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条件
报考条件、入学考试科目以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准。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以院内导师为主。院内导师应由我院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院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行业内权威资格证书。
3.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分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为1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为1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按照研究方向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确定。课程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学分。学位课程(不包括外语)成绩合格线为65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导师确定。
1.课程设置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公
共
学
位
课
|
(1)
|
外语
|
45
|
3
|
★
|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
(3)
|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
30
|
2
|
★
|
|
(4)
|
林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
30
|
2
|
★
|
|
(5)
|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
30
|
2
|
★
|
|
(6)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30
|
2
|
★
|
|
(7)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15
|
1
|
★
|
|
(8)
|
论文设计与研究方法
|
15
|
1
|
◆
|
|
专
业
学
位
课
|
(9)
|
现代管理学
|
30
|
2
|
★
|
(10)
|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
45
|
3
|
★
|
|
(11)
|
农村社会发展专题
|
45
|
3
|
★
|
|
(12)
|
现代经济理论
|
30
|
2
|
★
|
|
(13)
|
涉农产业组织与管理
|
30
|
2
|
◆
|
|
(14)
|
林业经济研究方法
|
30
|
2
|
●
|
|
选
修
课
|
(15)
|
农村社会学
|
30
|
2
|
★
|
(16)
|
森林资源与区域发展
|
30
|
2
|
★
|
|
(17)
|
区域经济学
|
30
|
2
|
★
|
|
(18)
|
行政管理学
|
30
|
2
|
★
|
|
(19)
|
社会心理学
|
30
|
2
|
★
|
|
(2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①
|
18
|
1
|
★
|
|
(21)
|
自然辩证法概论①
|
18
|
1
|
★
|
注: “◆”表示为非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修课程;“●”表示为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修课程;“★”表示两类研究生均可选的课程。
①“自然辩证法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之间必修1门。
2.学位课程说明:
(1)外语
外语课程的学习以基础部分为主,但需加强专业部分,目的是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外文资料。其中专业外语部分选择农业生产、管理、区域发展、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性原文进行讲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分专题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系统地介绍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涉农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以及我国涉农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具体的政策。
(4)林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林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林业成果推广程序;林业推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林业推广的组织体系;林业推广的管理;推广工作的监控与评价;林业推广的方式、方法;林业推广人员;林业推广教育。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农业传播技术中的具体应用。现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在讲授现代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社会意义的基础上,集中讲授传播学中的媒介理论、符号理论、信息理论、受众理论、效果理论;进而讲授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一般方法和技巧,例如采访、主持、倾听与表达,并讲授各种传播策略。通过大量的案例讨论,使现代传播学原理应用于具体的农业技术推广。
(6)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主要讲授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包括误差理论和测定结果表达,统计推断和显著性检验,线性回归,曲线拟合,误差分析和实验设计,单因素及双因素优选法,多因素优选的正交设计法以及常用数据处理软件Excel、SPSS的介绍。
(7)文献检索与利用
主要介绍信息检索基本知识、馆藏书目查询、电子图书浏览、各种数据库的检索,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EBSCO、Elsevier Science、Web of knowledge、A BI、SSCI、ISTP、PQDD等数据库的检索,以及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8)论文设计与研究方法
重点讲述如何选题、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撰写、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五、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个人培养计划、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报告、院外实践研究。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要在院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填写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读书计划、论文选题等内容。导师和指导小组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制定读书计划,开出读书清单,精读要求3-5本,泛读要求5本以上。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课程学习期间进行论文的选题或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并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要对选定领域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进行论述。开题报告应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意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可能存在的问题、预期结果和经费概算。开题报告经院内外导师以及考核小组同意确定后执行。
(3)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为保证按质按量完成论文工作,及时了解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检查、督促和评估论文指导工作,需要按时提交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进行。
(4)院外实践研究
全日制农业推广(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实践研究。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研究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全日制农业推广(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实践期间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2.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本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论文选题应有一定难度、理论联系实际、先进性和足够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能力。
3.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或调研报告。
4.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