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ature: 地下水记录的末次冰盛期大陆降温幅度(6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末次冰盛期(LGM,末次冰期最寒冷的数千年间隔,26.5-19.0 ka B.P.)全球变冷的幅度是评估气候敏感性的一个重要约束因子。LGM期间,冰芯为高纬度地区提供了可靠的温度记录;但是在低纬度地区,不同代用指标的温度重建结果存在较大分歧,且大陆上低海拔地区定量记录很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可以依据惰性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直接物理关系,利用古地下水中惰性气体溶解度来恢复过去时期地表温度。由于惰性气体不易受生物和化学过程影响,且全球普遍存在LGM时期的地下水,因此被认为是反演LGM时期古温度的合适指标(图1)。尽管之前已有独立的地下水惰性气体研究发现LGM期存在热带降温事件,但是它们未统一惰性气体的建模方法且研究覆盖范围有限。

图1 惰性气体来源及古温度计原理概述(Seltzer et al., 2021)。一般认为,地下水中惰性气体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是大气圈或包气带中,即从大气经过包气带向下入渗过程中携带的部分,在其进入地下水之前已达到溶解平衡,且进入地下水后不发生衰减;二是地下水中存在的过量空气,即潜水位波动或地下水快速补给时,静水压力增大导致地下水捕获的部分空气气泡。左图:地下水位处土壤空气平衡溶解以及过量空气捕获(左下阶段1-2)及静水压力下部分捕获空气溶解(阶段2-3);右上图:大气气体经过包气带土壤孔隙并在地下水位处溶解,地下水位通常位于土壤温度与年均地表温度(黑色虚线)靠近的最小深度以下位置;右下图:惰性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函数关系图
  基于以上问题,美国霍尔伍兹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和地球化学实验室Alan M. Seltzer等人,将全球六大洲40年以来的地下水惰性气体数据与新测量的热带地区地下水惰性气体数据相结合,生成了LGM时期惰性气体温度(NGTs)全球综合记录;通过对晚全新世年轻地下水(补给年龄≤5 ka)的NGTs和现代年均地表温度(MAST,温度范围在2–33 ℃之间)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图2),评估了NGTs的准确性以及常用于将惰性气体含量转换为温度的各种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封闭系统平衡模型在精确度和拟合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因此采用该模型,并结合LGM时期地下水惰性气体数据重建了LGM时期中低纬度地区大陆地表的温度。

图2 年轻地下水惰性气体温度可准确记录现代温度图(Seltzer et al., 2021)
  LGM降温(ΔTLGM)被定义为从LGM时期地下水惰性气体温度减去晚全新世年轻地下水惰性气体加权平均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纬度(45°S和35°N之间)地下水惰性气体记录中,LGM期地表降温估算达5.8±0.6 ℃(平均95%置信区间),结果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图3b)。另外,研究还发现LGM期间陆-海降温存在明显差异。来自以往基于不同数据集、不同方法所获得的LGM时期海面降温的区域平均值(如:CLIMAP项目:0.93 ℃、基于MARGO全球海面温度模型-数据混合重建:2.0 ℃)、数据同化重建:3.75 ℃),都低于本研究中对大陆降温的估算(图3a)。因此,将惰性气体纳入到未来模型-数据同化研究,可从大气动力学角度为LGM期间海陆差异降温提供新的认识。

图3 惰性气体表明大陆上低海拔、低纬度LGM时期降温大约为6 ℃(Seltzer et al., 2021)。(a) 惰性气体温度重建ΔTLGM(本研究)与前人研究比较,在45°S和35°N之间,大陆地表降温平均值为5.8±0.6 ℃;(b) 全球地下水惰性气体温度重建ΔTLGM
  同时,本研究认为当大气CO2每增加1倍时,平衡气候敏感度(ECS)预估为3.4 ℃,显著高于以往评估结果。这不仅为最近基于代用指标和模型的ECS估计提供了大陆代用指标的支持,也强调了未来惰性气体古气候恢复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评价区域水文气候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Seltzer A M, Ng J, Aeschbach W, et al. Widespread six degrees Celsius cooling on land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J]. Nature, 2021, 593(7858): 228-232.(原文链接
(撰稿:张芬,黄天明/页岩气与工程室)
相关话题/数据 大气 指标 土壤 惰性气体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PNAS:沉积物中的岩相碳限定元古宙大气氧含量
    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和大气氧含量密切相关。例如,需氧生物出现在能够制造氧气的蓝藻(又名蓝细菌)之后,对氧气的需求程度也和它们的身体大小成正比。低氧环境只适合真核微生物生存,而不适合哺乳动物。这样看来,大气中的氧含量既限制、又促进了需氧生物的演化和发展(Knoll, 2003)。要想完全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地球富氧大气的未来寿命
    科学家利用下一代空间和地面的望远镜寻找宜居地外星球,对发现具有可能生命特征的光谱寄予厚望(NASEM, 2019)。无疑,O2和它光化学产物O3仍是遥感生命探测的首选。现在,地球生物圈的光合作用每年向海洋-大气系统提供大约9×1015 mol O2,使O2占大气体积的~20%(Houghton e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协调新生代大气CO2浓度、风化和碳酸盐补偿深度
    新生代环境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早始新世以来长期降温,并伴随大气CO2浓度降低、两极冰盖出现和扩张,从“温室地球”演变为“冰室地球”(Zachos et al., 2001)。现有地质证据表明,新生代长期降温主要是由大气CO2浓度的持续降低引起(Beerling and Royer, 2011)(图1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ature: 指标季节性的分离揭示全球变暖已持续上万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发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快速升温,显著影响着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由于器测记录时限的有限性,通过地质记录定量重建过去温度,延长气候变化的历史,对全面认识现代全球变暖在地球系统自然变率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尽管古气候定量化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但距我们最近的全新世(距今~11 7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cience:海洋铁汇在调控早期大气氧化中的角色——三铁同位素的限制
    铁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且相比于其他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敏感度,因而沉积物中的铁组分可准确地记录地球历史上大气、海洋和陆地的氧化状态及转变历程 (Raiswell and Canfield, 2012)。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的氧化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进程,经过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由金星大气-内部演化推测金星经历了“干”的后期增生
    类地行星在形成过程中,经受了大量的撞击。这些撞击包括大量原始星子的轰击(Planetesimal bombardment)和少量火星大小且发生分异的大天体撞击(Giant impact)。目前普遍认为月球就是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后形成的(Giant impact hypothesis),即月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C:地幔数据显示可氧化的火山气体的减少可能触发了大氧化事件
    包括人类在内的需氧生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繁盛兴旺,主要得益于大气中大量O2的存在,但在地球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O2含量水平并不高。地质记录中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表明大气中的O2含量在2.4~2.1 Ga大氧化事件期间快速升高,但对氧化还原作用敏感的铁、钼等元素的同位素数据却显示在3.2~3.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等:远古时期的大气
    地球远古时期遥远而神秘,好奇驱动着人类的探索。现今,地球大气拥有适宜的气压及N2、O2、CO2、CH4等气体组成;我们生活其中,习以为常。然而,这种生物宜居的大气环境,来之不易,几多起伏(例如O2,图1;Lyons et al., 2014)。同样,认识远古时期地球大气,绝非易事,几多波折(例如O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历史地震数据的建筑物致死性水平研究
    摘要摘要:快速而准确的人员死亡评估结果是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而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众多历史地震数据表明,在建筑物破坏比接近的情况下,人员死亡率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即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破坏后具有不同的致死性水平。本文基于52次历史地震的人员死亡率、建筑物破坏比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历史地震人员死亡数据的抗致死性水平分级
    摘要摘要:基于历史地震中各个烈度的人员死亡率数据,通过拟合分析,发现这些震例从分烈度人员死亡率的角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别和分组现象,同组内不同震例死亡率的变化率小于50%。分组特征代表了不同组的震例在各个烈度下均有不同的人员死亡率区间,这种分组特点和组间人员死亡率的不同所指示的是这些震例发生区域的抗致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