中,人口密度指标是在全国范围内(除港、澳、台地区),以地级市为单元进行测算及赋值;经济水平指标则以省为单元,计算其人均GDP值及指标值,并统一赋值到各省内的地级市指标值中[19]。并在研究中重点分析具备5A级冰雪主题旅游景区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指标。3.1.1 资源环境指标分析
(1)冬季平均气温。从气候气温角度上看,开展冰雪旅游的国家和地区其旅游区基本处于寒温带或中温带,每年的冬季的平均气温保持在-30℃~-18℃左右较适宜,因为只有适宜的低温地区才易于积雪和冰雪景观的保持,利于室内、外冰雪旅游的项目的开展。中国地处北半球温带及寒带,按气象意义划分冬季为12月、1月、2月。2014年中国冬季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北方内陆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西藏、青青、宁夏等地区,如哈尔滨(-27℃)、长春(-24℃)、
银川(-18℃)和呼和浩特(-19℃)等。平均气温高的城市一般不具备自然冰雪旅游资源。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2014年中国冬季平均气温空间分布
-->Figure 2The averag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China winter in 2014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2014年中国雪线高程
-->Figure 3The snow line and elevation of China in 2014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2)雪线高程。冰雪旅游产业属于资源导向型产业,冰雪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对资源环境基础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一般需要同时达到寒冷的气候要求[20,21]和适宜的地形要求。冰雪旅游区一般山地、丘陵覆盖面积多于平原面积,为适应旅游产业发展,一般以区位海拔在3000m左右并伴有积雪较为适宜。目前,中国的雪线高程空间分布如图3所示,雪线分布规律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特征。西部的边疆地区雪山环绕,越靠北的地区,雪线较低;越靠近西部的地区愈发干旱,雪线升高。西藏的西北部地区是全国高程和雪线都最高的地区。由高程雪线分布状态可以得到,中国东北和西北部地区的地势和区位条件使得其都具备冰雪资源。
(3)积雪分布。按积雪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积雪和冬季季节积雪。季节积雪又分为稳定积雪(持续时间在 2个月以上)和不稳定积雪(持续时间不足2个月)。中国永久积雪零星分布在西部高山的冰川区。稳定积雪区集中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以北地区、长白山以东地区和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和巴颜咯拉山地区。不稳定积雪线多分布在北纬24°南岭一线以北部地区(图4)。无积雪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和海南。中国西南方部分地区及云南北部的部分高原或山区具备“阳春白雪”式的独特景观,呈现雪域[22]、冰川景观[23]、高山草甸景观、原始森林景观、雪山水景共存的垂直生态景观。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2014年中国积雪空间分布
-->Figure 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now cover of China in 2014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4)森林覆盖率。2014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分布状态如图5所示,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南、东北部区域显著优于西北高原地区。中国森林覆盖格局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相互交织分布的特征。具备冰雪旅游资源的地区中,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多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而西北内陆地区森林覆盖率较低,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基础较差。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2014年中国森林覆盖空间分布
-->Figure 5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of China in 2014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3.1.2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 旅游景区分布。中国东部地区的旅游景区密集度显著高于内陆地区。至2014年,在32个直辖市、自治区和省份中,景区数量靠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等地(图6),其相应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也较高。在中国冰雪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北方地区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西藏、云南具有较多旅游景区分布,其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中,与冰雪相关的旅游5A级景区,黑龙江3处,分别为黑龙江黑河五大连池景区、哈尔滨市太阳岛景区和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景区;吉林2处,分别为吉林长春净月潭景区和长白山景区[24];新疆1处,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云南1处,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除上述拥有5A级冰雪景区的地区,黑龙江的林海、伊春、亚布力和漠河市,吉林的吉林市,新疆的阿泰勒县以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等地也存在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冰雪旅游景点。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2014年中国4A和5A 级景区空间分布
-->Figure 6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5A and 4A scenic spot of China in 2014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2)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5,26],具备冰雪旅游资源的中国东北及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普遍低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北方旅游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旅游接待规模较靠前的城市为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拉萨等市。东北地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冰雪旅游集成产业圈,多处冰雪主题旅游景区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其冰雪旅游产业辐射范围广,产业影响力大。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冰雪旅游资源,但缺少以冰雪为主题的核心景区,未来冰雪旅游开发可塑性大。
3.1.3 旅游发展潜力指标评价
(1)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潜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十大城市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均GDP高,旅游产业潜力大(图7、图8)。除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中北部、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可为冰雪旅游开发提供一定助力。其中,吉林中部、黑龙江北部、乌鲁木齐天山地区地区经济发展平稳,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72010年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Figure7The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China in 2010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82014年中国人均GDP分布
-->Figure8The per capita GDP distribution of China in 2014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2)重点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2014年,中国重点冰雪旅游省、自治区及重点冰雪旅游城市(含5A级冰雪旅游区的城市)的人均GDP、人口等数据的统计结果见表3。数据显示,中国重点冰雪旅游省、市、县的人口规模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低于其他旅游产业和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相对较高地区只有哈尔滨、长春市和昌吉。
Table 3
表3
表32014年中国重点冰雪旅游地区人口和经济数据统计
Table 3The statistical data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in the destinations of ice-snow tourism in China in 2014
沿海省 (直辖市、自治区) | 重点冰雪旅游城市 | 总人口 /万人 | 市区人口 /万人 | 人均GDP /元 |
---|---|---|---|---|
黑龙江 | 3 833.0 | 3 155.4 | 42 928 | |
哈尔滨市 | 944.4 | 427.5 | 50 423 | |
黑河市 | 171.5 | 21.0 | 22 654 | |
牡丹江 | 259.8 | 89.0 | 46 953 | |
吉林 | 2 475.9 | 863.3 | 54 997 | |
长春 | 754.8 | 363.4 | 66 443 | |
延边朝族自治州 | 218.6 | 139.1 | 24 900 | |
新疆 | 298.1 | 292.0 | 40 569 |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169.4 | - | 72 261 | |
云南 | 2 864.0 | 639.8 | 28 918 | |
丽江纳西自治县 | 119.5 | 15.1 | 21 908 |
新窗口打开
3.2 评定分级与空间导向
研究综合冰雪旅游的资源基础、发展现状和潜力三方面的因素,经过模型计算得到,中国冰雪旅游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东北黑龙江和吉林的部分地区以及新疆中北部地区(图9)。其次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华北偏北部地区、云南北部地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交汇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旅游资源基础和产业发展及潜力条件。中国东南部地区不适宜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主要是受限于无稳定的冰雪资源,无法开展户外冰雪旅游项目(表4)。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92014年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度评价结果
-->Figure 9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itability grades of ice-snow tourism base in 2014
注:由于数据获取困难,本次研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
Table 4
表4
表4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度评定分级
Table 4Rating assessment based on suitability index of ice-snow tourism in China
冰雪旅游适宜度等级 | 空间分布 |
---|---|
冰雪旅游很适宜区 | 黑龙江中部地区,吉林中、东部地区,新疆天山山脉附近地区 |
冰雪旅游适宜区 | 黑龙江东、西部地区,吉林西部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新疆中北部地区,云南北部地区,四川西部地区 |
冰雪旅游基本适宜区 | 辽宁,华北中、北部地区,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南部地区,西藏、青海、甘肃大部分地区,四川北部地区 |
冰雪旅游不适宜区 | 中国东南部、无周期性不稳定降雪地区 |
新窗口打开
从冰雪旅游资源基础看,中国新疆、西藏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且积雪时间长,但区域人口密度小,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且冰雪资源多分布在高原、高山等地带,冰雪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客源腹地广阔,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又具备山脉和森林景观,极易开展冰雪旅游项目,适宜创新发展冰雪旅游产品、提升冰雪旅游服务质量,建设滑雪场馆和冰雪旅游观光区,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从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旅游产业发展和潜力大,其冰雪旅游产业可依靠市场需求、交通区位优势和人工开发技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扩大冰雪旅游产业效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好的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能够通过技术引进而开展室内冰雪旅游项目,且需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研究从冰雪旅游产业基础、发展状态及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为国家冰雪旅游基地建设提供科学基础和空间导向。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资源基础、发展现状和未来潜力分析,目前,中国冰雪旅游基地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的中心城市和新疆部分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城市+旅游区的发展模式,参照冰雪旅游基地选建适宜性的综合评价结果,研究提出以哈尔滨、长春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共三个依托区以及区内冰雪旅游核心区为国家冰雪旅游示范基地构建区。
(2)中国冰雪资源禀赋总体上不高,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位,资源环境基础优势突出且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程度较高。西部西藏、青海等地具备较为稳定的冰雪资源,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城市的人口规模小,经济欠发达,产业发展规模和潜力较低。内蒙古地区山脉纵横、森林资源丰富,冬季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雪期长,市内易开展冰雪旅游项目,可以通过创新冰雪旅游产品、提升冰雪旅游服务质量,增强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
(3)中国华北地区冰雪资源不足,但以北京市为中心的社会、经济优势显著,其冰雪旅游产业依靠市场需求、交通区位优势和人工开发技术,占据较为稳定的、小范围的冰雪旅游市场份额。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潜力大的东南部及沿海地区不具备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项目的开展,个别大型城市可通过建造室内人工冰雪旅游场所的方法,将室内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为都市休闲旅游的新兴部分,同时需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4.2 讨论
中国冰雪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是依靠中国北方地区和高原地区的冰雪资源分布而展开的,由于冰雪资源的自然禀赋差异和城市定位的不同,中国各地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也不同。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产品丰富,包括冰雪地质、山脉、湖泊潭水和冰雪艺馆等。西北、西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以雪山观赏、生态体验等产品为主。在中国最适宜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地区中,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产业是全国的核心区,哈尔滨冰雪旅游区以太阳岛景区为中心,双向联通黑河五大连池景区和牡丹江镜泊湖景区,发展以冰雪节庆为主,地质、湖泊游览为辅的综合性冰雪旅游。长春-延吉冰雪旅游区发展观光、娱乐、运动为一体的冰雪旅游。西北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西北地区冰雪旅游的中心地,冰雪旅游产品单一,发展速度较慢。中国比较有特色的冰雪旅游目的地是丽江纳西自治县的玉龙雪山景区,以垂直生态顶端的冰雪资源为特色发展冰雪旅游,与周围众多人文、自然景区形成旅游产业圈。研究可为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业规划发展和国家旅游基地选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导向信息。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 [J]. , [J]. , |
[2] | [J]. , |
[3] | [J]. , |
[4] | [J]. , |
[5] | [J]. , [J]. , |
[6] | [J]. , [J]. , |
[7] | [J]. , |
[8] | [J]. , |
[9] | [J]. , |
[10] | [J]. , [J]. , |
[11] | [J]. , [J]. , |
[12] | [EB/OL]. ( [EB/OL]. ( |
[13] | [J]. , [J]. , |
[14] | [EB/OL]. (2015-05-29)[2015-12-17]. , |
[15] | [EB/OL]. ( [EB/OL]. ( |
[16] | |
[17] | |
[18] | [EB/OL]. ( |
[19] | [J]. , [J]. , |
[20] | [J]. , |
[21] | [J]. , |
[22] | [J]. , |
[23] | [J]. , |
[24] | [J]. , |
[25] | [J]. , |
[26] | [J].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