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C:地幔数据显示可氧化的火山气体的减少可能触发了大氧化事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包括人类在内的需氧生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繁盛兴旺,主要得益于大气中大量O2的存在,但在地球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O2含量水平并不高。地质记录中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表明大气中的O2含量在2.4~2.1 Ga大氧化事件期间快速升高,但对氧化还原作用敏感的铁、钼等元素的同位素数据却显示在3.2~3.0 Ga时海洋透光层中就已经存在O2,这意味着能够产生O2的蓝藻的出现时间远早于大氧化事件。地质学上的数据也指出在新太古代海洋和湖泊中存在甲烷营养(厌氧菌以甲烷为营养物质,并将其氧化为CO2)和氧化氮的循环,以及硫化物和氨基盐分别被氧化成为硫酸盐和硝酸盐过程。这与光合作用开始于中太古代的推论是吻合的。目前,人们对早期大气中氧气积累的具体过程以及为何大气氧化事件滞后于光合作用开始时间仍知之甚少。
  早些时候,Kump and Barley(2007)曾认为从太古代到古元古代火山活动类型由海底喷发转换为陆上喷发,此过程中还原性气体排放逐渐减少,可能对大气增氧也有一定贡献。近年Aulbach and Stagno(2016),Nicklas et al.(2019)研究发现地幔从太古代以来变得逐渐氧化,进而推测地幔的氧化有可能导致了大气的氧化。但这种推测尚未得到定量化验证。为了定量检验地幔的氧化能否导致大气的氧化,Kadoya et al.(2020)在对前人数据再挖掘的基础上发现太古代还原性火山气体的喷发可以阻止大气中O2的积累,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约2.5 Ga,这一认识对人们普遍认为的地幔的氧化并不是大气中O2演化和有氧生命演化的关键驱动力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认为需重新考虑地球和其他类地系外行星演化过程中地幔氧化对大气演化的影响。
  Aulbach and Stagno (2016)和Nicklas et al.(2019)曾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揭示出地幔的fO2从早太古代到元古代上升了约1.3个对数单位,虽然两种方法得出的fO2的变化趋势相同,但不同时代氧逸度的具体数值(用ΔFMQ表示)不尽相同(图1a)。Kadoya等以上述两套数据为基础,通过设定统一的现代MORB的fO2值(ΔFMQ=0.2±0.3),重新计算了地幔的fO2演化趋势线,发现两套数据在各自的误差范围内获得的地幔fO2演化趋势线可以很好地重合(图1b)。
  在研究中,Kadoya等构建了氧化参数Koxy,用来衡量某一时刻大气是否倾向于氧化的程度。它的定义是氧源通量与氧汇通量的比值,其中的氧汇通量主要受火山喷发的还原性气体控制(如H2、CO、H2S、SO2和CH4等)。当Koxy<1时,导致氧汇的火山气体量超过氧源量,大气中H2增加。当Koxy>1时,氧源超过有效氧汇,大气中的O2增加,直到消耗氧气的风化作用发生并使其达到平衡。
  研究结果发现,在2.62 Ga及之后,Koxy>1,即大气具有氧化性的可能性超过95%,而在3.38 Ga之前,Koxy>1的可能性小于50%,3.6 Ga之前 Koxy>1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只有30%。这就表明尽管存在光合作用,早太古代的大气很可能是还原性的。因此,地幔不断升高的fO2有可能使得大气从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转变期大约是2.5 Ga之前(图2)。
  作者认为造成地幔的fO2从太古代以来逐渐增加,并进而触发大氧化事件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地幔对流所导致的氧化还原状态分层的原始地幔的均一化过程。早期原始地幔的氧化还原状态是分层的,即下地幔中Fe2+在高压下发生歧化反应形成Fe3+和单质Fe,单质Fe进入地核,残留的Fe3+使得下地幔比上地幔更加氧化。在对流作用驱动下,上述分层的氧化还原状态变得均一化,并使地幔的fO2升高。另外一个原因是大气中诸如H2之类的强还原剂的大量逃逸进入太空,从而使得大气逐渐变得氧化。

图1 (a)Aulbach and Stagno (2016)和Nicklas et al.(2019)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揭示出地幔的氧逸度(fO2)演化趋势。氧逸度值用相对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线(ΔFMQ)来表示。图中的虚线分别表示两套数据的线性回归,可以看出它们的趋势大致相同,均反映了地幔自太古代以来氧逸度不断升高;(b)Kadoya et al.(2020)对上述两套数据重新处理后的地幔的氧逸度演化趋势,处理的方法是将两套数据中现代MORB的fO2值均采用ΔFMQ=0.2±0.3

图2氧化参数Koxy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图中实线为中值,阴影区域为概率分位数5%-95%限定区域。虚线代表了Koxy=1,虚线之上表示大气为氧化,之下为缺氧。虚线与概率分位数5%相交处对应的年龄为2.62 Ga, 意味着在2.62 Ga及之后,Koxy>1,即大气具有氧化性的可能性超过95%(Kadoya et al., 2020)  
  【致谢:感谢矿产室张连昌研究员对本文提出的修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Aulbach S, Stagno V. Evidence for a reducing Archean ambient mantle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arbon cycle[J]. Geology, 2016, 44(9): 751-754.(链接
  Kadoya S, Catling D C, Nicklas R W, et al. Mantle data imply a decline of oxidizable volcanic gases could have triggered the Great Oxidation[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 1-9.(链接
  Kump L R, Barley M E. Increased subaerial volcanism and the rise of atmospheric oxygen 2.5 billion years ago[J]. Nature, 2007, 448(7157): 1033-1036.(链接
  Nicklas R W, Puchtel I S, Ash R D, et al. Secular mantle oxidation across the Archean-Proterozoic boundary: Evidence from V partitioning in komatiites and picrites[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9, 250: 49-75.(链接
  (撰稿:英基丰/岩石圈室)
相关话题/大气 数据 过程 地幔 海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SA:洋中脊玄武岩地幔源区中存在再循环洋壳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洋中脊是绵延于大洋底的长达八万公里的火山山脉。地幔的热对流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为洋中脊玄武岩(MORBs),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随着洋中脊的扩张,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俯冲的大洋地壳在进入地幔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ature:克拉通地幔物质迁移引发的大陆裂谷带深部碳聚集
    碳元素在地球各圈层间的循环影响着全球环境、气候乃至生物的长期演化。在碳循环各环节中,碳的具体迁移形式及相关定量估计是地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相关前沿报道见《俯冲的碳》《大氧化事件与Lomagundi事件——由深部碳循环和增强的去气作用导致》)。  俯冲带、洋中脊、洋岛和岛弧以往被视为碳输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ature: 热液15N15N丰度指示地幔中氮的来源
    氮气是地球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生命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了解地球氮元素的来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大气中较高比例氮气的存在也使得来自地幔的样品普遍受到大气混染的影响,这对于研究地球深处挥发份(如氮、稀有气体等)的起源及运移过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地球对流地幔的δ15N值为-5‰ ± 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深部地幔的二元性(Double-dealing deep Earth)
    编者按:板块构造学说为解释地表观测到的几乎全部地质现象提供了动力学机制,如,板块相对运动机制,远离彼此的大陆板块上相似古生物地理分区的形成,以及大陆穿过不同特定古气候带的原因等等。这些运动通过地幔下降和上涌分别对应的板块俯冲和海底扩张实现。板块运动本质上是地幔对流造成的。科学家确信地幔以某种方式参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钙同位素对碳酸岩地幔源区的启示
    碳酸岩是指碳酸盐矿物含量超过50%的火成岩,依据其主要矿物组成可以分为方解石质、白云石质以及铁白云石质碳酸岩。大多数侵入碳酸岩是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的一部分,在空间上与一个或多个碱性侵入岩群相连。从太古宙至今,全球各大陆和部分现代海洋盆地均有碳酸岩的产出,并且年轻的碳酸岩体比更古老的碳酸岩体分布更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等:远古时期的大气
    地球远古时期遥远而神秘,好奇驱动着人类的探索。现今,地球大气拥有适宜的气压及N2、O2、CO2、CH4等气体组成;我们生活其中,习以为常。然而,这种生物宜居的大气环境,来之不易,几多起伏(例如O2,图1;Lyons et al., 2014)。同样,认识远古时期地球大气,绝非易事,几多波折(例如O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G: 海洋元素循环中不可忽视的热液影响
    海洋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海洋生物圈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海底热液系统是海洋不同元素的重要源或汇,是理解海洋元素循环过程的关键要素。现代海底热液系统自1977年发现以来 (Corliss et al., 1978)一直备受关注。通常,海底热液自海底喷流至海水,可上浮运移一段距离,最终沿着等密线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物源—河流过程—化学风化对松花江水系沉积物重矿物组成的影响
    摘要摘要:松花江水系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之一,对其沉积物组成的深入探究对揭示源区控制因素和沉积物的搬运—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重矿物蕴含着源岩母岩的重要信息,是解开由源到汇过程和物源示踪的重要工具。为了评估物源、河流过程和化学风化对重矿物组成的影响,我们从松花江水系干流和支流的边滩以及阶地共取32个样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历史地震数据的建筑物致死性水平研究
    摘要摘要:快速而准确的人员死亡评估结果是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而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众多历史地震数据表明,在建筑物破坏比接近的情况下,人员死亡率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即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破坏后具有不同的致死性水平。本文基于52次历史地震的人员死亡率、建筑物破坏比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变质底板的结构组分、形成时代及侵位机制:对大洋初始俯冲过程的约束
    摘要摘要:变质底板是俯冲下插板片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一般与俯冲带之上热的地幔橄榄岩直接接触。主要包括石榴子石角闪岩等高温和变质泥岩等低温变质底板。全球范围内,变质底板一般以岩块形式出露在蛇绿混杂岩中。但是阿曼蛇绿岩中出现了相对完整的变质底板序列,由顶至底依次出露高温变质底板和低温变质底板,它们位于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