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营业:商法上的特殊客体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营业:商法上的特殊客体
刘文科;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营业(Gewerbe)是大陆法系国家商法上的特有概念,既可以指称客观意义上的营业财产,也可以指称主观意义上的营业活动。客观意义上的营业作为一项商法上的法律概念,区别于民法上的"集合物"的概念,以其整体性的特点而成为商人所有权的客体。

关键词(KeyWords): 营业;;企业;;商人所有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文科;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2]营业的意义是多重的,它有时指商人的营利活动,也有时是指商人为实现一定的营利目的而运用全部财产的组织体。前者称为主观意义的营业,又称为活动的营业;后者称为客观意义的营业,又称为组织的营业。参见王保树:《商法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1][法]伊夫.居荣:《法国商法》(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04页;另参见沈达明编著《法国商法引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9页。[2][法]伊夫.居荣:《法国商法》(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53页;另参见沈达明编著《法国商法引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7~328页。[3]Paul Didier,Droit commercial,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p.361.[4]陈国奇:《营业转让研究》,清华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1~34页。[1]也有学者将其译为“铺底”,并指出直译的话就是“商铺的底子”。沈达明编著:《法国商法引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1]参见郑玉波著、陈荣隆修订:《民法债编总论》,2002年修订第2版,第174页;廖义男:“从经济法之观点论企业之法律问题”,载氏著《企业与经济法》,1980年版,第80~82页;史尚宽:《债法总论》,1983年版,第134~135页;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上),2000年新订版,第178页;刘孔中:“挖角与恶意挖角”,载《月旦法学杂志》第97期。[1]英美法系中也有部分立法将股权转让时须随同转让的标的扩展至应收账款、特许经营权和商誉(Newfoundland act Art.2)。还有一些州立法明确将重大资产转让扩展至整个营业的转让。(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俄勒冈州、华盛顿特区)see S.A.Bayitch,Transfer of business:A Study in Comparative Law,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Vol.6(1957),p.291.[1]朱慈蕴:“营业规制在商法中的地位”,载《清华法学》2008年第4期。[2]関俊彦:《商法総論総則》,有斐閣2003年版。[3]王保树:《商法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法]伊夫.居荣:《法国商法》(第1卷),罗结珍、赵海峰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5]吴建斌:《现代日本商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6][日]我妻荣:《新订民法总则》,于敏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7][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王书江、张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8][日]我妻荣著,有泉亨补订:《新订物权法》,罗丽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9]范健:《德国商法:传统框架与新规则》,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0]王保树、朱慈蕴:“赴日考察日本商法总则.商行为法的报告”,载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11]张民安:《商法总则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12]沈达明编著:《法国商法引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德]托马斯.莱塞尔、吕迪格.法伊尔:《德国资合公司法》(第3版),高旭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4]李锡鹤:《民法原理论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15]陈忠五:《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保护客体:“权利”与“利益”区别正当性的再反思》,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16]范健:《德国商法:传统框架与新规则》,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7]王泰铨、王志成:《公司法新论》,三民书局2007年增订第4版。[18]叶林:“营业资产法律制度研究”,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相关话题/商法 民法 法学 组织 日本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始终秉承学校"推动政治进步、法治昌明、社会繁荣"的办学传统,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荀子礼法学说新解
    荀子礼法学说新解 周伟;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战国变法运动有力顺应了宗法封建国家崩溃后新君主的建国问题。纯物量精神的法家"法治"成就了政治社会的客观化,这种物化的治道是中国法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捩。荀子有效回应了法家的这一发展方向,它会通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简介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以《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为对象的探索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以《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为对象的探索 张中秋;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华法系的道德原理与罗马法的自由原理,以及这两种原理的自然哲学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法学教科书60年回顾与反思
    刑法学教科书60年回顾与反思 王文华; 1: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刑法学教科书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今日之教材具有紧随立法,内容日趋充实、成熟,理论性不断增强,实用性日益提高等特点。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共和国六十年: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变迁——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
    共和国六十年: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变迁——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 谢维雁; 1: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简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简介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变革——以日本为例
    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变革——以日本为例 高见泽磨; 1: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以国际关系的变动为切入点,考察日本历史上重大的法律变革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比较日中两国近代法律变革所经历的基本路径及其得失成败,对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
    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 李永军;王伟伟;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2:中国政法大学 3:德国弗莱堡大学 摘要(Abstract): 住所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关系在我国民法上存在不明确之处。从历史及制度目的来看,我国的户籍制度在于限制私人的迁徙自由,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能否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
    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 张守文;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分配的路径是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经脉,从分配的视角审视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个体的利益分配和国家的财政分配是推动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因;改革开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