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泡沫子弹撞击刚性靶板的理论模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泡沫材料由于具有轻质、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和良好的吸能特性而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人员和结构防护领域[1],特别是用于爆炸防护、汽车耐撞性设计和飞机跑道阻拦等高速防护领域,所以在高应变率条件下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备受关注。其中,高应变率条件下材料参数测试的常用方法包括Taylor测试和Hopkinson杆测试,而Taylor测试由于操作简单广受欢迎[2]
1948年,Taylor[3]率先提出了Taylor测试的基本原理,他利用圆柱形子弹撞击刚性靶板,通过子弹的最终变形获得了材料高应变率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同年,Whiffin[4]利用该方法对多种金属材料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子弹的最终变形得到了材料动态屈服强度,此后多名****对Taylor模型进行了改进。例如,Hawkyard[5]利用能量守恒的办法代替动量定理对塑性波前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子弹变形模式比Taylor模型更加接近于试验结果。Jones等[6-7]同时也分析了应变率和应变强化效应对Taylor撞击结果的影响。另外还有不少****对Taylor测试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8-10]
除了金属材料,Taylor撞击还广泛用于测试聚合物[11-12]和泡沫材料[13-14]的动态力学性能,Lu等[13-14]是较早对多孔材料的Taylor撞击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的,他们通过多孔材料的压缩试验,指出压缩过程中密度与压缩应变呈线性关系,但这种线性关系只适用于压缩应变较小的情形。在本文中,通过引入多孔材料的塑性泊松比,对多孔泡沫材料压缩过程中的密度变化进行了详细推导,当塑性泊松比为常数时,密度表达式的一阶泰勒展开式可以退化到Lu等[13]的分析结果,当塑性泊松比为塑性应变和相对密度的函数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泡沫材料相对密度对Taylor撞击响应的影响。
1 问题描述及基本方程 假设一个圆柱体泡沫子弹以初速度U撞击刚性靶板,撞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图 1给出了撞击前、撞击中间阶段及子弹的最终变形。如图 1(a)所示,假设子弹的初始长度为L0,截面面积为A0,子弹为理想刚塑性材料,屈服应力σY,同时假设泡沫子弹的直径远大于孔隙直径,子弹可看作连续介质。当子弹撞击刚性靶板时,在撞击面上形成的塑性波立刻以速度v向子弹的自由端传播,如图 1(b)所示,塑性波前到达的区域立刻进入屈服,截面面积由A0变为A,子弹的密度由ρ0变为ρu为未变形区域的速度,zh分别为未变形和变形区域的长度。如图 1(c)所示,撞击结束时子弹未变形和变形区域的长度分别为ZHLf为子弹的总长度。
图 1 圆柱体泡沫子弹撞击刚性靶板前、撞击中间阶段及子弹的最终变形 Fig. 1 A cylindrical porous projectile striking on a rigid anvil before impact, in intermediate stage of deformation, and in final stage of deformation
图选项




与Taylor模型一致,可得
(1)

(2)

(3)

式中:t为时间。
由质量守恒可得连续方程:
(4)

在塑性波前截面上,由冲量定理可得
(5)

假设沿撞击方向有限长度dl0发生塑性变形后长度变为dl,截面面积由A0变为A,则变形前后的体积分别为
(6)

(7)

子弹压缩前后密度比可以写为
(8)

式中:V0为变形前的体积;V为变形后的体积;μp为塑性泊松比;e为塑性应变,其定义为
(9)

引入无量纲量:
(10)

式中:λλ0分别为子弹未变形区域的无量纲瞬时速度及初始速度;η为塑性波前的无量纲速度,其初始值为η0τ为无量纲时间。
1.1 子弹未变形区域的速度 联立式(4)和式(5)并将式(9)代入可得
(11)

将式(8)和式(10)代入式(11)可得
(12)

1.2 子弹未变形区域的长度 式(2)与式(3)相除得
(13)

对式(11)两边求导,并将式(13)代入得
(14)

在子弹撞击刚性平面瞬时,子弹具有最大应变e0,将式(8)代入式(14),两端积分可得未变形区域长度z与应变e的关系:
(15)

当撞击结束时,应变e=0,可以得到未变形区域的最终长度Z
(16)

1.3 子弹塑性变形区域的长度 式(1)与式(2)相除可得
(17)

式(17)两边同除以L0可得
(18)

令式(15)中,代入到式(18),两端积分可得
(19)

撞击结束时,应变e=0,此时可得塑性变形区的最终长度H
(20)

撞击结束时,Lf等于未变形区域和塑性变形区域的长度之和:
(21)

1.4 撞击持续时间 由式(3)和式(10)可得
(22)

将式(12)和式(15)代入式(22),并结合初始条件τ=0时e=e0,两边积分得
(23)

在撞击结束时e=0,代入到式(23)可以得到撞击持续时间τf
(24)

2 压缩密度比的退化 2.1 压缩密度比的一阶泰勒展开 由式(8),可得到压缩密度比的一阶泰勒展开式:
(25)

Lu等[14]通过多孔材料试验,认为子弹的压缩密度比与应变e满足,其中α为常数。显然这里的α与式(25)中的1-2μp相对应,这也说明在Lu等[13]的分析模型中,子弹的塑性泊松比μp为常数。
将式(25)代替式(8),类似推导可得到子弹未变形区域的无量纲瞬时速度λ、子弹未变形区域和变形区域的最终长度ZH,以及无量纲撞击持续时间τf如下:
(26)

(27)

(28)

(29)

式中:
(30)

μp为常数时,,令1-2μp=α,式(26)~式(30)可以退化到Lu等[13]的分析模型。
2.2 压缩密度比的二阶泰勒展开 由式(8),也可得到压缩密度比的二阶泰勒展开式:
(31)

与2.1节类似,用式(31)代替式(8),得到的冲击响应结果为
(32)

(33)

(34)

(35)

其中:
(36)

3 结果与讨论 3.1 塑性泊松比为常数 图 2给出了压缩密度比的一阶泰勒展开式与Lu等[13]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这里取初始应变e0=0.3,同时取μp=0.25,对应于Lu等[13]模型中α=0.5。可以看出两者计算得到的冲击响应结果一致,这也说明一阶泰勒展开模型可以退化到Lu等[13]模型。
图 2 μp=0.25, e0=0.3时的冲击响应 Fig. 2 Impact responses when μp=0.25 and e0=0.3
图选项




3.2 塑性泊松比为压缩应变的函数 多孔材料的塑性泊松比并不为常数,与冲击速度和压缩应变有关,对于某闭孔金属泡沫材料,文献[15]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如下低速冲击情况下的塑性泊松比与压缩应变的关系:
(37)

式中:e1为工程应变,满足e=ln(1+e1);α0α1α2为材料常数并满足:
(38)

式中:ζ为泡沫子弹的相对密度,即金属泡沫的表观密度与相应金属材料的密度之比。
虽然式(37)是低速冲击条件下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但由文献[15]可知,冲击速度仅对塑性泊松比的峰值有较大影响,而该峰值对应的压缩应变很小,在Taylor撞击实验中,泡沫子弹的初始应变通常较大,此时冲击速度对塑性泊松比的影响较小,而在撞击后期,泡沫子弹的速度已较低,因此式(37)可以近似分析Taylor撞击问题。
由式(37),可以得到
(39)

将式(37)分别代入到压缩密度比的原始表达式(8)及其一阶、二阶泰勒展开式(25)和式(31),可以分别得到对应的压缩密度比与压缩应变e的关系式。取泡沫材料的相对密度ζ=0.4,图 3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压缩应变e较小时,压缩密度比与应变近似呈线性关系,这与Lu等[14]的试验结果一致,但当压缩应变e较大时,这种线性关系不再成立。
图 3 压缩密度比与压缩应变关系 Fig. 3 Relations between compressive density ratio and compressive strain
图选项




图 4给出了由压缩密度比原始表达式(8)及其泰勒展开式(25)和式(31)得到的子弹的冲击响应历程,这里取泡沫材料的相对密度ζ=0.2,初始无量纲速度λ0=0.204 35,将λ0和式(37)分别代入到无量纲速度表达式(12)、式(26)和式(32)可以计算得到对应的初始应变e0,从而得到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图 4中可以看出它们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而且随着展开阶次的增加,计算结果逐渐向压缩密度比原始表达式的结果靠近。
图 4 不同压缩密度比模型的冲击响应比较(ζ=0.2, λ0=0.204 35) Fig. 4 Comparison of impact responses predicted by different compressive density ratio models (ζ=0.2, λ0=0.204 35)
图选项




采用压缩密度比的原始表达式(8),并取初始无量纲速度λ0=0.204 35,可以计算出相对密度不同时泡沫子弹的冲击响应历程,如图 5所示。图中可以看出相对密度ζ不变时,子弹的塑性应变e、未变形区域长度z/L0和未变形区域的速度λ在冲击历程中逐渐减小,而变形区域的长度h/L0和塑性波前的速度η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同时可以看出,在同一时刻,随着相对密度ζ的增加,塑性应变e和子弹未变形区域长度z/L0减小,变形区域长度h/L0和塑性波前速度η则会增大,而未变形区域的速度λ则基本不变。
图 5 ζ不同时的冲击响应-时间曲线(λ0=0.204 35) Fig. 5 Impact responses versus time for different ζ (λ0=0.204 35)
图选项




图 6给出了泡沫材料相对密度不同时子弹的冲击响应随无量纲初始速度λ0的变化规律,这里的压实应变取eD=0.8。可以看出ζ一定时,最大塑性应变e0、子弹最终的变形区域长度H/L0和冲击持续时间τf随着λ0的增加而增加,子弹最终的未变形区域长度Z/L0和子弹总剩余长度Lf /L0及塑性波前无量纲初始速度η0则随着λ0的增加而相应减小。在λ0一定时,随着ζ的增大,子弹最终的变形区域长度H/L0和初始塑性波前无量纲速度η0相应的增大,而最大塑性应变e0、子弹最终的未变形区域长度Z/L0则减小,冲击持续时间τf和子弹总剩余长度Lf /L0则基本保持不变。
图 6 ζ不同时的最终冲击响应-λ0曲线 Fig. 6 Final impact responses versus λ0 for different ζ
图选项




4 结论 本文通过引入塑性泊松比,从理论上推导了泡沫材料Taylor撞击中压缩密度比与压缩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泡沫子弹的Taylor撞击响应进行了分析,主要可以得到:
1)当塑性泊松比为常数时,压缩密度比的一阶泰勒展开式可以退化到Lu的分析模型。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当压缩应变较小时,撞击过程中的压缩密度比与压缩应变近似呈线性关系,这与Lu的试验分析结果一致,但压缩应变较大时,这种线性关系将不再成立。而后又计算了压缩密度比二阶泰勒展开的结果,发现它们的冲击响应历程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同时随着展开阶次的提高,计算结果将逐渐向着原始表达式的结果靠近。
2)当塑性泊松比为压缩应变的函数时,通过塑性泊松比与压缩应变和相对密度的关系式(37),分析了子弹相对密度对冲击响应的影响,发现相对密度会对泡沫子弹的冲击响应历程及最终变形产生影响,但对冲击响应持续时间影响较小。
3)子弹的初始速度会对子弹最终变形和冲击响应持续时间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的分析结果对利用Taylor模型分析泡沫材料的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LU G X, YU T X. Energy absorption of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M].Cambridge: Woodhead Publishing Ltd, .
[2] 余同希, 邱信明. 冲击动力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7-36.YU T X, QIU X M. Impact dynam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1: 27-36.(in Chinese)
[3] TAYLOR G. The use of flat-ended projectiles for determining dynamic yield stress I: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 1948, 194(1038): 289–299.DOI:10.1098/rspa.1948.0081
[4] WHIFFIN A C. The use of flat-ended projectiles for determining dynamic yield stress II:Tests on various metallic material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 1948, 194(1038): 300–322.DOI:10.1098/rspa.1948.0082
[5] HAWKYARD J B. A theory for the mushrooming of flat-ended projectiles impinging on a flat rigid anvil, using energy conside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1969, 11(3): 313–333.DOI:10.1016/0020-7403(69)90049-6
[6] JONES S E, GILLIS P P, FOSTER JR J C, et al. A one-dimensional, two-phase flow model for Taylor impact specimen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1991, 113(2): 228–235.DOI:10.1115/1.2903397
[7] JONES S E, DRINKARD J A, RULE W K, et al. An elementary theory for the Taylor impact te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1998, 21(1-2): 1–13.DOI:10.1016/S0734-743X(97)00036-5
[8] BRüIG M, DRIEMEIER 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aylor impact te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07, 23(12): 1979–2003.DOI:10.1016/j.ijplas.2007.01.012
[9] TENG X, WIERZBICKI T, HIERMAIER S, et al.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fracture in the Taylor te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05, 42(9): 2929–2948.
[10] MA X, ZHANG D Z, GIGUERE P T, et al. Axisymmetric computation of Taylor cylinder impacts of ductile and brittle materials using original and dual domain material point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13, 54: 96–104.DOI:10.1016/j.ijimpeng.2012.11.001
[11] HUTCHINGS I M. Estimation of yield stress in polymers at high strain-rates using Taylor's impact technique[J].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1978, 26(5): 289–301.
[12] 胡文军, 张方举, 陈裕泽, 等. 聚碳酸酯的Taylor撞击实验及光塑性分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 26(10): 115–117.HU W J, ZHANG F J, CHEN Y Z, et al. Taylor impact test of polycarbonate and photoplastic analysis[J].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26(10): 115–117.(in Chinese)
[13] LU G X, WANG B, ZHANG T G. Taylor impact test for ductile porous materials part I: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1, 25(10): 981–991.DOI:10.1016/S0734-743X(01)00027-6
[14] WANG B, ZHANG J, LU G X. Taylor impact test for ductile porous materials part II:Experi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3, 28(5): 499–511.DOI:10.1016/S0734-743X(02)00105-7
[15] 王长峰.泡沬金属的动态压溃模型和率敏感性分析[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2013.WANG C F.Dynamic crushing models and rate-sensitivity analysis of metallic foams[D].Hefe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3(in Chinese).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58-1013218144.htm


相关话题/塑性 材料 测试 计算 金属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用广义扩展有限元计算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双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如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双材料界面处往往会出现裂纹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材料强度的降低,而且损伤通常开始于界面或界面附近区域,因此对双材料界面裂纹的研究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已使用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1]、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FiniteElementMethod,X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预腐蚀金属材料疲劳性能试验测试与表征模型*
    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腐蚀环境会严重影响飞机结构的疲劳性能,尤其对于飞行强度低、地面停放时间长的军用飞机,其破坏模式常为“先腐蚀,后疲劳”的预腐蚀疲劳破坏,为此,国内外开展大量研究,旨在研究腐蚀环境对结构材料疲劳特性的影响和失效破坏机理。Bray等[1]研究了氯化钠溶液预腐蚀环境对2024-T3和25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含孔隙基体缎纹编织复合材料面内压缩弹性性能预报*
    编织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以及可设计性等优良性能,近年来受到工程领域广泛关注,现已作为重要的耐高温结构材料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中,同时在民用方面,诸如体育用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为更合理地利用编织复合材料,则需要了解与掌握其细观结构及力学行为。通常把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不同工艺成型复合材料加筋板轴压破坏机理分析*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设计性强、疲劳性能好和耐腐蚀等许多优异的力学特性而被广泛运用于飞机结构设计中[1-2],加筋薄壁结构作为飞机机翼及机身结构的主要承力构件,其主要破坏模式是丧失稳定性。充分利用加筋板后屈曲承载能够大幅提高结构承载效率,使得进一步研究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破坏机理成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损伤阻抗性能
    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加筋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中。低速冲击(如维护工具坠落、冰雹冲击和石子撞击等)会导致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内部发生不可见损伤,从而大大降低结构强度,因此在飞机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通常规定复合材料结构的目视勉强可见冲击损伤(BarelyVisibleImp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简单WENO-间断Galerkin的Euler方程自适应计算
    间断Galerkin(DG)方法是由Reed和Hill[1]于1973年为了解决线性输运问题而提出,此后该方法得到了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Cockburn和Shu[2]提出的Runge-Kutta间断Galerkin(RKDG)方法尤其引人注目,在气动力学、水动力学、电磁场以及气动声学等领域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一种高效计算各类基于方差灵敏度指标的方法
    灵敏度分析主要研究模型的输出不确定性是如何分配到输入不确定性的[1]。研究输入对输出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有助于设计者选择更全面、合理和有效减小模型输出不确定性的方案。通常,灵敏度分为局部灵敏度、全局灵敏度和区域灵敏度。局部灵敏度不能反映输入变量整个分布范围对输出响应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全局灵敏度反映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实验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维(3D)编织技术及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应用得到迅速发展[1]。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不需缝合和机械加工,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如高的比强度、比模量、高的损伤容限和断裂韧性,耐冲击、不分层、抗开裂和疲劳[2]。为了克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轴向性能上的缺陷,笔者[3]提出了一种新型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静载荷作用下金属橡胶失效判据及耐久性试验
    ?金属橡胶(MR)是由金属丝制造的多孔结构材料,因其集成了橡胶材料和金属材料的性能而得名。金属橡胶本质上是一种金属材料为基体的多孔干摩擦阻尼结构材料,具有金属、橡胶及多孔材料的共同优点[1,2,3]:阻尼性能好、环境适应能力强、易于成型、重量轻及刚度可控等。金属橡胶显著的阻尼性能和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圆柱销剪切试验与数值模拟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作为一种以整体编织预成型件为承载体的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二次加工,保证了内部承载纤维的连续性,具有较高的刚度、强度以及较好的抗冲击性和损伤容限,因此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展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