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 李永军;王伟伟;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2:中国政法大学 3:德国弗莱堡大学 摘要(Abstract):
住所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关系在我国民法上存在不明确之处。从历史及制度目的来看,我国的户籍制度在于限制私人的迁徙自由,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能否在这样的户籍制度下成立固然存在讨论的空间。不过,住所制度与迁徙自由的关系并非明白无疑。作为一种事实判断,住所的设立、变更仍然可以在违反户籍法限制迁徙自由规定的情况下成立。迁徙自由与住所制度是相互协调的,但住所在民法上的制度价值不在于实施迁徙自由的宪法价值。迁徙自由在民法上可以通过善良风俗及一般人格权制度来实现。民法的住所制度应与户籍制度独立并恢复本来的制度内涵,而户籍制度应为身份登记制度,其对于民事身份事实的证明有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户籍;;住所;;身份登记;;迁徙自由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永军;王伟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欧美国家普遍实行身份登记制度(civil registration),身份登记制度由教会登记(parish registration)发展而来,是国家权力与教会权力争夺的产物,也与政教分离有关系。所谓身份登记,也称为民事登记,主要内容包括出生登记、结婚登记、死亡登记等。关于各国身份登记的立法例,可参见张学军:《身份登记制度研究》,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①在此之前,罗马的统治者已经不断的授予被征服地区人民以罗马市民籍,但这种市民籍与纯正的罗马市民籍是有差别的。卡拉卡拉授予的市民身份与城邦传统意义上的市民身份也不相同,这与罗马国家政治结构的演变有关。参见[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5、227、419页。②意大利学者阿兰乔-鲁兹对此提出批评,他的基本前提是,卡拉卡拉的谕令意味着所有新市民对罗马法的采纳。但朱塞佩.格罗索似乎并不同意他的观点。见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19页。③D.50,16,203.Code,10,40(39),7.See Charles Phineas Sherman,D.C.L.,LL.D,Roman Lawin the Modern World,3rd edi-tion,vol.2,New York,Bakers,Voorhis&co.,1937,§444.④C.10,40,7.See Charles Phineas Sherman,D.C.L.,LL.D,Epitome of Roman Lawin a single Book(a concise collection of almost700selected texts of principles and rules in roman jurisprudence),New York Bakers,Voorhis&co.,1937,p6.⑤HKK/Duve,§7,Rn.39,Rn.40.——本文德文注释皆按照该等著作所建议的方式引用。⑥D.50,1,1.Code,10,40(39),7.,See Charles Phineas Sherman,D.C.L.,LL.D,Roman Lawin the modern World,3rd edition,vol.2,New York,Bakers,Voorhis&co.,1937,§444.⑦Kaser,Roemisches Privatrecht I,(Fn.12),§66,S HKK/Duve,§7,Rn.39.10D.50,1,31.See Charles Phineas Sherman,D.C.L.,LL.D,Epitome of Roman Lawin a single Book(a concise collection of almost700selected texts of principles and rules in roman jurisprudence),New York Bakers,Voorhis&co.,1937,p6-9.11See Charles Phineas Sherman,D.C.L.,LL.D,Roman Law in the Modern World,3rd edition,vol.2,New York Bakers,Voorhis&co.,1937,p33.①D.50,1,20.See Charles Phineas Sherman,D.C.L.,LL.D,Roman Lawin the Modern World,3rd edition,vol.2,NewYork Bak-ers,Voorhis&co.,1937,p33.②Vgl.Coing,Europaesches Privatrecht I(Fn.5),§24,S HKK/Duve,§7,Rn.40.④See Karen Knop,Citizenship,Public and Private,71-SUMLaw&Contemp.Probs.309.①HKK/Duve,§7,Rn.41.②HKK/Duve,§7,Rn.41.③MuenchKommBGB/J.Schmitt§7RdNr8;Staudinger/Weick(2004)§7Rn1.④梅迪库斯对这种将住所定义为生活中心或重心的观点提出批评,指出这不过是一种不恰当的比喻。见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792页。⑤HKK/Duve,§7,Rn.32.Staudinger/Weick(2004)Vorbem zu§§7-11Rn13.MünchKommBGB/J.Schmitt§7RdNr22.因此,住所与住所地是同一含义。参见方流芳:《〈民法通则〉评析》,原载《法学研究动态》1988年第11、12、13期。本文引自费安玲、朱庆育编《民法精要》,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9年内部刊物。⑥Vgl HKK/Duve,§7,Rn.37.⑦Staudinger/Weick(2004)Vorbem zu§§7-11Rn10.⑧Muenster OVG Mue/Lue28,59,S Soergel/Fahse§7Rz24.⑨Staudinger/Weick(2004)Vorbem zu§§7-11Rn4,Rn14.10Staudinger/Weick(2004)§7Rn5.11Staudinger/Weick(2004)§7Rn9.12Staudinger/Weick(2004)§7Rn9.13Staudinger/Weick(2004)§7Rn10.14Staudinger/Weick(2004)§7Rn15.15BayObLGZ5,142,S Staudinger/Weick(2004)§7Rn15.16PWW/Pruetting§7Rn9.17Soergel/Fahse§7Rz29;Staudinger/Weick(2004)§7Rn15.18Staudinger/Weick(2004)§7Rn17a).19Staudinger/Weick(2004)§7Rn18b).①domicil与domicile这两个词并没有区别,见Bryan A.Garner,《牛津现代法律用语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domicil。②See Christopher H.Hall,Establishment of Person's Domicil.39Am.Jur.Proof of Facts2d587.③McCreary Enterprises,L.L.C.v.Hemmans,802So.2d807(La.Ct.App.5th Cir.2001).④Williamson v.Osenton,1914,34S.Ct.442,443,232U.S.619,625,58L.Ed.758.⑤See Christopher H.Hall,Establishment of Person's Domicil,39Am.Jur.Proof of Facts2d587.⑥同上。⑦同上。⑧See C.S.Patrinelis,Relationship Between“Residence”and“Domicile”under Venue Statutes.12A.L.R.2d757⑨28C.J.S.Domicile§4.①See Bainum v.Kalen(1974)272Md490,325A2d392;Miller v Police Board,Chicago(1976)38Ill App3d894,349NE2d544.②See George A.Locke,J.D,Nonestablishment of Domicil in Foreign Jurisdiction,§5.Proving domicil.determining domicil issue,4Am.Jur.Proof of Facts2d595.③Staudinger/Weick(2004)Vorbem zu§§7-11Rn12.④同上。⑤同上。⑥Bergmann v.Board of Regents of University System of Maryland,2006WL408195.⑦Hatfill v.Foster,2006WL399672.⑧See Christopher H.Hall,Establishment of Person's Domicil,39Am.Jur.Proof of Facts2d587.⑨[日]溜池良夫:《国际私法讲义》,有斐阁1995年版,第127页,第111页。转引自李旺:《冲突法上的实体法导论》,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①王立民:《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较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第30页。③《民政部编订户籍法奏摺》,引自公安部户政管理局编《清朝末期至中华民国户籍管理法规》,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清政府的户籍改革似乎也参照了日本的立法,而日本户籍法是有本籍制度规定的。当然,日本的户籍法在改革之前效仿的是中国的制度,中日两国的户籍史是有某种相似性的。②周成先生的户籍法成书较早,在本人能力范围内,未见更早的著作,其后又有:江海颿编著的《户籍法要论》,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徐中齐的《户籍行政概要》,中央警官学校民国30年版;周中一的《现行户籍行政制度》,内政部民国35年版;韦淡明的、《户籍警察》,中央警官学校编审处民国38年编行。这些著作关于户籍的观点基本相同,都认狭义户籍为地域性概念。(以上著作,藏国家图书馆。)①胡长清先生认为,住所与本籍不同,本籍者,吾人之户籍之管辖区域也。住所以久住意思住于一定地域为已足,本籍则须依登记定之,其转籍、除籍亦然。(1931年12月户籍法)。见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88页。王伯琪先生认为,台湾户籍法上的本籍制度与民法上的住所制度大致相同。不过,他认为籍贯与本籍没有关系,这一观点与民国初年的观点并不相同。见王伯琪:《民法总则》,台湾“国立编译馆”1978年版,第60页。①民法通则的住所制度被纳入到学者建议的民法典草案之中,见梁彗星主持《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王利明主持的建议稿同时将户籍制度纳入民法典草案中,见其主持的《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条文、立法理由、参考法例.总则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③在作者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本文作者检索了以下著作:佟柔、赵中孚、郑立:《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11月版。佟柔、金平、赵中孚:《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3年6月版。《民法通则讲话》,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佟柔:《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7年第2版。佟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李由义、郑立、王作堂:《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江平、张佩霖:《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民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陶希晋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罗玉珍:《民事主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李开国:《中国民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张佩琳、张友亮:《中国民法》,中国政法大学1994年第1版。彭万林、覃有士、张俊浩:《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次修订版。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修订第3版。①对此可参见Karen Knop,Citizenship,Public and Private,71-SUMLaw&Contemp.Probs.309.②Soergel/Fahse§7Rz22ff.①Muenster OVG Mue/Lue28,59,S Soergel/Fahse§7Rz24.②Soergel/Fahse§7Rz24.③Wilfried Schaeppi,Wohnsitz natürlicher Personen nach schweizerischen Zivilrecht,Universitaet Leipizig,1920.Henry Neuhaus,DerWohnsitz im deutschen und englishcen Recht,Hamburgischen Universitaet,1930.Moenchhof-Vettweiss,Der gewillkuerte Wohnsitz imBuerger-lichen Gesetzbuche,Universitaet Leipizg,1912.Thomas Holenstein,St.Gallen,Der privatrechtliche Wohnsitz im schweizerischen Recht,Hochs-chule zu Bern,1920.④D.50.1.31.⑤See Dicey and Morris,the Conflicts of Laws,9th Ed,1973,p96.①See Black's Law Dictionary(8th ed.2004),House of Lords.②2005WL1505128(HL),[2006]1A.C.98,[2005]3All E.R.912,[2005]2F.C.R.467,[2005]2F.L.R.1193,[2005]I.N.L.R.614,[2005]3W.L.R.111,(2005)102L.S.G.32,[2005]Fam.Law857,7-05-2005Times1505,128,7-05-2005In-dependent1505,128,[2005]W.T.L.R.1223,[2005]UKHL42.③Domicile and Matrimonial Proceedings Act1973s.5.④2005WL1505128(HL),[2006]1A.C.98,[2005]3All E.R.912,[2005]2F.C.R.467,[2005]2F.L.R.1193,[2005]I.N.L.R.614,[2005]3W.L.R.111,(2005)102L.S.G.32,[2005]Fam.Law857,7-05-2005Times1505,128,7-05-2005In-dependent1505,128,[2005]W.T.L.R.1223,[2005]UKHL42.⑤Witkowska v Kaminski,[2006]EWHC1940(Ch);[2007]1F.L.R.1547;[2006]3F.C.R.250;[2006]W.T.L.R.1293;[2007]Fam.Law115(Ch D).⑥Staudinger/Weick(2004)§7Rn16.⑦同上。⑧同上。⑨同上。10Klein BayZ1917,201ff;S Staudinger/Weick(2004)§7Rn24.11MünchKommBGB/Schmitt§7RdNr42;Soergel/Fahse§7Rz28.12Staudinger/Weick(2004)§7Rn24.①参见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0页。②同上。③同上,第52页。④Schmidt-Bleibtreu/Hofmann/Hopfauf,GGK,Aufl11,Art11Rn2.①Staudinger/Weick(2004)§7Rn2;MuenchKommBGB/Schmitt§7RdNr34.②Staudinger/Weick(2004)§7Rn2.③BGB-RGRK/Krüger-Nieland§7Rn46.④BGHNJW721414;BGB-RGRK/Krüger-Nieland§7Rn46.另参见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第607页。⑤ArbG Paderborn2.Kammer,Urteil vom16.05.2008,2Ca118/08.①ArbG Paderborn2.Kammer,Urteil vom16.05.2008,2Ca118/08.②同上。③Erman/Saenger,BGB,12.Aul,§7Rn10.④Staudinger/Weick(2004)§7Rn2;MuenchKommBGB/Schmitt§7RdNr33.⑤I.Pernice,in:H.Dreier(Hrsg.),Grundgesetz-Kommentar,Bd.1,2.Aufl.2004,Art.11Rn.12.⑥BVerfGE2,266(273);S I.Pernice,in:H.Dreier(Hrsg.),Grundgesetz-Kommentar,Bd.1,2.Aufl.2004,Art.11Rn.12.Schmidt-Bleibtreu/Hofmann/Hopfauf,GGK,Aufl11,Art11Rn2.⑦I.Pernice,in:H.Dreier(Hrsg.),Grundgesetz-Kommentar,Bd.1,2.Aufl.2004,Art.11Rn.12.Pagenkopf,in:Sachs(Hrsg.),Grundgesetz,5.Aufl.2009,Art11Rdn15.Schmidt-Bleibtreu/Hofmann/Hopfauf,GGK,Aufl11,Art11Rn2.⑧Schmidt-Bleibtreu/Hofmann/Hopfauf,GGK,Aufl11,Art11Rn7.⑨OLG Frankfurt,Beschluss vom28.11.2006-3UF238/06.①参见北京市三群井盖厂诉李顶忠、吕孙聪案,(2003)一中民初字第4871号,“本案被告李顶忠的住所地在福建省厦门市,而其自2002年10月20日到深圳市居住至本案原告起诉不足一年,故不能认定深圳市为其经常居住地,其住所地即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1][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法学出版社1992年版。[3][法]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5]罗结珍译注:《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6][德]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7]卢峻:《国际私法之理论与实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8年版。[8][德]马丁.沃尔夫:《国际私法》,李浩培、汤宗舜译,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9]杨立新点校:《大清民律草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0]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1]林荣祥:《户籍法规精粹》,台湾千华出版公司1987年版。[12]周成:《户籍法》,上海泰东图书局民国18年版。[13]陈振荣:《户籍行政须知》,内政部编纂,商务印书馆民国33年版。[14]张学军:“身份登记制度研究”,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15]卢鹏:“结论性推定与拟制的不同”,载《同济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6]王学棉:“论推定的逻辑学基础——兼论推定与拟制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1期。[17]佟柔、金平、赵中孚:《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18]佟柔:《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19]《民法通则讲话》,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20]佟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民法 户籍 中国政法大学 民法学 台湾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三)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三)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1: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八)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绩效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八)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绩效研究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
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 于志刚; 1:中国政法大学 2: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一)法治政府研究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一) 法治政府研究基地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il: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简介 1: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回顾与再思考: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观察
回顾与再思考: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观察 王民;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摘要(Abstract): 自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招收第一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学校法律硕士教育伴随着国家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至今已14年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专业学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i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机制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五)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机制研究 1: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展示(之三)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