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以律师法实施问题为范例的分析 陈瑞华;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无论是从立法的内容还是立法技术的层面来看,"立法推动主义"的制度变革道路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问题。未来的制度变革应更多地重视司法机关自生自发的制度变革经验,采取一种"司法机关改革试验先行"、"立法机关将成熟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法律"的法律发展模式。对于正在发生重大社会转型的中国而言,这是一条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制度变革道路。
关键词(KeyWords): 立法推动主义;;司法能动主义;;制度变革;;立法技术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瑞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针对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作出了一份“对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524号(政治法律类137号)提案的答复”,该委员会在批复中指出:“依照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其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和补充。新修订的律师法,总结实践经验,对刑事诉讼法有关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执业权利的有些具体问题作了补充完善,实际上是以新的法律规定修改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此应按修订后的《律师法》的规定执行。”参见“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冲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回复,应按修订后律师法规定执行”,《法制日报》2008年8月21日。③有关刑事诉讼中的法律规避现象,可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95页以下。①近年来,有关刑事诉讼立法和证据立法的学者建议稿已经出版了多部,影响较大的有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徐静村:《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陈卫东:《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①有关1996年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背景、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可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章;另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07页以下。②有关新律师法实施后律师的调查取证困难问题,可参见王新友等:“新律师法实施一年,三大执业难题几何突破?”,《检察日报》2009年6月1日。另参见廉颖婷:“律师调查取证难寻求制度突破”,《法制日报周末版》2007年7月31日。①有关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8章。①关于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技术问题,笔者以前曾进行过初步的研究,参见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章。①例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体现了一种“不可补救的无效”的制裁方式,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制度则属于一种“可补救的无效”的制裁方式。参见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以下。①有关这一类问题的详细分析,参见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以下。①有关死刑复核权收回及其所带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可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97页以下。②关于刑事和解制度兴起的情况,可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以下。③有关量刑程序的改革,参见陈瑞华:“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④有关少年司法改革的情况和问题,可参见陈瑞华:“自生自发:刑事司法改革新经验”,《上海法治报》2009年2月11日。①参见“严格程序,规范量刑,确保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答记者问”,《人民法院报》2009年6月1日。[1]郭晓宇:“司法部副部长称需修改律师法深化律师体制改革”,载《法制日报》2005年9月26日。[2]顾昂然:《立法札记——关于我国部分法律制定情况的介绍(1982-2004年)》,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3]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4]陈瑞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个模式”,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5]“北京律师首次拿到调查令,律师具有调查权”,载《北京娱乐信报》2004年7月29日。[6]高俊玲:“法院无权向律师签发调查令”,载《检察日报》2006年7月5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以律师法实施问题为范例的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法律 刑事 技术 程序 道路
游牧部落习俗对正统律典制度之冲击与融合——从古代损害赔偿制度之建构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
游牧部落习俗对正统律典制度之冲击与融合——从古代损害赔偿制度之建构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 明辉;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结构中,除了正统律典制度之外,还存在着复杂而多元的因素,其中,游牧部落习俗在对律典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我国刑事诉讼客体再探究
我国刑事诉讼客体再探究 张小玲;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客体是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之一。作为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刑事诉讼客体采公诉事实或是诉因,取决于特定的诉讼理念和诉讼模式。然而,我国对此问题的探讨长期陷于表面的术语之争。借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诗情法意:唐宋诗中的法律世界
诗情法意:唐宋诗中的法律世界 李凤鸣; 1: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唐宋诗中反映法律生活的法制诗,内容丰富,旨趣高远。诗人秉承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使命,以敏锐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司法中的腐败现象。在传统诉讼文化的浸透下,这些法制诗对法律作用和功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 万毅; 1: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各级司法实务部门的逐步贯彻适用,司法机关开始在实践中自发探索与宽严相济政策相配套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包括:针对严重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我们所知道的法律和不知道的法律——法律经济学一个分析框架
我们所知道的法律和不知道的法律——法律经济学一个分析框架 席涛;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中国框架式立法,普遍缺少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及法律法规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形成了"一法四配套"的法律特征。它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作用,强化了行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我国出口贸易中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我国出口贸易中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孙建; 1:南开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确保我国出口食品安全,尽量避免或减少我国出口食品在安全问题上出现贸易纠纷,不仅关系着进口国消费者及其国家的安全,也影响着我国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研讨会综述
中美法律信息与图书馆研讨会综述 姜振宇;高巍菁; 1: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
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 于志刚; 1:中国政法大学 2: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基地展示(之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简介 1: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香港与内地跨境破产的法律框架研究
香港与内地跨境破产的法律框架研究 王芳; 1:香港大学 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 摘要(Abstract):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破产法,由于其制定的背景所限制,《破产法》(试行)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的痕迹,在很多领域有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