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动力实验室研究人员针对小型涡扇发动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其高压涡轮导向器端区冷却特性。传统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间存在装配间隙,为防止高温燃气入侵危害内部结构,通常引高压压气机后高压气体封严。同时,该封严气还可对高压涡轮端区实施冷却。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型燃烧室和高压涡轮配合结构,通过在导向器安装边设计周向均匀分布的凸台,使配合间隙不连续分布,并命名为间断缝(interrupted slot)。针对这种新型配合结构,研究了吹风比(blowing ratio)、缝轴向位置(axial position)、冷气进气角(coolant incidence angle)对端区二次流和冷却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吹风比和缝的轴向位置对端区气膜冷却有效性的影响较大。气膜冷却有效性随着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吹风比从1.7增加到1.86时,冷却效果发生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研究端区前缘附近流场发现,吹风比等于1.86时,前缘马蹄涡明显减弱,且一部分冷却气体爬升到叶片型面上。在研究缝轴向位置时,移动缝靠近叶片前缘同样发现冷气爬升到叶片型面上。因此可以得到结论,冷气爬升到叶片型面提高了端区冷却效果。在设计端区冷却结构时,合理选取冷气吹风比和缝的轴向位置,可实现以较少的冷气达到较高的冷却效果,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在GPPS国际会议宣读,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图1 不同吹风比对周向平均气膜冷却有效性的影响

图2 不同缝轴向位置对周向平均气膜冷却有效性的影响

图3 不同冷气气流角对周向平均气膜冷却有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