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季风是全球季风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印度洋和亚洲大陆的重要水热输送带,季风带来的降水直接影响亚洲10多亿人口的生产生活。已有气候模式模拟表明,21世纪在全球持续百年增温情景下,快速增加的温室气体会加强南印度洋向南亚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导致南亚降水的增加,而古气候代用记录可以为理解该地区这一降水变化机制提供历史参照。
深海沉积物沉积时间长且连续,蕴含丰富的物源、生物等信息,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为了研究南亚季风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美国布朗大学的Clemens教授团队对孟加拉湾深海沉积物钻孔(U1446)中多种古气候指标进行了分析,重建了900 ka以来的南亚季风区的降水变化,结合气候模拟结果,揭示了南亚季风区降水的驱动机制,为未来南亚季风变化提供了历史相似型。该成果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Clemens et al., 2021)。
作者利用现代南亚降水、径流与孟加拉湾海表盐度的联系,解释了南亚降水量与钻孔U1446中代用记录的关系:南亚季风携带的降水由径流注入孟加拉湾,控制海表盐度和层结,而这一变化会记录在钻孔中的浮游生物壳体δ18O和沉积物Rb/Ca等指标中,因此可利用孟加拉湾海底沉积物中的古气候指标重建南亚季风降水强度的变化。
文章通过14C测年和对比LR04的年代标尺建立钻孔U1466的年代框架(图1),并借助钻孔中浮游生物壳体δ18O和沉积物Rb/Ca等指标重建南亚季风区的降水变化过程,发现900 ka BP以来南亚季风降水以100 ka为主导周期,这与地球轨道参数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的主导周期不同(图1)。如果直接用轨道参数驱动气候模式是无法解释这一不一致现象,因为Bosmans et al.(2018)使用多个气候模式模拟了对太阳辐射贡献最大的岁差参数对南亚地区的降水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周期内,南亚季风区降水最大值出现在岁差最小值(Pmin)时。
图1 钻孔U1446的各种气候代用记录随时间变化和频谱(蓝线),以及太阳辐射的频谱(红线)(Clemens et al., 2021)
前人研究表明,南亚季风降水除受地球轨道参数的影响外,全球冰量(IV)和温室气体(GHG)的强迫作用也十分显著。全球冰量的极小值往往出现在温室气体的极大值之后,温室气体和全球冰量的周期性也非常类似,因此文章将二者同化为“IVGHG”指标。结合IVGHG强迫、地球轨道参数和气候指标进行相位分析(图2),降水极大值与辐射强迫有着显著的相位差(图2A),这表明除轨道参数以外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南亚降水的变化周期。通过不同轨道参数频率的相位分析以及与周边区域气候重建结果的综合对比,发现南亚季风降水对全球冰量和温室气体浓度强迫的响应高度敏感,这也得到前人模拟结果的支持(Arayamelo et al., 2015)。同时,在岁差频率段,南亚季风区降水极大值的相位并未出现在Pmin与IVGHG强迫极大值之间,而是出现在IVGHG强迫极大值和Pmax之间(图2C)。已有研究表明Pmax对应于越赤道气流最强时期。因此,文章提出在越赤道气流(水分供给/潜热)和IVGHG强迫(感热)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南亚季风降水在二者相位之间出现极大值。这一结果得到了阿拉伯海等地区的风速重建和模式敏感性试验的支持。
图2 各指标在地球轨道周期上的相位(Clemens et al., 2021)
总之,文章基于孟加拉湾海底沉积物中多项指标,结合气候模拟,探讨900 ka BP以来南亚季风与轨道参数、越赤道气流、全球冰量和温室气体的关系,表明越赤道气流、全球冰量和温室气体浓度对南亚季风降水有重要影响。启发我们,在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全球冰量不断减少以及南半球印度洋水分供应不断增加的未来情景下,南亚季风降水也将会增加。
主要参考文献
Arayamelo P A , Crucifix M , Bounceur N .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Indian monsoon during the Pleistocene[J]. Climate of the Past, 2015, 11(1): 45-61.
Bosmans J , Erb M P , Dolan A M , et al. Respons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s to idealized precession and obliquity forcing in a set of GCMs[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8, 188:121-135.
Clemens S C , Yamamoto M , Thirumalai K , et al. Remote and local drivers of Pleistocen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A test for future predictions[J]. Science Advances, 2021, 7(23):eabg3848.(原文链接)
(撰稿:史运坤,史锋/新生代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A:孟加拉湾深海沉积物预测未来南亚季风区降雨增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指标 地球 辐射 南亚 历史
Nature:从锂同位素来看地球历史上碳和硅循环演化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太阳亮度、大气氧浓度和地壳化学演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过去 35 亿年大部分时期地球表面一直保持着气候温和(Jaffrés et al., 2007)。气候的稳定使地球能够在数十亿年期间维系宜居性和复杂生命的增殖。通过调节大气的CO2水平,地球耦合的碳和硅循环内的反馈使这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Science: 太阳辐射在间冰期末期激发的气候突变
气候突变是以短时间尺度内发生剧烈的气候变化为标志,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对现代以及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长期以来,大量的古气候地质记录显示在末次冰期发生了广泛的气候突变事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较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地质证据的出现,气候突变事件被发现不仅出现在较冷的冰期,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G:早期火星的多期变暖、氧化和地球化学转变的耦合模式
类地行星的大气成分和演化主要分原始大气和次生大气。原始大气来自行星形成过程中吸积的宇宙物质,以氢气(H2)和氦气(He)为主。早期太阳的太阳风和太阳超紫外辐射都很强,类地行星的原始大气很快就被太阳风剥蚀逃逸掉了。原始大气逃逸掉后,类地行星的地质和火山等排气活动产生了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成分主要由行星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PNAS:金伯利岩揭示早期地球分异的残留地幔储存在核幔边界的LLSVPs
地幔是地球上体积占比最大的圈层,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分异和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前人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包括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的研究提出存在不同的地幔储库,包括亏损地幔(DMM),富集I型地幔(EM-I)、富集II型地幔(EM-II)、高238U/204Pb地幔(HIMU)等(Zi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PNAS:W同位素制约地球早期地幔对流模式
冥古宙和太古宙的地球具有与现代板块构造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地球早期构造样式研究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之一。早期地幔性质及其对流模式是揭示地球早期构造样式关键。最近发表的关于太古宙岩石样品的W同位素研究表明太古宙地幔主要以局部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对流为主(Mei et al., 202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P:太阳耀斑辐射扰动磁层空间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爆发现象。耀斑在短短一二十分钟内,可释放出几十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爆炸相当的能量,耀斑期间产生的X射线及极紫外辐射等不同波段辐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造成电离层各高度的电子密度不同程度增加,从而使各种电离层产生突然扰动现象,影响高频无线电通信质量甚至使通信中断。近来的研究发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PNAS:在生命起源前地球协同形成多孔二氧化硅和多肽
地球演化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生命。但是生命起源于何因、何时、何处、何物,长期以来是自然科学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一般认为,地球早期的非生物有机反应是生命起源的前奏。从溶液中的小分子(单体)过渡到低聚物以形成蛋白质和其他大型固体分子组装体,对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至关重要。 多孔二氧化硅是一种工业上普遍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前沿论坛+Science】海底光纤地球物理学研究
摘要:占地表面积70%的海洋是地球内部结构和震源研究的空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詹中文等利用现有海底通信光缆,在不添加新设备、不影响正常光纤通讯的情况下,发展了探测地震和海浪运动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有望填补海洋地球物理观测的空缺,推动建立更经济、更广泛的全球海底地球物理监测网,助力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G:地球富氧大气的未来寿命
科学家利用下一代空间和地面的望远镜寻找宜居地外星球,对发现具有可能生命特征的光谱寄予厚望(NASEM, 2019)。无疑,O2和它光化学产物O3仍是遥感生命探测的首选。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光合作用每年向海洋-大气系统提供大约9×1015 mol O2,使O2占大气体积的~20%(Houghton et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ature: 指标季节性的分离揭示全球变暖已持续上万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发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快速升温,显著影响着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由于器测记录时限的有限性,通过地质记录定量重建过去温度,延长气候变化的历史,对全面认识现代全球变暖在地球系统自然变率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尽管古气候定量化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但距我们最近的全新世(距今~11 7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