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 陈学权;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Abstract):
DNA证据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新一代证据之王",被供奉在神坛上。然而,揭开DNA证据的真实面目,我们却发现:DNA鉴定的理论前提存在例外,得出的是概率而非确定性结论,且鉴定结论存在误差和错误。因此,DNA证据并非绝对可靠;在很多情况下,DNA证据都会失真。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DNA证据观,确立和完善DNA证据的质证和认证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DNA证据;;证明力;;DNA证据补强规则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07JC820013);;对外经贸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陈学权;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See Robin McKie,Inventor Warns Over Abuse of DNA Data,The Observer,Aug.8,2004.②See Rebecca Sasser Peterson,DNA Database:When Fear Does Too Far,37Am.Crim.L.Rev.1210,2000,p1220.[1]吕文忠:《DNA证据在刑事案件运用之实证研究》,台湾国立交通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89页。[2]许恒达:《科学证据的后设反省》,台湾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第页。[3]见赣(2008)湖刑初字第01号刑事判决书。[4]People v.Rush,672N.Y.S.2d362,1998.[5]Roberson v.State,16S.W.3d156,(Tex.App.2000).[1]Tennessee v.Toomes,191S.W.3d122(Tenn.Crim.App.2006).[2]Brooke G.Malcom,Convictions Predicated on DNA Evidence Alone:How Reliable Evidence Become Infallible,38Cumb.L.Rev.313,2008,p338.[3]R v.Watters[2000]EWCA Crim89.[4]R v.Adams[1996]2Cr.App.R.467.[5]R v.Hanraty[2002]2Cr.App.R.30.[6]Andrei Semikhodskii,Dealing with DNA Evidence:A Legal Guide,Routledge-Cavendish,2007,p139.[1]参见赵巍:《双胞胎兄弟同犯案,不同地点抢劫强奸》,2007年1月23日央视国际“法治在线”节目,见http://news.cctv.com/law/20070123/102115.shtml,上次访问时间:2009年9月30日。[2]Richard Willing,Twin Suspect Spark Unique DNA Test,USA TODAY,Sep.2,2004.[3]Claudia Himmelreich,Despite DNA Evidence,Twins Charged in Heist Go Free,available at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887111,00.html,last visit2009930.[4]Catherine Arcabascio,Chimeras:Double the DNA-Double the Fun for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Prosecutors,and Defense Attorneys?40Akron L.Rev.435,2007,p452.[1]Catherine Arcabascio,Chimeras:Double the DNA-Double the Fun for Crime Scene Investigators,Prosecutors,and Defense Attorneys?40Akron L.Rev.435,2007,p447.[2]Charles S.Boklage,Embryogenesis of Chimeras,Twins and Anterior Midline Asymmetries,21Hum.Reproduction579,2006,p588.[3]Andrei Semikhodskii,Dealing with DNA Evidence:A Legal Guide,Routledge-Cavendish,2007,p92.[1]Facts on Post-Conviction DNA Exonerations,available at http://www.innocenceproject.org/Content/351.php,last visit2009930.[2]国际刑警组织DNA专家工作组:《国际刑警组织DNA数据交换与操作手册》,中国公安部刑侦局刑事技术处等译,available at http://www.interpol.int/Public/Forensic/dna/HandbookPublicCh.pdf,last visit2009930.[3]William C.Thompson,Tarnish on the Gold Standard:Understanding Recent Problems in Forensic DNA Testing,30Champion10,2006,p10.[4]Paul C.Giannelli,Ake v.Oklahoma:The Right to Expert Assistance in a Post Daubert,Post DNA World,89Cornell L.Rev.1305,2004,p1319.[5]Craig M.Cooley,Reforming the Forensic Science Community to Avert the Ultimate Injustice,15Stan.L.&Pol'y Rev.381,2004,p402。[6]Jason Borenstein,DNA in the Legal System:the Benefits are Clear,the Problems aren't always,3Cardozo Pub.L.Pol'y&Ethics J.847,2006,p857.[7]William C.Thompson,Tarnish on the Gold Standard:Understanding Recent Problems in Forensic DNA Testing,30Champion10,2006,p10.[1]Shirley S.Abrahamso,Genes and Justice:The Growing Impact of the New Genetics on the Courts,83Judicature102,1999,p102.[1]18U.S.C.§3006(A).[1]Jonathan Saltzman,Rape Defendant's DNA or That of His Twin?A Jury Deadlocks,The Boston Globe,June16,2004.[2]许恒达:《科学证据的后设反省》,台湾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第124页。[1][美]霍华德.科曼、艾利克.史威森:《法庭上的DNA》,何美莹译,台湾商业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2][英]麦高伟等主编:《英国刑事司法程序》,姚永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3]林钰雄:《刑事法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吴洣麓:“人造多胞胎之灾”,载《北京科技报》2009年10月12日。[5]吴梅筠:《法庭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美]John M.Butler:《法医DNA分型》,侯一平等译,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7]陈学权:“程序法视野中的法庭科学DNA数据库”,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6期。[8]邓亚军:《DNA亲子鉴定实用指南》,群众出版社2008年版。[9]袁丽:“论DNA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研究”,载《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第3期。[10]杨焕明:《生命大揭秘——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11][法]帕特里克.波诺:《无所不能的警探——科技与犯罪的较量》,戴怀南译,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12]王磊、包建明:“司法部赴澳大利亚司法鉴定考察报告”,载杜志淳、霍宪丹主编:《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13]雷捣:“强奸案DNA鉴定出差错,‘嫌疑人’讨清白苦无门”,载《法制日报》2004年4月14日(第9版)。[14]马兴邦:“洗冤:此血非彼血”,载《法制日报》2003年3月26日(第1版)。[15]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16]李昌钰口述、邓洪整理:《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17]柯西:“以色列科学家称可伪造DNA证据”,载《环球时报》2009年8月19日(第7版)。[18][美]科林.埃文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毕小青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19]黄风译:《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0]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2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22]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3]蔡墩铭:《刑事证据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2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刑事 科学 台湾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
社会资本理论的入径及对刑事政策实施的意义
社会资本理论的入径及对刑事政策实施的意义 姜涛; 1:江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中国,刑事政策实施正在遭遇着民众认同危机。社会资本因重点关注一般民众与国家政策之间的信任发生机理,不仅能以制度理性吸纳公民参与刑事政策实施,而且还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救济程序中律师辩护:从扩大参与面到检验有效性
刑事救济程序中律师辩护:从扩大参与面到检验有效性 陆而启; 1: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获得有效律师帮助制度不仅追求控诉方与辩护方攻防力量的平衡,更追求律师和当事人地位关系的平衡。对抗制国家未受有效律师帮助的救济制度建立在公平审判原则基础之上,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发现犯罪与保障人权——两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学者(专家)建议稿”初查规定之评析
发现犯罪与保障人权——两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学者(专家)建议稿”初查规定之评析 卢乐云; 1:厦门大学法学院 2: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摘要(Abstract): "两稿"初查规定旨在实现发现犯罪与保障人权之平衡,如坚持立案制度,发挥其保障人权的功能;赋予初查合法地位,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国家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与司法认定——以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诉种族灭绝罪的案件为样本
国家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与司法认定——以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诉种族灭绝罪的案件为样本 赵秉志;蒋娜; 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2: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 3: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4:英国杜伦大学法律系刑事司法与公正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国家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从危害行为探索环境刑事立法的模式
从危害行为探索环境刑事立法的模式 徐平;张浩; 1: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 2:北京林业大学 摘要(Abstract): 环境刑法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终极救济手段,其立法的科学性和完善程度是实现其功能的前提条件。我国环境刑事立法起步较晚,更因为社会转型过程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课题简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课题简介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责任的实质定义
刑事责任的实质定义 徐立;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刑事责任的定义在刑法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饱含争议的问题,理论界给出的定义多达七种,但无一例外都是从形式的角度给出的定义,然而形式的定义并未能揭示刑事责任的实质,以致对刑事责任的其它方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简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简介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我国刑事诉讼客体再探究
我国刑事诉讼客体再探究 张小玲;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客体是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之一。作为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刑事诉讼客体采公诉事实或是诉因,取决于特定的诉讼理念和诉讼模式。然而,我国对此问题的探讨长期陷于表面的术语之争。借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证据科学的两个维度
证据科学的两个维度 王进喜; 1: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证据科学与证据学有着不同的含义。证据科学不仅本身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具有独立研究的价值。证据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领域,本身在于这是一个多学科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甚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