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元素在地球各圈层间的循环影响着全球环境、气候乃至生物的长期演化。在碳循环各环节中,碳的具体迁移形式及相关定量估计是地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相关前沿报道见《俯冲的碳》《大氧化事件与Lomagundi事件——由深部碳循环和增强的去气作用导致》)。
俯冲带、洋中脊、洋岛和岛弧以往被视为碳输入地球深部或返回浅表的主要场所(图1)(相关内容可见《俯冲的碳》)。然而,近年来人们愈发认识到大陆裂谷和大陆岩石圈是地球深部碳循环中不可忽视的一环(Foley and Fischer, 2017):经过地幔柱物质或富碳熔体(与俯冲、地幔对流等过程有关)的长期交代,大量的碳被封存于大陆岩石圈地幔中,使其成为地球重要的深部碳储库;而在大陆裂谷期(continental rifting),贮存在大陆岩石圈中的碳可通过在火山和张性断裂附近发生的去气作用(degassing)以CO2形式被释放进入大气(图1)。相关研究发现,地质历史时期全球大陆裂谷带发育峰期与大气CO2高浓度(温室)期存在对应关系(Brune et al., 2017),说明大陆裂谷去气可能对地球长期气候变化有重要贡献。
对大陆裂谷带CO2释放通量的估计有助于人们对地球大气CO2浓度长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深入认识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关系的重要切入点。然而,由于现有采样不够充分、全面,人们对大陆裂谷带内部CO2释放通量的横向变化不甚了解,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出露最好的大陆裂谷带——东非裂谷带 (Lee et al., 2016)。在以往对全球裂谷带CO2释放通量的估计中,这种横向变化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Brune et al., 2017)。
图1 现今全球深部碳循环模式简图(Foley and Fischer, 2017)。箭头指示了碳输送方向,数字表示碳通量估计值(单位:Mt yr–1,括号里的值为不同研究给出的估计值)
最近,美国Syracuse大学Muirhead及其合作者对东非裂谷带东段(图2a)进行了更全面的气体采样和源区探讨,并据此构建了横跨Balangida-Manyara 盆地(属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岩石圈较厚)—Natron-Magadi 盆地(属于莫桑比克泛非期造山带,岩石圈较薄)的CO2去气通量剖面(图2b-图2d)。其结果显示:①克拉通一侧去气释放的CO2主要来自于地壳(低3He/4He 比值,平均0.05RA),而造山带一侧则主要来自于岩石圈地幔(高3He/4He 比值,平均2.3RA,高达4.0RA以上)。这一结论也得到前人获得的东非裂谷带岩浆和地幔包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e.g., Halldórsson et al., 2014)的支持;②造山带一侧CO2释放通量(均值44.5–50.4 g m-2 d-1)显著高于克拉通一侧(均值4.1–11.5 g m-2 d-1)。
图2 a. 研究区及采样位置(圆圈)。数字代表各盆地CO2去气通量的平均值,X-X’对应b-d图中所示剖面位置。 b. 沿剖面样品3He/4He比值(相对于大气比值RA)的变化,典型壳源为0.05RA,大陆岩石圈地幔源区为6.1RA。c. 沿剖面CO2去气通量变化。d. 地球物理观测给出的沿剖面岩石圈密度模型(Muirhead et al., 2020)
大量研究表明,太古代克拉通在其长期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成分改造,其岩石圈地幔相比周围元古代造山带通常更富碳。那么,在坦桑尼亚克拉通-莫桑比克造山带边界区域,为何岩石圈地幔来源的CO2去气作用在相对贫碳的造山带一侧更显著?结合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所约束的岩石圈厚度横向变化和相关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Muirhead等对此现象做出了解释(图3):一方面,太古代坦桑尼亚克拉通本身渗滤性差,阻碍积累于其地幔中的碳上升抵达地表;另一方面,在克拉通-活动构造带交界处由于存在岩石圈厚度梯度,当被改造后化学元素富集的克拉通根部满足低流变强度、较低密度的条件时,克拉通岩石圈根会以侧向平流(laterally advecting)方式拆离,较轻的拆离物质可侧向迁移上百公里、同时垂向运移至活动构造带岩石圈底部(Currie and van Wijk, 2016)。因此,这些来自克拉通地幔的富碳物质发生减压熔融,部分富碳熔体在裂谷带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中穿过地幔抵达下地壳,熔体中的富碳挥发分最后通过火山作用或沿深切的张性断裂去气释放。与裂谷同期发育的碳酸岩(carbonatite)火山作用主要沿坦桑尼亚克拉通周缘而非裂谷带走向分布(图4),该现象同样支持上述受控于岩石圈厚度和成分横向变化的深部碳聚集机制。
图3 研究区深部碳在克拉通边界的迁移模式图。该模式强调,富碳的克拉通根部分通过侧向平流拆离,同时垂向运移抵达邻近的活动带岩石圈底部,为其地表处的幔源CO2强烈去气提供碳源(Muirhead et al., 2020)
图4 45 Ma以来与东非裂谷形成有关的坦桑尼亚克拉通区域火成碳酸岩分布。碳酸岩(紫色圈)主要沿坦桑尼亚克拉通边缘(紫色箭头)而非裂谷带主要走向(棕色箭头)分布(Muirhead et al., 2020)
Muirhead等人的研究揭示了大陆裂谷带内部CO2释放通量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并且可能受控于与岩石圈厚度和成分横向变化有关的深部碳聚集机制。同时,这意味着若要更准确地估算全球大陆裂谷CO2释放通量,从而进一步探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关系,需要综合考虑裂谷带岩石圈厚度、成分及流变性的横向变化。然而,对于发育在克拉通边界附近的大陆裂谷带,富碳熔体产生的方式是以裂谷带薄岩石圈底部的减压熔融(decompression melting)为主(Muirhead et al., 2020),还是以克拉通厚岩石圈底部的低程度氧化还原驱动熔融(redox melting)为主,或裂谷不同发育阶段熔融方式不同(Foley and Fischer, 2017),尚存在争议。另外,除了俯冲带、洋中脊、洋岛与岛弧,以及大陆裂谷带之外,近年来本所郭正府研究员团队的大量研究表明,大陆内部青藏高原和长白山火山区是目前全球CO2的高通量释放区(见Werner et al., 2019和亮点报道《孙玉涛:玛珥湖温室气体释放:以长白山火山区为例》、《张茂亮:腾冲火山区的温室气体释放揭示大陆俯冲带深部碳循环机制》)。因此,陆内火山(包括休眠火山)的去气作用对于地球碳循环和气候长期变化的贡献也不容忽视(Zhang et al., 2018; Werner et al., 2019)。
【致谢:感谢李献华院士、王选策教授、郭正府研究员对本文提出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Brune S, Williams S E, Mueller R D. Potential links between continental rifting, CO 2 degassing and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ime[J]. Nature Geoscience, 2017, 10(12): 941-946.(链接)
Currie C A, van Wijk J. How craton margins are preserved: Insights from geodynamic models[J].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16, 100: 144-158.(链接)
Foley S F, Fischer T P. An essential role for continental rifts and lithosphere in the deep carbon cycle[J]. Nature Geoscience, 2017, 10(12): 897-902.(链接)
Halldórsson S A, Hilton D R, Scarsi P, et al. A common mantle plume source beneath the entire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revealed by coupled helium‐neon systematics[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4, 41(7): 2304-2311.(链接).
Lee H, Muirhead J D, Fischer T P, et al. Massive and prolonged deep carbon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continental rifting[J]. Nature Geoscience, 2016, 9(2): 145-149.(链接)
Muirhead J D, Fischer T P, Oliva S J, et al. Displaced cratonic mantle concentrates deep carbon during continental rifting[J]. Nature, 2020, 582(7810): 67-72.(链接)
Werner C, Fischer T P, Aiuppa A, et 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Subaerial Volcanic Regions[M]//Deep Carbon Past to pres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 188-236.(链接)
Zhang M, Guo Z, Liu J, et al. The intraplate Changbaishan volcanic field (China/North Korea): A review on eruptive history, magma genesis,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recent dynamics and potential hazards[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8, 187: 19-52.(链接)
(撰稿:吴子木,陈凌/岩石圈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ature:克拉通地幔物质迁移引发的大陆裂谷带深部碳聚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地球 大气 物质 岩石圈 地球物理
SA:洋中脊玄武岩地幔源区中存在再循环洋壳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洋中脊是绵延于大洋底的长达八万公里的火山山脉。地幔的热对流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为洋中脊玄武岩(MORBs),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随着洋中脊的扩张,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俯冲的大洋地壳在进入地幔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NREE:探索太空以理解地球
大约两个世纪以来,地球科学的进步通常遵循一个共同的基本理念:地球的现在是了解其过去和未来的关键。这个理念是理解地球科学领域相关知识的基础。类似的,在研究其他行星的演化历史时,这些在地球上已知的知识也可以被用于进行相关的推测。然而,科学家们发现对其他行星的观测又可以加深我们对地球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SA等:远古时期的大气
地球远古时期遥远而神秘,好奇驱动着人类的探索。现今,地球大气拥有适宜的气压及N2、O2、CO2、CH4等气体组成;我们生活其中,习以为常。然而,这种生物宜居的大气环境,来之不易,几多起伏(例如O2,图1;Lyons et al., 2014)。同样,认识远古时期地球大气,绝非易事,几多波折(例如O2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哈尔滨地区罗家窝棚组地层的沉积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摘要摘要:罗家窝棚组是哈尔滨地区的第四纪下限地层,其岩性是紫红色砂砾石,被认为是冰碛物堆积。早期的区测资料对其进行了岩性描述,对于其它地层属性,特别是地球化学属性的认识尚未涉及。为此,本文选择黑龙江五常拉林镇罗家窝棚村层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展开综合研究,以揭示其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纪青山口组黑色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环境恢复
摘要摘要: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118块页岩样品进行有机碳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运用一系列判别古气候、古盐度、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的地化指标,恢复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探讨富有机质页岩成因机制。青山口组沉积期为温暖半湿润亚热带气候,古气温>15℃,水体为陆相微咸水—半咸水环境,盐度5‰~1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松花江早更新世水系演化:来自TIMA矿物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摘要摘要:水系演化研究是揭示流域地貌—构造—气候演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松花江水系演化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第四纪松花江中上游是否发生流向反转存在争议。自动定量矿物分析系统TIMA(TESCANIntegratedMineralAnalyzer)在源区识别和古地理重建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为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
摘要摘要:尧勒萨依花岗岩出露于阿尔金北缘西段尧勒萨依河下游至河口一带,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为确定尧勒萨依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环境,本文从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年龄为2402Ma,形成时代为中生代早期晚三叠世。其高硅(Si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阿尔金山东段黑沟脑侵入体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摘要摘要:阿尔金山东段黑沟脑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体,黑沟脑地区主要由花岗斑岩、正长花岗岩构成。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全碱Na2O+K2O含量平均为9.65%,富铝、富钾的特征,里特曼指数(δ)介于1.73~7.63,均值为4.11,铝质指数(A/CNK)为0.88~1.03,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摘要:塔木察格盆地的塔南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塔南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包括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和二段、大磨拐河组),针对各套烃源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次收集了大量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对塔南凹陷各套烃源岩的基本特征、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开展了详细研究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新疆温泉南部哈尔达坂石英二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摘要摘要:西天山赛里木微地块北缘,哈尔达坂铅锌矿矿区中南部的石英二长岩,呈岩脉状就位于中元古界哈尔达坂群灰岩、白云质灰岩和微晶灰岩中。SHRIMPU-Pb法测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378.8±7.2Ma(MSWD=0.56),表明其形成于中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偏铝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