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
陈兴良; 1:北京大学 北京100872 摘要(Abstract):

2005年《政法论坛》基于学术立场,特辟专栏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政法学术研究现状展开了讨论,其中,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篇长文所提出的“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赖以为凭的支援性理据是什么”等问题引起了一系列争论、回应、批评甚或反批评。本刊认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意义至少指向了中国法学知识生产的主体性、能力、方式、技术等问题。勿庸置疑,这些问题关系着中国政法学术的体面与尊严。为此,本刊特约请法学界不同学科的学人从自己的专业或研究领域出发,以“笔谈”的形式进一步拓展这种讨论。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登载这方面的稿件,并期待您的加入和赐稿。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兴良;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参见北京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刑事政策讲义》(讨论稿),1976年12月内部印行,第118页以下。[2]上述两书均由群众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1]陈兴良.转型与变革:刑法学的一种知识论考察[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3).[2][苏]孟沙金,等.苏联刑法总论[M].彭仲文,译.大东书局,1950.[3][苏]A.H.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M].王作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4]何秉松.犯罪构成系统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5]中央政法干校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1.[6]杨春洗,等.刑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7]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8]高铭暄,主编.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9]薛瑞麟.俄罗斯刑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第3版)[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高铭暄,王作富,主编.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2][日]上野达彦.苏维埃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发展史[J].国外法学,1979,(5).[13][德]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M].王世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4][苏]A.A.毕昂特科夫斯基.社会主义法制的巩固与犯罪构成学说的基本问题[A].苏维埃刑法论文选译(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15][苏]A.B.哈萨洛夫.关于犯罪构成概念的问题[A].苏维埃刑法论文选译(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

相关话题/北京 刑法 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 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