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G:由金星大气-内部演化推测金星经历了“干”的后期增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类地行星在形成过程中,经受了大量的撞击。这些撞击包括大量原始星子的轰击(Planetesimal bombardment)和少量火星大小且发生分异的大天体撞击(Giant impact)。目前普遍认为月球就是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后形成的(Giant impact hypothesis),即月球大碰撞起源假说,该假说主要论据包括月球和地球稳定同位素比率相同、月球铁核较小、月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等特征。大碰撞事件应该是地球经历的最后一次大型撞击,后续的撞击都没能再整体性的改变地球的性质。类地行星在经历完大撞击阶段或内核形成结束之后,又通过小星体撞击吸积了大量物质,将这一阶段称为后期增生(Late Accretion)(Morbidelli and Wood, 2015),后期增生事件可能是类地行星挥发份、甚至生命元素的主要来源。因此,后期增生阶段对类地行星挥发份的起源和行星演化有重要影响。主要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1)类地行星在后期增生阶段一共吸积了多少物质?(2)这些物质中挥发份的含量、特别是水含量占多少?(3)这些物质来源是哪类小星体?(4)撞击体的大小和数量的分布特征?
  地球的后期增生研究较多,目前认为地球的后期增生事件贡献了0.5%-1.5%的地球质量。从解决地球水来源的角度看,含水较多的碳质球粒陨石(CC)是后期增生最佳的物质来源,但是最近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干燥的顽辉石球粒陨石(EC)才可能是地球后期增生的主要物质来源(Fischer-Goedde and Kleine, 2017; Dauphas, 2017)。金星由于缺乏岩石样品,对金星的过去了解有限。考虑到金星没有生物圈、积水和全球板块运动,其大气经历的挥发份循环比地球要少很多,因此可以从现在金星的大气成分来推测原始金星的大气成分(Lammer et al., 2018)。

图 1 金星长期演化过程中金星大气水含量的变化,及影响金星大气水含量的交换机制(Gillmann et al., 2020)
  Gillmann et al.(2020)将撞击模型与行星内部-大气耦合模式相结合,模拟了在岩浆洋固化后的挥发物演化(图1),通过对比不同的后期增生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现今金星大气对比,获得了最佳的后期增生模型(图2)。金星早期的增生性碰撞和大气导致高温,形成岩浆洋。此阶段原始大气会在千万年尺度就逃逸掉,每十万到千万年间陆地水将流失一次,岩浆洋在百万年间迅速固化。因此,在岩浆洋固体化后,也就是演化模型开始时,金星大气的初始水含量为零;岩浆洋会释放二氧化碳,氮气主要被束缚在表面,所以后期增生阶段开始时的挥发物压强设定为(0 bar N2,0 bar H2O,65 bar CO2)。在后期增生阶段,尽管有大气逃逸和撞击侵蚀,但并不足以防止挥发物的积聚,火山脱气和由撞击熔融引起的去气也只是一个二阶效应。水被认为主要来自碳质球粒陨石,N2和CO2主要来自碳质球粒陨石和顽辉石球粒陨石。后期增生结束之后,大气含水量就完全由大气逃逸和火山去气决定,它们也会导致金星大气中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缓慢富集(见图1)。

图 2 不同后期增生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现今金星大气挥发物含量的一致性。(a-b)为强大气逃逸假设,(c)为更真实的弱大气逃逸假设。(a)为方案D采用不同后期增生开始时间,(b)为方案A-D采用相同后期增生开始时间,(c)为方案C和D采用不同后期增生开始时间。纵轴为EC与CC含量。红色数字显示达到现今观测值所需的金星大气初始CO2压强 (bar)(Gillmann et al., 2020)
  由于后期增生阶段撞击体的大小和数量可能会影响行星的演化,所以Gillmann等模拟了四种不同的后期增生方案:A方案为1次超大撞击(R=1,819km),B方案为9次大撞击(R> 500km),C方案为82次中型碰撞(R> 125 km),D方案为244个小型撞击(R> 50 km)。金星后期增生的发生时间选在富钙铝包体(CAI)形成后的50-150百万年之间。撞击物选为类似EC的成分(0.1%H2O,0.4%CO2,0.02%N2)和类似CC的成分(8%H2O,4%CO2,0.2%N2)。大气逃逸和火山脱气分别选择了三种端元,即最大逃逸量和最小排气量(最湿的后期增生过程)、最小逃逸量和最大排气量(对应最干的后期增生过程)和前两者之间中间的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后期增生模型产生的大气与现今观测的金星大气,可以得出最可能的金星后期增生模型(图2)。对比发现只要CC含量少于2.5%,即使采用不同的后期增生启动时间,结果都能满足现今金星大气条件(图2a)。而四种不同撞击物尺寸-频率分布对结果影响很小,特别是对产生水几乎没区别(图2b)。在更准确代表目前对太阳极紫外辐射和水损失演变理解的假设下,即弱大气逃逸或最干后期增生假设,发现后期增生的撞击物已经基本干燥(CC物质少于2.5%,EC物质多于97.5%)(图2c)。综上所述,模型与现今金星大气的最佳吻合表明,金星的后期增生物质主要来自干的顽火球粒陨石(EC),只有少量(<2.5%)来自湿的碳质球粒陨石(CC),因此金星的挥发份应该主要来自岩浆洋固结之前。数值模拟表明,后期增生在早期太阳系可能具有普适性,且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所以可以推测类地行星的大多数挥发份都是在行星形成的主增生阶段获得,而不是后期增生阶段,这一结果与先前基于地球和火星物质同位素的研究结果相符。  
  【致谢:感谢地星室胡森副研究员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Dauphas N. The isotopic nature of the Earth’s accreting material through time[J]. Nature, 2017, 541(7638): 521-524. (链接
  Fischer-Goedde M, Kleine T. Ruthenium isotopic evidence for an inner Solar System origin of the late veneer[J]. Nature, 2017, 541(7638): 525-527.(链接
  Gillmann C, Golabek G J, Raymond S N, et al. Dry late accretion inferred from Venus’s coupled atmosphere and internal evolution[J]. Nature Geoscience, 2020, 13(4): 265-269. (链接
  Lammer H, Zerkle A L, Gebauer S, et al.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es of early Venus, Earth and Mars[J]. Th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Review, 2018, 26(1): 2. (链接
  Morbidelli A and Wood B J. Late Accretion and the Late Veneer // Badro J and Walter M J(Eds.). The Early Earth: Accre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John Wiley & Sons, 2015: 71–82. (链接
(撰稿:柴立晖/地星室)
相关话题/大气 地球 物质 方案 观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NREE:基于地震波场的跨尺度地球内部成像
    地震方法是如今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人类了解地球深部构造的唯一方法。借助地震成像方法,地球物理学家将复杂的地震波波形信息转化为易懂的地球模型参数,如地球内部的速度结构。因此地震成像方法的精度直接决定了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程度。  现今精度最高的地震成像方法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洋中脊玄武岩地幔源区中存在再循环洋壳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洋中脊是绵延于大洋底的长达八万公里的火山山脉。地幔的热对流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为洋中脊玄武岩(MORBs),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随着洋中脊的扩张,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俯冲的大洋地壳在进入地幔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ature:克拉通地幔物质迁移引发的大陆裂谷带深部碳聚集
    碳元素在地球各圈层间的循环影响着全球环境、气候乃至生物的长期演化。在碳循环各环节中,碳的具体迁移形式及相关定量估计是地球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相关前沿报道见《俯冲的碳》《大氧化事件与Lomagundi事件——由深部碳循环和增强的去气作用导致》)。  俯冲带、洋中脊、洋岛和岛弧以往被视为碳输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NREE:探索太空以理解地球
    大约两个世纪以来,地球科学的进步通常遵循一个共同的基本理念:地球的现在是了解其过去和未来的关键。这个理念是理解地球科学领域相关知识的基础。类似的,在研究其他行星的演化历史时,这些在地球上已知的知识也可以被用于进行相关的推测。然而,科学家们发现对其他行星的观测又可以加深我们对地球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A等:远古时期的大气
    地球远古时期遥远而神秘,好奇驱动着人类的探索。现今,地球大气拥有适宜的气压及N2、O2、CO2、CH4等气体组成;我们生活其中,习以为常。然而,这种生物宜居的大气环境,来之不易,几多起伏(例如O2,图1;Lyons et al., 2014)。同样,认识远古时期地球大气,绝非易事,几多波折(例如O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哈尔滨地区罗家窝棚组地层的沉积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摘要摘要:罗家窝棚组是哈尔滨地区的第四纪下限地层,其岩性是紫红色砂砾石,被认为是冰碛物堆积。早期的区测资料对其进行了岩性描述,对于其它地层属性,特别是地球化学属性的认识尚未涉及。为此,本文选择黑龙江五常拉林镇罗家窝棚村层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展开综合研究,以揭示其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纪青山口组黑色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环境恢复
    摘要摘要: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118块页岩样品进行有机碳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运用一系列判别古气候、古盐度、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的地化指标,恢复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探讨富有机质页岩成因机制。青山口组沉积期为温暖半湿润亚热带气候,古气温>15℃,水体为陆相微咸水—半咸水环境,盐度5‰~1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松花江早更新世水系演化:来自TIMA矿物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摘要摘要:水系演化研究是揭示流域地貌—构造—气候演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松花江水系演化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第四纪松花江中上游是否发生流向反转存在争议。自动定量矿物分析系统TIMA(TESCANIntegratedMineralAnalyzer)在源区识别和古地理重建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
    摘要摘要:尧勒萨依花岗岩出露于阿尔金北缘西段尧勒萨依河下游至河口一带,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为确定尧勒萨依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环境,本文从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年龄为2402Ma,形成时代为中生代早期晚三叠世。其高硅(S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摘要:塔木察格盆地的塔南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塔南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包括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和二段、大磨拐河组),针对各套烃源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次收集了大量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对塔南凹陷各套烃源岩的基本特征、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开展了详细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