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拥有太阳系中最强的极光活动,其绚丽发光现象背后对应着丰富的空间等离子体过程,并且不同位置的极光可以反应行星空间不同区域的物理过程。目前主流的木星极光产生机制是1979年由Hill提出来的“共转破坏”驱动机制。该观点认为,木星旋转只能够带动靠近行星区域的磁层共转,而距离较远的磁层区域则难以维持共转,从而在磁层中形成等离子体的剪切流,驱动环状粒子沉降以形成极区主极光带。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共转破坏”驱动机制被认为是标准的巨行星磁层电离层耦合驱动机制,随后基于该理论发展出多个极光电流模型(譬如Cowley et al., 2001)。然而,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多,研究人员发现越来越多与模型预测不同的观测事实,对传统极光电流模型提出了重大的挑战。Yao et al.(2019)首次使用朱诺号飞船在磁层内连续数天的观测配合同时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提出类似于地球磁层的磁能“装卸载”过程也存在于木星,可以用于解释极光的亮度变化,这一机制与“共转破坏”诱发驱动机制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而其他的驱动机制,例如波动,也被提出用于解释木星极光的产生。迄今为止,由于缺少充分的木星极光和磁层联合观测观测,关于木星极光的产生机制之争是木星磁层领域的研究焦点。
在地球上,丰富的观测数据清晰地显示了阿尔芬波在极光驱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逐渐改变了学界对木星极光驱动过程的认识。在木星上,有理论研究曾提出阿尔芬波在驱动木星极光方面的重要意义(Saur et al., 2018)。 此后,Gershman et al.(2019)使用朱诺号飞船观测数据研究阿尔芬扰动和极光的关系,他们发现,在朱诺号飞掠极光区域的时候,可以看到阿尔芬扰动的增强。但他们的研究没有涉及直接的极光观测资料,因此只能证明该区域存在阿尔芬波而不能提供阿尔芬波与极光辐射强度的关联。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潘东晓与尧中华副研究员、魏勇研究员,以及比利时列日大学太空中心主任Denis Grodent教授和Bertrand Bonfond研究员等人,设计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木星极光的观测数据,配合朱诺号飞船在木星磁层中的磁场探测数据,直接从这两方面的观测出发,研究木星极光与阿尔芬波动的关联。在木星上,阿尔芬波动的周期一般在几十分钟,因此该工作选择周期在1-60分钟的低频阿尔芬扰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极光辐射强的事件对应的波动强度越强,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图1)。这一结果从统计的角度首次直接证实了阿尔芬波与木星极光的关联,为阿尔芬波驱动木星极光这一理论框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图1 木星极光功率与阿尔芬波动强度的关系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潘东晓,尧中华*,Harry Manners, William Dunn, Bertrand Bonfond, Denis Grodent, Binzheng Zhang,郭瑞龙,魏勇. Ultralow-frequency waves in driving Jovian aurorae revealed by observations from HST and Juno[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1, 48: e2020GL091579. DOI:10.1029/2020GL091579)。本研究得到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项目(鸿鹄专项,XDA1701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4149, 41704169, 42074211)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IGGCAS-201904)等项目的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潘东晓等-GRL:木星极光与低频波动的相关性——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朱诺号飞船的联合观测证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相关话题/观测 数据 过程 空间 物理
李玮等-JGR:地震各向异性指示地幔柱作用对岩石圈的强化效应及对现今深部过程的影响
地幔柱,作为起源于核幔边界的热地幔上升流,会侵蚀克拉通岩石圈,并促使大陆裂解(Morgan, Nature, 1971; Hu et al., Nature Geoscience, 2018)。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挤压应力构造环境中,地幔柱不仅不会导致克拉通裂解,反而会促使岩石圈缝合和再克拉通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孙文杰等-JGR:中国区域大尺度强Es结构观测研究
电离层偶发E层(Sporadic E layer,简称Es层),存在于地面上方90-130 km以内的空间区域,其层内电子密度高,会使经过它的无线电波产生反射、散射或折射,实现远距离高频或甚高频通信,强的Es结构常伴随有各种尺度的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可引起无线电信号闪烁、卫星信号失锁、测距误差等,进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李继磊等-GCA&IGR:流-岩交换过程解译俯冲带中硫的迁移
俯冲带是地球一级物质循环体系,控制着地球内部与地表之间各种元素与挥发份的交换过程,影响着全球的元素循环。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实验岩石学研究,目前的共识是板片向上覆地幔楔输送挥发份物质的主要介质是俯冲带流体。深俯冲的沉积物、蚀变洋壳和蛇纹石化地幔通过变质脱水反应形成的富水流体充当了C、S、N、B、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耿智等-EG:人工智能地震信息挖掘——物理机制约束下的大数据智能学习技术
人工智能地质大数据分析是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核心是在物理规律约束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分析和挖掘有价值的核心信息和关键证据,以解决地质学的认知、发现、决策和评价等理论以及地质资源探测中的实际问题。 深地非常规资源钻探地质风险的钻前预测是长期难题,其中钻井井壁失稳是钻探地质与工程风险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郭顺等-JGR:彩色宝石揭秘造山带的脱碳方式和过程
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脱碳作用(碳源)和碳吸收作用(碳汇)共同制约着地球碳循环和长期的气候-环境演化。碳吸收过程主要涉及大陆地壳的风化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风化作用等;脱碳过程则主要包括洋中脊火山活动、裂谷去气和岛弧环境的变质-岩浆活动以及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近年来,造山带的碳释放和迁移过程受到了国际学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徐德克等-GPC:全新世我国南北方存在500年准周期不同步的季风降水变化过程
近百年来我国季风区降水,正在经历由1970年代之前的“北涝南旱”过渡为1970年代之后的“南涝北旱”气候状态,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现今的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演化格局,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黄天明等-GRL:水力压裂中地球化学过程精细刻画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使得页岩油气实现了经济有效的开采,这一颠覆性技术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美国2019年页岩气产量高达7160亿方),影响了全球能源格局,同时消除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担心(金之钧等,2020)。中国、英国、波兰等国拟大力开发页岩气,中国2019年的页岩气产量也突破了150亿方。然而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尧中华等-JGR:磁重联和偶极化过程驱动木星的晨爆和极光注入现象
木星上拥有太阳系中最强的极光现象,其紫外极光图片提供了诸多丰富的特征。事实上,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木星的首批极光观测中,人们就发现了巨大的极光增强区域。根据极光形态和发生位置等特征,该现象被命名为木星极光晨爆(Auroral Dawn Storm)。虽然木星晨爆事件被发现至今已有20多年,其物理机制依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苏本勋等-CMP: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矿物-粒间熔流体反应
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是研究幔源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对该类型岩体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也引领了这些领域的科学前沿。这类岩体赋含有丰富的铬铁矿、铂族元素、钒钛磁铁矿等矿床资源,其中的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储量占全球资源总量的70%。尽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贺可洋等-QSR:长江下游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导致水稻驯化过程延长
农业起源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学术界对野生植物被驯化成作物的过程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例如对于农作物是快速驯化还是缓慢驯化的,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观点认为农作物驯化是一个快速过程,200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但越来越多的西亚小麦、大麦和中美洲玉米植物考古学证据显示,农作物驯化开始于约1万多年前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