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文创+”历史街区空间生产的系统动力学机制——以珠海北山社区为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麦咏欣,, 杨春华, 游可欣, 徐嘉琪, 郝小斐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珠海 519000

The system dynamics mechanism of space production in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plus” historical district: A case study of Zhuhai Beishan Community

MAI Yongxin,, YANG Chunhua, YOU Kexin, XU Jiaqi, HAO XiaofeiSun Yat-sen University,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Zhuhai 519000, Guangdong, China

收稿日期:2020-06-2接受日期:2020-09-28网络出版日期:2021-02-10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8YJCZH045


Received:2020-06-2Accepted:2020-09-28Online:2021-02-1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麦咏欣(1999-),女,广东深圳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 E-mail: maiyx6@mail2.sysu.edu.cn







摘要
在城市历史街区经济发展与空间演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入为城市更新与历史街区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使用定性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质性数据构建因果循环图,对珠海北山社区的空间再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由5个正反馈回路与1个负反馈回路构成的空间生产动力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① 政府对城中村的规划改造与居民的空间让渡是北山空间再生产的开端;② 文化企业家的进入创造了新的空间主体与社会关系,对历史建筑空间进行了更新与再利用,打造了新兴文化创意空间;③ 游客的多元化旅游感知与媒体传播对北山进行了信息再生产;④ 空间主体的多元化构建了北山多重属性相互交融的空间,复杂并趋于稳定,各个利益主体在博弈与妥协中达到相对平衡。在回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将“资本三重循环”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对北山社区的空间再生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研究为历史街区的发展转型机制提供具有系统预见性的新工具,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间生产;文化创意产业;历史街区;系统动力学;珠海北山

Abstract
Under the wave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in space has been a phenomenon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urban historic districts,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s provided a new way for urban renewal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In addition, research confirmed the rol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s i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holding an increasing positive attitude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ssued corresponding policies to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uses system dynamics mechanism to construct causal circulation diagrams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reproduction process of Beishan community in Zhuhai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material. Consequently,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dynamics mechanism of Beishan's spatial production consists of five positive feedback loops and one negative feedback loop. Based on this study, recommendations for historic distric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re provid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government's planning and renovation of backward urban villages and the transfer of residents' space are the beginning of Beishan's spatial reproduction; (2) the entry of cultural entrepreneurs has created new spatial subjects and social relations, renewed and reused the space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created new cultural and creative space; (3) the diversified tourist perception and media dissemination have reproduced the image of Beishan; (4)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patial subjects has built a space in which multiple attributes of Beishan are intermingled, complex and stable, and each interest subject has reached relative balance in the game with compromise. On the basis of loop analysis, the study combines the theory of “triple cycle of capital” and system dynamics model to explore the spatial reproduction mechanism of Beishan community.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tool with system foresigh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Keywords:space production;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historical district;system dynamics;Zhuhai Beishan


PDF (2613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麦咏欣, 杨春华, 游可欣, 徐嘉琪, 郝小斐. “文创+”历史街区空间生产的系统动力学机制——以珠海北山社区为例. 地理研究[J], 2021, 40(2): 446-461 doi:10.11821/dlyj020200478
MAI Yongxin, YANG Chunhua, YOU Kexin, XU Jiaqi, HAO Xiaofei. The system dynamics mechanism of space production in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plus” historical district: A case study of Zhuhai Beishan Community. Geographical Research[J], 2021, 40(2): 446-461 doi:10.11821/dlyj020200478


1 引言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城市更新的需求[1],城市空间转型已成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街区因其独有的历史价值、区域文脉价值与场所感价值[2]而备受关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记得住乡愁”,地方历史文脉的延续问题再度成为焦点。中国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政策已愈发完善[3,4],但历史留存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仍属难题。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亦为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转型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指出,艺术和文化能实现旧址的活化和复兴[5];且由于旧城文化符号在资本化后可为空间提供更高的附加价值,文化创意产业较少对历史街区进行拆迁重建[6],从而能在空间转型的同时保有历史街区原本风貌。因此,中国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日益增长[7],地方亦积极响应,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入驻促进历史街区转型更新,助力历史街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学界关于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加。早期中国****以介绍、借鉴国外创意城市更新经验为主,为国内城市更新提供对策[8,9];随后转向国内地方案例研究,并阐明此中的发展路径与发展建议[10]等。近来,城市更新实践呈现出从政府主导、市场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协调共治的特征[11],学界亦出现探讨如平民艺术家[12]等新兴主体对空间生产起到的作用。城市发展更新实质是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自“空间生产”理论于1990年代传入中国,****多将其运用于国内具体城市空间与城乡问题的实证分析[13,14,15],对历史街区空间[16]、文化创意空间[17]的讨论也逐渐增多。空间作为生产要素本身[18],可被资本、权力、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大卫·哈维在列斐伏尔的基础上,指出资本力量通过资本塑造并重塑城市空间,提出了“资本三重循环理论”[19]。中国关于历史街区的空间转型研究也主要从权力与资本两个生产逻辑进行实证分析[20,21]。在空间转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初始阶段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22],一是自下而上的创意阶层的自发集聚,如广州的小洲村[23]、塞尔维亚的诺维萨德(Novi Sad)[24]等。另一种则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如无锡惠山古镇[25]、北京杨梅竹斜街[18]等。尽管向文化创意空间转化的过程不尽相同,但仍是系统性的,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存在共性:包括由级差地租和规模效应组成的市场牵动力,由干预介入、规划管理以及政策杠杆组成的政府推动力以及由文化载体和创意生态组成的文化聚合力[22]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空间不断演进,空间主体日益多元化,创意阶层、政府、资本、游客等空间主体加入到空间中[23]。新空间主体的加入带来了权力边界上的新冲突[26],空间生产的主体多元性导致了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性,进而引发了复杂的空间转换机制[23]。而当所有空间主体处于同一个系统中时,可以更全面、清晰的视角看待其中的空间转换机制——新空间的生产是被什么要素推动的?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相互作用?资本又是以何种形式对整个系统进行驱动的?

空间生产具有动态性、研究对象多样性与复杂性[27,28]的特征,这对研究方法提出了综合性与条理性的要求。系统动力学作为一种研究动态系统的方法,为复杂、动态和相互依存的因素建模提供一种全面的视角[29]。而质性数据与分析对意义和联系的差异化理解具有更深的洞察[30],因而也被越来越多的系统动力学研究运用[31]。定性系统动力学所建构的因果循环图(CLD),能对系统行为的反馈回路进行可视化[32]。此外,目前空间生产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空间生产过程特征以及模式的总结[13,15,19],但研究显示新空间也面临着内部潜在因素的威胁[6,17,23]。而定性系统动力学能预测变化[31],识别系统潜在威胁[32]。考虑到历史街区向文化创意空间转变过程的特性和定性系统动力学的优势,本文引入定性系统动力学方法,为空间生产研究提供一种具有系统预见性的新工具。

本文以珠海北山社区为研究对象,其因有大量文化创意阶层进驻并成功进行历史街区空间转型而闻名。本文将运用定性系统动力学分析北山社区从历史街区空间中生产出文化创意空间的过程,着重关注该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动力及其间相互作用,厘清促其转型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北山社区的空间生产路径,并通过空间生产理论中的“资本三重循环”理论探讨其空间的生产逻辑,指出北山社区以不同资本共同发挥主力作用的三级资本循环。本文旨在从系统层面上对历史街区空间更新和再生进行动力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为城市更新与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对象

本文案例地北山社区位于珠海市南屏镇的西南部(图1),保存了大量具有南宋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保遐杨公祠、澄川杨公祠与杨氏大宗祠三座百年古建筑坐落其中,并先后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珠海快速城市化与文化创意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北山社区逐渐从岭南古建筑群演变为文化创意社区。如今北山社区内已成功建立了两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即“北山中西文化基地”与“北山大院艺术文化区”。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北山的空间分布图

Fig. 1Map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eishan



相较大多数历史街区,北山社区的民间资本活跃且地位突出,生成了独特的空间消费模式。一方面,目前北山社区商业店铺业态丰富,与时代潮流结合紧密,民间资本活跃,并以两大民间资本——薛军团队与李国兴团队作为经营管理主体。另一方面,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后,北山社区的城中村空间逐渐萎缩,新的空间形式逐渐形成且趋于稳定,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网红消费文化——一种结合悠闲氛围、历史文化底蕴与创意美食店铺的空间消费文化。

2.2 研究数据

Wolstenholme等认为质性数据是动力学建模中一个重要且经常被忽视的组成部分[32,33,34]。为了获取北山社区空间生产机制相关的全面且真实的数据,本文通过半结构访谈法与文本分析法收集质性数据。访谈问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① 围绕当地人口变迁、经济类型及店铺类型变迁与环境变迁等主题进行访谈,从而获取北山社区的具体变迁情况的质性数据。② 针对不同类型的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梳理其对于北山社区空间生产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于北山社区变迁的感知与态度。本文于2019年10—12月期间共完成了5次实地调研,共获得有效受访者样本36个,访谈对象包括北山文创基地管理者(编码为A),文化企业家(编码为E),游客(编码为V)以及居民(编码为R)(具体访谈对象信息见表1)。在采访过程中进行录音,后期将其整理成文稿,共收集得管理者文本共13726字,文化企业家文本共31595字,游客文本共25253字,居民文本共10499字,作为质性数据进行编码,为建立模型与检验模型提供基础。

Tab. 1
表1
表1受访者信息表
Tab. 1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terviewees
编号性别身份访谈日期访谈地点时长
E01北宸酒屋店长2019-11-16酒屋店内30 min
E02简鹿糖水店店长2019-11-16糖水店内23 min
E03旧物仓店长2019-11-16旧物仓店内50 min
E04烘焙店店长2019-11-16烘焙店内10 min
E05沙拉店店长2019-11-16沙拉店外25 min
E06首饰包包工作室负责人2019-11-16工作室内30 min
E07七月一号咖啡馆店长2019-11-22咖啡馆店内60 min
E08停云书房店长2019-11-22停云店内60 min
V01男与女游客(一对夫妇)2019-11-22陈列馆外长椅处23 min
R01居民(带孩子的妈妈)2019-11-22游乐设施处21 min
E09金爵士工作室市场负责人2019-11-22金爵士店内22 min
E10面馆老板2019-11-22面馆店内6 min
E11小卖部老板2019-11-22小卖部内6 min
V02游客(妈妈和女儿)2019-11-30北山大院内12 min
V03游客(两个年轻女性)2019-11-30小米餐厅外13 min
A01北山大院管理方2019-11-30办公室内90 min
V04游客(一个年轻女性)2019-11-30小米餐厅外树荫5 min
V05游客(带孩子的妈妈)2019-12-04广场长椅5 min
R02居民(带孩子的妈妈)2019-12-04广场长椅7 min
R03居民(带孩子的妈妈)2019-12-04小圆广场7 min
R04居民(60多岁的老婆婆)2019-12-04秀毓曲艺社45 min
R05居民(91岁的老爷爷)2019-12-04秀毓曲艺社35 min
V06游客(澳洲交换生)2019-12-20旧物仓内45 min
V07游客(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2019-12-20旧物仓内5 min
V08游客(大学生)2019-12-20旧物仓内6 min
V09游客(附近工作者)2019-12-20广场上7 min
V10游客(媒体工作)2019-12-20北山大院内13 min
V11游客(摄影爱好者)2019-12-20小米餐厅对面5 min
V12游客(深圳团建游客)2019-12-20旧物仓外面5 min
R06居民(小卖部老板)2019-12-20小卖部内9 min
R07居民(小卖部老板)2019-12-20小卖部内8 min
R08居民(民宿老板)2019-12-20民宿内60 min
R09居民(租户)2019-12-20北山路5 min
V13游客(参加大院课程学生的母亲)2019-12-20北山大院9 min
V14游客(大学生)2019-12-20北山大院9 min
V15游客(大学生)2019-12-20北山大院8 min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此外,本研究搜集了相关政府文件与规划文本、北山社区商家发布的相关营销文本与游客游记文本等。其中,相关政府文件与规划文本主要内容为城中村改造与规划,主要来源于政府网站与规划承办公司华发集团的官方网站;商家营销文本共17406字,内容以店铺宣传与活动宣传为主,文本发布时间为2012—2019年,主要来源于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游客游记文本共28198字,内容以旅游体会感受与旅游攻略为主,文本发布时间为2014—2019年,主要来源于新浪微博与微信公众号。这些文本为北山社区空间生产机制的具体构建提供了佐证。

2.3 研究方法

系统动力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弗雷斯特教授(Forrester,J.W.)于1956年首创的一种研究复杂动态系统的方法。系统动力学运用定性和定量数据来生成模型。由于质性数据及其分析能为模型增加量化数据所无法提供的细节以及丰富性,详细地描述、解释世界系统的复杂性[30],所以其在建模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定性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亦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中[31]

空间生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涉及研究领域广泛[15,28]、研究对象多样、复杂[27,28],需要研究方法具有宏观性、综合性与条理性,而系统动力学方法论擅长以综合的方式来论证元素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5],并为复杂、动态和相互依存的因素的建模提供一种全面的视角[29]。此外,定性系统动力学能对系统的变化进行预测[31],识别系统结构中的潜在威胁和影响[32],引入定性系统动力学方法能够为空间生产研究提供一种具有预见性的新工具。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定性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空间生产系统发展的动态行为,借助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结构进行推算分析,并将影响系统运行的多种因素融合到一个模型之中[36]

定性系统动力学研究借助质性数据,通过构建因果循环图(CLD)揭示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反馈关系[31]。在因果循环图中,系统内部的任意两变量的因果关系一般用箭头表示,箭头作为因果键,连接单一因果链,多个因果键连成封闭的键环成为因果回馈环[37]14。因果键的建立表明当因变量发生变化时,果变量也会产生变化,且因果键具有代数极性,正性因果键用“+”表示,表明因变量越大,果变量越大;负性因果键用“-”表示,表明因变量越大,果变量越小。由因果键组成的因果回馈环同样具有极性,在正回馈环路(由“R”表示)中,因变量创建一个结果,然后刺激进一步的动作,在环路中以相同的方向产生更多的结果,使得状态变量不断增加。在负回馈环路(由“B”表示)中,因变量通过相反方向,减少相应的结果。二者皆通过因果回馈环生成系统的期望状态[31]

本研究使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 8.0.9绘制和分析因果循环图。因果循环图开发分为问题的识别、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以及因果循环图的开发3个阶段[31],具体如下:

(1)问题的识别:这一阶段明确了建模的目的,以指导数据的搜集和界定系统边界[27],由于本文主要目的为研究北山空间生产机制,因此本次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空间范围为北山社区。通过搜集空间生产、文化创意社区空间生产等相关文献,获得46个文献编码,作为分析质性数据的基础依据。

(2)数据的搜集与分析:通过半结构访谈和二手资料搜集,本研究获得了包括社区居民,文创基地管理者,游客,政府,商铺以及媒体在内的利益主体关于案例地空间生产的文本内容,共94090字。对同一利益主体下的文本进行平分,将文本内容分成两部分后,本研究先对其中一半的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剔除了文本中并未出现的文献编码,并根据文本新增编码,获得63个编码。完成第二轮编码后,运用剩余文本中共35880字进行了编码交叉检验,以确保编码达到饱和。编码的因果链条以及其反馈极性也通过相同的方式被识别和交叉检验,经过交叉检验的因果链条以及其反馈极性被保留,作为模型开发的重要依据。

(3)因果循环图的开发:本研究在资料分析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迭代系统模型开发的方法进行模型开发,即研究者逐渐为系统增加新的结构,并对新增结构所会引发的模型行为进行反复的实验[38]。通过将所创建模型与所得资料进行反复的对比,消除模型之中的矛盾情况[30]。该过程中孤立存在、意义相近、与案例地贴合度低、违背系统动力学的变量规律的编码被删减,以免对系统的构建造成混乱,并保证系统逻辑的成立。最终确立编码19个,分别是:知名度、媒体和口碑宣传、原住民外迁、正面的区域形象[10]、市场牵引力[22]、文化氛围[36]、文化活动[39]、文化旅游[39]、历史商品化[40]、文化遗产的利用保护[41]、文化企业家入驻[42]、文化聚落[43]、场所营造[44]、创意[45]、旧城改造的需要[46]、城中村[47]、政府干预[48]、租金[48]、区位优势[49]。编码间的因果链条以及反馈极性均基于反复的模型比对,皆具有文本支持,并通过了文本的交叉检验。

3 北山社区空间再生产机制

本研究发现,多重主体包括文化企业家、政府和游客都参与到北山社区的空间再生产过程。首先,北山丰富的历史资源为其空间生产呈现出来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性;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北山的空间再生产提供了动力。文化企业家作为文化创意空间的主要生产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企业家在成为空间的主体后,通过一系列的运作让北山从历史旧址发展为初具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艺术中心,进而实现了整个空间的活化与再生;其次,北山的空间再生产过程也受到文化活动、文化氛围与文化旅游等因素的影响(表2)。本研究借助定性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形成北山的空间再生产动力机制(图2)。

Tab. 2
表2
表2北山空间再生产机制中的因果关系链
Tab. 2Causal chains in the Beishan space reproduction mechanism
Loop回路要素回路主题
R1文化企业家入驻、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化氛围、文化聚落、文化活动、媒体和口碑宣传、知名度文化遗产活化
R2&R3&R4文化企业家入驻、创意、场所营造、文化氛围、文化聚落、文化活动、媒体和口碑宣传、知名度文化创意空间生产
R5文化企业家入驻、创意、文化活动、场所营造、文化氛围、正面的区域形象正面区域形象效应反馈
R6旧城改造的需要、政府干预、原住民外迁、文化企业家入驻、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化氛围、正面区域形象、文化旅游旧城空间发展
R7旧城改造的需要、文化企业家入驻、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历史商品化、文化活动、文化氛围、正面的区域形象、文化旅游历史商品化对文化旅游的促进
B1城中村、旧城改造的需要、政府干预城中村改造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北山的空间再生产动力机制

Fig. 2Dynamic mechanism of spatial reproduction in the Beishan



3.1 R1文化遗产活化回路

R1回路展示了北山原有的文化遗产经过保护与再利用后(“我们自己手头上收了大概有4家(祠堂),还有一家在修复,叫做八祠,是北山最古老的祠堂,有200多年历史,我们就把它修复好,利用起来”(M01)),为北山的文化宣传以及知名度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的过程。“值得来看一看吧,……这么大规模的祠堂真的不多”(V01)“现在开了那个杨匏安纪念馆,一天到晚都有人一批一批过来的”(M07)。文化企业家入驻后自主对北山的祠堂、大院等文化遗产进行了修复与再打造,通过营造地方文化氛围的圈层促生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2016年底,北山大院成为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基地,企业与社区共享区域资源、利用文化遗产举办千寿宴、舞狮等传统节庆活动。2016年,北山为了挽救没落的金龙会醒狮传统,重组醒狮队伍,并通过官方的公众号或当地媒体加以宣传,提高了北山文化遗产的曝光度和知名度。除了民俗活动复兴,也有许多新兴的以弘扬北山传统文化为目的的新兴官方或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加速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化氛围愈加浓郁,文化聚落逐渐成型,丰富了传统文化活动的类型和数量;多重宣传之下,新旧交融的多元文化氛围产生了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家入驻北山,强化了该回路的正反馈。未来,北山文化遗产的活化依然少不了文化企业家的运作以及媒体渠道的宣传。通过该回路正反馈的不断强化,北山的知名度可进一步提高,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家进入北山进行文化创作,北山的文化遗产可通过艺术文化的形式深度活化。

3.2 R2&R3&R4文化创意空间生产回路

本回路表述了文化创意空间生产对北山作用的过程,其中R3和R4是包含在R2中的小回路,R2串联着文化企业家、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3个主要变量。文化企业家利用其自身的创意思维进行场所营造与布置,在街道空间与店铺空间都展现了多元文化特色,如酒吧的精致器皿、旧物仓的怀旧风格、街道墙面的创意涂鸦等。由于场所营造和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生成的独特北山文化氛围吸引了更多元的文化企业与品牌,集聚成为文化综合体。其他因素包括了北山管理者基于艺术、文化消费的战略目标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筛选一些好的元素来进驻”,“加上北山的地理位置比较好”(A01),借此推动了北山文化聚落的成型。文化聚落促进了北山创意阶层间的交流与合作,促成了更多文化活动的诞生。“包括我们经常有很多活动啊,比如说手作啊,或者跟别的店。因为北山这几家店关系都很好嘛,有的时候会一起来搞活动啊”(E01)。经过自媒体与官方媒体的宣传,北山作为文化创意社区的知名度不断上升。游客自发的宣传也推广了各类文化活动,如“看到可能豆瓣它经常会有一些同城活动在北山这个范围”(V08),“小红书上看到的,很多人发游记”(V03)。其中活动包括帮扶慈善事业、举办知名艺术家画展,主持高端沙龙及开设北山学堂等。创意阶层通过合作与竞争,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在各自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文化活动下进行创新型场景规划,如北山大院的文化展品、停云书房的集市的古风元素摊位,以此打造差异的精致化空间。“之前的风格比较江湖。有一些藏族的元素”(E01)。“旧物仓本来很多场景和物件都相对怀旧”(E03),营造了别具一格的北山文艺氛围。另外,北山的多元文化(如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市民文化等)亦为北山的新兴文化氛围构建贡献了力量。总之,媒体在北山文化创意空间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山致力打造的融合创意要素和网红经济的消费环境迎合了当代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强大的网络传播力;北山的知名度借此提升、客流量增长,进一步支持创意空间的生产,为更多文化创意要素的展现、交流以及提升提供平台。而在未来,消费需求的变化还将继续影响北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形态。

3.3 R5正面区域形象的效应反馈回路

R5展示了北山正面的区域形象是如何形成并作用于北山的。随着文化企业家在北山的集聚,更多的创意碰撞也随之而来。文化企业家们将这些创造性的想法以活动的形式实现,使当地居民以及北山游客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与艺术的魅力。2010年,第一届北山音乐节举办,成为了北山音乐文化氛围蔓延的开端。北山社区依托着北山音乐节,逐渐聚集了更多的音乐文化。自音乐节造势后,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家依托北山发展文化活动、而北山也因为这些文化活动得到了多元文化的汇聚、交流与发展,成为了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他们(北山会馆老板)进来搞了第一届的北山音乐节之后,慢慢的他们也把一些外来的、比较有文创(元素),比如说一些设计公司、一些手工艺人慢慢引进来之后……慢慢就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进入了北山”(A01)。另外,北山以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和基调也形成了北山独特的文艺清新、文化浓厚的氛围。以上种种使得北山的区域形象得到提升,这种北山创意文化氛围的形成让更多的文化企业家在得到信息后选择进驻北山。“所以我们选址在这个地方的话,是因为它是在珠海市区内唯一有这种味道的地方”(E07)。同时受旧址租金较低的影响,“很多人在这边开店创业是因为这边租金便宜”(E03),北山得以不断集聚和吸纳个性文化品牌,围绕北山的创意在更多的文化企业家的交流中得到创造与实现,为北山文化创意空间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实现了正面区域形象的效应反馈。正面区域形象塑造的背后,文化活动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凭借文化活动的主题构思、场景布置等举措来营造北山文化氛围,最终塑造与传播了北山多元化的形象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山由文化活动整体塑造的正面区域形象将不断积累,强化外界对北山充满个性与创造性形象的认知和印象。

3.4 R6旧城空间发展回路

R6展示的是北山旧城空间从需要到发展的过程。北山作为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在最开始并没有获得与其历史资源相匹配的保护措施。政府介入后,大量的原住民外迁(“北山村的居民、本地人基本上都住秀毓园”(R01)),这才为文化企业家的进一步空间改造创造了条件,实现了空间主体的让渡,但这一变化也依靠北山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遗产所内生的文化吸引力。北山受位置影响人群流动频繁,华发商都的开业扩大了文化企业家群体基础。“这商都开了之后,慢慢北山的知名度就上升起来,慢慢就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进入了北山”(A01)。文化企业家通过对祠堂的修复利用以及名人陈列馆的修建等行动,帮助北山成功建设红色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播基地,而这些举措达到的良好效果也在访谈中得到了印证。北山所传达出来的“古色古香”(V02)、“文化气息浓厚”(V13)的形象,成为了游客前来北山参观旅游的重要理由。另外,由于北山临近华发商都且毗邻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之港珠澳大桥开通,新横琴口岸开放,旅游市场可辐射到周边的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地区,因此客流量得到了相应的扩大。游客的增加也反向推动了北山文化活动以及文化项目的增加,带动了北山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旧城发展增添动力。从系统行为来看,原住民外迁是北山空间生产更新的关键节点之一,由此北山大量的居住空间转变为消费空间或创意空间,这一转变主要是通过文化企业家入驻后进行商业运作,新的生产性建成环境和消费性建成环境出现来完成。基于此,北山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积极的区域形象被塑造,文化消费和旅游得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北山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发展,当地人的经济福祉也通过就业机会的增加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得到提升,有助于北山整体空间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5 R7历史商品化对文化旅游的促进回路

R7体现历史商品化对于北山吸引游客的重要促进作用。早年居民利用制度的不完善进行老建筑拆除重建牟利,使得祠堂等文化遗产在数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破坏。慢慢地,全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加强让文化企业家们开始投入到对北山建筑文化景观保护与文化遗产的利用中。尤其近年来,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众文化企业家的创意思维和商业运作最终挽回了北山部分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薛军团队与李国兴团队两个民间资本同时于2007年进入北山,各自开始修复古建筑物。“一开始我们公司的老板其实也没有想太远,他只是很喜欢这种老宅子这份感觉,所以他首先把两座老祠堂收了回来之后,就把它打造成这样的一个叫北山大院的地方”(A01)。历史商品化是北山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即北山通过营销物质与非物质历史遗产(如历史建筑、舞狮等),将历史遗产转化为资产。出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受历史建筑的高维护成本限制,企业家认为“完全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话,其实说真的也走不远这条路”(A01)。于是北山的文化企业家灵活运用澄川杨公祠以及保遐杨公祠等历史建筑空间,进行书法培训、古琴、琵琶课堂和创意市集等文化活动,奠定了北山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吸引游客体验传统文化、欣赏历史与创意结合的文化产品。为了进一步发展北山文化旅游,改造北山的城中村景观与基础设施是合理的。然而改造必然带来双面性影响,随着北山的商业化开发,有部分游客反映对城中村景观改造的不满。“他把这种(石板)地全部铲掉,铺上水泥地……以前都是这种(石板地),他刷上很漂亮的红漆,……它的存在就违和,但它以前样子破啊旧啊我倒反而觉得味道才是对的”(V13)。因此,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关系是北山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由于旧城改造的需要,入驻的文化企业家通过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和市场化运作实现历史的商品化,与文化活动共同营造了北山复古、清新的文化氛围,区域形象的优化提升了北山的吸引力,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又对北山的基础设施等空间改造提出了新要求,加强了这一回路的正反馈。但历史商品化对文化旅游本身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诸多因素平衡才能达成,如何发挥创造力,更高效地利用和保护北山文化遗产值得思考。

3.6 B1城中村改造回路

B1展示了政府干预改造城中村的过程。城中村是北山社区的原始形态,大量的民房被外乡人以较为低廉的租金所租下,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市井生活空间中的菜市场、外卖商铺以及杂货铺等是北山市井生活气息的重要来源。“我觉得那边(城中村)就算它再脏乱,因为我不是生活在这里,我是路过我能感觉到它带给我的生活气息,那边是生活细节,这边其实文艺之外也有生活气息”(V04)。但同时,珠海城中村的存在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在整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城中村的改造是必然趋势,截至2018年底,珠海市11个旧村改造项目启动。在政府牵头下,华发集团期望通过对北山优质历史文化资源的重新梳理,在保护历史文化古村的基础上,实施拆迁重建模式的城市更新,拆迁工作涉及约30万m2的城中旧村与约10万m2的旧厂房[50]。在旧城改造项目的进行下,城中村面积不断缩减,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用地。然而,北山社区仍然保留着部分必要的市井生活空间,虽然原有的大部分北山社区逐渐缩小成位于社区深处靠北的“城中村”,但这更多是出于居民逐利自主的出租与搬离,而非源于其他空间的迅速扩张。“因为我们都是循序渐进,而不是说一收就收一大片……要进驻到我们这边来,我们也不会这样子做。我们只是说刚好这边有个空地方,你看它也合适,也没有人租,那我就把他租下来”(A01)。城中村的存在让旧城空间改造成为必然。以政府干预为主,加之市场运作以及村民自愿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城中村地区的有机更新,促进北山区域形象的整体提升。但目前由于各主体利益制衡,城中村改造的进程相对来说较为缓慢,与文化创意空间呈现出平衡且稳定的关系。

3.7 北山空间生产的资本三级循环

北山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起源于政府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历史街区的规划改造,并着眼于空间改造基础上的社会人文领域的定位与发展。以北山原有历史文化资本与新进民间资本为主力的三级循环共同发展(图3),加快了空间生产进程。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北山的空间生产的资本三级循环图

Fig. 3Beishan's spatially produced capital tertiary cycle diagram



在原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原住民的外迁与文化企业家资本进入标志着资本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开拓。第一届音乐节举办、文化创意商铺进入北山等,北山历史建筑与创意的文化产品作为消费性商品成为了北山社区的商品资本,促进货币资本的累积与生产资本的再造,完成了生产过程的一级循环——即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再到商品资本,最终回到货币资本的循环。随着北山历史建筑的活化、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北山商业价值的提升和政府的进入,更多资本开始集聚与累积,对北山的历史建筑、街景等空间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更新消费空间与社区文化空间。当场所营造氛围成为吸引点,文化旅游逐渐发展,北山由单一的历史街区向多元化社区转变,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其标志性符号,并融入网红文化共同促进了北山的旅游空间发展。资本在生产性建成环境、消费性建成环境中流动,溢出后进行资本积累,完成二级循环。同时,北山文化企业家通过举办活动等方式,着眼于教育与文化消费行业等投入,于北山社区内建立了多个文化创意与红色教育特色基地,促使了北山居民生活娱乐水平的提升与区域历史遗产的文化宣传,坚定了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革命文化的文化自信。由此完成了在文化消费、国民教育、生活服务、社会交往中的三级循环,资本进一步向由历史建筑空间、文化创意空间、社区生活空间等多个空间综合体构成的北山投入。资本的三次循环与空间生产共同作用形成推动北山社区由普通历史街区向“文创+”历史街区形态变化的动力机制。

4 结论与讨论

历史街区是城市功能和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与社会生活与时俱进[51]。本文基于空间生产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涉及对象多样性的特点,将定性系统动力学引入到空间生产的研究中:首先,它能够综合地展示空间再生产这一复杂系统中各元素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它能够洞察系统内存在的正负反馈回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研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突破空间生产研究多集中于对过去或者当前情况总结这一局限。

在对质性数据进行分析与交叉检验后,本文建构了北山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发现包括文化遗产活化在内的5个正反馈回路以及1个负反馈回路。在反馈分析中,本文指出了未来发展前景与需注意的事项,为“文创+”历史街区的更新与转型提供借鉴。综合回路分析,本文梳理了空间再生产的主要路径:首先,政府与居民不同程度地对原有的落后空间进行规划性改造与让渡。此后,新空间主体与社会关系进入北山;文化企业家是这一阶段中的核心再生产主体,他们主要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文化活动在北山打造文化创意空间,更新历史建筑空间。随着文化旅游持续发展,游客作为北山空间再生产的感知方,在接受信息或进行旅游体验后,通过媒体与口碑对北山形象进行传播与再塑造。各个主体在同一空间产生碰撞交流,形成消费空间、社交空间与市井生活空间,这些空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多种文化创意形式相互交融。

此外,本文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资本三重循环”理论阐明北山社区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指出在不同资本的驱动下北山社区完成了新空间的生产。从空间生产资本循环的理论视角来看,北山社区在原住民的迁出与文化企业家的入驻中发展了文化创意空间,促进了当地消费,在资本第一重循环中实现货币资本的积累;由此推动了生产性与消费性建成环境中建设的资本投入,对北山的历史建筑、街景等空间环境进行改造,实现了资本的第二重循环;随后资本进一步向社会人文领域投入,主要表现为资本向北山历史建筑空间、文化创意空间、社区生活空间等多个空间综合体倾注,进行资本的第三重循环。但需要指出本文的“资本三重循环”受到研究目的影响,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资本循环,在时间跨度上具有局限性,不能描述北山社区前期资本流转,即从农业,个体经营向土地租赁的流转。追求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质特征,由此导致了资本的转移以及循环[52]。但在北山的案例中,资本流向社会文化服务并不仅仅出于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存在一部分是出于构建和维系社会文化认同的需要。这以北山的红色教育特色基地的建立为代表,而这也是在社会主义语境下谈论资本三级循环的所需要考虑到的特殊之处。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提出的,该理论的运用需要结合国家特色。中国历史街区的空间再生产是各空间主体于同一个系统内共同进行动态平衡的过程。空间主体的多元性带来了系统因素的多样性与地位差异性。在北山社区,文化企业家是北山空间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作为空间生产的主要发起者,在物质、精神和社会空间的再生产中都起到了强势作用。而由于城中村的改造,本土居民的外迁,日益减少的本土居民在北山空间再生产中只起到弱势作用。但主弱势差异无法代表重要性差异[18]。本土居民是历史街区的根,也是历史街区能够延续发展的源泉。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中国城镇化中存在乡土特色以及民俗文化流失的问题,将历史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进而推动城市历史街区空间再生产能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阶段,如何在空间再生产的系统中平衡各方主体成为关键。本研究认为,在促使历史街区空间的变迁为文化创意空间的过程中,政府需有效地引入文化企业家,平衡历史商品化改造与原有景观的保护;而在引入文化企业家后,政府应当发挥科学规划作用,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企业家留存之间的关系,因文化资本诱发商业资本进入后,商业资本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剥夺文化资本[23]。另一方面,政府需考虑本土居民日常生活与更新过程的融合,维持社区的原真性,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因果循环图(CLD)模型是量化模拟模型即存量流量模型开发的基础[53]。但定性系统动力学依靠质性数据建立模型,实验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引入强有力的定性方法系统地获取专家心理数据库进而加强建模过程信心[30],如参与式系统动力学等[31,32,54],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方法对空间生产、城市更新等涉及复杂主体、多重行为的系统性地理学问题进行研究。其次,虽然因果循环图(CLD)模型清晰地呈现了单独的空间生产回路所蕴含的动态特征,但其运用的直观解释和分析方法无法对模型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37]18。未来研究可结合量化数据进行量化模型的开发与检验,以检验定性模型,更好预测系统因素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增加对空间生产的整体特征解读。此外,虽然定性的系统动力学能提供对空间生产的预见性洞察,但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趋势预测,它是一种用于理解系统行为反馈机制的方法[32]。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并不是对真实的世界完全模拟,且模型的复杂化会阻碍他人的理解掌握;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理解,证实推理的科学性以及战略措施的有效性才是该方法的优势所在[55]

致谢

真诚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评审专家对本文引言梳理、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分析、结论梳理与讨论等方面的修改意见,使本文获益匪浅。感谢马秀玲女士在实地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参与。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阳建强 中国城市更新的现况、特征及趋向
城市规划, 2000, 24(4):53-55, 63-64.

[本文引用: 1]

[ Yang Jianqiang.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and tendency of urban renewal i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0, 24(4):53-55, 63-64. ] DOI: 10.3321/j.issn: 1002-1329.2000.04.013.

[本文引用: 1]

陈燕. 当历史遇上创意: 当下我国依历史街区相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之行进过程初析
东南学术, 2012, (2):111-120.

[本文引用: 1]

[ Chen Yan. When History meets Creativity: An initial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in China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2012, (2):111-120.] DOI: 10.13658/j.cnki.sar.2012.02.006.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2/21/content_5044367.htm, 2016-02-21/2016-02-21.
URL [本文引用: 1]

[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Several Opinion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2/21/content_5044367.htm, 2016-02-21/2016-02-21.]
URL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 2017-01-25/2017-01-25.
URL [本文引用: 1]

[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 Opinions on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to Inherit and Develop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017-01-25/2017-01-25.]
URL [本文引用: 1]

Choi J R, Lim D G. A case study of cultural space to revitalize local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2013,1(1):1-14.

[本文引用: 1]

黄斌, 吕斌, 胡垚. 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南锣鼓巷旧城再生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12,19(6):86-90, 97.

[本文引用: 2]

[ Huang Bin, Lv Bin, Hu Yao.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in old city b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 case study of Nanluoguxiang in Beijing
Urban Studies, 2012,19(6):86-90, 97.]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12.06.014.

[本文引用: 2]

蒋园园, 杨秀云, 李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
管理学刊, 2019,32(5):9-19.

[本文引用: 1]

[ Jiang Yuanyuan, Yang Xiuyun, Li Min. The industrial policy effect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9,32(5):9-19.] DOI: 10.19808/j.cnki.41-1408/f.2019.05.002.

[本文引用: 1]

蒯大申. 城市更新的文化内涵
文化艺术研究, 2008,1(2):7-13.

[本文引用: 1]

[ Kuai Dashen.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urban renewal
Studies in Culture & Art, 2008,1(2):7-13.]

[本文引用: 1]

厉无畏. 城市文创产业发展新路径
浙江经济, 2012, (17):42-43.

[本文引用: 1]

[ Li Wuwei. New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Zhejiang Economy, 2012, (17):42-43.]

[本文引用: 1]

黄茂. 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城市发展的培育: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6(8):101-105.

[本文引用: 2]

[ Huang Mao. Growth on originality industry of culture and urban regional development: Taking the Northern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 as an example,
Urban Studies, 2009,16(8):101-105.]

[本文引用: 2]

钟晓华. 城市更新中的新型伙伴关系: 纽约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3):1-5.

[本文引用: 1]

[ Zhong Xiaohua. The innovation of partnership in urban regeneration: The practice of New York city and its revelations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20,27(3):1-5.]

[本文引用: 1]

韩林飞. 平民艺术家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导向型城市更新改造
城市观察, 2019, (2):33-40.

[本文引用: 1]

[ Han Linfei. Civilian artists and the culture-oriented 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Urban Insight, 2019, (2):33-40.] DOI: 10.3969/j.issn.1674-7178.2019.02.004.

[本文引用: 1]

张京祥, 胡毅, 孙东琪.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中村物质空间与社会变迁: 南京市江东村的实证研究
人文地理, 2014,29(2):1-6.

[本文引用: 2]

[ Zhang Jingxiang, Hu Yi, Sun Dongqi. The physical space change and social variation in urban the urban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f Jiangdong village in Nanjing
Human Geography, 2014,29(2):1-6.]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4.02.008.

[本文引用: 2]

马学广. 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 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10,17(2):126-133.

[本文引用: 1]

[ Ma Xueguang. Study on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villages in city and their governance mechanics: A case of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Urban Studies, 2010,17(2):126-133.]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10.02.018.

[本文引用: 1]

孙九霞, 苏静.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旅游学刊, 2014,29(5):78-86.

[本文引用: 3]

[ Sun Jiuxia, Su Jing. Traditional community space chan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A reflective study based on space production theory
Tourism Tribune, 2014,29(5):78-86.]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4.05.008.

[本文引用: 3]

郭文, 王丽, 黄震方. 旅游空间生产及社区居民体验研究: 江南水乡周庄古镇案例
旅游学刊, 2012,27(4):28-38.

[本文引用: 1]

[ Guo Wen, Wang Li, Huang Zhenfang.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of tourism space and residents' experience: A case study of Zhouzhuang ancient water town in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ourism Tribune, 2012,27(4):28-38.]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2.04.009.

[本文引用: 1]

安东琪, 贺辉文, 葛幼松.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创意空间营造: 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园为例
城市建筑, 2019,16(8):118-121.

[本文引用: 2]

[ An Dongqi, He Huiwen, Ge Yousong. Creation of urban cultural creative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roduction: A case of Guangzhou Hongzhuan Factory cultural creative park.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16(8):118-121.] DOI: 10.3969/j.issn.1673-0232.2019.08.045.
[本文引用: 2]

朱昭霖, 王庆歌. 空间生产理论视野中的历史街区更新
东岳论丛, 2018,39(3):173-179.

[本文引用: 3]

[ Zhu Zhaolin, Wang Qingge. Renewal of historical block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production theory
Dongyue Tribune, 2018,39(3):173-179.] DO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8.03.022.

[本文引用: 3]

王敏, 赵美婷.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历史街区自主复兴: 以广州华侨新村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47(2):124-133.

[本文引用: 2]

[ Wang Min, Zhao Meiting. The historic quarters revitalization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roduction theory: Case study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village in Guangzhou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47(2):124-133.] DOI: 10.6054/j.jscnun.2014.12.061.

[本文引用: 2]

刘彬, 陈忠暖. 权力、资本与空间: 历史街区改造背景下的城市消费空间生产: 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
国际城市规划, 2018,33(1):75-80, 118.

[本文引用: 1]

[ Liu Bin, Chen Zhongnuan. Power, capital and space: Production of urban consumption space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 area: A case study of Sino-ocean Taikoo Li in Chengdu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2018,33(1):75-80, 118.] DOI: 10.22217/upi.2016.265.

[本文引用: 1]

杨宇振, 覃琳. 拼贴历史街区磁器口: 空间的生产、去地方化与生活状态
建筑师, 2009, (4):20-26, 4.

[本文引用: 1]

[ Yang Yuzhen, Qin Lin. Collage of historic district Ciqikou: The production, de-localization and living state of space
The Architect, 2009, (4):20-26, 4.]

[本文引用: 1]

尹宏.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40(2):39-45.

[本文引用: 3]

[ Yin Hong. on spatial evolu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gathering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3,40(2):39-45.] DOI: 10.13734/j.cnki.1000-5315.2013.02.007.

[本文引用: 3]

方远平, 易颖, 毕斗斗. 传承与嬗变: 广州市小洲村的空间转换
地理研究, 2018,37(11):2318-2330.

[本文引用: 5]

[ Fang Yuanping, Yi Ying, Bi Doudou. Inheritance and transmutation: Space transformation of Xiaozhou village, Guangzhou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8,37(11):2318-2330.] DOI: 10.11821/dlyj201811015.

[本文引用: 5]

Neducin D, Krkljes M, Gajic Z. Post-socialist context of culture-led urban regeneration: Case study of a street in Novi Sad, Serbia
Cities, 2019,85:72-82. DOI: 10.1016/j.cities.2018.11.024.

[本文引用: 1]

郭文, 王丽. 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 以无锡惠山古镇为例
地理科学, 2015,35(6):708-716.

[本文引用: 1]

[ Guo Wen, Wang Li.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and identity in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stination: A case study of Huishan Ancient Town in Wuxi, Chin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35(6):708-716.] DOI: 10.13249/j.cnki.sgs.2015.06.006.

[本文引用: 1]

Yazhi Yao, Xianzhu Si, Wen Ye.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Beijing Songzhua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Zone: A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of space
In: Runtong Zhang, Juliang Zhang, David Hensher, et al.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stics, Informatics and Service Sciences (LISS). Sydney: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2016. DOI: 10.1109/LISS.2016.7854476.

[本文引用: 1]

郭凌, 王志章, 陈丹丹. 旅游影响下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再生产研究: 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视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43(4):53-60.

[本文引用: 3]

[ Guo Ling, Wang Zhizhang, Chen Dandan. Space reproduc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nri Lefebvre's space production theory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6,43(4):53-60.] DOI: 10.3969/j.issn.1000-5315.2016.04.007.

[本文引用: 3]

叶超, 柴彦威, 张小林.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经济地理, 2011,31(3):409-413.

[本文引用: 3]

[ Ye Chao, Chai Yanwei, Zhang Xiaolin. Review on studies on production of urban space
Economic Geography, 2011,31(3):409-413.] DOI: 10.15957/j.cnki.jjdl.2011.03.010.

[本文引用: 3]

Sahin O, Siems R S, Stewart R A, et al. Paradigm shift to enhanced water supply planning through augmented grids, scarcity pricing and adaptive factory water: 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2016,75:348-361. DOI: 10.1016/j.envsoft.2014.05.018.

[本文引用: 2]

Luna-Reyes L F, Andersen D L.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for system dynamics: Methods and models
System Dynamics Review, 2003,19(4):271-296. DOI: 10.1002/sdr.280.

[本文引用: 4]

Tegegne W A, Moyle B D, Becken S. A qualitative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destination image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8,8:14-22. DOI: 10.1016/j.jdmm.2016.09.001.

[本文引用: 8]

Mai T, Smith C. Addressing the threats to tourism sustainability using systems thinking: A case study of Cat Ba Island, Vietna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5,23(10):1504-1528. DOI: 10.1080/09669582.2015.1045514.

[本文引用: 6]

Eric Wolstenholme. Qualitative vs quantitative modelling: The evolving balanc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9,50(4):422-428. DOI: 10.1057/palgrave.jors.2600700.

[本文引用: 1]

Forrester J W. System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soft OR
System Dynamics Review, 1994,10(2-3):245-256. DOI: 10.1002/sdr.4260100211.

[本文引用: 1]

Scarborough H, Sahin O, et al. Long-term water supply planning in an Australian coastal city: Dams or desalination?
Desalination, 2015,358:61-68. DOI: 10.1016/j.desal.2014.12.013.

[本文引用: 1]

Douglass M. Creative communities and the cultural economy: Insadong, chaebol urbanism and the local state in Seoul
Cities, 2016,56:148-155. DOI: 10.1016/j.cities.2015.09.007.

[本文引用: 2]

王其藩. 系统动力学: 2009年修订版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 Wang Qifan. System Dynamics: 2009 Revision,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09.]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 A response to Ansoff and Slevin
Management Science, 1968,14(9):601-618. DOI: 10.1287/mnsc.14.9.601.

[本文引用: 1]

Pourzakarya M, Bahramjerdi S F N. Towards developing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quarter: Culture-led regene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of Rasht Great Bazaar, Iran
Land Use Policy, 2019,89:104218. DOI: 10.1016/j.landusepol.2019.104218.

[本文引用: 2]

Shin H. The punk and the post-developing city: Subculture-led urban regeneration in Seoul?.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2019,19:100295. DOI: 10.1016/j.ccs.2019.100295.

[本文引用: 1]

Della Lucia M, Trunfio M. The role of the private actor in cultural regeneration: Hybridizing cultural heritage with creativity in the city
Cities, 2018,82:35-44. DOI: 10.1016/j.cities.2018.05.003.

[本文引用: 1]

Kim J Y. Cultural entrepreneur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in Itaewon, Seoul
Cities, 2016,56:132-140. DOI: 10.1016/j.cities.2015.11.021.

[本文引用: 1]

Montgomery J. Cultural quarters as mechanisms for urban regeneration. Part I: Conceptualising cultural quarters. Planning,
Practice & Research, 2003,18(4):293-306. DOI: 10.1080/1561426042000215614.

[本文引用: 1]

Salone C, Bonini Baraldi S, Pazzola G. Cultural production in peripheral urban spaces: Lessons from Barriera, Turin (Italy)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7,25(12):2117-2137. DOI: 10.1080/09654313.2017.1327033.

[本文引用: 1]

Wang D, Niu Y, Lu L, et al. Tourism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s: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The examples of Pingjiang Road and Shantang Street, Suzhou, China
Tourism Management, 2015,48:370-385. DOI: 10.1016/j.tourman.2014.12.007.

[本文引用: 1]

孙永生. 关于以旅游为动力的旧城改造模式的反思
城市问题, 2009, (9):42-47.

[本文引用: 1]

[ Sun Yongsheng. Reflection on the mode of old city redevelopment motivated by tourism
Urban Problems, 2009, (9):42-47.]

[本文引用: 1]

Jiang Y, Mohabir N, Ma R, et al. Whose village? Stakeholder interests in the urban renewal of Hubei old village in Shenzhen
Land Use Policy, 2020, 91:104411.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9.104411. DOI: 10.1016/j.landusepol.2019.104411.

URL [本文引用: 1]

Park S H. Can we implant an artist community? A reflection on government-led cultural districts in Korea
Cities, 2016,56:172-179. DOI: 10.1016/j.cities.2015.09.001.

[本文引用: 2]

马仁锋, 王腾飞, 张文忠. 创意再生视域宁波老工业区绅士化动力机制
地理学报, 2019,74(4):780-796.

[本文引用: 1]

[ Ma Renfeng, Wang Tengfei, Zhang Wenzhong. Gentrification mechanism of the old industrial districts in Ningb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ve regeneration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9,74(4):780-796.] DOI: 10.11821/dlxb201904012.

[本文引用: 1]

珠海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珠海北山区域城市更新. http://hfcity.com.cn/city/news_KeyProject.xhtml?newsTitle=%E7%8F%A0%E6%B5%B7%E5%8C%97%E5%B1%B1%E5%8C%BA%E5%9F%9F%E5%9F%8E%E5%B8%82%E6%9B%B4%E6%96%B0&parent=%E4%B8%9A%E5%8A%A1%E6%9D%BF%E5%9D%, 2018-03-06 /2018-03-06.
URL [本文引用: 1]

[ Huafa Urban Operation. Zhuhai Beishan area urban renewal. http://hfcity.com.cn/city/news_KeyProject.xhtml?newsTitle=%E7%8F%A0%E6%B5%B7%E5%8C%97%E5%B1%B1%E5%8C%BA%E5%9F%9F%E5%9F%8E%E5%B8%82%E6%9B%B4%E6%96%B0&parent=%E4%B8%9A%E5%8A%A1%E6%9D%BF%E5%9D%, 2018-03-06/2018-03-06.]
URL [本文引用: 1]

杨新海. 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
人文地理, 2005,20(5):54-56.

[本文引用: 1]

[ Yang Xinhai. The true nature and the preserv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historic blocks
Human Geography, 2005,20(5):54-56.] DOI: 10.3969/j.issn.1003-2398.2005.05.010.

[本文引用: 1]

吴冲, 朱海霞, 彭邦文. 资本循环视角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 以秦始皇陵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5):751-765.

[本文引用: 1]

[ Wu Chong, Zhu Haixia, Peng Bangwen. Rural social space production mechanism in a Great Relics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pital circulation theory of Harvey: A case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20,39(5):751-765.] DOI: 10.18306/dlkxjz.2020.05.005.

[本文引用: 1]

Sterman J D.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Tools for learning in a complex world
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2001,43(4):8-25. DOI: 10.2307/41166098.

[本文引用: 1]

Macmillan A, Davies M, Shrubsole C, et al. Integrated decision-making about housing, energy and wellbeing: A qualitative system dynamics model
Environmental Health, 2016,15(s1):23-34. DOI: 10.1186/s12940-016-0098-z.

[本文引用: 1]

徐红罡, 保继刚. 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经济地理, 2003,23(5):704-709.

[本文引用: 1]

[ Xu Honggang, Bao Jigang.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in tourism planning
Economic Geography, 2003,23(5):704-709.] DOI: 10.3969/j.issn.1000-8462.2003.05.027.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空间 文化 创意 历史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