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多机械臂的分布式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随着工业现场任务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单一的机械臂已经满足不了实际工况需求.如机械臂搬运重物,对于这样的任务也许可以设计一个能力非常强的机械臂来完成,但若采用多个机械臂合作完成搬运任务,可大大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并且对于可分解的任务,多机械臂系统可以并行完成不同的子任务,从而提升工作效率[1].由于机械臂系统在实际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多机械臂协调控制具有重要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多机械臂系统的一致性问题作为一类最基本的控制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从组成的个体来看,机械臂具有一定的局部感知能力、自治运动能力和对环境做出反应的能力.由于多机械臂系统与多智能体系统有着相同的结构特点,这样借助于多智能体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多机械臂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可以简化问题的复杂性,能够设计出高效可行的系统控制协议.
对于多智能体的一致性问题,文献[2, 3, 4]研究了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形成了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理论的框架,为解决多机械臂一致性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文献[5, 6, 7, 8]通过对领航机器人的控制使整个系统跟随它达到一致性,这种方法往往需要所有智能体都具有期望位置识别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系统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具有期望的位置信息,因此运用文献[9, 10, 11, 12]中的协调方法,可以在只有一部分智能体具有期望轨迹信息的前提下使系统达到期望轨迹和一致性.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多机械臂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上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Su[13]提出了一种自主式的机器人基座坐标系的标定方法;Kosuge等[14]提出了一种主从式的协调方法;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中的参数是很难被精确测定的,比如系统的哥氏力、转轴的转动惯量等.因此这些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06年,Tayebi和Islam[15]针对单个机械臂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律(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AILC),实现了单个机械臂系统的轨迹跟踪问题.2008年,Chien和Tayebi[16]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具有双参数开关结构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律,在实现轨迹跟踪的同时保证了跟踪误差与控制输入的有界性.这种AILC方法可以在机械臂动力学方程参数不能被精确测定的前提下使其达到期望轨迹,而不需要了解机械臂的过多先验信息.
文献[17]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的协调控制及单一机械臂的控制方法,针对具有无向连通图拓扑结构的多机械臂系统,提出的AILC使得整个系统达到一致性.然而该方法在对自适应不确定参数的迭代学习过程中只用到了一个机器人自身的状态信息,而并没有考虑到与周围相关邻居机器人的关系.因此在文献[16]的基础上本文对其控制协议进行了改进,在迭代学习过程中,同时运用了一个机器人和其相关邻居机器人的状态信息,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
1 问题描述设G=(V,E,A)为具有n个节点的网络所对应的拓扑图,其中V={vii=1,2,…,n}表示由有限个顶点或节点组成的集合;E⊆{(vi,vj)vi,vj∈V}为边的集合,eij=(vi,vj)∈E称为边;A=[aij]∈Rn×n表示权重矩阵,其中aij表示连接权重,aij>0⇔(vj,vi)∈E.若节点出现重复,则定义其连接权重为0,即aii=0,∀i=1,2,…,n.若图G存在一个节点有达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有向路径,则成图G包含一棵生成树.当aij=aji,∀i,j时,图G表示无向图.若无向图G中任意两个不同节点都可以通过有向路径连接起来,则称图G为连通的.
根据文献[3],L=[lij]∈Rn×n表示图G的Laplacian矩阵,其元素lij可定义为

进一步,可得Laplacian矩阵L可表示为L=Δ-A
其中:Δ=diag1122,…,Δnn)
考虑拓扑结构由无向图G表示的多机械臂系统,并且其第i个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15]

其中:i=1,2,…,n为各机器人的编号;k=1,2,…为迭代次数;t∈[0,T]为时间变量;qi,k(t)为m维状态向量;$\dot{q}$i,k(t)为m维速度向量;qi,k(t)为m维加速度向量;Mi(qi,k(t))为m×m维惯性矩阵;Ci(qi,k(t),$\dot{q}$i,k(t))为m×m维哥氏力和向心力矩阵;Gi(qi,k(t))为m维重力矩向量;τi,k(t)为m维输入向量;di,k(t)为m维未知的外部干扰.
为了便于分析,引入向量:

由此,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表示为

令qr(t)表示式(1)在有限时间t∈[0,T]内的期望参考轨迹.假定机械臂系统组成的拓扑为无向连通,整个机械臂系统内只有一部分机械臂可以获得qr(t)的信息.用ωi来表示第i个机械臂是否可以直接获得qr(t)的信息,即,若ωi=0则表示第i个机械臂不能直接获得期望参考轨迹的位置信息,若ωi>0则表示第i个机械臂可以直接获得期望参考轨迹的位置信息.可用正定对角矩阵Ω=diag12,…,ωn)来表示各机械臂个体对qr(t)的识别情况.为了方便起见,假设qr(t)是一个虚拟机械臂领导者v0的轨迹,将v0引入无向图G中得到有向图G,并假设:
1) G有一个以v0为根节点的生成树.
2) qr(t)、$\dot{q}$r(t)、q¨r(t)有界,不失一般性,令‖qr(t)‖≤kr,‖$\dot{q}$r(t)‖≤k′r,‖qr(t)‖≤k″r.
3) qi,k(0)=qr(0),$\dot{q}$i,k(0)=$\dot{q}$r(0),∀k∈Z+.其中:krk′rk″r为大于0的常数.
在假设1)~假设3)成立的前提下,一致性控制目标为设计分布式控制律使得
定义位置误差$\tilde{q}$i,k(t)和速度误差$\dot{\tilde{q}}$i,k(t)分别为

为了考察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所提出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的收敛性,在第2节讨论中,会用到‖x(t)‖pe的定义[15]:
如果‖x(t)‖pe存在,那么x(t)∈Lpe.
除了假设与定义,还将用到一些机械臂系统的一些基本性质17]:
1) M(qk(t))正定有界
kminm(i)和kmaxm(i)是未知的有界正常数.
2) xT[$\dot{M}$i(qi,k)-2Ci(qi,k,$\dot{q}$i,k)]x=0,∀x∈Rm.
3) Ci(qi,k,$\dot{q}$i,k)≤kc(i)$\dot{q}$i,k,di,k≤kd(i)

其中,kc(i)、kd(i)和kg(i)为未知有界正常数.
引理[17] 对于任意一个正定矩阵Γ∈Rm×m,(L+Ω)⊗Γ是正定的当且仅当假设1)成立.
2 多机械臂系统的一致性2.1 多机械臂分布式一致性控制律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律设计为

其中:Kp、KDm×m维正定增益矩阵,0<Γ<1和β>0为标量增益;ηi($\dot{\tilde{q}}$i,k(t))为不确定性估计(具体形式将在定理1的证明中给出);θ^i,k(t)为参数估计.
经整理,上述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律可写成向量形式:
式中:
Im为m×m的单位矩阵.
容易看出,所提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律只需了解每个机械臂及其邻居机械臂的相对信息,而不需要过多的先验知识.因此,与文献[17]中的控制律相比,具有更好的分布式结构特点.
2.2 收敛性分析下面结合单个机械臂系统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分析方法[15, 16],给出所提多机械臂系统分布式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过程的收敛性结论.
定理1 式(1)中多机械臂系统,假设其满足性质1)~性质3)的前提下.若假设1)~假设3)成立,则当采用自适应迭代控制律式(2)和式(3)时,可以得到

证明 由假设2)、性质1)和性质3)可得
式中:
这样存在一个正常数δi∈R使得
结合式(4),可进一步得到
式中:
考虑如下李雅普诺夫函数:
式中:$\tilde{\theta }$k(t)=θ^k(t)-θ为参数估计误差.
运用性质2),Vk(t)对于时间t的导数为

将式(2)和式(5)代入式(7)中可得

运用式(3)以及-Γθk+Γθ^k-1=-Γ$\tilde{\theta }$k+Γ$\tilde{\theta }$k-1,式(8)可以写成

由于θ^0(t)=θini(∀t∈[0,T]),可得
考虑初始情况

根据假设2),则V1(0)有界.由此根据式(9)可得
故有$\dot{V}$1(t),$\tilde{q}$1(t),$\dot{\tilde{q}}$1(t),θ1(t)∈L∞e[0,T],因此,τ1(t)∈L∞e[0,T].
定理2 考虑在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律(式(2)和式(3))作用下的多机械臂系统(式(1)).若定理1中的所有条件成立,则$\dot{\tilde{q}}$k(T),$\tilde{q}$k(t),$\tilde{\theta }$k(T),$\tilde{\theta }$Tk(T)$\tilde{\theta }$k(T),∫0T$\dot{\tilde{q}}$Tk$\dot{\tilde{q}}$kdt有界,且$\underset{x\to \infty }{\mathop{\lim }}\,$ $\dot{\tilde{q}}$k(t)=$\underset{x\to \infty }{\mathop{\lim }}\,$ $\tilde{q}$k(t)=$\underset{x\to \infty }{\mathop{\lim }}\,$ ∫0T$\dot{\tilde{q}}$Tk>$\dot{\tilde{q}}$kdt=0.
证明 考虑函数

定义另一个正定的函数Uk:

并且Uk对于时间t的导数满足
对式(13)两边同时积分得
由假设3)有Uk(0)=0,因此
将式(14)代入式(12)可得

W1(t)有界可知$\tilde{\theta }$Tk(T)$\tilde{\theta }$k(T)和∫0T$\tilde{\theta }$Tk(T)$\tilde{\theta }$k(T)dt是有界的.同时,式(15)可变形为
由式(16)可知,Uk(T),$\dot{\tilde{q}}$k(T),$\tilde{q}$k(T),∫0T$\dot{\tilde{q}}$Tk$\dot{\tilde{q}}$kdt有界,并且式(15)也可变形为

综上,由式(15)~式(17)可得
有界,并且$\underset{x\to \infty }{\mathop{\lim }}\,$ $\dot{\tilde{q}}$k(T)=$\underset{x\to \infty }{\mathop{\lim }}\,$ $ilde{q}$k(T)=$\underset{x\to \infty }{\mathop{\lim }}\,$ ∫0T$\dot{\tilde{q}}$Tk$\dot{\tilde{q}}$kdt=0,定理得证.证毕
3 仿真实例对于给出的自适应迭代学习分布式控制律式(2)和式(3),这里将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考虑一个由4个机械臂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机械臂具有相同的动力学特性,即4个机械臂的M矩阵、C矩阵、G向量彼此相同,即
各机械臂的机构参数为
i个机械臂的干扰设为
rand(k)为0~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设各机械臂的期望参考轨迹为
取KD=Kp=20×I2×2,β=20,Γ=0.5.
此外,4个机械臂的拓扑结构如图 1所示.
图 1 机械臂系统的拓扑结构
Fig. 1 Topology structure of robot manipulators
图选项


可以看出,机械臂1和机械臂2可识别期望轨迹信息,机械臂3和机械臂4不能识别期望轨迹信息.因此,
对系统进行50次自适应迭代之后,在式(2)和式(3)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协议作用下,所有机械臂的位置如图 2所示以及整个机械臂系统的跟踪误差曲线如图 3所示.
图 2 机械臂的位置Fig. 2 Position of robot manipulators
图选项



图 3 跟踪误差
Fig. 3 Tracking errors
图选项


从图 2和图 3可以看出,所有机械臂在进行50次迭代学习之后,位置达到了期望轨迹.特别地,从图 3知,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多机械臂系统的跟踪误差不断减小.
4 结 论本文针对基于连通拓扑结构的多机械臂系统一致性问题,得到了一种分布式的自适应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协议,能够使得多个机械臂实现一致性跟踪.该协议优点为:
1) 只须有限次迭代,每个机械臂能够趋近于期望轨迹.相较于已有的控制协议[17],具有更好的分布式结构.
2) 不需要精确的系统参数,克服多个运动机械臂难以精确建模的难题,便于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振彪.工业机器人[M].武汉:华中理工出版社,2004:6-10. Wu Z B.Industrial robot[M].Wuhan:Huazh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2004:6-10(in Chinese).
[2] Ren W,Beard R W.Consensus seeking in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dynamically changing interaction topolog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2005,50(5):655-661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3] Olfati-Saber R,Murray R M.Consensus problems in networks of agents with switching topology and time-delays[J].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2004,49(9):1520-1533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4] Olfati-Saber R.Ultrafast consensus in small-world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2005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Piscataway,NJ:IEEE Press,2005,4:2371-237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5] Hong Y G,Hu J P,Gao L X.Tracking control for multi-agent consensus with an active leader and variable topology[J].Automatica,2006,42(7):1177-118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6] Hu J P,Hong Y G.Leader-following coordi-nation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coupling time delays[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7,374(2):853-863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7] Ni W,Cheng D Z.Leader-following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fixed and switching topologies[J].Systems & Control Letters,2010,59(3-4):209-217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8] Zhang H W,Frank L.Optimal design for synchronization of cooperative systems:State feedback,observer and output feedback[J].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2011,56(8):1948-195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9] Ren W.Multi-vehicle consensus with a time-varying reference state[J].Systems & Control Letters,2007,56(7-8):474-483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0] Liu S,Xie L H,Lewis F L.Synchronization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delayed control input information from neighbors[J].Automatica,2011,47(10):2152-216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1] Li J,Li J.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J].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13,7(1):136-14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2] Meng D Y,Jia Y M.It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es to design finite-time consensus protocols for multi-agent systems[J].Systems & Control Letters,2012,61(1):187-19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3] Su J B.Base calibration for dual robot system[J].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1998,15(4):575-58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4] Kosuge K,Ishikawa J,Furuta K,et al.Control of single master multi-slave manipulator system using VIM[C]//Proceeding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Piscataway,NJ:IEEE Press,1990:1172-1177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5] Tayebi A,Islam S.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robot manipulators: Experimental results[J].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2006,14(7):843-851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6] Chien C J,Tayebi A.Further results on 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of robot manipulators[J].Automatica,2008,44(3):830-837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7] 孙继鹏,孟德元.多机器人手臂系统一致性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C]//第十届中国智能系统会议(CISC'14).北京: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2014:346-351. Sun J P,Meng D Y.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consensus tracking of multi-manipulator systems[C]//The 10th Chinese Intelligent System Conference(CISC'14).Beijing:Society of Intelligent Aerospace Systems,2014:346-351(in Chinese).


相关话题/机械 系统 控制 信息 智能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轨迹线性化控制的再入轨迹跟踪制导
    再入制导是指通过在线产生指令引导具有一定升力能力的再入飞行器从当前状态安全到达指定终端状态的过程[1].再入制导的核心是通过有效控制耗散能量,并满足过程物理约束和终端状态约束.飞行器一般为无动力再入,必须一次成功;同时要求制导律能够适应初始再入状态、气动、风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及可能的任务改变、终止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PD的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半导体激光器由于体积小、效率高而在通信、医疗、国防及科研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由于其波段覆盖广,可实现从紫外到红外波段的覆盖,可满足原子物理领域研究中对激光器波长的要求,因此已代替了传统的染料激光器与其他类型的激光器,成为原子物理实验中最为常用的抽运与检测激光光源[1,2].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滚动时域的无人机空战决策专家系统
    作为空战决策最核心的内容,无人战斗机(UCAV)的机动决策问题目前已经随着无人机各项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常用空战机动决策方法有:矩阵对策法、微分对策法、专家系统法、决策影响图法等[1,2,3,4].专家系统法是空战决策研究中提出最早、技术最成熟的方法.专家系统是一种知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结构偏差对二维连续地月载荷转移系统动力学影响
    绳系卫星作为一种新型的卫星概念,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历程,在航天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绳系卫星具有诸多特点[1,2]:能够实现动量(能量)的传递[3,4,5],能够借助于电动绳的原理为卫星系统提供可再生的能源,能够实现对太空垃圾的捕获等[6,7].动量交换作为绳系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LADRC的直升机姿态解耦控制及参数整定
    直升机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直升机控制器的效果依赖于飞行动力学模型的精度,并易受到外部扰动的影响.为了使直升机拥有较好的飞行品质,控制系统须拥有良好的解耦性和抗干扰.直升机的耦合形式有操纵耦合和状态耦合两种,操纵耦合通常通过前馈矩阵进行解耦,状态耦合则通过输出反馈实现解耦.基于“一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Harmony系统工程的IMA应用开发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军用和民用领域,越来越多的先进机型采用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系统体系架构,如F-22、A380等[1].相比传统的联合式架构,IMA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飞机的功能由各个应用实现,每个应用宿主在各自的分区当中,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而极大地减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MIMO系统自适应解耦控制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put,MIMO)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普遍,比如飞行器控制、机器人控制以及复杂过程控制等,其主要难点在于输入与输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的影响.传统的分通道控制方法不考虑这种相互耦合作用,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接收模式下加罩天线系统特性的快速电磁仿真
    现代天线系统中,天线罩在保护天线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天线本身的电性能,如主瓣展宽、波束指向偏移、副瓣升高等[1].因此,对带罩天线系统电磁特性分析的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电中小尺寸的天线-天线罩系统,全波数值法可以精确高效地得到仿真结果.但是,工作于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协同体制被动毫米波成像系统天线阵布局优化
    近年来,随着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毫米波成像技术在安检领域的应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和研究[1].由于被动成像技术中成像仪不主动辐射电磁波,仅检测目标自身辐射,而毫米波可以穿透衣物,且金属、粉末和液体等不同种类目标在毫米波波段具有不同的辐射特性,因此被动毫米波成像技术是一种针对人体安检应用的有效技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可编程控制网关的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
    随着Internet、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其中典型的网络有互联网、地面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各种专用网络.其中互联网和地面无线通信网络以IP(InternetProtocol)技术为基础逐步走向融合.而非IP技术的专用网络,如战术数据链网络、基于国际空间数据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