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辨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辨析
马皑;张绍刚; 1: 中国政法大学 2: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摘要(Abstract):

犯罪人与未犯罪者的差异是什么,一直是犯罪心理学家们所关心的。从犯罪行为的社会属性与法律属性上,我们很容易得出对其特征的描述,而从犯罪人本体角度去认识,尚难以发现特征的显著差异。从人格的角度去认识犯罪人,是我们发现犯罪人本质特征的视角,但在明确人格作用的同时,不可忽略情境、情绪、社会关系等变量的作用,同时有必要研究犯罪人的人格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人性;;犯罪人;;属性;;人格;;情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马皑;张绍刚;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Funder D.The Personality Puzzle.New York:Norton,1997,p.1-2.[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3]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4]《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6][美]诺埃尔.W.史密斯:《当代心理学体系》,郭本禹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8]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9][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10]陈兴良:“犯罪价值论”,载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刑事法瞭望》1995年第6期。[11]许章润主编:《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12]马皑:“再论犯罪选择”,载《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3期。[13]张文、刘艳红、甘怡群:《人格刑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4][美]Jerry M.Burger著:《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15][美]Richard M.Ryckman著:《人格理论》,高峰强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美]Jess Feist and Greg Feist著:《人格理论》,李茹、傅文青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版。[17][美]L.A.珀文著:《人格科学》,周榕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张春妹、邹泓:“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载《心理科学新进展》2006年第2期。[19]王登峰、崔红:“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载《心理学报》2006年第4期。[20]林山田:《刑法通论》,台北三民书局1986年版。[21][美]Lawrence A.Pervin Oliver P.John:《人格手册》,黄希庭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话题/心理学 刑法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