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和月球都具有类似的核-幔-壳结构,但唯独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长英质的大陆地壳。大多数情况下,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古老得多。最古老的陆壳岩石年龄高达40亿年,最古老的锆石年龄高达44亿年,而最古老的洋壳年龄不超过2.5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保存了更多关于地球地质演化历史的信息。大陆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居住场所和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因此,大陆何时、何地、如何起源、增生、改造甚至破坏是地球科学中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图1 全球克拉通的空间分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与香港大学/西北大学赵国春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等人的研究表明:
(1)具有长英质地壳的太古宙大陆起源于板块构造体制下的岛弧,或起源于地幔柱衍生的海洋高原。
(2)板块构造体制下的岛弧模式能够很好地解释太古宙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的成因,其中高压型TTG被认为是俯冲板块部分熔融的结果,低压型TTG(相当于钙碱性花岗岩类)源自新生玄武质地壳的部分熔融,而新生地壳本身则是由于俯冲板块释放的流体引起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然而,岛弧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太古宙绿岩地体中缺少大量安山岩、科马提岩~1600℃高温形成环境、近于同时侵位的具有克拉通规模的TTG岩套、大规模穹隆构造,以及具有古老克拉通变质变形特征的逆时针P-T轨迹等诸多特征。
(3)地幔柱洋底高原模型可以合理解释太古宙绿岩和TTG岩石组合的成因,其中绿岩中的拉斑玄武岩和科马提岩分别来自地幔柱头部和尾部部分熔融的岩浆,英安岩、流纹质英安岩和流纹岩来自地壳的部分熔融,TTG来自大洋高原下部玄武岩的部分熔融。洋底高原模式还可以很好地解释太古宙穹隆构造、逆时针P-T轨迹以及缺少蓝片岩和双变质带等现象。
(4)自地球上出现板块构造以来,由于周边大洋岩石圈的俯冲作用,太古宙大陆核经历了增生或生长过程,年轻弧的形成和增生过程是地球早期历史上大陆生长的主要机制。
(5)太古宙陆核在古元古代通过弧岩浆作用和拼合作用侧向生长而形成大陆。古元古代(21-18亿年)全球大陆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地球上第一个超大陆——努纳大陆(也称哥伦比亚大陆)。中亚、北美科迪勒拉山脉和东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德山脉是显生宙大陆生长的最佳例证。
(6)巨型俯冲-增生杂岩的生长、俯冲板块回撤、洋脊俯冲和洋内俯冲系统的形成是增生造山作用导致大陆生长的主要过程。碰撞造山作用可能是太古代板块构造(增生)向现代板块构造(增生和碰撞)转变的标志。
图2 大陆岩石圈横向和垂向结构不均一性示意图
(7)在大陆岩石圈演化过程中,除了侧向增生或垂向生长之外,也经历了幕式的改造过程,造成了普遍存在的横向和垂向结构的不均一性。岩石圈的复杂结构、固有的化学浮力和较高的强度是古老大陆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基本因素。
(8)自~30-25亿年前出现板块构造以来,大陆生长的速率降低,而大陆改造作用变得显著,这主要与超大陆拼合期间的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以及地幔深部过程有关。
(9)大陆改造作用通常发生在大陆边缘或大陆内部岩石圈薄弱地带,一般不影响大陆的整体稳定性。然而,在稳定的克拉通区域确实发生过显著的大陆改造作用,使克拉通强烈活化,甚至造成了克拉通岩石圈的破坏。
(10)克拉通的破坏主要归因于长期的大洋俯冲。大洋俯冲能够通过水和其他挥发分的输入以及显著的构造应力作用,导致克拉通岩石圈软化和变形。板块之下的地幔柱活动尽管可能会影响板块运动和克拉通岩石圈演化,但在大陆改造和破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图3 大陆起源、增生和改造的地质模型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Reviews of Geophysics(朱日祥*, 赵国春, 肖文交, 陈凌, 汤艳杰. Origin, Accretion and Reworking of Continents[J]. Reviews of Geophysics, 2021, 59: e2019RG000689. DOI: 10.1029/2019RG000689)。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朱日祥等-RG:大陆起源、增生与改造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过程 地球 结构 地质 院士
王新等-JGR:构筑精细城市盆地结构——基于密集台阵的贝叶斯沿层相干接收函数
在人口稠密且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特大城市(如洛杉矶、旧金山、成都、东京等),开展城市盆地结构探测对地震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因为盆地的“场地效应”会放大地震动的振幅、增加其持续时间。近年来,随着便携式一体化短周期节点地震仪的快速发展,短周期密集台阵探测已成为低成本、高分辨约束城市盆地结构的重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范兴利等-Geology:岩石圈结构差异对中国东北地区第四纪火山钾质和钠质玄武岩浆起源的控制作用
中国东北地区松辽盆地北缘及其东西两翼发育众多的第四纪板内火山,包括长白山火山、龙岗火山、镜泊湖火山、阿巴嘎火山、哈拉哈火山、五大连池火山、诺敏河火山等(图1A)。这些年轻板内火山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是涉及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推进解决与板块深俯冲相关重大地球科学问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赵盼等-Geology:塔里木克拉通早新元古代聚合过程及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
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个克拉通共同构成了中国大陆的基本格架,三个克拉通的形成过程和早期构造演化历史一直是国内地学界研究的重点。华北和华南的研究显示,两个克拉通的最终形成均由两个陆块元古代碰撞拼贴完成,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由东部和西部两个陆块拼贴形成,华南克拉通在新元古代由扬子和华夏两个陆块拼贴形成。塔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oss Mitchell等-NC:雪球地球时期生命存续之谜新解
雪球地球是地球经历过的最极端的气候事件。当今冰盖只出现在位于高纬度的大陆比如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与之相反,雪球地球顾名思义,意味着整个地球都被厚冰层包裹住了。 加州理工学院的Joseph Kirschvink和哈佛大学的Paul Hoffman及其团队最初提出雪球地球假说时,他们描绘的极端气候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张广利等-EPSL:缅甸下方俯冲的印度大陆岩石圈三维形态与结构
随着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印度大陆岩石圈沿着汇聚边界进入欧亚大陆的下方。陆陆碰撞后的大陆俯冲是深入理解印亚碰撞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俯冲大陆岩石圈的形态与结构可为认识大陆俯冲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地形变化最剧烈、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陆内中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李玮等-JGR:地震各向异性指示地幔柱作用对岩石圈的强化效应及对现今深部过程的影响
地幔柱,作为起源于核幔边界的热地幔上升流,会侵蚀克拉通岩石圈,并促使大陆裂解(Morgan, Nature, 1971; Hu et al., Nature Geoscience, 2018)。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挤压应力构造环境中,地幔柱不仅不会导致克拉通裂解,反而会促使岩石圈缝合和再克拉通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綦超等-JGR:富铁橄榄石中的显微结构演化
橄榄石的流变性质影响着地球和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上的多种地质过程。过去的实验研究发现橄榄石的流变不仅取决于应力、温度、围压、氧逸度、熔体含量、水含量等热力学参数,也受晶粒尺寸和显微结构所影响。过去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与地球地幔天然橄榄石成分相近的富镁橄榄石。然而橄榄石作为一种固溶体,它的成分可以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吕彦等-JGR:东加勒比地区俯冲弧后地幔结构新认识
俯冲大洋板块的脱水及其对地幔结构的影响是长期受到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前人研究已认识到,在弧下100±20 km深处存在大量脱水,这导致了地表火山岛弧的形成;俯冲板片滞留到地幔过渡带也会造成深部物质脱水。然而,在板片俯冲到两三百千米深的区域,如小安的列斯岛弧的弧后海域(图1),地表不存在火山活动,但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孙文杰等-JGR:中国区域大尺度强Es结构观测研究
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简称Es层),存在于地面上方90-130 km以内的空间区域,其层内电子密度高,会使经过它的无线电波产生反射、散射或折射,实现远距离高频或甚高频通信,强的Es结构常伴随有各种尺度的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可引起无线电信号闪烁、卫星信号失锁、测距误差等,进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张维骐等-JP:超慢速扩张脊下洋壳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成因
大洋中脊是现今地球上最长火山链,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地壳增生场所。根据全扩张速率,全球洋中脊可以分为快速扩张(>80 mm/yr)、慢速扩张(20-80 mm/yr)以及超慢速扩张(<20 mm/yr)三种类型。其中超慢速扩张脊占据了全球洋脊总长度的36%,主要分布在西南印度洋脊和北冰洋脊。对于快速扩张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